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为当皇后 竟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武则天为当皇后 竟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74 更新时间:2024/2/17 15:10:45

大约在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一个公主,但中途不幸夭折。公主之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开始的记载是很简单的,《唐会要》卷三“天后武氏”条下是如此记载的:“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当时的武则天是昭仪,属于皇帝九嫔之首。这是她跟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长子李弘

根据《唐会要》的这个记载,武则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确实夭折,因为不知道死亡原因而且死得突然,所以称作“暴卒”。武则天充分利用了公主之死,采用悲情主义的诉求方法,把公主之死的责任推给自己的情敌王皇后。高宗看来是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开始萌生废黜王皇后的念头。

网络配图

《唐会要》一书,虽然是北宋王溥编辑的,但是吸纳了唐德宗时期苏冕四十卷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所以保存唐代国史资料比较多,向来为学者所重。这里的记录,也相对稳重。当时,王皇后联合萧淑妃与武则天斗法,武则天悲情主义的战斗技巧适合当时的情况,因为毕竟是母亲丧女,说一些丧失理智的话是可能的,而高宗看见受伤的母亲,也很可能同情心上涌。

但是,高宗新生公主夭折一事,《旧唐书》却没有任何正面提及,但是在武则天皇后本纪的“史臣日”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其中,后一件事是指武则天残酷对待失败了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而前一件事“振喉绝襁褓之儿”,可能就是指扼杀亲生女儿的事。为什么这件事没有写入《旧唐书》的正文,而是用“史臣日”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确凿证据女儿,推测起来大概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武后杀亲生公主的说法,但是不能落实,只好用这种更具有个人意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旧唐书》这种比较概括的说法,到了《新唐书》中凌空一跃,变成了非常具体生动的描写。《新唐书·后妃列传》的文字是这样记载的:“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佯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娼,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在这里,公主之死的过程详细而生动。

《资治通鉴》的记载,直接继承了《新唐书》,文字如下:“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佯欢笑,发被观之,女己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网络配图

仔细比较,《资治通鉴》这段文字基本采自《新唐书》。皇后看望新生公主,离开以后,武则天偷偷杀掉公主,然后伪装现场。唐高宗到场,武则天假装欢笑,掀开被子,发现公主已经死亡。询问左右,大家都说刚才皇后来过。于是皇帝大怒,认为是王皇后“杀吾女”。王皇后自然无法解释,于是皇帝开始产生废立皇后的念头。以上基本情节,两书都是相同的,而且细节越发生动详细。

但是,细节越生动越详细,越发引人怀疑。且不说《通鉴》对《新唐书》这种细节修改,已经使得过程发生变化。我们要问的是,倾向合理化的修改,意图是什么呢?在中国古史研究中,曾经有过一个“层累地构造学说”,意思是古代的历史随着时间而越来越清晰,恰好证明是后人缔造的结果。文学史上也有类似的问题,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和创造,最后的模样与初始状况相去甚远。宫廷秘史就符合了这种规律呢!所有的当事人都没有留下记录,那么后人是通过什么途径反而获得了更多的细节呢?所以,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的历史事实,有着一个由简至繁的描述过程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提出疑问。

现在的史籍记录,不论是《唐会要》还是《新唐书》,对于王皇后地位的危机,多强调是小公主之死带来的后果。具体而言,就是唐高宗从此开始有了废后的念头。其实,王皇后的危机不是从小公主之死开始的,而后来王皇后的被废,也没有证据显示公主之死发挥了作用。

王皇后的危机,在武则天入宫之前已经显现。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在当时是天下一等士族。王皇后虽然出身名门,名正言顺,但是她跟高宗的关系似乎从很早开始就存在问题。高宗与萧淑妃连续生育一儿两女,证以《唐会要》的说法“时萧良娣有宠,王皇后恶之”的记录是有根据的。武则天二进宫,是王皇后引进的,而王皇后的动机很难说是光明正大的,因为她召武则天入宫,依然是与萧淑妃争宠的继续,“欲以间良娣之宠”。只不过事与愿违,武则天“既入宫,宠待逾于良娣,立为昭仪”。王皇后引狼入室,萧淑妃的恩宠虽然解除,但是武则天后来居上,王皇后依然不得宠爱。

唐高宗不喜欢王皇后,才是王皇后的真正危机所在。也正是因为皇后有如此危机,她的舅舅柳爽才在永徽三年七月,酝酿确立太子之事。《新唐书》李忠本传记录到:“王皇后无子,后舅柳爽说后,以忠母微,立之必亲己,后然之,请于帝,又爽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继请,遂立为皇太子。”显然,皇帝开始并没有同意皇后的请求,但是长孙无忌等朝中重臣纷纷出动,皇帝只好妥协同意。而立李忠为太子,文字记载很清楚,就是为了稳定王皇后的地位。而这个时候,武则天与唐高宗的第一个儿子尚未出生,更不要说公主之死了。

网络配图

确立李忠为太子,并没有挽回壬皇后的地位危机。就在太子确立以后不久,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这个儿子被命名为李弘,而李弘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长。南北朝以来,道教为主的社会传播渠道,一直盛传“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宣传李弘为真命天子。根据唐长孺先生的研究,唐高宗和武则天给自己的儿子命名为李弘,就有应谶而为的意思。而当时李忠已经确立,这不正暗示着对李忠的不认可,也就是对王皇后的某种不承认吗?如果说王皇后的地位危机来自武则天的攻击:不如说来自唐高宗很久以来对她的冷淡,而唐高宗命名儿子为李弘,其实已经预示着皇后的更大危机。明确地说,这个时候,唐高宗如果还没有换皇后的念头,这些问题都无从解释。

在李弘出生的这个时期,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的联盟斗争已经有一段时间,而胜利的一方属于武则天。上文引证《唐会要》武后传、《旧唐书》武则天本纪和《新唐书》王皇后传说明,各书在描述双方斗争的时候,立场有所不同,但是武则天的胜利却是公认的。所以,武则天作为当事人,唐高宗对待王皇后的看法以及皇帝与皇后关系的幕后因缘,都是应该一清二楚的。王皇后从来没有得过高宗的恩宠,对于高宗而言,王皇后早就是昨日黄花。所以,废黜王皇后在唐高宗这里根本没有感情障碍,障碍只在朝中大臣而已。对于唐高宗感情脉搏了若指掌的武则天,对于已经失败的王皇后的继续打击,有必要付出亲生如女儿生命这样沉重的代价吗?看官们见仁见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的贾华竟然充当过临时工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临时工本来是个中性词,但是却被现代人给玩坏了,泛指在工作场所里非正式雇用的劳工,通常以日薪计酬。也不像正式的劳工能够享有退休金与每月最低工资的保障。临时工又分成约聘雇员,与人力派遣,这两类。聘用临时工目的为处理短期出现的额外工作,例如因为长工放产假,所以聘临时工当替工。当工作上出乱子时,临时工都会被

  • 揭秘:汉国皇后夫君死后嫁给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会出现丈夫时候转嫁丈夫儿子的习俗,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王昭君就曾经历过此事。当然这里基本都是继母没有血清的,但也有例外。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说说这个例外。网络配图历史上有很多嫁完父亲嫁给儿子的情况,这是一种陋习,一般都是少数民族的制度,比如契丹,女真,匈奴都出现过。当然了亲生母亲可是

  • 揭秘:唐朝最后一个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后宫是个奇妙的地方,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长孙皇后、武则天、上官婉儿、韦皇后、杨贵妃等等很牛的女人,至少有一项或者几项亮点流传于史。网络配图但是,贯穿整个唐朝历史,真正以“皇后”身份在后宫生活过的只有八个人。她们分别是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王皇后、武皇后(则天),唐中宗韦皇后,唐睿宗刘皇后,唐玄宗王

  • 揭秘工作狂狄仁杰:每天竟然断案40余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神探”是狄仁杰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但这距离真实的狄仁杰有不少差距。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是再造唐室的大功臣。网络配图根据史料记载,狄仁杰由明经科中第,从此踏上仕途。按照唐代规定,明经科上来的人,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品级的官职。狄仁杰被派到汴州担任判佐,是个从七品下的官。很快

  • 锦绣未央:冯太后做了两件对不起文成帝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热播剧《锦绣未央》一些情节冲突发展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但不管女主李未央究竟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高阳王拓跋浚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是肯定的。李未央的原型可能很多人已经都知道了,就是北魏的冯太后,因其帮助孙子孝文帝拓跋宏对国家进行汉化改革,而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过在文成皇帝拓跋浚26岁英年早逝至孝文帝拓跋宏登

  • 康熙清除鳌拜党羽的真正幕后推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四辅臣于辅政期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然而对处理满汉关系,却采取保守、倒退方针,在恢复祖制、首崇满洲的旗号下,歧视汉官,使后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当时,反清复明的战火尚未完全平息,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因满臣还缺乏治理经验,又不能与汉官密切合作,以致大大妨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一些投机分子逐步取得辅

  • 朋友单雄信被处斩:秦琼程咬金为何不求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621年5月,郑帝王世充被迫打开洛阳城门,向唐军投降。之后秦王李世民下令抓捕一批王世充的党羽,准备处斩,其中包括当年的瓦岗军大将单雄信。要知道在唐军中,有许多出自瓦岗军的将领,比如秦琼、程咬金、徐懋功,他们也参加了这次战役。但令人诧异的是,为单雄信求情的竟只有一人,他就是徐懋功!那么为何秦琼、程咬金

  •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怎么样击败算卦的刘伯温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都被后人称为神人。那他们两个相比谁更厉害呢?民间常常流传着刘伯温所写几句诗: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以此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网络配图刘伯温,善深谋远虑,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开创了明朝,

  • 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张鲁为何会与曹操结为姻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张鲁,东汉末年沛国丰县人,历史上一直传说,张鲁是西汉时期张良的世孙,也是天师道教主张陵的孙子。说到了张陵,这可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被称为“米贼”,创造了著名的五斗米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师道。而作为张陵孙子的张鲁,自然也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五斗米道教,成为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图片来源于

  • 张问陶每天如发微信般坚持给妻子写情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张问陶于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嘉庆十九年三月初四的时候,因为积劳成疾,在苏州的寓所中病逝了,享年只有51岁。图片来源于网络张问陶生平简介离不开他的官场生涯和个人成就。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辈都是比较出名的朝廷命官。他的父亲是云南开化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