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将领吴高的人物生平和相关传记

明朝将领吴高的人物生平和相关传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92 更新时间:2024/1/28 16:21:10

吴高,明朝将领,吴良之子。其早年在山西、北平、河南等地练兵,率部队征讨百夷,后因为获罪而调任广西,去征讨土司赵宗寿。当时燕王朱棣起兵,吴高镇守辽东,与杨文数次进攻永平。朱棣说“吴高虽然胆小,但是做事基本缜密。杨文则有勇无谋,除掉吴高,杨文就无能为力了。”于是采用离间计,制作两封信,其中盛赞吴高、贬低杨文,并故意调换信函送去。建文帝知道后生疑,把吴高削爵并贬到广西,独自让杨文镇守辽东,后来就失败了。永乐年间,其再次被用镇守大同,上言守卫边疆需复东胜的策略。永乐八年,朱棣北征回师,吴高称病不上朝,被弹劾并废为平民。洪熙元年,仁宗看到他的名字,说道:“这个人过去经常对我无礼,贬他去海南吧。”当时吴高已死,其家人被迫迁徙,后遇到大赦得释。

吴高字明远,神策卫试指挥使,江国公吴良之子,定远三和集人也。其先曰延陵季子,江南巨族。洪武十七年,高服阕。太祖命江阴侯吴良子高、靖海侯吴祯子忠俱袭父爵。谕之曰:“昔尔父兄弟为朕百战,以取天下。功在国家,朕弗能忘。故封爵之报,及于子孙。尔当思前人立功不易,各立乃志,毋骄毋怠,以延福庆”。

高嗣侯,屡出山西、北平、河南练兵,从北征,帅蕃军讨百夷。洪武二十一年,江阴侯吴高帅迤北降人南征。女直千户孛罗哥等叛于沅江,初江阴侯吴高率所部故元蕃军,往征百夷至是。行至沅江,孛罗哥与百户粉红等谋叛。事觉,高召其党至驿擒之。高擒百户粉红。孛罗哥闻之,即驰马渡江,杀不从己者。趋晃州驿,掠驿马,走思州。由思州出荆、樊,道渭河,欲遁归大漠。明年正月,何福与都督聂纬追击,及诸鄜、延,尽歼之。移兵讨平都匀蛮,俘斩万计。二十八年,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以事获罪,调广西,从征土司赵宗寿,建功自赎。

建文初,有告湘王柏反者,帝遣使即讯。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 。湘王妃吴氏,靖海侯祯之女,以允炆削藩行,柏阖宫自焚,吴高之妹亦葬火海。建文帝允炆谓吴高不信。燕师起,高守辽东,与杨文数出师攻永平。燕师至,高走,燕师走,而高复至。高皆间道袭燕师,燕王甚忌吴高。高数袭永平,以制燕师,争明师众北征。壬辰,帝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九月戊辰,吴高、耿瓛、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戊寅,李景隆合兵五十万,进营河间。九月十九,燕王以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亲率大军援永平。江阴侯吴高及都督耿献等率辽东之兵围攻永平。燕王语诸将曰:“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壬辰,吴高等闻王至。高自知不敌,仓卒尽弃辎重走山海。王遣轻骑追之,斩首数千级,俘降亦数千人,尽散遣之。吴高退保山海关。

高忠,虽性怯而心思缜密。高之策使燕陷北平。燕王谋去高,曰:“辽东虽隔山海,而数扰永平,当思所以靖之。吴高虽怯,而行事差密。杨文粗而无谋。去吴高,则杨文不足虑矣。” 乃遗二人书,盛誉高,极诋文,故易其函授之。遂遣人赍书谕二人。与文书则盛毁辱之,与吴高书则盛称誉之。而故易其函,若误置者。于是二人皆以闻于朝。建文帝果疑高,削爵徙广西,独文守辽东,由是兵无纪律,人怀疑贰,不敢数出矣,竟败。

永乐元年,帝惜吴高之才,复召高镇守大同。永乐二年(1404),鞑靼知院马剌沙属民里不花到京纳款请朝,帝许之。遂命民里不花等往,导马剌沙入境。令高遣兵纳之,且令约束所遣将士毋有侵扰,高从之。永乐七年(1409),成祖朱棣敕镇守大同江阴侯吴高,上言备边方略:“闻塞外有径道,自甘肃七昼夜可达北京,即遣人踏至宁夏,又自大同踏至北京。果自几程,果若近便,今后驿使只于此路往来”。吴高为封疆大吏,贡道皆由大同入居庸。八年,帝首征漠北,吴高选练山西及晋王府护卫步骑万五千人随征,斩获甚众,班师。

永乐十二年,十月,江阴侯吴高以罪免。初高领兵守大同,多不法。及上北征班师至兴和,高称疾不朝。被召回京,纵家人给驿,及私役有司车牛。又擅以守边官军千百户镇抚张玉等百二十余人随行,所过骚扰,为御史成务等所劾,遂免为民。高因奸人进言削夺侯爵,遂无心士路,辞官回归故里定远县三和集。营宫室,建祖庙,杜门谢客,同妹婿齐王榑于定远县三和集修建江国公吴良衣冠冢,写家训一十二条,名曰传家录,录成绝笔,后七日归真,无一语及朝廷者。后废为庶人,夺券。

洪熙元年,帝见高名,曰:“高往年多行无礼,其谪戍海南。”高已死,徙其家。宣德十年正月,宣宗崩。壬午,英宗即位,大赦天下。吴高平反,子升乞嗣,不许。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他希望能采取温和的方式,通过耐心劝说贵族的方法,来实现改革。可是改革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贵族、地主的反对,但亚历山大二世不为所动,坚持废除农奴制。在1861年初,亚历山大二世正

  • 明朝初年名将陈珪的生平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陈珪,泰州人,明朝初年名将。陈珪自少入行伍,以马军总旗随明太祖开国。洪武元年,随大将军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后改燕山中护卫,跟从燕王朱棣出塞,累升至龙虎卫千户。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参与靖难之役,位列功臣第四,以功升任后军都督同知,加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获封泰宁侯,予世券。之后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

  • 徐达的功绩有哪些,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是一位对朱元璋忠心耿耿,继而被朱元璋恩赏有加的臣子。作为大明朝功绩排名第一的开国功臣,对大明和朱元璋而言,徐达的地位是远高于其他臣子的。徐达的功绩有哪些徐达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一批元勋。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自此,徐达开始了他为朱元璋四处南征

  • 宋江虽然讨厌鲁智深,但是为什么不敢动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也有自己讨厌的人,和喜欢的人相处,往往会非常轻松愉悦,心情舒畅,和不对付的人在一起,往往会非常别扭难受。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尤其是领导,哪怕有再看不惯的人,在经过权衡之后,都要找到和对方相处的方式。在梁山这个小江湖里,宋江是绝对的说一不二的人物,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和资源分

  • 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上官桀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倘若看到了桀这个字,很多人都会有所害怕,觉得它是一个贬义词,甚至还有不好的含义。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却有人以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些人还是才识渊博之人,比如上官桀。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但是说到他的身份,人们便会觉得很厉害,因为此人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上官桀

  • 项羽的气量决定他永远斗不过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反间计是指在看穿了对方所使的诡计之后,巧妙的将此计施展回去,用对方所使的计谋去攻击对方。使用这种计策时,一定要事先了解敌方的性格特点,而且真实度一定要够高,足够让对方相信自己已经中计,使对方对自己放下戒心,做出错误的决断和行动。中国可以说是兵法大国,使用过反间计的大将多如牛毛,秦国曾经就用来对付过赵

  • 李世民为什么喜欢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封建王朝,一则因为唐代的强大,二则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少有的在建立国家之后没有清算功臣的封建王朝,像李世民这般开明的君主,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都是极其少见的,不过即使如此,唐代的一众建国元勋们,下场也都不强,反而是其中的甚为不起眼的程咬金,成为了最后的人生赢家

  • 白莲教圣女唐赛儿最后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自古以来,白莲教就是历朝统治者头疼的大事,历史上好几次改朝换代,都有白莲教的参与,可见,白莲教的危害之大,也难怪统治者会如此伤神伤脑。刚开始的白莲教,只是

  • 韩信称王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汉初军事上最璀璨的明星,不管是项羽还是刘邦,他们的军事能力都不如韩信。韩信不管是以多打少、以少打多、以强打弱、以弱打强都是能够胜利的。就像韩信自己所言,如果他要去打仗,不管有多少人,他都能够大胜归来。那么有很多人觉得韩信如果自立为王,可以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韩信究竟有几次自

  • 赵云如果投靠曹操的话能得到重用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在汉末时期受到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公孙瓒的军队。在公孙瓒的军队中,赵云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大约七年后,赵云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