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泚最后怎么死的,唐朝将领朱泚生平介绍

朱泚最后怎么死的,唐朝将领朱泚生平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25 更新时间:2024/1/14 10:22:46

朱泚是唐朝中期将领,他曾自立为帝,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据说朱泚从军时武艺并不出众,但为人大方,经常把自己得到的奖赏分给其他士兵,因此得到拥护。后来泾原兵变爆发,长安被朱泚大军攻陷,唐德宗无奈逃到奉天。此役对于唐朝皇帝的威严来说,无疑是会心一击,导致后面的皇帝不在轻易相信将军,开始重要宦官,当然这同样有隐患。今天就重点给大家讲讲朱泚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有何亮眼之处。

公元七八四年正月一日,盘踞长安僭位称帝仅两个月的“大秦天子”朱泚(cǐ),宣布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天皇元年刚过数月,唐军便大举反攻,朱泚战败逃离长安,伪“汉”国宣告灭亡。

朱泚,从黄袍加身至兵败被杀,历时仅仅九个月。中国历史上这个最短命的天皇,为世人生动演绎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下场。

1、入朝觐见

朱泚是幽州人,“幼壮伟,腰带十围”,天生一副武夫形象,但“骑射武艺”水平有限,与常人无异。他加入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后,显示出“轻财好施”的特点,“每征战所得赏物,辄分与麾下将士”,因此深孚众望。

大将朱希彩与弟弟朱滔和朱泚勾结,杀死李怀仙,自任节度使。朱希彩因“为政苛酷,人不堪命”,被部下杀死。朱泚在朱滔全力支持下,出任留后(代理节度使),并很快获得朝廷正式任命。朱泚投桃报李,令朱滔率精锐骑兵前往泾州(今甘肃泾川),为朝廷防御吐蕃。这一主动向朝廷示好的举动,令唐代宗大感欣慰,亲手写诏嘉奖。

当时的“幽州及河北诸镇,自天宝末便为逆乱之地。”河朔三镇节度使虽然都表态归顺朝廷,却心怀鬼胎迟迟不愿进京面圣。朱泚瞅准这个大表忠心的良机,率先上表请求入朝觐见。唐代宗大喜,诏令专门为他修建府第。

朱泚率三千步骑行至半途,突染急病,命悬一线。手下都劝他暂返幽州治疗,痊愈后再进京。朱泚下令:“如果我死了,你们必须把我的尸体抬到长安!”两个月后,朱泚一行到达长安,引得“士民观者如堵。”唐代宗亲自在延英殿设宴款待他们,“犒赏之盛,近时未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滔趁朱泚入朝,统摄幽州军政事务,全方位消除朱泚的影响力。朱泚被抄了后路,“自知失权,为滔所卖,不得志,乃请留京师。”唐代宗为了安慰他,任命朱滔担任幽州卢龙节度留后,让朱泚统辖汴宋、淄青一带边防军,不断封官加爵,最终将朱泚封为遂宁郡王。

2、留困京师

唐德宗继位后,朱泚被加封为太子太师、凤翔尹(今陕西凤翔太守)。不久,泾州守将刘文喜叛乱。朱泚被朝廷任命为泾原节度使,率部讨伐刘文喜。泾州平定后,朱泚进封中书令,“还镇凤翔(今陕西凤翔)”,很快又进封太尉。

朱滔企图在幽州发动叛乱,为增强实力,他派人暗中去凤翔与朱泚联络。联络员把密信封在蜡丸里,藏在发髻间,赶往凤翔。行至半途,被河东节度使截获,连人带信送往长安。朱泚闻讯“惶惧”,主动跑到京城向朝廷请罪。唐德宗安慰他:“你二人相隔千里,他想谋反,不是你的罪过!”话虽如此,他依然解除了朱泚凤翔陇右代理节度使职务,“留泚京师”,并增其食邑。

朱泚虽在京城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且“其幽州卢龙节度、太尉、中书令并如故”,但是,在唐末这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特殊时期,他此刻已经被剥夺兵权,成为光杆司令,形同遭软禁。所以,朱泚“失权废居,怏怏思乱”,总幻想着东山再起。

3、泾原兵变

淄青节度使李希烈等数名节度使联合反叛,相继自立为王,“五贼株连半天下。”

783年10月,泾原(今甘肃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诏讨伐,率士卒抵达长安。泾原兵大多拖家带口而来,饥寒交迫,朝廷却只犒赏“粝食菜啖而已。”士兵们无比愤怒,本指望“至京师以获厚赏”,不料最终朝廷“一无所赐。”于是,泾原军哗变,攻占长安,大肆抢劫国库。“是日,德宗仓卒出幸”到奉天(今陕西乾县)。

叛军“群寇无帅”,混乱中想起老上司朱泚“尝节制泾州”,为人“宽和”,于是公推姚令言诚邀其出山。朱泚“初迟疑”,后来突然想到,这正是上天把军权送到自己手中。掌握了这支从天而降的西北劲旅,自然就有与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于是,他一口答应担任叛军主帅,出面收拾残局。

朱泚在叛军簇拥下,连夜举着火把入住含元殿。次日,朱泚以太尉身份发布文告:“泾原将士不知朝廷礼仪,致使圣上受惊‘西出巡幸。’朱太尉暂辖六军。禁军将士和文武百官,都应全去追随皇帝。因故不能前去者,可到本官官署报到。三天后,凡是未到皇帝行宫或太尉府签名的人,一律斩首!”

4、僭位称帝

文武百官看到文告,议论纷纷。很多人家小都在长安,自然不愿舍近求远赴奉天追随皇帝逃难,所以成群结队相约前往太尉府签到。

朱泚居高临下监督文武百官签名,看着昔日那些对自己不屑一顾的高官,此刻摧眉折腰小心翼翼在自己面前签字,心头顿时涌上君临天下感觉。在尽情享受着权力带来的无比美妙的快感的同时,朱泚“耗子别手枪---起了打猫的念头”,一种邪念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所以,当有些官员劝他去迎回唐德宗时,朱泚的胖脸阴沉得几乎结冰,官员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避祸先后逃离长安。

有人看出朱泚的心思,于是向他陈述古今成败之理,征引符命之说,“劝其僭伪。”朱泚很是受用,“甚悦之”,称帝念头更加强烈。恰巧此时,两名朝臣因久居闲官,对朝廷满腹怨愤,唯恐天下不乱,公开宣称效忠朱泚。继而,“凤翔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以溃卒三千余自襄城而至。”朱泚野心膨胀,自认为众望所归,“僭窃之心,自此而定。”

于是,783年10月8日,长安皇宫上演了一出闹剧:朱泚在八名部属簇拥下,“自白华进宣政殿,僭即伪位,自称大秦天子,号应天元年。”长安城“士庶竞往观之”,看得笑掉大牙。原来,除了八名部属外,显示帝王威严的禁卫军“行列不过十余人”,且全是泥腿还没有洗净的叛军。不过,这并不妨碍朱泚将未及逃走的唐朝宗室77人全部杀害。

5、围困奉天

出逃奉天的唐德宗始终是大秦天子朱泚的一块心病,所以,皇帝瘾才过了两天,朱泚就迫不及待率大秦国兵马浩浩荡荡御驾亲征。在奉天城下,朱泚遭到守军的迎头痛击,“大败,死者万计。”

朱泚不甘失败,采取各种手段围困奉天,并多次发动强攻。唐德宗一面诏令各地节度使兴兵勤王,一面激励守军万众一心坚守奉天。朱泚围城月余,与唐军多次激战,败多胜少,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僵局被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打破,他率五万精兵从河北驰援奉天,大秦国军闻讯,“众惶骇,因而大溃,长围遂解焉。”

朱泚虽无功而返,颇有心计。早在返回长安前,他就隔三差五差人回长安大肆宣扬“奉天已破!”百姓们信以为真,希望破灭,“莫不饮泣。”由于前唐官员或逃逸或辞职,朱泚政权普遍缺员。他下令按前唐常规推荐和选拔官员,有几十人迫于无奈,递交了推荐文书,十来日后,也全部销声匿迹。

6、改秦为汉

堂堂大秦军攻不下小小奉天,前唐官员已经逃亡殆尽,大秦政权却无人做官,这分明是国号大大触了霉头。所以,朱泚决定改换国号试试运气,于784年第一天将“秦”改为“汉”。他深知自己的帝位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于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快活一时是一时”。他把“内库珍货瑰宝”占为己有,尽情享受。

李怀光将朱泚吓回长安后,因奸臣挑唆引起唐德宗猜忌。他阴谋反叛朝廷,派人与朱泚商谈结为联盟事宜。朱泚大喜过望,“以钱谷金帛互相馈遗”,称李怀光为兄长,并约定事成后平分天下:“削平关中,当割据山河,永为邻国!”李怀光有了朱泚撑腰,公开发动叛乱,逼得唐德宗从奉天逃往汉中。唐室江山摇摇欲坠,朱李二人平分天下的阴谋即将得逞。

朱泚目睹唐德宗被李怀光打得丢盔卸甲,心里乐开了花,贪婪的欲望再次腾升:他要将李怀光当马前卒去攻城掠地,与唐军两虎相争,自己趁机扩张实力,将大汉天子事业做大做强。他当初答应与李怀光瓜分唐室,纯属权宜之计,从未想过给李怀光分一杯羹。所以,当李怀光浴血苦战时,朱泚却坐收渔人之利,多次下诏征调李怀光兵马,并“待怀光以臣礼。”李怀光终于明白自己被朱泚出卖后,“惭怒愤耻,遂领众遁归河中。”

7、身首异处

不久,唐军反攻,进逼长安,经过苦战,顺利收复长安。朱泚率亲信百余人仓皇西逃,在泾州城门却吃了闭门羹。守将田希鉴紧关城门,朱泚大喊:“我授你节度使,你为何忘恩负义?”田希鉴便把他授予的旌旗符节从城头抛下,“续又投火焚之。”朱泚只得再向西行,在客店休息。

朱泚部将梁庭芬贼心不死,倚仗与田希鉴关系良好,独自进入泾州城,花言巧语劝说田希鉴“开门纳朱公,与共成大事!”田希鉴被他说昏了头,居然表示同意。

焦头烂额的朱泚正在客店无计可施,听到这个喜讯,“大悦”,顿时“黄鼠狼摸电门--抖起来了!”马上又找回当皇帝的感觉。他神气活现地命令梁庭芬再往泾州,详细沟通相关事宜。

梁庭芬这是从露出真面目,他明目张胆伸手要官,“请授己尚书、平章事。”朱泚如同守财奴紧攥钱袋般,一口回绝。梁庭芬退而求其次,“求宰相。”朱泚此时虽然已经走投无路,却依然连这张空头支票都舍不得开出,亲手为自己挖下陷阱。梁庭芬恼羞成怒,随朱泚行至宁州(今甘肃宁县)时,联络另外一个同样心存怨恨的将领箭射朱泚。朱泚仓皇逃窜,掉入地窖,被六名随从一拥而上剁成肉泥,首级也被砍下送往京城。

朱泚一名闲官陡然成为叛军统帅,再华丽变身为所谓皇帝,继而因贪欲过度与李怀玉分道扬镳,最终又因舍不得开空头支票而被部下斩杀,身首异处。他的一生形象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天皇,同样死有余辜!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宗实为何拒绝当太子?为什么不愿意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看来,古人为了争夺皇位,可以说是闹得兄弟相残,父子相残,这都是很正常的,皇位对于他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在皇家生长的皇子们,也不可能拥有普通人家的兄友弟恭,每一天都要琢磨着,如何争夺皇位,或者如何隐藏自己,污名化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命。然而历史上多的是为了皇位前仆后继的人,却也总有一些皇

  • 宋仁宗时期有哪几位宰相?他们分别都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绝对不仅仅只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他的身边也有很多能臣,他们都在帮助皇帝一起好好的治理国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身边那些非常有能力的宰相们。可能很多人以为,一个皇帝身边的宰相也不会有很多个,毕竟宰相的职权那么大,所以宰相的数量也不会很多。但是实际

  • 李世民幼子李明的真实身世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一生有很多儿子,而经常被人们提起来的,也就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等等这几个儿子,因为他们都曾经和皇位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除了这些人之外,李世民的幼子,在历史上可以说也算是一个身世奇特的人物了。李世民的幼子名为李明,他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的妻子。我们知道,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

  • 博斯拉格中校是如何阵亡的?与刺杀希特勒的七·二零事件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博斯拉格男爵,全名叫做格奥格·冯·博斯拉格,出生于德国的军事贵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纳粹德国的国防军上校。1944年7月20日,他与自己的弟弟菲利普·冯·博斯拉格少校一起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阴谋。而正是这件事与他最后的阵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战争英雄冯·博斯拉格,19

  • 斯大林为何要枪决苏联大将巴普洛夫?其中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没多久,苏联大将巴普洛夫也是在这个时候一鼓作气的把苏联的西方面军和自己都给葬送了。这位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备受斯大林信任和器重的苏联大将就此从人生巅峰瞬间跌入到了悬崖。无数的苏军将士们愤怒的指责他指挥不力甚至通敌卖国,最终这位倒霉的将军在一个月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成为了

  • 苏联装甲大将瓦图丁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道瓦图丁大将,可以说这是苏联历史上最杰出,也是左右前途的一位军事家之一了,同时也是二战期间领德军感到无比头疼的一位苏联大将。作为铁木辛哥元帅的得意门将,瓦图丁拥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大胆的战略设想,甚至拥有比朱可夫元帅更强大的冲击力,然而瓦图丁大将的军旅生涯是不幸的,在即将把法西斯德军赶出苏联之前,他却

  • 刘玄当了多久的皇帝?为什么被称为更始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西汉末年的时候,有王莽篡权建立了新朝。然后后来王莽也被刘秀所败,刘秀又建立了东汉,继续延续着汉朝的光辉。只不过在中间的这一段时间里,其实也并不是只有王莽和刘秀两个人在争夺。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刘玄。刘玄在历史上被称为更始帝,他其实也是当了一阵子的皇帝。那你知道他到底当了多久的皇帝吗?刘

  • 泰国提帮功王子是傻子吗?为什么说是现代版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三国当中最让人痛心的是什么?那就是诸葛亮拼了老命保下来的蜀国却被那扶不起的阿斗就这么拱手送人了。后来阿斗也被后世称之为“烂泥扶不上墙”。如今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古代,如今泰国也有这么一位阿斗。他在父亲受封国王时全程发呆,急的侍卫,推了他一把。他就是泰国的王子,提帮功。

  • 英国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给英国带来了什么?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亨利七世,估计很多人都不熟悉。这是英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是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是英国历史上及其富有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有些人说他是一位贤明的国王,但也有人说他非常的吝啬阴冷刻薄。那么亨利七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一生又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又有哪些成就呢?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

  • 赵括明明毫无经验,为什么赵王还那么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纸上谈兵一直都是后世人们嘲笑赵括所使用的一个成语,这背后却是赵国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惨痛结局,而且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基本上也就没有翻身的希望了,尽管秦国还没有办法一下子把赵国吞下,但基本上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赵括,可以说为这一次的惨败背负了全部的责任,后世人们都在嘲笑他是一个只会在纸上打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