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实原因

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实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67 更新时间:2024/1/18 15:35:16

明末清初的时候,也是有不少人,虽然原本效忠明朝,但是最终选择了投降清朝的,洪承畴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人之一。而更令人好奇的,或许就是洪承畴和孝庄之间的关系了。民间对他们的关系也是有很多解说,甚至认为,洪承畴之所以投降清朝,完全是被孝庄以美色招降的,言下之意就是认为洪承畴和孝庄之间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关系。那么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洪承畴和孝庄之间到底有没有这些关系呢?

1、洪承畴简介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后投清朝,深受皇太极重视。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对洪承畴极为器重,拔擢他为大学士,负责南方战事。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少代价平定了江南。同时,洪承畴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淡化了满汉之间的差异。也曾针对顺治皇帝迎达赖喇嘛提出意见。其意见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在洪承畴的推动下,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渐和睦相处。

顺治十年(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165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逝世,康熙帝颁布御诏,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车道沟,立御碑。

2、洪承畴和孝庄什么关系

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可见洪承畴是明朝正儿八经的朝廷大员,深受重用,骨子里还是忠于明朝的。

孝庄起初只是皇太极的侧福晋,地位并不显赫,不得宠;要不是她的儿子福临后来当了皇帝(顺治帝),恐怕历史上很难记住她。

那么皇太极会默许孝庄色诱洪承畴吗?首先,二人语言不通,洪承畴估计不会满语,即使会也不可能主动去说。而孝庄的地位不高,皇太极也不可能去请汉语先生教她汉语。语言不通何以色诱。其次,如果真是想以美色来麻痹洪承畴,大可以找一些年轻漂亮的大姑娘。再者,孝庄虽不受重视,但毕竟是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戴绿帽子吧。

真正使洪承畴投降的还是“大汉奸”范文程的说服;明朝由于受到李自成的内乱已经是飘摇不定,崇祯帝的刚愎自用、疑心太重,杀了袁崇焕,大势已去;当洪承畴知道崇祯自缢之后,这才实心踏地的为清朝筹谋划策,毕竟前主已死,毫无顾忌了。

3、洪承畴为何投降

一个本就不想死的人,投降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当然,必须承认,刚被俘虏的时候,洪承畴还是不愿意投降的。很多史料都说,他的态度相当强硬,清廷没办法,就把他关起来,不给饭吃,只让他喝菽水,想这样消磨他的意志。但是洪承畴毫不畏惧,以绝食相抗,米浆不入口者七日。

上面的说法,是洪承畴求死的重要依据,不过细节表明,那时候洪承畴并不想死。

第一个细节,关于绝食,七天不吃不喝会是什么结果?尤其是喝水,三天不喝水人就会脱水而死。能撑七天没事,不吃我相信,不喝就太假了。

第二个细节,清廷不给洪承畴饭吃?只给他“菽水”。菽水是什么?菽水指的是豆和水。《礼记》当中有关于菽水的说法,汉郑玄注:“王云:熬豆而食曰啜菽。”

菽水就是豆羹,最差也是豆浆。所以,清廷并非啥吃的都不给他。当然,我想说的是,洪承畴确实态度坚决不投降,这个是真的。但是一心求死就不靠谱了,喝水喝豆浆接着续命,应该是事实。

洪承畴不想死,还有一个人看明白了,那就是范文程。范文程奉命去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对他一阵臭骂。范文程不为所动,不谈投降的事情,专门说些无关的话题。正巧,房梁上落下来一块泥,掉在了洪承畴衣服上,洪承畴赶紧伸手“屡拂拭之”。范文程看到,于是赶紧辞别。

回去之后就对皇太极说:“洪承畴不想死,一件衣服他都这么珍惜,何况是自己的命呢!”范文程这么一说,皇太极心里就明白,于是接着劝降,很快就达成心愿了。

色诱这个事情太离奇,就不说了。但是各种劝降,再加上回明朝已经毫无希望,各种原因吧,洪承畴投降了。

虽然说法很多,但是洪承畴不想死是事实,一个不想死的人,离投降还能很远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王平在三国时期,其实可以说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厉害的人物,很多人对他最了解的也就是在街亭之战的时候,王平的表现才更像是一个有脑子的将领,与马谡完全不同,奈何马谡才是主将,王平即便是不愿意,也不得不听他的安排,但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却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王平的存在,才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这究

  • 为何说织田信长是日本版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曹操,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了,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政治家,创造了东汉末年的曹魏政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纷纷,曹操从一个想要匡扶汉室的栋梁到最后的枭雄转变,很可惜曹操也没等到自己统一华夏的那一天。织田信长估计很多人会很陌生,因为这是日本战国的一个割据势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光荣的

  • 蒯通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谋士他的水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蒯通不知道大家对他有何印象,蒯通曾是韩信谋士,先后为他贡献灭齐之策,还有三分天下的计划。有人觉得,如果韩信能够采取蒯通的计谋,或许就不会冤死了,可见蒯通还是有一定先见之明的,那他在当时的谋士里水平到底如何呢?这次就准备跟大家讲讲蒯通这个人物,看看他在韩信、刘邦之间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韩信死

  • 拗相公是什么意思,王安石为何被称为拗相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拗相公”一词意思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那一代名相王安石为什么会被称为拗相公呢?冯梦龙在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章是讲王安石告老还乡时,发现百姓对自己的变法都是怨言居多,这让王安石难以接受,最后抑郁而逝。而王安石性格执拗,根本没人能劝动他,因此是被称为“拗相

  • 何鸿燊为什么能取四个妻子?这与《大清律例》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一夫多妻制,如今世界上有一部分国家是施行的这个制度,大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早早几已经被打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大陆已经是彻底灭绝了。不过在香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一夫多妻的制度还没有被完全消灭,很多富豪还沿用封建时代的做法继续娶了多个老婆。像刚刚逝世的“澳

  • 代战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小编看到一个问题很有意思,那就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代战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有的人说是被这个薛平贵气死的,毕竟薛平贵隐瞒了还有一位结发夫妻的事情,也有人说没有死,那么到底有没有死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看看这个背后的故事吧!代战公主其实并没有死,小

  • 冈村宁次无罪释放后为何无家归?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冈村宁次,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1945年9月份签署了投降书,1948年8月开始接受审判,1949年1月份无罪释放。这是冈村宁次在中国的最后人生。这3步,用了3年多,最后终于保住老命,于1949年1月30日,登上了威克斯号美轮,驶离上海黄埔港,开赴日本。此时的冈村,65岁。这是他7年半以

  • 裴旻为什么被称为“剑圣”,裴旻剑术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当我们提起“剑圣”,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都会是某个游戏里的人物。其实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裴旻的人,世人将他称为“剑圣”,那裴旻到底是谁呢?“唐代三绝”说的是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还有一个就是裴旻的剑舞,倒不是说裴旻的剑法有多

  • 朱允炆为什么用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于是朱元璋去世之后就将皇位传位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在历史上,朱允炆被称之为建文帝,在其登记不就,鉴于各地的藩王势力的不断壮大,于是便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这件事影响到了燕王朱棣,于是朱棣便起兵造反了,最后甚至攻陷了帝都应天(今南京)自己当上了皇帝,称为永乐帝。这是发生

  • 汪精卫的儿女是怎么处置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汪精卫,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我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非他莫属了。汪精卫的一生都是在斗争中度过的,自小就与自己悲惨的童年斗争,长大成年后就与人家在学识与觉悟中斗争。为了报效党国,与腐败的晚清政府斗争,为与改良派斗争,与蒋先生斗争,消极思想影响他成为汉奸后与人民斗争。而他与他的后代们都有着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