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到底为何而死?

李斯到底为何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4/1/18 10:21:44

说起李斯,相信大家对这个人不会很陌生了,我国历史上秦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左相,位高权重。在秦始皇逝世之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了遗诏,迫使秦始皇长子扶苏被逼自杀,立少子胡亥秦二世,成为秦朝的统治者。秦王朝丞相李斯,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几十万叛军突然出现在咸阳城附近,李斯居然一无所知,更大地可能是李斯知情不报。无论是哪种可能,李斯都必须出面给胡亥一个体面的说法,给秦王朝一个体面的说法。

李斯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他无法给出一个体面的说法。

李斯当然可以说:这一切是因为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享受、滥用民力,所以把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了,才会这样大规模的造反。

可这种说法绝对是上不了台面的,因为这会导致帝国出现大乱。而直接把责任推到先帝头上,本身就是大不敬之罪。而仔细思考一番,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其实也不能甩锅给秦始皇。

大半个帝国已经乱成一锅粥,几十万叛军已经闯入函谷关,帝国政府还整天说形势大好。直到几十万叛军突然出现在距离咸阳城不足百里的地方,你们才对皇帝说,大事不好!

皇帝和关中人民都非常想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种时候去责怪秦始皇,岂不是牛头不对马嘴?

这样巨大的叛乱,绝不可能毫无预兆,也不可能一夜形成,几十万叛军更不可能从天而降,函谷关更不是纸糊的,帝国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大活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几天还说什么形势大好,现在几十叛军就打到咸阳城下了。责怪先帝就想摆脱问责?你把事情想得也太简单了吧?

李斯当然也可以说:这一切是因为胡亥讳疾忌医,所以下面的人只能报喜不报忧,事情恶化到这个地步,胡亥要负全责。

还是同样的回答。首先,责任推到皇帝头上是大不敬。其次,因为皇帝讳疾忌医,所以几十万叛军就能从天而降?这样说话的人到底有没有逻辑?

几十万叛军大张旗鼓地向函谷关逼进,这是绝对无法严守的军事秘密。难道就因为皇帝讳疾忌医,你李斯作为百官之首就能无所作为,任由叛军长驱直入吗?难道就因为皇帝讳疾忌医,你李斯作为百官之首就能无所作为,知道叛军打到咸阳城附近再报告吗?

所以李斯不管怎么说,这事都怪不到秦始皇父子俩,要追根究底,还是得追到李斯自己的身上。

但是由于李斯权倾朝野,所以没人敢提这一点。但有一个关键点是谁也不会忽略的。

想进入函谷关,必须经过三川郡。三川郡守在叛军经过的时候,为什么不积极拦截?为什么不及时向中央政府汇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川郡守是严重失职加渎职,甚至有通敌的嫌疑!

三川郡守名叫李由,是李斯的长子。

周文进逼咸阳的时候,李斯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所以开始有人找李由的茬。而这种指责,也让李斯陷入了万劫不复之中。

责任分清了,李斯父子负首要责任。但事已至此,就算杀了李斯父子也没法退敌。而如果李斯父子能有办法解决此次危机,未必就没有脱罪的机会。

但问题是:李斯拿不出一个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

此时的胡亥,此时的秦王朝一定绝望到了极点。身为百官之首的李斯居然如此无能,怎能怪罪众人落井下石呢?

咸阳作为帝国都城,城内肯定有一支为数不少的精锐部队存在。可李斯作为百官之首,却没有下令的魄力,派这支精锐部队去迎战敌军。

如果这支精锐部队被叛军歼灭,秦王朝除了挂白旗投降之外别无出路。这种历史责任,李斯不愿承担。可如果不派这支精锐部队营地,中央政府岂不是只能坐以待毙?

关中地区肯定也有为数不少的正规军,但他们分散于关中各个军事要地,远水难救近火。就算关中各地区的正规军集结于咸阳,焉知对面的叛军不会四处骚扰打游击?届时,整个关中地区都会烽烟四起。

面对此情此景,李斯傻眼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李斯当时有多尴尬。因为他是百官之首,在其位谋其政,李斯之死,在于他面对危机时的无能为力。

但秦王朝还是有能人的。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少府章邯挺身而出说道:“帝国都城附近有几十万刑徒,咱们给这几十万刑徒分发武器,立刻就能拥有几十万军队。只要让我领军,绝对能打垮叛军!”

真正的人才,只有在危急时刻才会出现。就在秦王朝危如累卵的时刻,章邯出现了,为这个即将倒塌的帝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后世很多读者认为:章邯的建议就是白日做梦。原因就在于:大家对秦国的刑徒缺乏了解。

很多人一说起秦国的大型工程,总会联想到一个画面:众多戴着镣铐的人,面色凄苦地干着重活;旁边则是手拿皮鞭的监工,面无表情地挥舞着鞭子。画面转换,吃不饱、穿不暖,饿死、冻死、病死、累死,都是家常便饭。

很显然,这是脑补过度的行为。如果刑徒的工作场面真是这个样子。就算章邯敢这样做,秦王朝的重臣们也不敢采纳这种意见。因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刑徒,拿到武器之后很可能会先把秦军干掉,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刑徒,体质一定比普通人还差,不可能迅速成军。

所以,秦王朝的刑徒生活当然不会幸福,但也不至于太苦。所谓的“天下苦秦久矣”和“暴秦”之说,并不客观。

听到章邯的建议,胡亥立刻批准。这也侧面证实了一点:秦王朝从上到下都认为,刑徒可用,帝国对他们不算好,但也绝对不差。

此时还有一个问题:章邯的官太低,让他独自统帅几十万刑徒不太可能,究竟由谁来挂职作为章邯的领导呢?

按说,李斯的身份地位绝对够格,可李斯在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中早已威风扫地。别说是李斯的政敌,就算是李斯的嫡系,此时此刻都不太信任他了。

于是胡亥和赵高亲自出马,为章邯背书。没有后顾之忧的章邯非常争气,直接把几十万叛军全部赶出了函谷关。

事已至此,李斯还有什么脸面站在朝堂之上呢?别说什么秦始皇做错了,也别说什么胡亥做错了,千错万错都是你李斯的错!

几十万叛军兵临咸阳,你李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知道像个怨妇一样地怨天尤人。看看人家章邯,带着几十万刑徒就把叛军全部歼灭了。

接下来自然就是秋后算账的时间,李由被秋后算账,严查他在三川郡的渎职行为。

李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着急,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反击,等待着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李斯面见胡亥:如果您这样放任赵高的权力发展下去,赵高总有一天会杀了您的!因为,韩非的理论,早就把这一切论述得非常详细。

而赵高看到李斯敢这样攻击自己,也面见皇帝:李斯在外面的权势比您还大,现在就是因为有我在,他才不敢肆意妄为,如果我死了,李斯肯定要篡位。

李斯说赵高心怀不轨,赵高说李斯权势滔天,他们谁说的话是真的?

别人的意见不重要,胡亥的意见却挺重要。胡亥的决定就是:把李斯抓起来。

李斯原本以为自己劳苦功高,可以免于一死,最终却依然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

李斯临死之时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很想再和你一起,牵着大黄狗去楚国郊外捉兔子,这样的生活还能再有吗?(原话: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想当年,那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因为不甘于贫穷,从楚地远赴秦国,一步步爬到了权力的顶峰。现在,他从权力顶峰栽下去时,忽然又想起了从前的生活。

是的,如果他当年没有赶赴秦国,而是待在楚国过小日子,哪有今天的祸事呢?如果李斯安分地呆在楚国,会是什么结局呢?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

李斯墓位于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东南。现存的李斯墓高12米,底部直径40米,墓前石碑数座,四周松柏环抱。2000年9月,该墓葬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明节扫墓添坟不置坟头】由于赵高拿着李斯的人头向秦二世请功,所以,李斯墓里掩埋的只是他的身躯和四肢。李斯的后人为纪念李斯而形成了一个风俗:清明节扫墓添坟不置坟头,一直延续至今,全国独一无二。

唐朝诗人胡曾专为李斯墓题诗,其诗曰: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宋朝大诗人刘敞也为李斯墓题诗:

“二事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

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持沙丘有旧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被称之为“南宋人屠”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人屠”,相信只要对我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朋友第一反应肯定就是白起了。不过由于白起的一生实在是太过于的耀眼,也导致“人屠”这个称呼成为了他的专属。也确实,在他之后也基本上没有多少人能够配得上“人屠”这个称呼的。但很多人不知道

  • 张贺贞是怎么成为土匪头领的?为什么要屠村?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贺贞,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农妇,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居然当了悍匪,而且在我国土匪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守本分的普通农妇上山当了土匪呢?张贺贞这一介女流又是如何成为了土匪头子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据《河南大事记》记载,张贺贞生于清末,是河南洛宁人,后嫁给农

  • 郭侃一生立有哪些战功?郭侃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元朝时期,有这样一位汉人将领被对手称为“东天将军,神人也”,这个人就是郭子仪的后裔郭侃。郭侃是成吉思汗手下大将,曾跟随旭烈兀出征西亚,攻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立下诸多战功。后来忽必烈即位,郭侃向其提出建国策略,以及置国都的建议,累积战功以达万户之位。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熟悉郭侃为

  • 冯道历仕四朝十帝为何后人对他评价不高?冯道为人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历仕四朝十帝的人物,其经历堪称传奇。不过后人对于冯道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欧阳修称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怒斥冯道奸臣之尤。不过据说冯道在当时受朝廷尊重,百姓爱戴,为什么欧阳修等人评价冯道的话语会如此之重呢?实际上还是跟古人接受的理念有关,冯道先后效力了十位皇帝,这对于古人非常看

  • 作为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为何最后没有被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李自成,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外号“闯王”,农民出生,明末的时候造反起义,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一路干翻了大明江山,而且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李自成起义的成功不可否认他的能力确实很出众,获取还有着几分运气在其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

  • 我国最后的三寸金莲老人是谁?中国最后的小脚老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缠足是从我国历史上宋朝之后流行的一种陋习,一直到了民国时期,依然还有一些闭塞地区的女子还有着继续缠足的陋习。如今已经105岁高龄的刘娘就是出生于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最后一位小脚女性。她凭着三寸金莲嫁给了当地的权贵,脚成了她一生最重要之物,据说只有她的丈夫见过。刘娘出生的时候清政府已经倒台,中国进入了民国

  • 福康安是傅恒亲生的吗?福康安和乾隆关系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福康安的确是大学士傅恒的亲生儿子,而且福康安更是一位民族英雄。他虽然是孝贤纯皇后的侄子,但并没有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就倚势挟权,反而多次立下战功,先是平定大小金川,后驱逐廓尔喀,维护了国家的一统和完整。可以说福康安在某些方面的确是继承了傅恒的优点,相比之下可能多数朋友会更加了解傅恒,对于福康安的

  • 为何成吉思汗把自己的女儿和妹妹都嫁给了孛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草原游牧民族的民风非常的朴实,重情重义,这话倒是一点也不假。在历史上还就真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心底善良,而感动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个人就是孛秃。孛秃亦乞列思氏,蒙古没落贵族出身,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再加上草原上连年征战,孛秃很快就穷困潦倒了。不过贫穷并没有让孛秃丧失了美好的品德,是金子总

  • 古埃及最美王后纳费提提长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古埃及文明最美丽的王后,她在密室之中沉睡了3300多年才被世人发现。古埃及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最早形成于公元4000多年,在那个时候古埃及就拥有了完整的文字、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如今的埃及已经没有了千年前的光彩,只有着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国王山谷中众多过去的君王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本期小

  • 傅介子一生立有哪些成就?傅介子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傅介子是汉武帝时期大臣,可能不少朋友了解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杀楼兰王的事迹,不过傅介子一生的成就还不止这些。傅介子是北地郡人,开国功勋傅宽的曾孙,不过傅介子能升官完全是凭借他立下的军功。当时汉朝和匈奴战事不断,对于西域各国来说如果站错队可能会有亡国危险,而傅介子则是狠狠警告了楼兰一番。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