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达的两支后代,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徐达的两支后代,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3/12/21 2:43:30

徐达的两支后代,最后分别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徐达作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大将,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攻克元朝大都后更是收复了汉人丢失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他的赫赫威名为世人所熟知,被朱元璋加封为公爵(开国六公爵之一),在死后更是极尽殊荣,被追封为中山王。而他的后代也不遑多让,徐达的后代中有两支公爵,一支是长子徐辉祖继承的魏国公公爵,另一支则是第四子徐增寿的定国公公爵。

长子的魏国公自然是继承来的,而幼子的定国公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自己挣来的,不过不太光彩。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前,徐增寿就暗地里帮助朱棣,建文帝怀疑朱棣要谋反,就问徐增寿怎么看,徐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后来燕王却反了,徐增寿又密告京中部署,做了一回奸细,最终被建文帝处死。朱棣攻破南京后感念徐增寿的功劳,加封他为定国公,令他的儿子继承爵位。而徐达长子徐辉祖则是建文帝的支持者,明成祖登基后一度废掉他的爵位,后来感念徐达功劳,才允许其后人继承魏国公爵位,至此徐达后人正式达成了“一门两公”的殊荣。

魏国公和定国公享国都很长久,两个爵位一直传到明朝灭亡之时,而且伴随着明朝两京的沦陷而依次灭国。首先断绝的是定国公,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京城大乱,而此时定国公已经传到了第九代徐允祯,根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一,因为李自成打算东征吴三桂,为了稳定后方“取勋戚大臣皆杀之,。。。内阁陈演、定国徐允祯等”,随着徐允祯被杀,定国公也不复存在。

而另一支魏国公则要延迟一年多,魏国公一直留在南京,在朱棣迁都后南京成了闲散之地,直到崇祯殉国。崇祯死后南京得大臣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是为弘光帝,南京又重新成为了政治中心,而此时魏国公已经传到了第十一代徐文爵,因魏国公在南京,故并未受到李自成的影响,但是魏国公逃过了李自成却没有逃过清兵。1645年五月清军兵临南京城,弘光帝逃跑,忻城伯赵之龙身为守备南京勋臣却大开南京城门,率文武大臣于南京郊外跪迎清军主帅豫亲王多铎,而魏国公徐文爵也赫然在列,“赵之龙先剃头,魏国、安远、永康、灵璧、临淮以渐次剃迄”,后徐文爵被清朝贬为庶民。

徐达,一代英豪,生前死后都极为尊荣,而他的后代在历经建文、永乐之变后仍然能够保住魏国公爵位,且又新得定国公爵,一门两公爵,实属难得,而魏国和定国两支都传到明末,更是难得,只是勋臣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明朝灭亡了,依附明朝的魏国和定国两支也都未能幸免,定国公被李自成所杀,乱世之中玉石俱焚,而魏国公则投降清朝被贬为庶民,名节有亏,下场却也不算太惨。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战国那个乱世年代,最后统一六国的为何却是秦国?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揭秦国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随着芈月传的热播,很多人对于秦国的历史开始产生好奇。在那乱世的年代,为什么后来是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因为秦国发展时没有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在建国之初,处在西戎之地的秦国是不受人关注的。各国都在进行侵略战争,今天少了这个国家

  • 关羽兵败时马超没去帮他,原因是自己没有实际的兵权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关羽,战史风云

    关羽在樊城一战中受到曹仁和吕蒙夹击,惨遭兵败,只剩十余骑奔往临沮。临沮是荆州的属地,距离益州不远,若临沮守将此时发兵救援,关羽可能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吧。临沮的守将是谁呢?就是跟关羽同列五虎上将的马超。这里很多人要问,马超与关羽并没有什么恩怨,退一万步说二人同朝为官,都跟随刘备,且都是五虎上将,马超

  • 窦建德到底该不该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窦建德,唐朝,历史解密

    窦建德到底该不该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在公元620年的时候,率领十余万士兵从潼关出发,多路进军,对洛阳的王世充的部队形成了包围的阵势。由于,王世充的昏庸无道,残暴不仁,当时的洛阳小朝廷,实际上已经是处于崩溃的边缘。随后,尉州刺史的投降,更是导致了王世充不得不亲自率领士兵与李世民大

  • 皇帝怎么防止妃子跟他人私通?对宫中工匠都有相应的旨意!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在古代有些时候有些人成了妃子不一定是好事,如果得不到皇帝的宠幸,那就是守活寡,所以也挺惨的,但是在皇帝这边也肯定不会让你这些妃子有什么其他的不妥的行为啊,所以为了防止这个工匠和妃子私通皇帝会选择怎么做呢?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下面我们继续来看看!后宫妃嫔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女人,而皇帝又是真龙天子,他的权威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简介:以功封颍国公,任太子太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在古代士兵们遇到食物问题时,为什么会以小米为主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常听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粮草,粮食和草。其中这个草就是普通的喂马用的干草,粮食则是士兵的食物。现代士兵都有压缩食品做干粮,那在古代士兵们又用什么解决食物问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唐朝以前士兵们以小米为主食,搭配大米和小麦。为什么以小米为主食?因为小米的保质期

  • 刘秀面对叛乱为何不强力镇压,反而故意放人跑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单臣、傅镇等人利用宗教迷信发动民变,占领了原武城,与官兵对峙。刘秀派大将臧宫率兵围剿,但单臣军队粮草充足,原武城墙又十分坚固。臧宫日日猛攻,死伤了很多士兵,却久攻不下。刘秀召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大家多提议通过提高赏金的方式来提高战斗力,但年仅15岁的东海王刘庄却认为,应该打开

  • 嘉靖皇帝大礼仪之争到底是什么?朱棣牌位差点被移出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靠着“靖国难,清君侧”顺利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自己则安安稳稳坐了上去,不过这位皇帝也不算坏,他的“永乐盛世”对明朝的后续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做了22年皇帝后在北征回朝的途中驾崩了,其即位皇帝朱高炽将他老爸朱棣安放太庙,以便后世子孙供奉,可是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

  • 朱元璋临终前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他到底去没去?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朱元璋建国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严格制定了皇位的继承法,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他的皇位,因此他的太子朱标,是国家的合法继承人,可他没有想到,朱标会死在自己的前面,无奈之下,他只能是让朱允炆来做太子。其实他当时还有着不少能力出色的儿子,像燕王这些人都是非常有能力,可这些人的身份不合适,朱元璋不希望引发

  • 宋高宗:当皇帝前英勇无比,当皇帝后成了赵跑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宋高宗,风云人物

    宋高宗:当皇帝前英勇无比,当皇帝后成了赵跑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北宋和南宋两朝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在当时跟宋并立的有西夏、辽、金、大理、吐蕃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终宋一朝,不仅没能收回幽云十六州,还出现了靖康之耻这样的事件,成为当时汉人心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