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为何要说是契丹入侵?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为何要说是契丹入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67 更新时间:2024/2/6 15:45:38

大家好,说起陈桥兵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驾崩,留下了尚且年幼的儿子柴宗训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子,一时间政局晃荡,形成了主少国疑的局面。到了第二年,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消息一出,当时主政的符太后茫然不知所措,宰相范质在深思后,急忙派遣出当时担任着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御敌,而在之后,便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著名兵变夺权事件“陈桥兵变”,赵匡胤醉酒后在全军将士们的拥护下黄袍加身,成功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朝。

而这一场兵变事件能够进行得如此顺利,有一个环节可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在陈桥兵变前的那个关于契丹和北汉要联合入侵攻周的情报,而关于这个情报的真实性,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般来说,敌军来犯的消息都是非常严谨的,但是,这一次的消息来源却根本找不到出处,因此,各史料在记载关于这一次敌军犯境的消息时都以“风传”记录之。之后,人们又将这个情报和陈桥兵变联系在了一起,猜测是赵匡胤伪造了这一份情报,那么,在整个陈桥兵变事件中,赵匡胤伪造情报之事究竟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陈桥兵变发生的经过,从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初四兵变结束,整个过程只用了4天。正月初一那一天,举国都在欢庆新年,幼主柴宗训也在接受着百官的新年朝贺,就在这时,一份来自边关的紧急军情打破了这一片祥和,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的消息在后周朝廷传开,紧急之下,朝廷根本来不及辨认情报的真假,在宰相范质等大臣的简单商计后,立马做出了决策,派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

就这样,正月初三时,赵匡胤便正式率领大军出城,在一路北行进的途中,一位名叫苗训的道士盯着太阳的方向观察着什么,之后突然说道:“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而且相互争辉。”也在暗示着一国二君,将有新的天子出现,此时,在东京城内也掀起了一波传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些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可谓是为赵匡胤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做好了铺垫。

当晚,赵匡胤统军驻扎在了距离开封城二十多公里的陈桥驿,扎堆的将士们无不在讨论此次后周面临的危机,赵匡胤的亲信们便借机引起了议论:“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顿时,军中大噪,诸将们知道兵变一事要么别说,一旦说了,就算不做,之后也别想好过了,更况,如今后周局势严峻,拥赵匡胤为帝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就这样,将士们的兵变情绪被煽动起来,赵匡胤的亲信们见时机成熟,便率领诸将一起来到赵匡胤帐内,行跪礼,齐呼万岁,并将之前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装作喝醉才刚清醒过来的赵匡胤身上,而赵匡胤故作为难一番后便接受了众人请求,被拥立为皇帝。

之后的事情更是顺利,陈桥兵变的将士们轻而易举地控制住了都城开封,正月初四,赵匡胤带领着原是要北上的军队又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师,夺取了后周政权,而所谓的抵御契丹和北汉南下大军之事,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局。

看完陈桥兵变的整个过程后,我们也会发现,这个假情报触发了整个兵变事件的开始,同时也让赵匡胤之后的行动有了绝对的底气,更是他能成功篡位的重要因素。首先,赵匡胤虽是军中的一把手,但始终有韩通牵制着他,韩通掌握着禁军绝对的调兵权,而这正是赵匡胤没有的。这一次编造的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的消息成功让赵匡胤拥有了调动军队的权力,拥有了绝对兵力的他无疑拿捏住了整个后周的命脉,在控制住京师以及各个地方的藩镇之后,又领兵回到开封,此时的赵匡胤夺取皇位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虽然陈桥兵变的最终目的是篡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场兵变在烽烟四起、兵祸连结的五代十国,乃至历史上的几乎都伴随着冲突、伤亡的兵变夺权事件中,无疑是一场和平夺权的典范,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取得了成功,除了强大的兵权和实力之外,更加让我们看到的是赵匡胤绝佳的谋划水平和政治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曾国藩有推翻清朝的实力吗 曾国藩为什么能调动湘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曾国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国藩推翻清王朝?您认为曾国藩如果真的有实力灭了清王朝他会不干?要知道,曹孟德当年可还想当汉王朝的忠臣来着呢,结果又如何呢?自古以来,面对至高无上的皇位、皇权,恐怕还真没几个人能够不动心的!但凡能够水到渠成,恐怕没有谁会真去推辞。王莽还

  • 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 李秀成对他到底有多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秀成和洪秀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以儒家思想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古代中国,“忠”、“孝”这两字深入人心,其中又以“忠”为最,在忠孝不能两全之艰难抉择下,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忠”而狠下心来放弃“孝”。古代中国,能被称为“忠臣”的官员,都是值得后世歌颂的大英雄,例如,伯牙

  • 年羹尧和隆科多拥立有功 雍正为什么还要杀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年羹尧和隆科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算上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也就十二位皇帝。其中除了皇太极和雍正以外,其他的皇帝从皇子到皇帝的道路并不是很坎坷。皇太极不说,清朝在入关之前还是满八旗,每个旗都有自己的旗主。而这些旗主正是

  • 正史中的年羹尧到底是什么样的 年羹尧为何没有认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和年羹尧,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演绎的很悲惨,不肯认错,但真实历史中的年羹尧不是不向雍正认错,而是连真正认错的机会都没有。他执着的是傲慢与贪婪,最终为自己安排了一条不归路。年羹尧与雍正本身“感情”基础薄弱对于年羹尧来说,从情感角度来看,他更感激的是

  • 刘备生前为何要说不重用赵云?有什么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蜀汉皇帝刘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刘备,必然会想到他对于人才的态度,刘备在三国时期用人水平不亚于曹操的爱才如命和孙权的慧眼识珠,甚至很多方面刘备都在二人之上。刘备赵云试想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人,不到四十年之后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这样的人必然是一个

  • 隗嚣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汉朝建立功业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隗嚣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隗嚣援旗纠族,假制明神,迹夫创图首事,有以识其风矣。”这其中说得隗嚣就是王莽新朝末年时期的著名割据势力之一,是一位颇有手腕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在一个地方士族之中,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家乡官府里的官职,凭借着满

  • 秦三世子婴,赵高亲手为自己选中的“掘墓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秦三世子婴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野心家赵高设计以阴谋叛国之罪,让秦二世胡亥降诏腰斩左丞相李斯,并且顺利取代李斯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终于实现了他的政治野心,成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帝国实权人物,但是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此时的秦帝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秦二世元年七月,九百余名

  • 朱元璋的命运有多跌宕起伏,他为何能从和尚成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朱元璋的前期命运是非常惨的,但他的成功史在所有的皇帝史中算是传奇。当朱元璋出生时,他正赶上元朝即将灭亡。所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更是艰辛,再加上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地主家的佃农,生活就更艰辛了。朱元璋的父母偏偏给家庭增加负担,一生就

  • 成吉思汗的父亲曾被人毒害,为什么他后来还能成为一代天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成吉思汗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是排在首位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个时候的元朝,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地区,元朝的强盛,可以排在当时中国的首位,毕竟没有另一个朝代,可以相媲美,超越当时的元朝。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开创者,来

  • 和珅赈灾的时候为什么要往粥里丢沙子 和珅到底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和珅赈灾,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和珅是大清乾隆时代的非常有名的大贪官,金银堆积如山,富可敌国。这样一个人,正常来讲,肯定人人喊打,形象极其的负面。但是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和珅。比如剧中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这一段,不由得让人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