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究竟做了什么?

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究竟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99 更新时间:2024/1/16 8:57:34

王平在三国时期,其实可以说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厉害的人物,很多人对他最了解的也就是在街亭之战的时候,王平的表现才更像是一个有脑子的将领,与马谡完全不同,奈何马谡才是主将,王平即便是不愿意,也不得不听他的安排,但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却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王平的存在,才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平究竟做过些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评价呢?

1、王平是如何改写三国历史的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其养子曹芳即位为曹魏第三任皇帝。由于曹芳当时年纪小,所以后来曹魏的大权就落到了宗室成员曹爽手中。曹爽的父亲曹真是个能人,但虎父偏就生了个犬子。曹爽能够在曹芳即位之初独断专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沾了宗室成员的光。其实这位魏明帝临死前任命的大将军,腹中并无多少韬略。

公元244年在邓飏和李胜的建议下,曹爽举兵攻打蜀汉。其实这并不是曹魏集团的国策,而是曹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的独断专行。曹爽带去的曹魏大军虽然人数不少,而且装备也不差,但最后却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曹爽大败而归,非但没有壮大自己的声威,反而还让其在曹魏原有的威望也都丧失的差不多了。

曹爽带领十余万精兵进攻汉中,而当时汉中的守军不过三万。当时蜀汉的诸将都认为这回玩儿完了,必败无疑了。但没想到最后在蜀汉将领王平的建议下,蜀汉一方却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王平在蜀汉的地位并不是很好,所以当时他提出打败曹爽的良策时,只有护军刘敏赞成他的意见。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最后恐慌不已的诸将幸好采纳了王平的计策。坚守阳平关决不能放弃,各自守战等待涪城的救兵。结果果真取得了胜利,和王平先前预想的一样。汉中保卫战之后,王平在蜀汉内部的声望倍增。当时马忠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了蜀汉的安全。

2、王平是个怎样的人

那么说了半天,这王平是何许人也?由于在《三国演义》此人的角色并不太重要,因此在世人心中王平并不著名。王平是巴西宕渠的賨人(当代土家族的主源)之后,由于小时候养在外祖父何氏家里,因而当时叫何平,但后来又改回了王姓名。

巴西郡的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带领着巴夷、賨(cóng)民依附于曹操时,王平这个时候也跟着来到了洛阳。起初王平是曹操麾下的一名代理校尉。历史对王平在曹操那里都干了什么,并没有记载。这大概是因为王平跟随曹操时,并没有多大成绩的缘故。没做出什么大成绩,所以也没什么可记载的。

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王平得以投降刘备。估计也是兵败被俘后投降的,投降刘备后王平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副将)。王平在曹操那里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但投降了刘备后却迅速成长为了一名良将。

公元228年,王平跟随诸葛亮北伐。当时马谡违反军纪失了街亭,士卒逃的逃跑的跑。当时只有王平带着千余人的部队鸣鼓自持,吓得魏将张郃不敢冒进。因此王平得以把被打散的诸营部队统一起来,然后安全的带回。后来马谡等被杀,王平却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并提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得到诸葛亮赏识后,从此王平便开始了在蜀汉建功立业的余生。当时诸葛亮还将他亲手组建起来的王牌部队无当飞军交由王平统领,王平不仅官位越来越大,而且权力也越来越重。王平在蜀汉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败绩。诸葛亮病逝后,王平被派去镇守汉中。到曹爽举兵伐蜀这一年,王平出色的完成了汉中保卫战的工作。

汉中保卫战不仅让曹爽在曹魏内部的地位遭到动摇,甚至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因为此一战后曹爽备受打击,而且也向司马懿展示了曹爽到底有几斤几两,为司马懿后来除掉曹爽以及司马氏后来的专权都埋下了伏笔。由此来看,王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然而王平这样一位良将,竟然是个文盲。历史记载,王平不仅不会写字,而且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那么王平的韬略都是从哪儿学来的呢?其实也很简单,王平不认识字但会听。他虽然是个文盲但却很有上进心,可以说是蜀汉最善于学习的将领。王平非常喜欢别人读一些史书、汉书一类的书籍给他听。而且最重要的是,王平听了还能明白其中的大义。

王平是个文盲,但并不是一位莽夫。他平时的举止也很小心,特别守法而且从来不和别人开玩笑说话也很有分寸。只是由于王平太过小心谨慎,历史记载王平“性狭侵疑”甚至到了有些自卑的地步。公元248年王平去世,他死后其子王训继承了他的爵位。

3.王平的历史评价

陈寿:是时,王平在北,马忠在南,邓芝在东,咸著威绩。王平忠勇而严整。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常璩:果壮,警朗有思理。

时人云: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

郝经:王平朴鲁,有大将之略。虎卧北境,键闭剑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说织田信长是日本版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曹操,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了,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政治家,创造了东汉末年的曹魏政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纷纷,曹操从一个想要匡扶汉室的栋梁到最后的枭雄转变,很可惜曹操也没等到自己统一华夏的那一天。织田信长估计很多人会很陌生,因为这是日本战国的一个割据势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光荣的

  • 蒯通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谋士他的水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蒯通不知道大家对他有何印象,蒯通曾是韩信谋士,先后为他贡献灭齐之策,还有三分天下的计划。有人觉得,如果韩信能够采取蒯通的计谋,或许就不会冤死了,可见蒯通还是有一定先见之明的,那他在当时的谋士里水平到底如何呢?这次就准备跟大家讲讲蒯通这个人物,看看他在韩信、刘邦之间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韩信死

  • 拗相公是什么意思,王安石为何被称为拗相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拗相公”一词意思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那一代名相王安石为什么会被称为拗相公呢?冯梦龙在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章是讲王安石告老还乡时,发现百姓对自己的变法都是怨言居多,这让王安石难以接受,最后抑郁而逝。而王安石性格执拗,根本没人能劝动他,因此是被称为“拗相

  • 何鸿燊为什么能取四个妻子?这与《大清律例》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一夫多妻制,如今世界上有一部分国家是施行的这个制度,大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早早几已经被打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大陆已经是彻底灭绝了。不过在香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一夫多妻的制度还没有被完全消灭,很多富豪还沿用封建时代的做法继续娶了多个老婆。像刚刚逝世的“澳

  • 代战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小编看到一个问题很有意思,那就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代战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有的人说是被这个薛平贵气死的,毕竟薛平贵隐瞒了还有一位结发夫妻的事情,也有人说没有死,那么到底有没有死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看看这个背后的故事吧!代战公主其实并没有死,小

  • 冈村宁次无罪释放后为何无家归?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冈村宁次,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1945年9月份签署了投降书,1948年8月开始接受审判,1949年1月份无罪释放。这是冈村宁次在中国的最后人生。这3步,用了3年多,最后终于保住老命,于1949年1月30日,登上了威克斯号美轮,驶离上海黄埔港,开赴日本。此时的冈村,65岁。这是他7年半以

  • 裴旻为什么被称为“剑圣”,裴旻剑术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当我们提起“剑圣”,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都会是某个游戏里的人物。其实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裴旻的人,世人将他称为“剑圣”,那裴旻到底是谁呢?“唐代三绝”说的是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还有一个就是裴旻的剑舞,倒不是说裴旻的剑法有多

  • 朱允炆为什么用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于是朱元璋去世之后就将皇位传位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在历史上,朱允炆被称之为建文帝,在其登记不就,鉴于各地的藩王势力的不断壮大,于是便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这件事影响到了燕王朱棣,于是朱棣便起兵造反了,最后甚至攻陷了帝都应天(今南京)自己当上了皇帝,称为永乐帝。这是发生

  • 汪精卫的儿女是怎么处置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汪精卫,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我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非他莫属了。汪精卫的一生都是在斗争中度过的,自小就与自己悲惨的童年斗争,长大成年后就与人家在学识与觉悟中斗争。为了报效党国,与腐败的晚清政府斗争,为与改良派斗争,与蒋先生斗争,消极思想影响他成为汉奸后与人民斗争。而他与他的后代们都有着怎样的人

  • 贯休是一个怎样的人,贯休性格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贯休是五代时期著名画僧,画僧意思是指僧人画家。不过贯休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的诗词,目前总共发现了贯休有500多首作品,可见他的词作量还是比较大的。贯休七岁出家为僧,日读千字,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等唐朝灭亡后,贯休决定入蜀,前蜀主王建封他为“禅月大师”。这次我们打算从贯休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