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丞相公孙弘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封官拜候的

西汉丞相公孙弘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封官拜候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09 更新时间:2024/1/18 22:12:01

还不知道西汉丞相公孙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资治通鉴》记载:前130年,汉武帝下诏,征召官吏百姓当中,能够明白当代事物、学过圣贤道术的人,由各县按次给予廪食,让他们和计簿使者一起前往朝廷,接受皇上的策问。

所谓的计簿使者,就是各诸侯国每年派往京师向朝廷呈报各郡国簿册的使者。

淄川人公孙弘出身平民,但很有学问,被征召到了朝廷。据史料记载,这个时候的公孙弘已经七十多岁了。

他回朝廷的对策说:

“微臣听说上古、舜时候,不注重封爵加赏,但百姓都能劝勉于善,不注重刑罚但百姓都不犯法。这是因为上古时,在上位的长官以正道做模范给百姓看,而且对待百姓也能守信;到了后代,注重封爵加赏,而百姓反而不能劝勉于善,刑法深刻严厉而奸诈之事反而不停止。这是因为在上位的长官不守正道,对待百姓不守信的缘故。优厚的奖赏和严厉的刑罚,并不能劝勉人向善和禁止人为非作歹,一定只有信实才能做到。

所以根据才能大小任命官职,那么官吏就尽职尽责把政事办好;抛弃没有实际用途的言论,那么事情就可得到真相;不制作没有用处的器具,就可以减少税收;不剥夺百姓耕种时间,不妨碍百姓工作的劳力,百姓就可以富有;有道德的人进用,没有道德的人退位不用,那么朝廷就获得百姓尊敬;有功的人在上位,无功的人在下位,那么大臣们的地位就能有次序;处罚犯罪的人,奸邪的事就不再发生;奖赏有才能的人,臣下就能劝勉于善。这八件事是治政的根本。

所以百姓各得其业,就不会有争执的心理,得到合理的待遇,就不会埋怨朝廷;在上位的长官对待百姓合乎礼节,百姓就不会残暴;爱护百姓,百姓就亲近长上,这是所有天下的国君所急切要做的事情。礼义是百姓所服从的;而赏罚能顺着礼义去做,百姓就不会违犯法禁了。

臣听说:‘声气相通则可以互相应和。’现在上位的国君有谦和的美德,下位的百姓就能和皇上合德,所以心和精神相和,精神和形体相和,形体和声音就和,声音和天地就能顺应以和了。所以阴阳调和,风雨合于时令,甘露下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嘉禾出现,美草生出,山不会寸草不生,沼泽不会干涸,这是和的最高境界。”

当时,参与朝廷策问的有一百多人,太常上奏时把公孙弘的名字排在后面。应对的策文呈奏汉武帝后,汉武帝认为公孙弘的策文最好,就把公孙弘提升为第一名,并拜公孙弘为博士,在金马门做顾问。

公孙弘品行谨慎厚道,富有辩才,熟悉法律和政事,以儒术修饰自身。因此,汉武帝非常喜欢他。很快就被提升为左内史。

公孙弘每次奏报政事,有时皇上不答应时,他也不发廷争辩。他常常和汲黯在皇上空闲的时候,请求向皇上申述一番,汲黯先讲,公孙弘在后面加以补充,汉武帝常常很满意,因此,两人所请求的皇上都接受,因此身份一天天地更加宠贵起来。

一次,公孙弘和公卿们约好建议的内容,但一到皇上面前,公孙弘就全部背叛了他与公卿们的约定,只顺应皇上的意旨。

汲黯是个出了名的正直的人。听公孙弘没有按之前的约定向皇上奏报,就当廷责问公孙弘说:“齐人大都狡诈而没真情实意;起先和臣子们所做的建议,现在都背叛了,表示对人不忠!”

皇上不明白汲黯责问公孙是什么意思,就问公孙弘。公孙弘向皇上谢罪,说:“了解臣的人,会认为臣是忠心的;不了解臣的人,就认为臣不是忠的。”

汉武帝很赞同公孙弘的话。

再后来,左右大臣每次毁谤公孙弘时,汉武帝就支持公孙弘,并更加优厚地对待他。

前126年,公孙弘被朝廷任命为御史大夫。位在三公。

公孙弘是一个在生活上极为节俭的人。他家的被子都是用粗布做的被面,而这种用粗布做被面的被子,是那些没钱的小官吏家才这样的。并且公孙弘在吃上也不讲究,经常粗茶淡饭,不注重肉味。

直脾气的汲黯知道后,就说:“公孙弘位在三公,所得的俸禄很多;可是他还用布做被面,这是在欺骗人。”

皇上听说后,就问公孙弘是不是实情。公孙弘谢罪说:“有这种事。九卿之中和臣交情好的,再没有如汲黯的了。可是今天朝廷上所诘问臣的事,实在击中了微臣的缺点。以三公的身份做布面的被子,和小官吏没有差别,实在是在巧诈掩饰,目的是为了博得名声,就像汲黯所说的一样。而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心,陛下怎能听得到这些指责我的话!”

这公孙弘的确是个人物,不但承认了,而且还高度赞扬了揭发他的汲黯。像这样的人,皇上能不喜欢吗?

听了公孙弘的话,汉武帝更是认为公孙弘非常谦虚礼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前124年,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为平津侯。丞相被封为侯就是从公孙弘开始的。这也打破了汉朝建立以来,凡丞相必为贵族,且为侯的先例。

其实,公孙弘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他疑忌心很强,但他始终表现得非常宽厚的样子,甚至还不失时机地赞誉对方。这是他异于常人的地方。然而,那些曾与他有过嫌隙的人,不管亲疏远近,他最后都会找到合适的机会进行报复。

他忌恨董仲舒,就奏报皇上把董仲舒派去做骄恣无礼的胶西王刘端的国相;他忌恨汲黯揭他的短处,就对皇上说:“右内史所管辖的区域有很多宠贵的大臣、宗室,很难治理,不是素来就有重望的大臣,是不能治理好的,请求迁改汲黯为右内史。”

皇上同意了公孙弘的建议,任命汲黯为右内史。

不过,公孙弘办事还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没有为自己树过仇恨他的敌人。

前121年,公孙弘寿终正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戚夫人为何会被成为厕神?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戚夫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亭长出身的刘邦一身无赖气场,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好色之徒,获得帝位以后的他后宮当然美女如云。可是有一个女人却能长期受他宠溺,并且一直得宠了十多年,直至刘邦去世。这一女性便是戚夫人,可是作为刘邦王妃的她怎么会被老百姓誉为厕神呢?戚夫人是临辕

  • 有着“兵仙”之称韩信,为何项羽会看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被誉为兵仙的韩信,项羽为何会看走眼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朝代的更迭交替,往往是伴随着一众战乱的发生,在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乱世,就是秦末汉初这段进程,在这个乱世之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

  • 诸葛亮,为何会落得一个劳累致死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何到最后却劳累致死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诸葛亮大家都熟悉,未出隆中先知天下三分,是何等的睿智,结果未免太悲惨了一点,竟然是累死的。诸葛亮的忠心为国,呕心沥血多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历代都有人在讴歌他和效仿他。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一个事

  • 赵构是如何让南宋存活152年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赵构诛杀忠良,投降敌国且纳贡,为何还能让国家活了152年,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自古以来,投敌叛变的事件已经见怪不怪,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中国史上都出现过叛变之人,但是皇帝投降敌国纳贡也是少见,南宋皇帝赵构就是典型的案例,他诛杀忠良,还投降敌国纳贡,但是却能让国家存活152年,

  • 雍正反腐:抄家是杀手锏 死人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从老爹康熙手上接过龙袍时,大清朝吏治松弛,贪污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储银仅八百万两,堂堂大清帝国成了一空架子。雍正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充实钱袋子,为挽救统治危机,在康熙皇帝去世一个月,不顾乃父“尸骨未寒”下令全面清查亏空钱粮,大张旗鼓进行反腐。山雨欲来。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所以雍正从吏治下手

  • 揭秘敢把朱元璋立的铁牌扔了的明朝大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王振是河北人,通经史,知诗书,是个小知识分子,还做过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了几年穷教书匠。然而毕竟天赋有限,他肚子里那点墨水还不够考科举中进士的格儿。但是,他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人生理想需要实现啊,天生我材还要用啊。这人也真狠,一咬牙自己把自己阉了进宫当了太监。虽说这也不是个前途很光明的职业,但是总算

  • 武则天为当皇后 竟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约在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一个公主,但中途不幸夭折。公主之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开始的记载是很简单的,《唐会要》卷三“天后武氏”条下是如此记载的:“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当时的武则天是昭仪,属于皇帝九嫔之首。这是她跟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长子李弘。根据《

  • 揭秘三国的贾华竟然充当过临时工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临时工本来是个中性词,但是却被现代人给玩坏了,泛指在工作场所里非正式雇用的劳工,通常以日薪计酬。也不像正式的劳工能够享有退休金与每月最低工资的保障。临时工又分成约聘雇员,与人力派遣,这两类。聘用临时工目的为处理短期出现的额外工作,例如因为长工放产假,所以聘临时工当替工。当工作上出乱子时,临时工都会被

  • 揭秘:汉国皇后夫君死后嫁给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会出现丈夫时候转嫁丈夫儿子的习俗,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王昭君就曾经历过此事。当然这里基本都是继母没有血清的,但也有例外。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说说这个例外。网络配图历史上有很多嫁完父亲嫁给儿子的情况,这是一种陋习,一般都是少数民族的制度,比如契丹,女真,匈奴都出现过。当然了亲生母亲可是

  • 揭秘:唐朝最后一个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后宫是个奇妙的地方,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长孙皇后、武则天、上官婉儿、韦皇后、杨贵妃等等很牛的女人,至少有一项或者几项亮点流传于史。网络配图但是,贯穿整个唐朝历史,真正以“皇后”身份在后宫生活过的只有八个人。她们分别是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王皇后、武皇后(则天),唐中宗韦皇后,唐睿宗刘皇后,唐玄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