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括真正的实力和失败的原因

赵括真正的实力和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24 更新时间:2024/1/16 23:28:14

说起长平之战,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场规模非常大的战役,其战斗的地点在如今我国的山西省境内的高平市。秦国个赵国双方所出动的病例加起来高达100多万人,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说起赵括总要加上一个纸上谈兵的括号,笔者认为,年轻的赵括不失为一名军事人才,失败却也是各方面情况交错所致,全部栽在赵括纸上谈兵未免有失偏颇。

赵括的保荐人

赵括的是如何有了军事人才的名望?这当然和他的保荐人有关—乐毅!对!就是那个战国年代与管仲齐名的名将,燕、赵五国合纵伐齐,小赵括便在自己父亲赵奢帐下锻炼,当攻城一个多月毫无进展时,赵括自告奋勇:“我有一法,不费兵卒,拿下此城”。赵奢极为惊讶向儿子讨教,赵括认为城中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粮食消耗殆尽,只需每日定时往城中投放几包粮食,不攻自破!赵奢说这不是疯了吗?齐国人吃饱了打我们怎么办?赵括胸有成竹,赵奢在没有其他方案的情况下接受了儿子的建议,果然不出几天,城里饿疯了的百姓和军人到点等着城外扔进来的粮食,并且开始哄抢,城内部队渐渐失控,发展到最后百姓和低级军兵直接杀掉了守城将领投降,赵奢则凭此功被赵王封为马服君,赵括的表现得到了当时威名远播的乐毅的赞赏,可见赵括早年是有才能和成功经验,在乐毅的保荐下,赵王当然不会有异议。

战争的背景

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已发展成七国之中的大哥大,有了征服天下的雄心,秦昭襄王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开始攻击七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处于韩、赵、秦三国夹缝中地势险要的上党地区自然成为秦国攻击的目标,韩国认怂下令上党地区守将投降,守将却以绝不降秦的气节,转而投降军事实力很强的赵国,这对于赵国来讲却成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接受投降意味着把秦国得罪到底;不接受则失去一个不费一兵一卒获取战略要地的机会。在这场辩论中,年轻的赵孝成王逐渐倒向主战派,国内第一名将老将军廉颇率大军开往上党地区受降。

赵国换帅原因

廉颇之所以能百战不殆,因为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擅长防守!由于廉颇赶到时秦军已攻下上党城锐不可当,廉颇睿智的选择固守长平,任你秦军百般叫阵,老头子就是乌龟阵,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反正我补给线比你短,而且我防守耗费的人力成本更小,耗到你自然撤军,不战而胜。廉颇的战术果然奇效,秦军攻城不下只能给领导打报告请示该怎么办,秦昭襄王又得拜托范雎,范丞相办法是诱导赵国换人,廉颇老奸巨滑不好对付,想办法利用舆论换一个年轻人来,我们就有取胜的把握,换谁?既年轻还得有名望,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没有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赵括确实很符合。

在秦国奸细的煽动下,赵孝成王考虑到赵国虽然军事强大但国力不如秦国,耗下去补给损失也很大,战争旷日持久大臣、百姓都颇有微词,加上邯郸城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换帅,大家都希望他早点结束战争,这时候的赵括众望所归,虽然赵括母亲遵照夫君赵奢临终嘱托出面阻拦,诉说赵括没有大战经验,希望大王收回成命,但赵王还是决定由年轻的赵括前往前线顶替老将廉颇!

赵括的战术

赵国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赵括能有出奇制胜的战术,赵括作为军校毕业的优等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大胆的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撤换了一大批中层、基层干部,给了年轻人更多的上升空间,激起他们的斗志,当众开会打气,士气得到了极大提升;二是随后主动出击秦军,久攻不下的秦军也多疲惫,遇上了士气正盛下山猛虎般的赵军只得节节败退,在赵括杀得兴起时,得知了一个坏消息,秦国也换人了。

第一杀神登场

白起的到来,让赵括压力山大,山东六国谁人不知道武安君的威名?战国第一名将的头衔肯定不是空架子,刚毕业就当上总帅赵括第一战就遇上这样的对手,运气真是太差了!可白起一点没小看赵括,试探性的进攻打下来,赵括想要诈败合围重创秦军,可白起每次都不渡河追赶,几次下来赵军锐气也有所减弱,年轻气盛的赵括可是全赵国人民的希望,迫于这种压力,只得寻求决战的机会。

决战的过程

当时秦军在东、赵军在西,赵军依丹水扎营;秦军依沁水扎营,南北两边则是宽阔的山脉,决战就在中间的宽阔区域展开,赵括的战术是让一支部队奇袭绕到秦军背后进行突袭,秦军必然阵脚大乱,与赵军的正面部队合力歼灭秦军,但白起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战斗经验着实丰富,已经暗中派人提防,当赵括率领主力追赶佯装战败的秦军至秦水边,发现奇袭部队已经被秦军解决掉了,这时秦军突然猛扑赵军,惊慌失措的赵括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只能且战且退,希望退回长平城内再做打算。付出惨重代价的赵军跑到丹水,发现已经被秦军抄了后路,丹水已被掘开无法渡河,彻底陷入秦军的包围之中。

最后的奇谋

在几乎绝望的包围圈中,赵括依然鼓舞着士气,思索出突围的良策—诈降!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大大增加反败为胜的概率。在百战名将、社会大哥白起的面前,毕业生小赵又一次被看穿,白起发现投降的赵军部队并不散乱且听从号令,便马上叫停了受降仪式,传令让秦军提高戒备,并要求赵军按每队100人前进,一队一队的来降,这就等于赵括的计谋再次失败,赵括只能拼死突围一战,激战过程中赵括被射杀,赵军部队也树倒猢狲散真的投降了。白起考虑到这20万的俘虏粮食耗费等问题,决定就地将赵军俘虏全部坑杀,战争到此结束。

从此,赵国军事上再无力量与秦抗衡,这场战役也奠定了秦国扫平天下的基础,纵观这场大战,赵孝成王的激进的选择接收上党地区,又激进的选择年轻的赵括换下老将廉颇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赵括在战术选择和运用上并无太多失误,是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但问题出现在这个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就被推上了几十万大军统帅的位置,决策太过草率,况且还遇到了当时第一名将白起,失败已是注定。不过白起归秦后盛赞了赵括,因为这场强强对话中赵括的兵力只有白起的一半儿,如果对等的话,白起认为自己也未必有取胜的把握,毕竟冷兵器的战争人数太重要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赵国上下包括保荐人乐毅不该为战败承担一定责任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比干为什么是文财神,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比干被称为“亘古忠臣”,他一生忠君爱国、清廉正直、始终记得为百姓立命。但比干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不已,神话小说中,比干是被妲己陷害,最后剖心而死;史料中,比干因为看不惯纣王整日贪图享乐,因此大胆谏言,结果被纣王处死。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民间会把比干供奉为文财神,比干和财神究竟有什么

  • 魏徵是李建成的谋士,为什么能得到李世民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后,魏徵得以入唐,后来李建成给魏徵备了一份大礼,授其太子洗马,所以魏徵一早是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他的功绩和威望都不如李世民,此后李建成听取魏徵意见,向李渊申请主动出战,想要建功立业。其实李建成原本可以稳稳当当坐上皇位,可惜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发动玄武门之间,将太子击杀。魏

  • 徐光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这个人都在问这个徐光启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很多人都说厉害,但是不知道具体厉害在哪,所以说什么都得看证据了,其实大家别急了,小编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这个徐光启的贡献都有哪些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吧,还看看世人对徐光启都是怎么评价的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一、徐光启的主要贡献徐光启是明朝末

  • 徐光启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徐光启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知名著名的,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人是什么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话说这个徐光启真的挺厉害的,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徐光启的一生吧,看看徐光启的简介吧!人物简介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

  • 程处默原型人物是谁,程处默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儿女行》这部剧是由王凯和李一桐主演的古装轻喜剧,从剧名就能看出,其背景安排在了盛唐。男主程处默是长安城内有名的纨绔子弟,拥有一些爱慕者,不过能让程处默动心的人很少。直到傅柔的出现,程处默像是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从此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不得不感叹爱情的力量。剧中程处默是程咬金的儿子,那他的

  • 董卓一死为何西凉军就群龙无首了?不是有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作为汉末三国初期的重要人物,可以说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只不过都是一些不好的影响力,董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负面人物,天下之人无不恨透了他,以至于董卓死后被人点了天灯,整个洛阳城的百姓都非常高兴。然而董卓明明有一个儿子,为何当董卓一死,他所率领的西凉军就变得群龙无首了呢?董卓的儿子为何没有继承董卓的位

  • 商鞅被车裂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既然成功为何他却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商鞅变法,一直都是历史上一个变法的典型,秦国也正是在商鞅变法的带领之下成功壮大了起来。然而我们也知道,商鞅最终的结局还是很惨的,是被车裂而死,既然如此,商鞅之死是否意味着商鞅变法的失败呢?如果成功了的话,商鞅又为何会落得这样的结局?究竟变法的成功和商鞅怎么死的这两件事情有没有必然联

  •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殉国”这种行为,历史上发生的并不在少数,在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怀着对国家的怀念和入侵者的痛恨,选择了和自己的国家一起死,后世人一般对这样的人都是非常有敬意的。然而在历史上却还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南明时期的马士英。明朝灭亡之后,政权向南转移,虽然不被历史承认,

  • 将相和的廉颇和蔺相如晚年结局如何?为何最终会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将相和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之间,尽管产生过矛盾,但是因为蔺相如的大度,以及廉颇的知错能改,最终很快就和解了,这段故事也一直都被人们奉为美谈。不过,这对于他们和历史来说,只不过是一小节故事,在此之后,他们的人生还是要继续的,那么你知道廉颇和蔺相如两人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廉颇和

  • 沈骊歌原型人物是谁,沈骊歌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锦绣南歌》背景是在南北朝时期,女主沈骊歌是一位行走江湖的侠女,后来刘宋宗室大臣刘义康为了消解士庶之间的隔阂,决定与沈家联姻,对象正是沈骊歌。虽然两人刚开始还没那么熟悉,不过等沈骊歌得知刘义康为人后,决定帮他推行新政,两人联手开拓改革之路。当然过程肯定没那么轻松,刘义康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