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陈登和曹操有什么恩怨情仇是要的背叛他了吗

三国陈登和曹操有什么恩怨情仇是要的背叛他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4/2/3 17:08:27

陈登在东汉末年是以智谋高深著称,陈登后来曾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封陈登为广陵的太守,陈登帮助曹操成功击败吕布和孙策,所以陈登曹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了,陈登被后世评为是曹操安插在吕布的身边的间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登本是东汉下邳淮浦人,祖上也都非常有成就,其父亲陈珪曾担任过国相。吕布拿下徐州后,陈登便和父亲在吕布手下做事,但是陈登见吕布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于是陈登的父亲便让陈登去曹操那走一趟寻求发展,曹操见到陈登也是非常赏识,陈登在和曹操谈论之后,曹操封陈登为广陵的太守,并和曹操商量商量要一起除掉吕布。吕布还傻乎乎想借助陈登去向曹操求一个徐州牧来做,但是陈登根本就没和曹操说这件事。陈登回来后,吕布本是非常生气的,但是陈登对吕布开始一通吹捧,吕布心里有了满足感便不再追究陈登。

在陈登去担任广陵太守的时候,曹操便带兵去攻打吕布,吕布被围困在下邳。这时候,陈登便开始实施他和曹操早就商量好的计谋,里外应和将吕布围在了邳城,吕布虽然悔恨非常但事为时已晚,虽然吕布曾用陈登的三个弟弟作人质要挟陈登,但是陈登并不在意,吕布最后被捕。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也是中了陈登的陷阱,在陈登的策划下,吕布和陈宫这拨自己人打了起来,后来也是被曹操所灭。

三国谋士陈登吕布之间是什么关系

陈登吕布都是东汉末年有名的人物,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是汉末的群雄之一,先后是丁原、董卓、袁绍的义子,后来占据徐州,后来自成一方势力,建安三年十二月即公元199年2月,曹操采纳陈登的建议,成功除掉了吕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吕布拒绝和袁术的联姻后,吕布也不想和曹操合作,曹操便派了个使者来传汉献帝的旨意,说是要封吕布为左将军,吕布非常高兴,便让陈登程去汉献帝那谢恩。陈登回去见到曹操后告诉曹操吕布是个有勇无谋的人,而且为人反复无常,可以早日除掉吕布。吕布因为想通过陈登让汉献帝封自己当个徐州刺史,后来陈登再回到徐州,吕布见陈登并没有带来调令,吕布非常生气,当时就要拔剑杀了陈登。陈登当时面不改色地对吕布说,曹操非常欣赏他,也有些惧怕他,吕布一听陈登这样说心里便开始膨胀了,也就不再责怪陈登。

后来吕布的局势越来越不好,可以说是四面受敌,袁术、曹操、刘备都对吕布有威胁,当吕布得知刘备要和曹操联手对付自己的时候,吕布便派部下去攻关羽,自己去攻张飞,而负责守城的是陈珪。陈登其实和父亲陈珪早就谋划好了,陈登建议吕布将老小转到下邳,吕布这边刚转移那边徐州陈宫把守的萧关被攻下了,陈登又安排吕布黄昏的时候去救萧关,并说是以举火为号,但是陈登告诉陈宫的是举火就是曹兵来了,于是吕布和陈宫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和自己人打在一起了。

陈登的故事是怎样的

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徐州下邳人,性格爽朗,学识过人,二十五岁就举孝廉任东阳县令。那么陈登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登初在徐州牧陶谦提拔下担任典农校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陶谦死后,陈登劝刘备领徐州牧,刘备担心各诸侯不服,陈登再三劝说,又修书一封给河北袁绍,说服袁绍支持刘备领徐州牧,刘备因此脱离公孙瓒阵营,投向袁绍派系。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陈登因向曹操面呈破吕布之计,受曹操嘉许任命广陵太守,陈登上任后,整顿吏治,明赏罚,重威治,安抚民众,兴修水利,秔稻丰积,不到一年光景,广陵气象为之一新,陈登同时为了策应曹操攻打吕布,还筹建了一支精兵。次年,曹操出兵攻打吕布,陈登亲自率军围吕布于下邳城中,吕布挟持了陈登的三个弟弟作为人质向陈登求和,陈登断然拒绝,并夹紧围城,刺史张弘怕被连累,连夜将陈登三个弟弟偷偷送出城外,吕布兵败被杀后,陈登因功进封伏波将军,又广得江、淮民心,开始有了吞灭江南的志向。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派孙权主动进攻陈登,当时孙权军队十倍于陈登守军,陈登先示弱于敌,趁敌军松懈大开城门冲杀,孙权所部猝不及防,被杀的溃不成军,不久孙权卷土重来,陈登使用疑兵之计,让孙权以为曹操援兵已到,陈登率军出击,再次击溃孙权军,后转任东郡太守。

陈登嗜好食用生鱼片,致使后来“胃中有虫数升”,即肝吸虫病,虽早期经神医华佗治疗,但陈登对生鱼片的爱好仍然不减,后旧病复发逝世,年仅三十九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蔡文姬遭遇到了什么变故为何会远嫁到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的才女,早年被匈奴犯边掠去,在那里生活了十余年,艰苦的生活以及辛酸的过往使得她情感丰富。在后来曹操统一北方后花大价钱将蔡文姬赎回,并且嫁给了大臣董祀。再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帮董祀求情后回到家里作了两首诗,现在我们统称为《悲愤诗》。图片来源于网络蔡文姬被称为才华压过昭君的人,可见历

  • 中国被视为奸雄的曹操,为何在日本却被奉为伟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忠为什么老了还这么厉害,赵云在日本人心中地位,曹丕为什么敢称帝

    大家知道,三国文化不仅在中国孺妇皆知,在许多周边国家也是很受欢迎,尤其是日本。可以说,日本是除了中国之外,三国情结最强烈的国家。要问日本人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那毫无疑问,是诸葛亮。日本媒体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内容是日本民族最崇拜的100位名人。其中排在中国人里第一位的就是诸葛亮,可见诸葛亮的受欢迎程

  • 崇尚名节的龚胜因为拒绝入朝廷做官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因进谏被杀的忠臣,宋高宗跪接金国国书,外国人在唐朝做官

    龚胜是西汉末年的一位人物,三举孝廉,后担任谏议大夫。与龚舍并称两龚。当时的他,崇尚名节,后来因为拒绝入朝廷做官,绝食而死。图片来源于网络龚胜生前身居要职,一生忧国忧民,不负民众的期望,并且敢于仗义陈词。根据《汉书》记载:“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

  • 黑衣宰相姚广孝功高不震主的保命符竟是这!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广孝为什么被称为黑衣宰相,明朝黑衣僧人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

    历朝历代的舞台上,往往都活跃着一些出家人的身影。有如明初第一奇人姚广孝,历经磨难,由一个和尚,变成一个政治家,还能成为皇帝唯一的朋友,很传奇,很不容易。姚广孝,出生于长洲。父祖都是医生,十四岁时,出家做和尚,就把名字改成道衍,字斯道,号独庵,亦自号逃虚子。他从师父席应真那里,学到了不少关于阴阳术数兵

  • 从最初的忍让到爆发:历史上司马懿为何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怎么夺权的,司马懿后期怎么打,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人常说

  • 李元霸其实是个传说!他才是大唐第一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唐情史,大唐无双李元霸,唐末第一猛将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说中,秦琼与尉迟敬德为传统门神。秦琼的出名显得偶然,但其实也是必然。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网络配图秦琼是齐州

  • 揭秘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陷害张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张无忌真的存在吗,朱元璋杀张无忌了吗,历史上朱元璋和张无忌

    前段时间听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是个对历史极其重视的国家,古代王朝研究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分析历史的兴亡,从中吸取教训。比如汉朝从秦朝灭亡里总结出来减少赋税,削藩等政策等等,但让人惊奇的是中国封建王朝汲取的教训,无非是与宦官、诸侯、外戚、权臣博弈而已,所以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叠,或许与这种思维模式

  • 解密:诗仙李白足智多谋智慧要赛过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识人七法,为什么说诸葛亮足智多谋,诸葛亮七个方面识人

    李白的诗歌流传千古,被称之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常常想,酒仙的风骨是怎样炼成的呢?豪迈飘逸的激情背后,他有着怎样崇高的理想?而这,只有探寻少年李白的足迹,才能知道他对未来的想象是否合理?网络配图在这首《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里面,李白从起笔写东汉末期的混乱,到诸葛孔明出山的背景三顾

  • 大臣著名何武是怎么利用一把剑保住儿子的利益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功高盖主被杀的将军,爱武成痴的周伯通不会哪种武功,岳飞杀了多少金兵

    《何武传》出自《汉书》,是第八十六卷、传五十六。该传记载的并非是何武一人的生平事迹,还包括同时期的王嘉和师丹,是这三人的合传。三人都是西汉同一时期的大臣,就篇幅而言,何武传最短,字数最少。图片来源于网络何武,字君公,因为汉宣帝寻找人才而被召见。之后他学习《易经》,跟翟方进成为好友。翟方进后来年仅四十

  • 明朝的孝宗皇帝为何淡泊女色独宠一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选妃只选平民出身女子,为什么明朝皇帝大多痴情,冷酷无情不近女色的他闪婚了

    明朝的孝宗皇帝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对于他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等事件,让百姓不得不为有这样一位明君而感到骄傲。尤其是比较喜欢重用贤臣,使得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虽然说六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但是他非常努力,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教育太子的官员都是一些学养深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