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后主刘禅:投降或许是最好选择

揭秘后主刘禅:投降或许是最好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22 更新时间:2024/2/9 7:44:16

公元258年,曹魏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数路向成都进攻,打响了灭蜀之战。当邓艾在绵竹歼灭诸葛瞻统帅的西蜀主力后,西蜀小朝廷万般惶恐中,开始讨论政权以及皇帝刘禅的前途。有人提出:“蜀与吴结盟,应该东下投奔孙吴。”有人则说:“西蜀南中七郡地势险绝,容易自守,应该迁都到南方去。”然而更多群臣知大势已去,六神无主,不知应该怎么办才好,只好紧闭嘴巴默不作声。北地王在这次这次朝议中说了些什么,后世已不得而知,最大的可能,就是附和群臣的动议,投降东吴或南下南中建立个流亡政府。

网络配图

这时,历来不受重视的谯周(典学从事,相当于教育部长)站了出来,摆出几点不容置疑的理由加以反对:其一:自古以来,没有寄身别国做皇帝的事;今天逃到吴国去,理当臣服于吴国。其二,大能吞小,小不能吞大,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承认这一条,就知道曹魏能并吞孙吴,孙吴不能并吞曹魏。与其向小国孙吴称臣,何如向大国曹魏称臣?其三,称臣是低声下气的羞耻事情,如果臣服于东吴,之后还得再臣服曹魏,哪里还能一辱再辱,先称臣于吴,再称臣于魏!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去投降曹魏。

堵死了这条之路,谯周又话锋一转,堵死了南下南中的另一条路:其一,如果想将国都搬迁到南中地区,就应该早有预谋早作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在那里立足。今日大敌将兵临城下,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上至朝臣士大夫,下至士兵以及普通百姓,很难说谁忠诚可靠,哪一个都靠不住。恐怕皇帝抬足出走的当天,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叛变,哪里能容你逃往南中!

老实说,蜀国的益州籍官员长期受到荆州籍官员打压排挤,对这个政权没有感情;更由于自公元211年刘备入川以来的53年中,给益州民众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同益州民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谯周等益州籍官员,有十足理由对这个割据政权厌恶鄙视和诅咒,一旦有机会,自然要促其咽气蹬腿。谯周的这番廷对,很难排除感情因素。但是这番廷对义正词严、说理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网络配图

众人虽已没有了还手之力,又担心地说:“今邓艾即将兵临成都,(破城灭国即在眼前),如果他不肯受降,不给体面的下台机会,那时咋办?”

谯周分析说:“方今东吴还没有臣服曹魏,形势决定曹魏不得不接受西蜀的开城投降。受降之后,还不得不给以礼遇。”大概看到刘禅的犹豫不决,谯周进而拍胸脯说:“陛下降魏后,假若曹魏不裂土封您,我则请求身往京都,以大义力争。”

这时,其他大臣已没有了反对的理由,可是刘禅还处在犹豫之中,谯周上书劝说道:“第一,南方僻远荒蛮之地,民众还没有归化,平常虽然并不曾向政府纳贡,还多次反叛朝廷。诸葛亮南征时以兵锋相逼,南人兵败势穷才勉强服从,但对缴纳贡赋和征取兵员一直都心怀不满,说实话,这是一批异己力量,盼望国家灭亡的群体。今在走途无路中前往南中,想以此地为依凭,恐必然再一次反叛。第二,曹魏大兵这次汹涌澎拜地奔向成都,不单是要取西蜀,必然有后续动作。假如朝廷奔向南方,曹魏大兵必然会乘势追击。第三,假如陛下奔到南中,外要全力拒敌,内要须供应服饰,陛下无法从他处获取费用,必然要对南中民众扩大征收,扩大征收则是促其迅速反叛。第四……今陛下南行,益州各地官民不肯被其父母,也不肯离乡背井,逃往或反叛必然加速。我望陛下早作决断投降曹魏们还可以获得爵位土地,别弄到南下后势穷力蹙再去投降,那是祸患就严重了。”

网络配图

北地王刘谌将祖父刘备巧取豪夺的益州政权视之为一家私有,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后,在万般无奈和歇斯底里的交织中,回家凶残地杀害了妻子然后自杀,带着绝望给西蜀割据政权做了殉葬品。

儿子刘谌的自杀,并没有给他带来一线希望,更没有对西蜀官兵产生气吞山河的精神激励,摆在刘禅面前的可走之路,除过投降已没有其它选项,遂在一番准备后,刘禅自缚,并让人抬着棺材,开城向邓艾投降,从此结束了刘氏父子自公元208年以来53年的军阀割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世之奇才的郭嘉之死对曹操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郭嘉(170年_207年),东汉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起初郭嘉效力于袁绍账下,观其不是明主,在袁绍账下沉寂6年,后经荀彧介绍加入曹操账下。到曹操账下后屡出奇谋,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征乌丸时病逝,享年三十八岁,益曰贞侯,史称“才策谋略,世之奇才”。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嘉至

  • 被亲妈逼死的悲剧皇帝 历史上不止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传统的价值观里,严父慈母是个比较正常和科学的家庭模式。从这种家庭里出来的孩子,会和整个社会比较和谐。但如果碰上母强父弱,或者母强父强,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比较怪异,这种家庭模式里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出问题。为何出问题呢?因为缺乏母爱。儿童时期,母爱的缺乏会导致性格的缺陷。这种缺陷,会在成年后被放大。我

  • 明朝的开国功臣冯胜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冯胜,他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徐达和早死的大将常遇春。他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几十年,纵横沙场,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全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不再需要这些功臣了,于是把毒手伸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功臣宿将,冯胜也在劫难逃。那么朱元璋为何也不放

  • 不可思议!韩信居然如此对待给他“胯下之辱”的仇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楚汉之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韩信有关的一个最著名的历史故事就是“胯下之辱”,但你知道韩信功成名就回到家乡后,是怎样对付当初给了他胯下之辱的那个仇人的吗?网络配图在项羽死后,刘邦彻底统一了九州,于是封立下大功的韩信为齐王,富贵者,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韩信也不例外,在万人拥簇之下回到了家乡,首先

  • 史上年纪最小的丞相甘罗:12岁在秦国官封上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关于神童的故事屡见不鲜,像桑弘羊、曹冲、方仲永、孔融等等。他们是神童,但比起甘罗还是有些差距。网络配图甘罗是战国末期的一位神童,他的祖父是甘茂。甘茂是政治家,曾在秦国做过丞相,因此甘罗也就是官三代,他也自然而然的从小就接触到了上层人物。甘茂死后,甘罗到吕不韦身边做事。在此期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 唐朝第一多情天子唐代宗:爱护兄弟 关爱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将沉浸在太平繁华美梦中的大唐猛然拉下神坛,老朽没落的唐玄宗在无奈失落中死去,悲愤的唐肃宗苦苦支撑了六年也一命呜呼,这爷俩将一个超级大乱摊子扔给了唐代宗李豫。网络配图宝应元年(762年),专权的宦官李辅国杀死了张皇后,肃宗也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时年36岁,是为唐代

  • 探秘:海昏侯刘贺身上发生的怪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前几年的海昏侯墓的出土着实令大家眼前一亮。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这位海昏侯的故事。网络配图刘贺是汉武帝之孙,作为高等皇族,拥有大量的财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考古至今,王侯将相的古墓发掘的不少,也没发现过海昏侯墓里如此巨大的财物。据统计,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多达478件,是考古最多的一次,同时还有不少的

  • 西汉后期大臣王商的轶事典故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王商(?-前25年),中国西汉后期大臣,涿郡蠡吾人,字子威。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嗣位乐昌侯。汉元帝时,为右将军、光禄大夫,保护太子刘骜的储位。汉成帝刘骜继位,改任左将军。前29年三月,王商为丞相。王商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前25年,王商被弹劾免相,三日后去世,谥号戾。后

  • 张良一计:救了自己也让刘邦没能废了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是刘邦身边的第一谋臣,张良有着超高的智慧预计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快来看看张良的故事吧。网络配图晚年的刘邦一度宠爱戚夫人,曾经有念头想废了刘盈这太子。当时吕后终日惶恐不安,问计于张良。张良一个计谋,保住了自己的小命,也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那么张良的计谋到底是什么?刘邦一生征战南北,可是到了晚年

  • 康熙初见12岁乾隆:到底喜欢这个孙子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是12岁那年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爷爷康熙帝,那时年幼的他还全然不知这一次见面将会彻底地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网络配图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跟自己12岁的孙子乾隆在圆明园“偶遇”了,其实这一次偶遇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纯粹。乾隆的父亲雍亲王并非等闲之辈,他看出自己的儿子弘历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就趁一次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