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有哪些功绩?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有哪些功绩?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63 更新时间:2024/2/4 15:55:41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有哪些功绩,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从电视剧上知道的,真正历史上的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并不会让人知道了,所以还是非常的尴尬的,所以下面我们可以来简单的学习学习下了,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孙太后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代宗朱祁钰的嫡母。要说孙太后为国事操劳主要有两件事情,“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这两件事情都是震惊朝野的大事,孙太后力挽狂澜稳住局面,为国家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太后出自民间,其实明朝皇后从明仁宗的张皇后开始基本都是出自民间,因为怕后宫干政,怕后族娘家人太强势,对朝廷不利。孙太后的父亲孙忠只是永城县的主簿,虽然是公务员,但只是个九品芝麻官。她之所以能入宫侍奉皇孙朱瞻基,说起来也是缘分。因为当时还是皇太子妃的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经常出入宫廷。估计是以前就认识孙忠一家人,这不,没少在自己女儿张太子妃面前夸孙忠的闺女既漂亮又懂事,这样一来孙氏得到朱棣的点头得以入宫,朱棣虽然不待见朱高炽,但对这个儿媳妇倒是非常满意,所以答应了她的请求。

其实孙氏当时才十岁,很有可能是彭城伯一家跟孙家关系不错。进宫的时候才十岁,也嫁不了人啊,朱棣就让自己的儿媳妇太子妃亲自教养孙氏。明朝皇宫把未来的儿媳妇养在宫中很正常,当初徐皇后也是朱元璋徐达商量过了,很小就当儿媳妇养在宫中,也是马皇后亲自教导。

大家都知道朱瞻基可是朱棣的心肝宝贝,从小特别疼爱这个长孙,甚至跨过朱高炽直接立为皇太孙。到了朱瞻基大婚的年纪,朱棣还亲自为他选妃,最后册封济宁胡氏为正妃,孙氏仅次于太孙妃封为嫔。其实孙氏跟朱瞻基是青梅竹马,十来岁进宫,两个孩子玩的还挺好。朱瞻基登基后马上册封孙氏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还为他破例制金宝赐与孙氏。因为只有皇后被册立后赐金册金宝,皇贵妃只有册无宝,后来的皇帝都学朱瞻基的。

胡皇后为朱瞻基生下两位公主,孙贵妃开始生下一位公主,在宣德二年又生下长子朱祁镇。这让已经三十岁的朱瞻基大喜过望,对孙贵妃更加宠爱。朱瞻基就打起了废后的思想,想让自己的宠妃上位。于是就把重臣张辅、夏元吉等人都叫来商量废后的事情。大臣们不好说什么,胡皇后无辜就这样被废了,朱瞻基让皇后搬出去住,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孙太后上位母以子贵,母仪天下。这事让张太后都觉得胡皇后可怜,还经常维护她。

朱祁镇继位后,孙皇后就名正言顺成为皇太后了,这样平安的过了十几年。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朱祁镇在心腹大太监王震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的历史惨败。当时那叫一个惨,二十万大军全军覆灭,文臣武将死伤殆尽。连皇帝朱祁镇都被俘虏了,举朝震惊。瓦剌人胁迫朱祁镇一路叩关打到北京城下,国家有累卵之危。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请孙太后拿主意让庶子郕王朱祁钰监国稳住民心对抗瓦剌。孙太后以大局为重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处理军国大事。于谦不负圣望,力挽狂澜,硬是击退不可一世的瓦剌。稳住了民心,孙太后化解了危机,功不可没。

这朱祁镇一时半会也回不来,大臣们上书孙太后说国不可一日无主,建议立郕王为帝。孙太后迫于形势只能答应,朱祁钰继位改年号为“景泰”,尊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朱祁镇被放回来之后被景泰帝囚禁在南宫,孙太后此时也没有办法,只能经常去看看儿子,什么也做不了。景泰八年(1457年),由于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早亡,自己因为伤心难过身体也越来越差。投机分子大将石亨伙同文官徐友贞、太监曹吉祥密谋迎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也叫“南宫复辟”。此事孙太后应该是早就知道的,她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夺回皇位。如果没有孙太后暗中帮助,石亨等人不会如此顺利。

其实这事干的不地道,景泰帝没有继承人,皇位迟早会传到明英宗这一脉。因为景泰帝只有明英宗一个兄弟,不传他传谁?石亨他们只是投机取巧,想贪天大的功劳而已,后来杀于谦更是背负骂名。人家于谦心系天下,不参与皇室夺权,不然十个石亨也不够看。

孙太后总体来说还是有功于社稷的,“土木堡之变”为了稳定局势,支持于谦的主张立郕王监国。也放权给于谦让他全权负责“北京保卫战”。如果说立郕王为帝这件事是迫于无奈的话,还说得过去。后来“南宫复辟”这事还是私心重,毕竟景泰帝不是他亲生的,向着亲儿子明英宗是人之常情。但太过于急迫了,景泰帝病入膏肓,假以时日还是会传给明英宗一脉。不过有传言景泰帝在病重间要传位给皇叔朱瞻墡,所以他们提前夺门也是意料之中,毕竟皇位的诱惑力太大。

不过夺门对稳定朝局还是有好处的,如果景泰帝真的传位给朱瞻墡的话,发生皇室血腥也有可能。不过还好,虽然明英宗是个混蛋杀了于谦、王珪这种民族英雄,但他生了一个有能耐的好儿子明宪宗朱见深,也算不错。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可夫经常打败仗,为何很多人觉得他很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朱可夫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很多人说他经常性的以多打少吧,但是还经常性的打输了,而且这样的一种感觉是他还比这个德国的一些军官要强,这天天打败仗怎么还能比别人强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了,到底有什么样的含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战争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讲求在兵力上的集中,在决

  • 历史上李鸿章算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清朝的李鸿章,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他的事迹大家在上学的时候也都有学过。但是对于他的其他一些做法,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从而对他这个人更是有了不少的偏见。那么在历史上,李鸿章到底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公正地看待,切忌以当代人的眼

  • 李元昊的死给人们了什么警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从表面上来看,李元昊是被自己的儿子割去了鼻子,活活疼死的。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李元昊却死于一场惊天大阴谋,一场足以改变西夏国运的阴谋。李元昊的一生狡诈,用尽了阴谋诡计,最后却也死于了阴谋之中。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1、前人的肩膀:祖父李继迁、父亲

  • 陈三坎到底是这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陈三坎这么个人,他是民国时期山东一代非常著名的匪徒。此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人见人恨。早些年的时候,着货色也算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物了,但是后来加入了国民党,就开始消极抗日起来,反而是对反共是非常积极的。而且更可恨的是,最后还加入了伪军,简直就是坏事做尽。1、陈三坎与土匪陈三坎是

  • 李显为什么保不住张柬之,“五王”结局为何凄惨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觉得李显无能,当年助他继位的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和袁恕五人一个都保不住。实际上,“五王”虽然帮助李显复位,但他们没有料到朝中局势如此复杂多变,有多方在进行博弈,而张柬之等人根本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只能沦为棋子。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的结局可能早已被安排好了,就算

  • 赵充国致仕后为何还能参与国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充国是西汉著名将领,他在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兵匈奴,并立下显赫战功。赵充国一生不仅威震匈奴,还平定西羌,为汉朝走向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等到晚年,赵充国交还官职,也就是退休后,皇帝依然经常找赵充国商谈国事,可见他的能力是非常出众的。赵充国有勇有谋,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那他退休后还能得到重用,其中

  • 历史上的贺兰敏月怎么死的?又是多少岁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的贺兰敏月到底是怎么死的,很多人也都知道的,那就是在电视剧中这个贺兰敏月反正是被武则天给毒死的,所以真正历史上这个贺兰敏月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看看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历史上的的确确是有贺兰敏月这个人,贺兰敏月也的的确确是武则天的侄女,传言

  • 贺兰敏之是谁?他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贺兰敏之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侄子,但是最后却又被武则天处死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贺兰敏之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最后贺兰敏之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贺兰敏之,字常住,贺兰越石与韩国夫人武顺之子,魏国夫人贺兰氏之兄,武

  • 朱粲吃人是真的吗,朱粲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听说朱粲这个人物,是通过《隋唐演义》。那历史上,朱粲是隋末割据军阀之一,而令朱粲臭名昭著的是,他是一位食人狂魔。根据史书记载,朱粲曾让士兵煮人吃,还强征各城百姓当做军粮,导致大家都十分痛恨朱粲。那这次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朱粲的生平,以及他最后的结局。朱粲死后,人们对他的愤怒依

  • 孙嘉淦是怎么死的,孙嘉淦真的是被吓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清朝时期,有名的官员还真不少,就比如说曾国藩、胡林翼、纪晓岚等等。在乾隆年间有一位进士,经历了雍正和乾隆两朝的皇帝,因为他两袖清风的为官生涯,告老回乡的时候只能装着几箱砖头充充门面。之后乾隆帝因为被其感动,于是给他换成了真金白银,令其衣锦还乡尽孝道。这个人就是清朝的进士孙嘉淦。1、智勇兼备孙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