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寔为什么说钟会邓艾都会死

刘寔为什么说钟会邓艾都会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93 更新时间:2023/12/31 21:05:35

刘寔在三国这段历史当中,名气不算特别的高,可能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听闻这个名字。那刘寔是因一事出名,他在邓艾钟会讨伐蜀汉前夕,成功预测出,倘若蜀国被灭,那邓艾和钟会就都回不来了。听上去有些玄乎,但事实的确如此,难道刘寔真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可能过程有些夸大,不过刘寔的确是一个比较有远见的人,有关他的故事,下面就来了解一番吧。

1、刘寔是谁

刘寔是汉章帝(东汉第3位皇帝)第5个儿子刘寿的后代。参考刘备的出身,皇亲国戚也未必一定锦衣玉食。刘寔就属于这类。

他的父亲还在斥丘县当过县令,但家庭依旧贫苦。

刘寔小时候只能靠贩卖牛衣(牛过冬御寒的织物)来养活自己。不过他非常好学,即使在市集上练摊,口中也不忘背诵诗书。

待到成年,他不仅知识广博,而且品德高尚,被当地推举孝廉的官员举荐,但刘寔偏偏不去。在隋代以前,举孝廉是平民阶层唯一的上升通道。

刘寔放弃了推荐,却不代表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他以小吏的身份跑到洛阳,硬生生凭借自己的才华逐步升迁,最后历任河南尹丞、尚书郎等官职。

魏国伐蜀那年,他正好是司马昭的军事参谋。很多人认为伐蜀太过冒险,不免忧心忡忡,四处打探到底胜算几何。刘寔看到同僚的焦虑,微笑着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众人不解,问:钟会和邓艾二位将军为何回不来呢?

刘寔笑而不答,但事实证明了他的先见之明。

2、崇让论

刘寔之所以精准预判了钟会之乱,就是因为他看到了“九品中正制”的缺陷。

九品中正制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从基层为曹魏政权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其核心思想与汉代的“举孝廉”政策类似,是隋朝设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原政权最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

但无论是九品中正制还是举孝廉,判断人才的标准取决于官员。而中国又是人情社会,如果官员在举荐人才的时候夹杂了私情,势必会造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

有感于此,刘寔写出了颇有政治理想主义色彩的文章——《崇让论》。他认为当下的推荐制度并不完善,被推举者的德行与学识是由推举官员说了算的,不能完全代表真实水平。

而且极容易造成裙带关系泛滥,让有才华有道德的人被迫日益减少。那么如何进行完善呢?以刘寔的眼光当然不会想到几百年后可以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他提出的改善之法就是:让!

“让”字的归根结底还是风评,一个人的才华与道德水平不由推举官说了算,而是由大家说了算。当职位出现空缺时,朝廷肯定会指定人员进行填补,那么这个被指定的人就要推辞不做。

在推辞的同时,这个人还要举荐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目标。继而是第二个被指定的人员推辞、之后是第三个……一圈下来,同僚推举次数最多的那个人说明德才兼备,可以胜任此职位。

这种方式保证了每个职位都是由众望所归的人来坐,保证了公平、公正、公开。

以刘寔的标准,钟会就处于及格线之下。钟会有学识,但为人高傲,做事心狠手辣且腹黑,得不到同僚的认可。这样的人独自在外统领大军,出事是迟早的。

事实证明,刘寔对钟会的预判十分精准。首先,蜀国灭亡完全是邓艾奇袭之功,这对于主统帅钟会来说难以忍受;其次,作为司马懿的好学生,他对司马昭并不服气,认为自己手下兵力与姜维合在一处,完全有反叛的底气。

而司马昭对于钟会也不是完全信任,否则就不会亲率大军驻扎长安,甚至还要亲临成都。

最终,钟会反了。

3、意外的结局

从邓艾灭蜀到吴国灭亡,刘寔的仕途一直比较平顺,一度做到了尚书。只可惜,他对儿子的教育比较缺失。他的儿子刘夏因为受贿被判刑,牵连到刘寔,后者因此被免职。

几年后,刘寔被用为大司农,没过多久再次因为刘夏犯罪而被免官。直到晋惠帝执政,刘寔成为了太子(司马遹)老师,自此官运又一次亨通。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得意之作《崇让论》了。这套“谦让”的理论太过理想主义,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办法施行。更具讽刺意义的是,甚至原作者都会被“谦让”搞得痛苦不堪。

公元307年,年近90的刘寔被皇帝任命为太尉。此时的刘寔已在家养老,就想图个安静。前几年发生的“八王之乱”中,乱兵将正在告老还乡途中的刘寔一家洗劫一空,他的一身老骨头差点死在半路。

得知皇帝重用的消息,刘寔赶紧谢恩,并坦言说自己年岁大了,实在是不能为国家工作了。可是新皇帝司马炽的想法比较多,他认为这是刘寔的谦让,毕竟老先生是《崇让论》的作者。

拒绝吧?不给皇帝面子。接受吧?自己未必还能活几天。刘寔在矛盾中反复煎熬,不惜花重金托朝中的关系向皇帝说明情况。

司马炽在群臣的反复劝说下才明白,“推辞”并不是刘寔的“谦让”,而是真的想推辞。这才作罢。

公元310年,刘寔逝世,时年91岁。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冯布劳恩是个怎样的人,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21史记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肯定是人才莫属。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科学成就,全部都要得益于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贡献。在火箭领域,一个堪称领军人物的天才,让人类在科学方面迈进了一大步。这个天才就是纳粹德国V-2导弹的设计者,以及主导了阿波罗计划的天才火箭学家冯·布劳恩。如果你对德意志的历史稍有了解,就会

  • 为什么说李成梁是明朝的千古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说到这个李成梁,他是明朝后期的名将。他对于明朝的建设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培养了努尔哈赤。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说他是明朝的罪人。那么李成梁到底是不是明朝的罪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李成梁养寇自重首先,李成梁虽有养寇自重的事实,但以夷制夷也是明朝对付少数民族的基本

  • 爱因斯坦的怪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爱因斯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只要一说到他,相信很多人呢就会想起了最强大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头脑,一位破解自然定律的天才。鲜为人知的是,爱因斯坦还是以一位狂热的翻船爱好者。不过爱因斯坦的航海故事却让他的“天才”形象泄露出了些“地气”。爱因斯坦18

  • 英国女王唯一的女儿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道大家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了不了解,她与菲利普亲王一生中拥有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王子分别是查尔斯王子、安妮长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不过今天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英国皇室的安妮公主,来了解一些安妮公主的军事身份以及所获得的荣誉。安妮公主生于1950年8月15日,是菲利普亲王的第二个孩子,英

  • 陈丽华真的是慈禧的外孙女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陈丽华的身世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陈丽华到底是谁,话说她和唐僧还有关系,而且还能住颐和园,所以是不是也和这个慈禧和溥仪有关系呢?很多人说这个陈丽华真的是溥仪的外孙女吗?这个陈丽华的身世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分析揭秘看看吧。陈丽华是一名女富豪,她和慈禧、溥仪

  • 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出自陈胜之口。当时陈胜等底层百姓,深受统治者的压迫,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陈胜将大家组织了起来,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活动。陈胜无疑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先驱者,他敢于做出反抗,陈胜对后世的影响力存在了上千年。只是多数人对陈胜的了解都还不够透彻

  • 历史上的永宁公主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永宁公主非常的感兴趣,她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知名的,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了,这个永宁公主的结局其实还是比较有争议的,这个电视剧里面反正是非常凄惨的,那么真正的历史上永宁公主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永宁公主具体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首先要说一下,这个历史上的永宁公主

  • 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苏轼,大家都知道他的别名叫东坡居士,也有很多人叫他苏东坡。但是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叫苏东坡。毕竟他在北宋时期,他的能力确实是非常高,而且身居数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他的名字。其实苏轼是有田园情结的,他曾说过,何时功成名遂了,还乡,他还说,不如归去,二

  • 苏东坡为什么被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苏东坡,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吧,他可是宋朝非常有名的文学家,而且在诗词,散文等等方面都又很高的造诣。更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文官,甚至还任命为李波尚书,翰林学士等等。但是后来最后被贬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苏东坡,那绝对是家喻户晓。著名的东坡肉创始人,伟大的豪放派诗人。兴趣

  • 阿纳托利·列别德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战斗民族,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俄罗斯了。也确实,俄罗斯民族非常的善战,不仅能打,同事也非常的好战。古代的秦人如虎狼,闻战斗而喜,终灭六国。而在如今,若是还有闻战而喜的人,最生动的诠释恐怕只有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俄罗斯的战斗狂人“阿纳托利·列别德”。列别德在俄语中虽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