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被车裂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既然成功为何他却死的很惨?

商鞅被车裂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既然成功为何他却死的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93 更新时间:2024/1/11 4:52:16

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商鞅变法,一直都是历史上一个变法的典型,秦国也正是在商鞅变法的带领之下成功壮大了起来。然而我们也知道,商鞅最终的结局还是很惨的,是被车裂而死,既然如此,商鞅之死是否意味着商鞅变法的失败呢?如果成功了的话,商鞅又为何会落得这样的结局?究竟变法的成功和商鞅怎么死的这两件事情有没有必然联系,商鞅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商鞅变法是否成功

在商鞅之前,秦国是一个任人欺辱的弱国,所以秦孝公才在流芳千古的《招贤令》中说: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然而到商鞅之后,经过商鞅一系列努力,秦国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国,逼得以前的老敌人、一直看不起秦国的魏国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很委屈的割地求和。

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公论:秦穆公以后,秦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君王就是秦孝公,而秦孝公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为之后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商鞅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于此而言,商鞅之于秦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功臣,秦国如果没有商鞅,没有商鞅的变法,以后的强大自然无从谈起。可就这样的人,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继位,他也不想想这个“王”是怎么来的,上任伊始,就将商鞅车裂,并夷三族,给予了极为严厉的惩罚。

杀了商鞅,就意味着商鞅错了,可秦惠文王呢,杀了商鞅之后并不妨碍他“不改商君”之法,不改商君之法就等于承认商鞅的功劳,承认商鞅的功劳却将人处以车裂的极刑。

互相矛盾的两种做法在秦惠文王手里居然高度统一,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公子虔、甘龙、杜挚等辈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担心王位不保,所以处死商鞅?

然而就这个说法,别说后人不服,就是秦惠文王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战国策》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秦孝公病危的时候,因担心秦国改革半途而废,所以曾打算将君位传给商鞅,但商鞅却坚辞不受。

秦孝公想光明正大的传位给商鞅,商鞅都坚辞不受,倒反而在秦孝公死后偷偷摸摸的造反,当然也有人说,商鞅之所以坚辞不受,是因为知道,没有接受君位的实力。那么,秦孝公活着的时候没有实力,死了以后就有了。

种种证据可以说明,商鞅根本没有造反之心,秦惠文王也是一代英主,他不至于那么糊涂,他也是不相信商鞅会造反的,可问题是,知道商鞅不会造反,那公子虔、甘龙、杜挚等人的说法就是站不住脚的,既然站不住脚,为什么还以造反的罪名将商鞅诛杀。

2、商鞅为何会被车裂

明知商鞅冤枉,还将商鞅车裂,秦惠文王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其实很简单,但也很无情。

公子虔、甘龙、杜挚等人是谁?秦国老贵族,有盘根错节的势力,秦国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出公秦献公时期五代朝政混乱甚至君王更替都是由秦国老贵族一手操纵。势力之大已经可想而知。

秦孝公父亲秦献公时期,已经着手仿照魏国改革,可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初租禾”,承认土地私有,便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旧贵族的反对,所以非但不敢深入,而且还将打败韩、魏两国之后夺得的土地分给旧贵族,以博得他们的欢心。

同时为了摆脱旧贵族的控制,还专门将国都从雍城迁到栎阳。当时秦国旧贵族的势力就这么大,大到可以影响国家决策,大到连君王都得忍让三分。

秦献公就小小改革一下,便费了那么大周折,那商鞅呢,奖军功、废井田、郡县制等等,都是从根本上否定贵族特权,要将他们的利益连根铲除。也就是说,在商鞅手里,旧贵族与商鞅之间已是不可调和的生死矛盾了。

这样的矛盾,秦孝公活着的时候他还可以设法平衡,但秦孝公一死,新继位的秦惠文王没那么大能力,这时候以公子虔、甘龙、杜挚等为首的旧贵族就开始发难,污蔑商鞅造反,等于掀开了矛盾的锅子,让秦惠文王和商鞅之间做个取舍。

那么,二者之间该选择谁呢?

秦惠文王是一代英主,所以他深深的明白:商鞅的作用在于商鞅之法,如今商鞅的改革已经完成,商鞅之法已经深入人心,留着他也没什么用处,却会引起旧贵族的一致反对,从而给秦国造成混乱。这样一来,秦惠文王便已成竹在胸,如果两方必须舍弃一个的话,那就只能是已经57岁,对秦国没什么大用的商鞅了。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无情。于是,为了秦国的利益,秦惠文王明知商鞅冤枉,但还是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商鞅车裂,夷三族,以平息旧贵族的怨愤。商鞅就这样死掉,如同一根嚼的没味的甘蔗,可商君之法,商君精神却得以千古流传,所以,他还是幸运的。

3、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

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

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云梦出土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即罚戍边)。《秦律》也把镇压“盗贼”放在首要地位,并对轻罪用重刑。例如盗取一钱到二百二十钱的要“迁之”,盗取二百二十钱以上和六百六十钱以上要分别罚作刑徒,盗牛者要罚作刑徒,盗羊或猪的也有相当的惩处,甚至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的也要“赀徭三旬”(即罚处徭役三十天)。对五人以上的“群盗”则追捕处罚更严。同时《秦律》还有许多对各种逃亡者追捕处罚的规定。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殉国”这种行为,历史上发生的并不在少数,在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怀着对国家的怀念和入侵者的痛恨,选择了和自己的国家一起死,后世人一般对这样的人都是非常有敬意的。然而在历史上却还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南明时期的马士英。明朝灭亡之后,政权向南转移,虽然不被历史承认,

  • 将相和的廉颇和蔺相如晚年结局如何?为何最终会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将相和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之间,尽管产生过矛盾,但是因为蔺相如的大度,以及廉颇的知错能改,最终很快就和解了,这段故事也一直都被人们奉为美谈。不过,这对于他们和历史来说,只不过是一小节故事,在此之后,他们的人生还是要继续的,那么你知道廉颇和蔺相如两人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廉颇和

  • 沈骊歌原型人物是谁,沈骊歌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锦绣南歌》背景是在南北朝时期,女主沈骊歌是一位行走江湖的侠女,后来刘宋宗室大臣刘义康为了消解士庶之间的隔阂,决定与沈家联姻,对象正是沈骊歌。虽然两人刚开始还没那么熟悉,不过等沈骊歌得知刘义康为人后,决定帮他推行新政,两人联手开拓改革之路。当然过程肯定没那么轻松,刘义康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沈

  • 古埃及最变态的法老是谁?有多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埃及文化,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在古埃及的历史上出了许多著名的法老王,他们为古埃及的文化、历史和延续最初了伟大的贡献。但是除了一部分非常开明的法老王之外,古埃及最变态的法老王却是没人知道的。因为古埃及历史上从不记录法老王的残暴行为。过近两年在网上传出一图片,流传出了埃及

  • 窦建德怎么死的,窦建德犯了哪些错误导致兵败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窦建德是隋末河北农民起义领袖。他曾多次率军击败随将,后来在河北建立夏国,自称夏王。可以说窦建德深得河北人民民心,但因为窦建德缺少远见,导致他犯下一个巨大错误,最后败给李世民,被押送到长安处死。可以说窦建德一生有高光,也有遗憾,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天下霸主只能有一位,窦建德是遗憾出局。这次

  • 身为八虎将之首的许褚,为何会怕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许褚作为曹操身边,保护曹操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深受曹操的信任的了,而且被认为是曹操身边八虎将之首,不仅地位很高,而且武力值也是非常厉害的,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厉害的人物。然而许褚却也有自己害怕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赵云。这究竟是为什么,许褚为何会惧怕赵云呢?赵云究竟是有什么地方,会让许褚如此害怕,许

  • 杜环眼中的阿拉伯世界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762年,在繁华的广州港上,有着一艘来自大食的商船缓缓靠岸,紧接着在众多惊讶的商人眼中,从船上走下来一位中年人呢,之间这人身着西域服装,但是却长着一副汉人的脸。而此时这位中年人却是热泪盈眶的,根本不在乎周围的诧异眼光,只是低声说了一句:“我回来了”。这个人就是杜环,一位唐

  • 刘裕是三国谁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裕不知道有多少人认识,他还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的,他从这个平民出发,一路走到皇帝,所以是真的厉害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刘裕到底是这个三国时期谁的后人呢?一般人可不会达到这个高度的,所以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多的也不说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 戴高乐是怎么逃亡英国的?有多戏剧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戴高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在法国历史上享有着非常高的赞誉,即使戴高乐早就已经不再人世了,但是他的思想依然是深刻的影响着如今的法国人。由于戴高乐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进一步巩固了法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不仅因他发生改变,法国也从中赢得了良好声誉。另外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

  • 忽必烈有意招安文天祥,为何最后将他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文天祥是古代最知名的民族英雄之一,就算不了解历史的朋友,肯定也听说过文天祥的事迹。文天祥生于南宋末期,当时宋军被元军压制,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后,囚禁在大都三年。忽必烈因为欣赏文天祥,一直想将其招安,但文天祥宁死不屈,哪怕面对各种威逼利诱依然能够不失底线。忽必烈见这么多年过去,也没能打动文天祥,最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