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公平分封诸侯,还迅速引发战乱的真相是什么

项羽公平分封诸侯,还迅速引发战乱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36 更新时间:2024/2/6 15:44:18

项羽公平分封诸侯,为啥迅速引发战乱?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立场不同、看法就不一样。在面对现实利益分配的时候,“知足常乐”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配得上更多,所以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真正的公平。

更何况,项羽分封天下,是把战国时期的七国,分成了整整二十个(18诸侯,加上他自己、楚怀王),这种对原有秩序的改变,必然会催生现实的冲突,而且项羽还有意无意的埋雷、留下了矛盾。

我们先结合下面的对比图,看看项羽分封的大致情况。

首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但地盘小到忽略不计,以至于地图上压根看不到,大概位于今天的郴州;

他自己号称西楚霸王,但地盘已经不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而是涵盖了楚、魏、韩等国的一部分旧土,位置更加靠近中原,甚至直抵关中;这样既保证可以囊括故乡江东,又能把触角伸向资源富饶、地理关键的天下中心,保持与各诸侯国的接触、压制。

至于其他楚地,则分给了部将英布(九江王)、跟他进入关中的百越首领吴芮(衡山王)、楚怀王的柱国共敖(临江王),这三位都立下了战功,倒也名正言顺。

至于原战国其他六国故地,也被项羽分割得七零八落。

看看秦地。先前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许诺,被项羽大幅缩了水,汉王刘邦只是分得汉中、巴蜀两地。其中,汉中地区还是张良向项伯行贿后争取来的(但这也许是项羽的最大失误)。

而原秦国的核心地区则被一分为三,章邯占据咸阳以西,头衔是雍王;当初劝降章邯的秦军都尉董翳被封为翟王,领地是上郡;而章邯的长史司马欣,早年曾经对项梁有恩,又在劝降章邯的过程中立了大功,所以被封为塞王,占据咸阳以东。

项羽的心思,是想用秦国旧将制衡刘邦;一分为三,则能避免关中地区再度做大做强,复制当初秦国的壮举。

齐地也被一分为三。秦末复辟的齐王田巿(fú)被大幅降级,不仅头衔被降为胶东王,领地也变成了原齐地东边的一部分;主动投奔项羽的齐国贵族田安,则被封为济北王,分得齐地的东边领土;跟随项羽入关的田都,则荣升为齐王,但是所掌控的土地仅限于原齐地的中部地区。

其他板块也是这个套路:

魏地被项羽自己拿下一部分,原来的魏国宗室曹豹,惨被降级为西魏王,只是管辖河东地区;张耳的宠臣申阳由于发兵占领了河南郡,并且主动迎接楚军,所以被立为河南王;

韩地一分为二,韩成虽保住了韩王的头衔,但辖区小的可怜;赵将司马卬平定了河内郡,战功不错,因此被封殷王;

原赵王赵歇降为代王,管辖代郡;赵国的相国张耳是项羽的忠实粉丝,因此被升级为常山王,统领大部分赵地。

燕国故土也分瓜分,燕王韩广降级为辽东王,统辖燕地东边;燕将臧荼跟随项羽援赵、入关,被立为燕王,管辖燕地西边。

咱们都说项羽没什么政治头脑,但根据上述情况来看,他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其一,“众建诸侯而寡力”,增加诸侯的数量,但大幅缩小单个诸侯的辖区,既让他们互相制衡,又无法对实力最强大的项羽自身产生威胁;

其二,在保留六国贵族后裔的同时,大量提拔自己的部将,以及那些跟随、拥护自己的各路权贵,既削弱了战国老对手的实力,又为自己安置了天然的盟友。

项羽的这些套路,在后世也屡见不鲜,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是,他埋下的雷更多。

项羽毫不隐藏自己的好恶,对一些人的打压明目张胆:

由秦王沦落为汉王的刘邦无需多说;

魏豹、赵歇、田巿、韩广,这四位秦末复辟的各国宗室后裔(韩广除外)都被打压、降级;

天下共主楚怀王竟然只分得弹丸之地,没过多久甚至直接被杀掉;

张耳、陈馀以前是铁哥们,但在巨鹿之战中反目成仇,眼下张耳被封王、陈馀只是侯,地位如此天差地别,后者对项羽、张耳的仇恨可以想象;

齐国那边,以前的齐王田巿是田荣的傀儡而已,如今田巿被降级、田荣颗粒无收,齐地几乎变成了火药桶。

此外,由于当初坑杀20万秦国降卒事件,关中三位秦国降将的角色很是尴尬:20万子弟的性命,换取了他们仨的富贵,让秦人怎么可能拥护他们?

夺人富贵,如同杀人父母,利益的矛盾,迅速演变成武力冲突。在项羽分封诸侯后不久,上述明雷、暗雷就被迅速引爆:

田荣击退前去任职的田都、杀害田巿,自立为齐王,其后拉拢盗贼出身的彭越、击杀田安,自此一统齐地,跟项羽公开撕破脸;

而陈馀也在田荣的帮助下攻击张耳,其后复立赵歇为赵王;

当然了,咱们熟悉的刘邦此时也趁机杀入关中,三位秦国降将毫无战斗力,章邯兵败自杀、董翳司马欣投降。

因此,项羽迅速面临着秦、赵、齐三地反叛自己的局面;也就是说,楚汉之争一开始,他就面临着被动形势。虽然凭借强大的武力迅速摆平田荣,但他的屠杀政策激起了齐人更加激烈的防抗。

由此可见,项羽之所以失败,祸根一开始就被埋下。

虽然众建诸侯而少力,使他们无法对自己造成挑战,但客观上也为刘邦扩张势力提供了便利;

自己扶起来的新诸侯,却敌不过旧势力,培育了太多的敌人,后来连曾经的部将都背叛自己;

过于迷信武力,忽视对人心、人才的拉拢,使自己沦为众矢之的;

更不用说他身为楚将却杀害楚怀王的劣迹,成了刘邦党同伐异攻击他的舆论武器。

犯下如此多的失误,但后来项羽身在乌江边仍认为是“天亡我也”。由此看来,他输给刘邦,真不算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出道就是巅峰 韩信的能力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比李白难,韩信会武功吗,韩信将才

    你真的了解韩信打仗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注意到,被明代人捧为兵仙的韩信一出道便是巅峰。自韩信独立率军征战以来,先是魏国,后是代国,继而赵国、齐国都迅速地被韩信收入囊中。而后,韩信率三十万齐军挺进垓下,正面和项羽对抗,把项羽打到无路可退,只能率领八百勇士仓皇逃窜,但还是没

  •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为何没有人敢和朱标抢太子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太子朱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劝孝歌》有言:"三寸一尺婴,八又十载功。"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拥有着一个国家内部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对于那些生长于皇家的孩子们而言,对于皇位的争夺就是他们终身的奋斗目标了。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在皇家中,有无数的亲兄

  • 揭秘:耶律阿保机的一生有那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灭掉唐王朝的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和剿灭黄巢起义的李克用互相为敌,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克用认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单凭自己的实力跟朱温争斗,是比较费力的事情,所以,他就想到了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不想由此引出了一位契丹

  • 明朝建立后,功臣榜上第一名为何不是刘伯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功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刘伯温在广大吃瓜群众中的印象,大多数都会浮现出一副运筹帷幄、仙气飘飘的形象。这位朱元璋军中的第一军师,凭借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耐,谈笑间就让敌军灰飞烟灭。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朝建立以后,在所有功臣中排名第一的竟

  • 诸葛亮身为一个大才之人 诸葛亮为何会选择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选刘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这和诸葛亮找工作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诸葛亮选择主公的方式,类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曹操,孙权虽然都想招揽人才,但真正能屈尊上门相请的只有刘备。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把他当作人才的没有几个人,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揭秘:大臣赵普是怎么受到赵匡胤赏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赵普(922年-992年),北宋开国功臣,赵匡胤夺取天下的主要参谋者,北宋建立后,先后获得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二人的赏识,曾三度拜相。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那么,作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他是如何能够进入赵氏兄弟的视野,进而成为北宋初期的一位名相呢?赵普书确实读的少,《宋史·赵

  •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是真的吗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北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之后,他就开始为了刘备的事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即便是刘备去世后,他也兢兢业业的为了蜀汉的江山社稷谋求福利,最为经典的当属诸葛亮北伐的“六出祁山”。当然了,诸葛亮北伐的经过

  • 徐妙锦为何会拒绝当皇后?朱棣不设皇后之位跟她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徐妙锦为何会拒绝当皇后,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全国子民的生杀大权,地位尊贵,因此身边的女子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女子大多都以侍奉皇帝为荣,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女子都挤破头想进宫的原因,并且都勾心斗角,争宠不断。因为她们

  • 安禄山的势力到达鼎盛的时候 安庆绪为什么要杀自己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安禄山被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一直是一个话题度很高的朝代,其强盛的国力和发达的文化都十分令人神往。不过唐朝的鼎盛时期其实比较短暂,其发展以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为转折点,急转直下,之后再也没有恢复到初唐的鼎盛状态。作为安史之乱的主谋,安禄山

  • 胡宗宪:功绩不输戚继光,他在历史上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中叶以来,我国的东南沿海深受倭寇祸乱之害,与此对应的是,自明嘉靖年间,也涌现出众多的抗倭将领,我们熟知的有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而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位抗倭名将,甚至可以说,他的功劳丝毫不输戚继光等人,他就是戚继光、俞大猷的上司——胡宗宪。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胡宗宪(15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