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卫没有当大学士,也没有进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李卫没有当大学士,也没有进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83 更新时间:2023/12/31 18:20:47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雍正宠臣李卫的故事。

说起雍正乾隆共同重用的宠臣,人们肯定会想起张廷玉和鄂尔泰,因为这两个人都当了大学士,也都进了军机处,按照雍正朝以后的说法,是“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没进过军机处的刘墉和纪晓岚都没资格被称为“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相爷”。

真正有资格被称为清朝真宰相的,在雍正乾隆朝是刘统勋和和珅,此外就是雍正四大宠臣中的张廷玉和鄂尔泰了——太子少傅(三孤之一,仅次于三公)、直隶总督李卫没有当大学士,也没有进军机处,这其中主要原因,还真不是因为李卫不识字:当大学士进军机处,识字并不是必要条件,而且李卫既不是小叫花,更不是不识字,李卫修改过的奏章,饱读诗书的师爷们也自愧不如。说到李卫当大学士不进军机处,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很多人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都以为养廉银是和珅发明的,为此还遭到了纪晓岚的强烈反对。但事实上,养廉银是雍正皇帝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一起施行的德政,纪晓岚不敢反对,也没有理由反对。

读者诸君都知道,明清两朝的官员俸禄基本是一样的,一品大员一年也只有一百八十两白银(大致如此,有时候会高一点也有限),至于七品知县,如果不搜刮百姓,那就只能全家一起喝西北风——朝廷发放的俸禄,养一个师爷都不够。

田文镜号称清官廉吏,但是他请邬思道当师爷,一年也得拿出三五千两白银来,而这些钱,其实是雍正皇帝替他出的——雍正给所有地方官员都发放了养廉银,从总督、巡抚到知县,每年都有一万两到几百两白银,最高的养廉银达到两三万两,而当时的亲王年俸只有一万两,能当总督,那可真是“给个亲王都不干”。李卫是个富家子弟,说他家财万贯一点都不为过——别人买官都是从县丞县令起步,而李卫直接买了一个从五品兵部员外郎,没过几天,就升任正五品户部郎中,这两个职位,相当于某部副司长和正司长,如果李卫没文化不会算账,康熙(李卫刚当官的时候,皇帝是玄烨)是不会把一省或几省财政审核大权交给他的。李卫精于算计,而且善于捕盗,能够有这两项本事,就说明他心思缜密智慧过人,但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粗犷豪放,弄得雍正皇帝也很头痛:“近有人谓卿任性使气,动辄肆詈。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节不能操持,尚何进德修业之可期?当时自检点,从容涵养。(《清史稿·列传八十一》,下同)”

雍正皇帝对李卫,在包容的同时还重点培养,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你小子别装蒜,我知道你是有文化装没文化,只要你收敛一点,大学士、军机大臣的位子给你留着呢。但是李卫“屡教不改”,还振振有词地跟雍正皇帝顶牛:“受恩重,当不避嫌怨。”李卫出马一条枪,几乎把当时的朝廷重臣收拾了个遍:鄂尔泰、范时绎(范文程之孙,曾任两江总督)、齐苏勒(纳喇氏,曾任河道总督、兵部尚书)都被李卫争得灰头土脸,就是同为雍正宠臣的田文镜,也被李卫修理得挺惨。

李卫收拾了那么多朝廷重臣,是得到雍正皇帝默许的,所以他才在上谕中给李卫吃宽心丸:“时绎不足论,齐苏勒与有芥蒂,或汝礼貌疏慢所致,咎不在齐苏勒。凡审事辨公私最为不易,向日于邻里乡党间先存嫌怨,则又当别论。朕每言公中私、私中公,枢机正在于此。”雍正对李卫谆谆教导,就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面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调教好了,就可以委以重任。雍正皇帝失望了,李卫一直也没有改,所以即使乾隆继位,李卫也没当上大学士,更没进军机处——兵部尚书不进军机处,李卫真是个奇葩。但这也正是李卫想要的结果:当封疆大吏收入高,活得自在,远离朝堂纷争,逢年过节给朝中大佬送点“冰敬”“炭敬”,对掌握万两养廉银的总督巡抚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从总督到知县都有养廉银,大学士、军机大臣就没有吗?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从雍正施行养廉银到清朝灭亡,京官们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他们得到的最大一笔补贴是“双俸”,也就是双倍工资——即使张廷玉鄂尔泰官居一品,拿到了两倍工资,也不如七品芝麻官知县拿到的养廉银子多!

李卫甚至可以算历经康雍乾三朝的第一聪明人,他即使当了刑部尚书、署理兵部尚书,也一直当着直隶总督——清朝权力最大的总督,养廉银子当然也是最多的,这时候有人劝李卫进京当大学士、军机大臣,李卫肯定会白眼一翻:“拿根针来,我把脑袋进的水放出来再去吧!”

只要脑袋没进水,李卫就不会放弃封疆大吏的幸福富裕自在生活,张廷玉是没有地方工作经验,只好窝在京城受穷——天子脚下,收一分钱都要战战兢兢。鄂尔泰脑袋进了水,放着好好的兼管广西的云贵总督(一人管三省,养廉银三倍)不当,偏要进京跟张廷玉一较高下,结果被乾隆皇帝收拾得挺惨:

“乾隆七年,副都御史仲永檀以密奏留中事告鄂尔泰长子鄂容安,命王大臣会鞫,请夺鄂尔泰官逮问(乾隆指使的),上不许(装好人)。二十年,内阁学士胡中藻以诗辞悖逆获罪,中藻出鄂尔泰门下,鄂尔泰从子甘肃巡抚鄂昌与唱和,并坐谴。上追咎鄂尔泰植党,命撤出贤良祠。”

鄂尔泰辛苦一辈子,最后啥都没捞着,最后连个虚名都被撤销了,而李卫嚣张跋扈一直到死,乾隆也没收拾他,反而给予了他特别的礼遇:“乾隆元年,命兼管直隶总河,二年,嘉卫执法秉公,赐四团龙补服……卫在直隶六年,莅政如在浙江时。病作,乞解任,遣御医诊视。卒,赐祭葬,谥敏达。”李卫自由自在逍遥快活一辈子,拿着花不完的养廉银在地方当土皇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雍正乾隆两朝皇帝都对他完全信任,这时候我们在佩服李卫精明取舍的同时,也不禁要问一句:如果李卫当上大学士并进了军机处,他能斗得过张廷玉和鄂尔泰吗? 在亲王郡王遍地走、贝子贝勒多如狗的天子脚下,李卫还能快活得起来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写的《释道论》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末年,掀起反元狂潮的红巾军最早是依靠在中原地区秘密传教的白莲教组织,当以韩山童、刘福通为代表的起义军正式拉响灭元的冲锋号角后,其起义斗争便不可避免地连累到了佛教及其他教派。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因此,在各地镇压白莲教徒的元军常常采取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策略,把途经的寺庙视为眼中

  • 潘美的能力如何?他是如何一路晋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潘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潘美,北宋时期的开国将领之一,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少年时期,他就与同在后周政权为官的赵匡胤关系密切,并在赵匡胤决定密谋发动政变的时候他也始终跟随在身边,为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在宋朝建立之后,潘美受到了重用。后

  • 徐达一生有四子四女 徐达死后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名将徐达,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一生共有四子四女。徐达死后,长子被囚,二子善终,三子早卒,四子被杀。长女做了皇后,次女和四女做了王妃,三女出家为尼。徐家子女,之所以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局,主要是和历史上那场靖难之役有关。徐达出身底层,少年时就和朱元

  • 于禁在投降关羽后,他的命运如何?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于禁为什么打不过关羽,徐晃于禁,于禁投降后应该回蜀国的

    于禁在投降关羽后,他的命运如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他本来是鲍信部将,在鲍信战死后,就跟着曹操混了。于禁善于治军,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在曹仁求援时,曹操派出于禁和庞德驰援,没想到被关羽利用汉水暴涨,水淹七军。于禁为了自己手下三

  • 都说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为何违约改封刘邦为汉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项羽和刘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起初,楚怀王和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艰苦奋战一年,首先进入关中,应该做关中王,却被项羽封为汉王。为什么项羽宁愿违背约定,也非要改封刘邦为汉王呢?小编认为存在以下三大原因。第一,关中地势险要,是霸业根基关中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

  • 诸葛亮人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不是用错马谡和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错误,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刚愎自用,导致街亭被失,后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时诸葛亮第一次用人失误,这第二次就是错用了魏延,此人十分好战,时常不顾及大局,诸葛亮判定这人不可重用,但由于惜才,还是把魏延留在了自己帐下。马谡,魏延都是诸葛

  • 范增身为项羽的亚父 范增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范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此人年近70才出山求取功名,大器晚成颇有太公之风。而他虽被项羽尊为亚父,却徒有虚名,一生未能施展其才志,屡屡遭到不公对待,谋略虽精却难为君主所用。其际遇又与明初大将徐达何其相似,都是遭到君主猜忌后,背后发疽疮而亡。

  • 安禄山能带动手下的唐军反叛,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安禄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安禄山造反,近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有这么一段话: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朘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成长,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但实际上,安史之乱的叛军,是由各个民族

  • 秦朝名将章邯,为什么会选择归顺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名将章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起兵反秦,自号“楚王”,随之,山东各地纷纷响应,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一时之间,诸侯并起,几十万大军逼近函谷关时,强秦有社稷倾覆的危险。就在此时,章邯横空出世,主动请缨率领骊

  • 韩信“问路斩樵”是怎么回事 韩信真的做有这件事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对问路斩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韩信在项羽军中混了几年,天天充当站岗的大头兵。某一天,张良突然潜入项羽大营,给韩信指了条明路:去投汉王吧。韩信一拍脑袋,是啊,干嘛一棵树上吊死?项羽这副不开化的死脑袋,碰上个厉害角色就完蛋。刘邦实力虽远不如项羽,当个鸡头总比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