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反腐有高招: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朱元璋反腐有高招: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44 更新时间:2024/1/9 20:30:25

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有着区别于其他王朝的很多特点,在性情上的表现尤为鲜明,也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起伏跌宕。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各方面都值得人们深深回味,本书作者站在人性角度,截取历史长河片段,描摹朝代风貌,激起明史烟尘,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次上奏稿,写得很长,洋洋洒洒有一万多字。朱元璋让内侍一连念了三遍,最后发现其中有用的不过五百来字,其他全是一些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废话。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朕之所以要广开言路,是想得到那些切中要害、有益于国家的话。这些虚浮华丽的语句,只会扰乱视听罢了。”于是让中官挑选那些文字简练、且能一针见血的疏稿出来,归纳出一种固定的建言格式,然后颁示中外,要求以后凡有建言,都要按照这种格式书写,只需把中肯的意见列出来就行了,不许没话找话地无病呻吟。

网络配图

明初,朱元璋制定了严禁官吏下乡扰民的政策,并允许乡民捉拿扰民的官吏。在这方面,常熟县农民陈寿六,因为实绩特别突出,受到了朱元璋的大力表彰,还被写在了《大诰续编》里。陈寿六与自己的弟弟和外甥三人,捆绑了民怨极大的县吏顾英,然后押送首都告御状。朱元璋表彰陈寿六能干,赏赐了他20锭银子,免除他三年的杂役,其余二人各赏两件衣服。为了防止有人打击报复,朱元璋专门谕令地方:“若有敢于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的,或敢于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的,一律杀无赦。”简直给了陈寿六一道免死金牌。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在全国进行改革。他要求每一个乡村,都要建立“旌善亭”和“申明亭”。旌善亭是用来表彰良民,以及那些值得称道的善行义举,届时,这些人的名字和事迹会被记刻在亭中,以此激励人心之善;申明亭是处理村中纠纷的场所,凡是涉及婚姻、财产、争占、失火、盗窃、骂人、斗殴、钱债、赌博,以及擅摘田园瓜果、六畜践踏禾稼、亵渎神明等与民相关的事宜,都要在这里予以仲裁,由村里推举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在申明亭审理、仲裁的过程中,长者可酌情使用竹批荆条等器具抽打案犯,但不许私设牢狱监禁。审问时间也只能在白天,晚上必须放回,第二天可接着再审。那些行为不检点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做的坏事,也将被记刻在亭中,以示警戒。

网络配图

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曾将一大批苏州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凤阳。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凤阳兴建中都皇城后,又于洪武七年(1374年)再次下令,将14万江南富户迁到凤阳,以填实帝国的中都。这些富户被强制迁徙时,要求只能带走金银细软,其原有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则被收归官有。还规定,这些富户迁徙后,不准随便离开凤阳。从此,这些人为了回江南探亲扫墓,只好化装成乞丐,以逃荒要饭的名义,偷偷溜回江南各地,从而形成一支奇特的乞丐大军。朱元璋还数次下旨,迁移全国各地的富户填充帝国的首都南京。朱元璋的强制移民政策,一直持续到永乐年间,累计涉及人口一百万。

朱元璋非常痛恨贪官,他亲自制定并颁布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等法律条文,共计236条,其中有关惩治贪官污吏的条款,就有150条之多。而且这些条款规定极其严厉,全是诸如凌迟、剥皮、枭首、夷族等重刑。由于刑罚过于严酷,官员们不是被罢黜就是被杀头,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然退休,以至于有些地方的衙门竟无人办公。鉴于此,朱元璋突发奇想,让那些犯了罪的官员,戴着镣铐继续留任。洪武年间,在各级府衙中,这种戴罪办事的人,一度达到328人之多。于是,在大明帝国的官场上,便出现了这样一道罕见的风景:坐在公堂之上的御史,问案时铁面无情,而他脚上却戴着镣铐,因为他本人早已被判了死刑,只是还没到处决的时间。

网络配图

朱元璋深知官僚队伍的管理之难,为了彻底扭转元朝末年以来官场混乱的不良风气,朱元璋称帝之初,便开始着手建立对官吏的监察、考核制度。他不断派大臣到各地方考察吏治,还亲自宴请那些到京朝觐述职的官员,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以褒奖或劝惩。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朱元璋亲手编订了《诸司职掌》、《责任条例》、《到任须知》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责任和禁令。他还下旨将《责任条例》刻版印刷,在全国广泛张贴宣传,要求官员吏员们严格遵守。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洪武末年,明朝逐渐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官吏考核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哪位开国功臣因阅兵时骑的马瘦被下令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开国功臣善终的都有谁,开国功臣的开是什么意思,马瘦啥意思

    导语:邓季筠、黄文静两人,死得更是莫名其妙,朱温认为他们阅兵时骑的马瘦,是对他的不敬,命刀斧手推出斩首。网络配图有人以为,朱温的篡位夺权,代表了一种新兴势力的崛起,寓含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之轨迹,所以他对所谓“朝廷宿望” “衣冠之士”的倾全力打击,也显示了一个新兴的集团对腐朽没落势力的打击。可能因为这个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背后:有何历史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还活着,只是走不出墓门,开疆拓土最多的皇帝

    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朝气,像匹不停奔驰的野马,从不后顾,只知勇往直前。但另一方面夹说,他的生命又只属于青春,只属于建功立业、开拓疆土和永无穷尽的征服。当天下统一、海内平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敌人、对手和对立面逐渐消失,他的生命就变成了一个空壳,

  • 汉宫名妓赵飞燕——“燕瘦”加“机遇”等于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飞燕是哪朝的人,赵飞燕历史,赵合德赵飞燕

    中国有句成语叫“环肥燕瘦”,说的是历史上两位美女的迷人体态。其中燕瘦就是指西汉末年的赵飞燕。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生在江南水乡姑苏。赵飞燕原名宜主,只因她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之态,邻里多以“飞燕”誉之。久而久之,后人倒不记得她的本名了,习惯把她叫做赵飞燕。妹妹赵合德与姐姐风姿迥异,生得体态丰

  • 揭秘:乾隆皇帝与和珅之间不可告人的一段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最经典的对话逻辑分析,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乾隆喜欢福康安还是和珅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当太子时,一次进宫,看到父皇雍正的一个美丽妃子正对镜梳妆,一时兴起,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拿起梳子往后便打,正好打到乾隆的额头。乾隆的母后见了,认为是那个妃子调戏太子,于是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起那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说:“我害尔矣,

  • 传奇女子苏麻喇姑生病后因为信仰不吃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麻喇姑丈夫是谁,苏麻喇姑什么时候去世的,苏麻喇姑活了多少岁

    苏麻喇姑有着怎样的一生呢?这里我们对她做了一个简单地介绍,苏麻喇姑的简介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拥有着超高智慧和情怀的奇女子。苏麻喇姑精彩的一生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苏麻喇姑像苏麻喇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苏麻喇姑生的面貌较好,而且聪明,被贵族看中买到府中做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正

  • 揭秘隋文帝的帝王私生活:没有嫔妃怎么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文帝妻管严,隋文帝宣华夫人,没有嫔妃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有嫔妃是因为太忙

  • 赵飞燕不能生育竟然是不是因为常年吃药导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为什么现在不孕不育的人越来越多,赵飞燕赵合德为什么没有孩子,赵飞燕生育

    赵飞燕是哪个朝代的?赵飞燕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前1年,从时间上来推测,赵飞燕是汉朝人。赵飞燕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也被后人称为红颜祸水。成语“环肥燕瘦”其中“燕瘦”指代的就是赵飞燕。图片来源于网络赵飞燕生于公元前45年,当时汉元帝刘奭是西汉政权的统治者。赵飞燕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父亲赵临是宫府中

  • 历史上唯一没有娶妃子的痴情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只娶了一个老婆的皇帝,皇上为什么要娶72妃,明朝娶一个老婆的皇帝

    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贵妃郁郁而终,宪宗也因与她的生死恋悲伤过度,同年驾崩。皇太子朱佑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孝宗。事实上,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不仅是一个紊乱的朝政,而且是一个千仓百孔的江山。网络配图对于这些情况,孝宗在宫中为皇太子时已经是有所了解的。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起

  • 揭秘:历史上因被废而上吊自杀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历史悠远,不缺笑谈。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传承着诸多的文化记载和典故传说。帝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在常人眼中,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宫妃嫔成千上万,恣意玩弄;朝中大臣黎民百姓,尽在掌控。网络配图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皇

  • 刘邦与项羽 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项羽的优缺点,刘邦败给项羽多少次,刘邦安葬项羽

    刘邦“善哭”辨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