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李世民敢反李渊,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

为何李世民敢反李渊,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60 更新时间:2024/1/26 1:09:45

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之变,作为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宫变事件,成就了李世民,李世民因此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过李世民的名声却远不在此。但是,明朝时期,朱棣后来夺了朱允炆的皇位,为什么他不敢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造反呢?朱棣和李世民之间是有什么区别,他们二人为何面对这样的情况最终做出的选择和两人的经历完全不同呢?

1.朱棣和李世民有何不同

李世民和李渊,朱棣和朱元璋这两对父子有许多相同之处,比方说李渊和朱元璋两人都是开国皇帝,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他们又有许多区别,下面我来一一列举,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上面的问题。

首先是二人的区别,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他是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做起来的,所以说朱元璋这个能力不用说,自然是十分的强。朱棣有这么一个厉害老爹在,你说朱棣敢吗?

而李渊相比朱元璋就差了很多,他本身就是皇亲国戚,一直都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生活,没有什么锻炼,更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渊起兵造反还是被李世民逼迫,在讨伐杨广过程中也一直是李世民在出谋划策。所以这对父子相比朱棣和朱元璋父子是儿子强父亲弱。

再者就是李世民造反除了有自己野心的因素,更多的是被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世民一直就被他些两个兄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哪天李渊去世了,李建成就是皇帝,到时候李世民必然性命不保,所以李世民才不得不反。

而反观朱棣就没有这种困扰,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的日子过得非常潇洒,根本没有性命之忧。朱棣后面造反是因为朱允炆把他逼到墙角实在没法活了。

2.玄武门之变简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李渊暗示李世民太子之位让李世民南征北讨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最终于虎牢关一战大败窦建德王世充,统一全国,功高震主后李渊自创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窦建德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渊的偏袒下,功臣集团无罪被贬,太白经天李渊的猜忌愈加严重,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了22年的“贞观之治”。

3.靖难之役简介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溥仪那么恐惧鹿钟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961年的春节,溥仪和其他所有人一样也想“回家”看看了,然而溥仪的“家”跟其他人的家却不一样,是拥有600年历史的紫禁城。这位“末代皇帝”无比感慨的走在曾经的家中,也就在这时,突然一位老头子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瞬间吓得溥仪脸色苍

  • 鲁迅为何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也同时是各大爱国人士抛头露面的年代。在国之将亡的时代里,各路的文人志士也是在用自己的笔杆子为自己的祖国贡献着一份力量。鲁迅作为近代历史上最出名的思想家、民族主义战士,可以说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用他手中的笔杆点醒了很多沉睡的人,虽然言辞非

  • 纳兰容若是个怎样的人?王国维如何评价纳兰容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喜不喜欢古诗词的朋友,应该都有读到过纳兰容若的作品。纳兰容若被称为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其落拓无羁的性格,还有出众的文采,使他的词能够在历史中脱颖而出。纳兰容若自幼饱读诗书,十八岁便中举人,入仕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曾让他多次随驾出巡。不知道大家对于纳兰容若这个人是否了解,我们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纳

  • 我国古代都城为何大多数定都在北方呢?为何不在南方定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我国古代史比较了解的小伙伴们肯定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古代历代王超在建立都城的时候,往往都会把都城选址在北方地区,就比如洛阳城、西安城、北京城等等,在南方建立都城的情况很少。那么为什么封建帝王喜欢在北方建都呢?这其中不乏风水学说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这些封建帝王一旦坐上皇位,就想让自己的子子

  • 朱祁钰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何说他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近期上映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将不少人有带进了明朝历史当中。其实在这部剧当中的明代宗朱祁钰在真是的历史上跟胡善祥其实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剧虽好看,但是不能全当真了。如果在“悲催”这一方面给明朝皇帝做个排行的话,朱祁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一月天子”朱常洛

  • 为何说特斯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19世界末的时候,欧洲诞生了一个在科学界当中的一个旷世奇才,此人每天仅仅只睡两个小时,其一生获得了700项发明的专利,而且还精通8种语言,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是跨时代的。这个旷世奇才曾经还说过:“只我愿意,我能把整个地球劈成两半”。这个旷世奇才就是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电

  • 曹操究竟盗的是谁的墓,能养活军队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认为,盗墓这一行业的祖师爷就是曹操,虽然这种说法并不是特别的准确,但却是很多人的一种基本认知。而有一种传说认为,曹操是通过盗墓养活了自己的军队,这的确是有可能的,任何一个战乱的年代都可能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然而有人说,曹操曾经因为盗取了一个古墓而养活了自己的军队三年之久,这究竟是谁的墓?1.曹

  • 我国历史上被称之为文,武,亚,诗,画,医,茶,酒的圣人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历史渊源流量,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在历史上也是出现了非常多出力拔萃的人,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而对于这些人的称呼我们往往被称之为圣人。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历史上文圣、武圣、亚圣、诗圣、画圣、医圣、茶圣、酒圣分别是谁?1、文圣:孔子。孔子的地位自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没

  • 中国历史上的3大叛徒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历史不间断的向前发展着,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卓越贡献的英雄们。这些英雄们的存在是拖动着历史和文化向前的动力,若是没有这些英雄们,那中国肯定还不是现在这般繁荣景象。不过不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有英雄救回有叛徒,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是去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历史上每个朝代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奸是谁?与人类史上最早的细菌战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汉奸,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若是要说汉奸的祖师爷,相信没有几个人知道的。汉奸的祖师爷哪绝对是汉朝宫廷当中的太监中行说了。中行说是河北人,随着汉朝公主到匈奴和亲期间,心怀怨恨而投靠到了匈奴人。因为中行说熟知中国风俗,而且又诡计多端,备受匈奴单于的器重,成为了重要的谋士。由于他的汉匈之间内外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