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杀贪官最多的皇帝

揭秘:历史上杀贪官最多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72 更新时间:2024/1/16 11:54:56

朱元璋执法很严,即使是亲女婿犯罪,也照杀不误。他的女婿欧阳伦因为私贩茶叶,罪不至死,结果被逼自尽。谁贪污就杀谁,是历史上贪官杀得最多的一位皇帝。在《大诰》等法令中,有成百上千的人被凌迟、枭示、种诛,死刑弃市以下达1万人。越到后来,朱元璋的脾气越臭,杀官员陷入滥杀,杀人就像捏死一个蚂蚁。下面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网络配图

1. 官场恐怖人自危

贪官最爱什么?当然是最爱钱了。谁都怕自己钱少、不怕自己钱多。但贪官怕死吗?真实的答案是:贪官不怕死。贪污有什么危害呢?柏杨说:“历史沉痛地证实,贪污对中国的伤害太大,无数民变兵变、辱国失地、政权覆灭,以及大屠杀大流血,几乎全都起因于官员贪污,和由贪污引发的暴虐。”朱元璋在开国之初,针对元代后期贪污成风的弊政,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况很严重,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朱元璋对贪污的蛀虫、官员害人的行径特别痛恨。他登基第二年,和大臣们交心说,我从前在民间的时候,看到地方官员大多不体恤百姓,往往贪财好色,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心里真是恨透了。现在我要严格立法,严禁贪污。凡是官员贪污、祸害百姓,绝不宽恕。1385年颁行《大诰》,朱元璋在序中严厉地说:“官府敢不奉公而捞取私利,一定要彻查罪行进行惩处。”

刚开始,朱元璋惩治贪污还不是特别毒辣。他鼓励天下百姓都来检举、监督官员。允许百姓直接到京城检举,告发贪官,甚至允许把贪官扭送京城。百姓闯入官府捉拿有劣迹的官员,谁也不能阻拦,如有阻挡者,诛灭全家。他把犯法官员的罪行在申明亭公布于众,让老百姓都知道,警戒官员不要作恶。由于人才奇缺,官员犯罪了不是一杀了之,而是可以戴着脚镣手铐办公。他命令刑部,凡是犯罪的官吏,罪行可以宽宥,仍旧官复原职,但在官府大门上张榜公布他的罪行,督促他反省,死不悔改的再治罪。

浙西的官府征收百姓赋税,盘剥起来比虎狼还厉害。从浙西运1石粮食到首都南京,需要花4石的运费,老百姓苦不堪言。为把运费节省下来,后来改为缴纳钞,不用运粮,1石米相当于2贯钞。但是,地方政府照样按照运粮的办法盘剥百姓,征收水运费、车运费、饭钱、验收粮食费、装粮食的蒲篓开支费、竹篓开支费、沿江祭拜神佛的香火钱等,总共比规定的标准多征税900文。朱元璋得到举报后,气愤至极,下令以后官员贪污,不分轻重全部杀掉。

网络配图

1371年立法规定,官员犯贪污罪不予赦免。1392年立法规定,官员贪污钞60两以上,不仅枭首示众,而且剥皮。杀起贪官来就毫不手软了。朱元璋执法很严,即使是亲女婿犯罪,也照杀不误。他的女婿欧阳伦因为私贩茶叶,罪不至死,结果被逼自尽。谁贪污就杀谁,是历史上贪官杀得最多的一位皇帝。在《大诰》等法令中,有成百上千的人被凌迟、枭示、种诛,死刑弃市以下达1万人。

剥皮

称朱元璋为“朱扒皮”,绝不是冤枉他。为什么叫他“朱扒皮”呢?因为他喜欢做一种从不出售的工艺品——剥贪官的人皮。剥皮这种残酷的刑罚在明代如同家常便饭,朱元璋明文写进《大诰》。他用这种残酷手段,严厉镇压贪污罪和谋反罪。剥皮就在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进行,因此土地庙也叫皮场庙。朱元璋是剥皮高手,杀掉贪官后,将剥下来的人皮塞上稻草,放在官员办公的座位旁边,吓唬官员。官员办公和审案的时候看到这张人皮,心惊胆战,不敢作恶。

蓝玉是第一个被剥皮的名将。靖难之役后,朱棣打败建文帝,不少大臣威武不屈,被朱棣剥皮。比如,景清被抓之后,大骂朱棣。朱棣令人将景清剥皮,在人皮里塞上草,绑在长安门示众,并将他的骨肉剁成肉酱。胡闰被抓之后,牙齿被打光,掉落一地,胡闰仍然骂声不绝。朱棣大怒,将胡闰勒死,用灰蠡水浸泡尸体,将人皮剥下,塞上草,悬挂在武功坊示众。

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首领也剥皮。明武宗将农民起义首领赵璲在闹市处以磔刑,将为首的6人剥皮。又将人皮制作成脚踏,骑马的时候踩在脚底下泄恨。但是,农民起义军对统治者也不客气。据《明史》记载,张献忠也喜欢剥人皮,而且是剥活人皮。如果皮没剥好人就死了,刽子手就会被处死。这种说法无非是形容张献忠残忍好杀,是否属实有待考证。

网络配图

廷杖

朱元璋对官员很苛刻,工资不高,休息天几乎没有,而且还发明声势浩大的廷杖侮辱官员。廷杖是由锦衣卫执行皇帝命令,在朝廷上杖责大臣。廷杖始于元代。朱元璋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只要不高兴,不管什么官员,一律由锦衣卫廷杖,由司礼监太监监督,打完后就拖上来,打死了就拖走。廷杖不是简单地打屁股,而是一种十分痛苦的刑罚。

具体情形是:被杖的官员,两个手腕被绳索捆绑,身穿囚犯衣服,逮到午门外。每进一个大门,大门立即关闭,到达行杖的地方,只见100名锦衣卫手执木棍,威严地分立两旁。司礼监的数十名宦官捧着驾帖(驾帖是皇帝派人办事的凭证,相当于逮捕证或者处罚通知,由司礼监出帖并盖章,经过刑科给事中批准),来到犯人面前。司礼监太监宣读驾帖内容,犯人跪下听取判罚:着实杖打多少棍。司礼监太监在午门西边的台阶下左边就坐,右边则坐着锦衣卫使,此外还有穿着大红衣服的数十名锦衣卫忙前忙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各大名将的死亡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下面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去了解一下吧。一.被其他武将斩掉:夏侯渊、魏延、典韦夏侯渊(第七十一回

  •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自封大将军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他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尤为崇拜先祖皇帝朱棣,想学朱棣一样御驾亲征,战场杀敌,以扬国威,尽显自己在武功上的才能,名留青史。这也是朱厚照埋藏在自己心底多年的愿望。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八月,朱厚照等人一行浩浩荡荡外出游玩来到宣府(今张家口宣化

  • 揭秘:曹操唯一不想杀掉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想必大家不太了解这个人物,他也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陈宫东汉末官吏,为人刚正不阿,身体强壮并且这个人还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兖州刺吏刘岱战死。网络配图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来接任兖州牧。曹操东征陶谦的时候,留下陈宫等人镇守东郡,陈宫与张邈等人背叛曹操放吕布进入兖州,后来,

  • 揭秘四大忠心耿耿却死在自己人手上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反间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中针对战争之外的谋略,是一条极为毒辣的计谋,同时也是无视将领之间谋略的一条计策。颇有点儿低投入、高产出的意味。可是,对于身中反间计的将领来说,并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失败并非自身的原因,而是上位者的失误。武人没有死于战阵之上的刀兵往来,却死于权谋阴影。对于施行反间计的人来说,颇有

  • 李自成兵败北京城的原因:因为做了这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最强的起义军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军。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就攻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仅仅在北京呆了42天,李自成就被清军和吴三桂联军给打败了,最后李自成兵败北京,让人唏嘘不已。其实李自成兵败北京城,除了清军的壮大之外,最重要的

  • 李鸿章送礼有讲究,看他如何给晚清大人物送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官场和送礼。这两个词似乎密不可分。那么,晚清名臣李鸿章是怎么送礼的呢?T君今天和大家聊聊这个事儿。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上时,领班军机大臣奕管项目立项,户部尚书翁同龢管资金调拨,为办好“洋务”工作,给此二位大佬送礼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清能臣,李鸿章深谙官场潜规则,送起礼来自然也是行家

  • 他堪称千古一帝无人可比 为何遭受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应该是毋用置疑的。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当皇帝者大有人在,但像秦始皇一样,不但改朝换代,而且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经济制度,并且使这种制度的影响垂二千年久,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还深受其影响,的确后无来者,以此论之,始皇可谓千古一帝!网络配图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便以亘古未有的巨大

  • 乾隆的心思有多难猜?拍他马屁的下场都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即1768年秋,浙江举行三年一度的秋闱。临安县秀才徐鼎大老远赶来应试。他是老考生了,年过五旬,久经考场,但仍是新生,也太难为他了。徐秀才觉得已经皤然白发,高中的机会不是很多了,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那两年有个重大时事:乾隆平定了缅甸叛乱,取得辉煌胜利。徐秀才猜这次一定会考这个题目。

  • 揭秘岳飞的另一面:两度面对敌人临阵脱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自幼喜读《 左传 》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历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年),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45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

  • 清朝也有住房难,康熙皇帝如何解决此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695年,正值壮年的康熙遇到了许多烦心事。除了山西临汾地震,江南大涝外,北京城里驻扎的旗人们也开始大规模地反映自己的住房问题。康熙搞不清状况,不知平时都挺听话的自家人为何突然不满意起来。于是,他委托八旗都统针对京城旗人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网络配图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堂堂大清朝的京城里,吃喝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