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奸是谁?与人类史上最早的细菌战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奸是谁?与人类史上最早的细菌战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03 更新时间:2024/1/29 1:59:42

说起汉奸,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若是要说汉奸的祖师爷,相信没有几个人知道的。汉奸的祖师爷哪绝对是汉朝宫廷当中的太监中行说了。中行说是河北人,随着汉朝公主到匈奴和亲期间,心怀怨恨而投靠到了匈奴人。因为中行说熟知中国风俗,而且又诡计多端,备受匈奴单于的器重,成为了重要的谋士。由于他的汉匈之间内外勾结,汉朝政府屡屡受挫,国家利益严重受损。

并非一句气话

汉文帝时期,匈奴冒顿[mò dú]单于病逝,子稽鬻[jīyù]立,号老上单于。当时的汉朝国内政局不稳定,诸侯林立,对皇位虎视眈眈。汉文帝对匈奴人只好采取和亲的软弱政策,以换取和平。男人打不过,让女子出面谋求和平本身就让敌人看不起,因此说这种国策换来的只能是短暂的苟安。

汉文帝下诏以宗室女前往匈奴聚居地和亲,为单于阏氏[yānzhī],同时选派太监中行说等为随行侍从。中行说畏惧北方的荒凉寂寞,老大不愿意地说:“必我也,为汉患者。”——倘若一定让我去匈奴,就会威胁汉朝。

和亲的使臣认为中行说说气话,当时没在意,也就没有向汉文帝及时汇报。没想到这个阉货到了匈奴,果真选择了投降。劝说老上单于增强对本民族风俗的自信心。

匈奴人当初很喜欢汉朝馈赠的食物和丝绵制作的服装,中行说就劝说老上单于:“匈奴的人口总数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的人口数量,匈奴人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与汉朝衣食有别,匈奴完全不必依赖汉朝。单于您倘若改变风俗,喜欢汉朝的衣食,汉朝所给予的衣食不会超过他们的十分之二,那样的话,匈奴就会完全依附于汉朝。”

甘做走狗

老上单于点头之际,中行说更加眉飞色舞:“咱家希望单于把从汉朝得来的衣服令士兵穿上,骑上马在杂草荆棘丛中奔驰,令衣裤毁坏,这样就会在汉使面前显示匈奴旃衣皮袄有多么坚固,有多么完美。请把汉朝的食物都丢掉,以此显示牛羊肉和乳制品有多么方便美味。”

那时候野蛮的匈奴人还不会计数,中行说就教匈奴人计数识字——“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众畜物。”并为单于解说中国的风土人情,深受老上单于的宠信。

汉朝写给匈奴单于的书信一般都是一尺一寸的木札,开头写着“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中行说建议老上单于在回信中采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同时印章、封泥的尺寸也要加大,以此压制汉朝。

在中行说的怂恿下,老上单于认为汉朝软弱可欺,于是在回信中口气傲慢无礼,开头语写着“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信中还狮子大开口索要财物。

舌战汉使

汉使对中行说的投降很不理解,估计是想通过讲事实摆道理说服中行说。

有汉使说:“匈奴人不孝,轻视老年人。”中行说不以为然,竭力为匈奴人辩解:“汉朝年轻人被派往边疆戍边,他们年老的父母难道不是节省暖和的衣物、肥美的食物留给出行的士兵吗?”

汉使说:“对呀!”中行说解释:“匈奴人知道战争的重要性,年老体弱的人不能打仗,因此就要把衣食留给健壮的年轻人,这正是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咋能说人家轻视老年人呢?”

汉使又说:“匈奴人父子竟然可以同在一个毡房中睡觉,老爹死了,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兄弟死了,活着的兄弟就可以堂而皇之霸占自己的嫂子或弟妹,无耻乱伦,穿衣戴帽君臣无序,礼仪规矩长幼不分,你怎么看呢?”

中行说据理为“皇军”力争:“父子或兄弟死了,匈奴人活着的可以娶他们的妻子是为了延续种族,害怕种族消失。匈奴虽然有点伦常混乱,但是人家选首领一定要在本族中子孙中。现如今中国人就是假正经,虽然不娶父兄的妻子,可是亲属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了,以至于相互残杀纷争,甚至改朝易姓,不都是亲属关系疏远造成的吗?”

此后,再有汉使来和中行说辩论,中行说就显得不耐烦了:“尔等不必多说了,只想着把输送匈奴的物品保质保量好了,倘若质量差,数量不足,等到秋天粮食成熟,大单于就会派出兵马,践踏你们待收的庄稼!”

中行说的话令汉使脸上无光,可是当时没办法,匈奴人的“代言人”就是这么霸道和无耻。此后,中行说日夜为单于分析汉匈交往的利害,十分敬业。

不定时炸弹

中行说极力破坏汉匈和亲政策,多次为匈奴侵犯汉朝出谋划策。汉武帝时期,匈奴屡犯汉境。

公元前116年,中行说教唆老上单于御驾亲征,率骑兵十四万大举侵入汉境,攻占了朝都、萧关等地,杀死了汉军都尉孙某,将汉武帝设在北方的一处行宫一把火烧光了,汉国上下震动,汉武帝下定决心讨伐匈奴,多次派猛将抵御匈奴铁骑,毁灭了匈奴人饮马中原的春秋大梦。

老上单于被中行说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对其言听计从,在他的谋划下,匈奴军队犯境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老上单于死后,他的儿子军臣单于即位,依旧以大汉奸中行说为狗头军师,连续不断在汉匈边境为非作歹。

细菌战元凶

中行说临死时为匈奴人出了一个反人类的计策,就是发动了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细菌战。他曾发现一些池塘中有病死的马、羊等尸体,水中含有剧毒,士兵误饮了池塘的水,轻则拉肚子,严重者就会死亡。

中行说于是令匈奴人把一些病死的动物尸体经巫师诅咒后,埋放在汉军途经的河流上游水源地,汉军饮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水,就会传染瘟疫。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派遣汉军兵分三路出击匈奴,其中的西路军抓获了一个匈奴的哨兵,这个俘虏交代: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汉军识破了匈奴狗的恶毒计划,对中行说发动的细菌战有所防范,可还是有一些汉军将士不小心中毒死亡,如骁勇善战的名将霍去病

中行说做了汉奸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固然可耻,可是,他为匈奴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改革不难看出,这货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而这样的人却在汉朝无人发现,以至于最终成为威胁汉朝的隐患,这又是谁之过?谁之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桂为何会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恶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不久便开始把自己儿子们封为藩王。在他的众多儿子当中有几个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带兵打仗,写诗赋词那是杨洋精通。就比如说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等,都是才华出众的。但是,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也有一个不争气,天天惹事,恶事做尽的儿子,他就是皇十三子朱桂。说起朱桂,他是明成祖第

  • 张苍为何80岁还能拜相?张苍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张苍是西汉丞相,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张苍拜相时已经80岁高龄。这个年龄原本该是退休的时候,而张苍却成为汉朝丞相,也是让人敬佩。张苍学识渊博,而且在历法、算学领域有着巨大成就,西汉的立法与度量衡就是由张苍制定的。张苍担任丞相十五年,后来因政见不同,主动请辞,过上了退休生活。这次就来简单介绍下张苍这个人物

  • 我国古代的10大神医,你知道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医生这个职业,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需要的,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完全不生病,有一些小病或许会自己就痊愈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病都会这样,而医生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了,尤其是现在在新冠病毒期间,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注就会更多了。而在我国古代,也有非常多的名医,有很多都是名垂千古的,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十大神医吗

  • 刘泽清为什么不救崇祯皇帝?刘泽清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刘泽清是明朝末年将领,官至山东总兵。不过崇祯帝曾让刘泽清率军入京抵抗大顺军,但刘泽清却谎称自己坠马,不愿出兵营救。其实刘泽清是一名将才,但其为人阴险狡诈,睚眦必报,以为自己能够逃过一劫,想两边讨好。后来刘泽清决定投靠清军,但其反复无常,让清廷也对他延误,最终判以绞死。这次就来跟大家讲讲刘泽清这个人物

  • 曾国藩是怎么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缺点,哪怕是历史上那些被称之为圣人的一些人,曾经也是一度对自己的缺点而深深的迷茫过,不知所措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最后才会去确定将自己改变,因为只有敢于去改变,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千古完人”曾国藩,自己也有很多毛病,比如他曾经记录过“一戒

  • 伊田助男作为日本关东军士兵,为何会得到中国人的厚葬?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吉林省朝鲜自治州的汪清县境内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面埋葬全是我国在抗战时期的烈士们,是烈士们的忠魂安息之地。不过在这些烈士当中有一座日本关东军士兵的墓特别的引人注目,而且每年的扫墓之日都会有很多人转成的前来献花。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要将一名日本关东军士兵厚葬在我国的烈士陵园呢?这座墓中埋葬

  • 溥仪为什么不会说满语?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溥仪也真的是有太多的话了,也非常的悲剧,要是想说他,那得说一年,今天给大家说说溥仪的一个小问题,话说这个溥仪本是大清的皇帝,而且满清统治了中国接近300年,当时满语还是国语,但是这个溥仪竟然不会说满语,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回到北

  • 严世蕃被称为鬼才,那他为什么把自己作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聪明的人有非常多,今天就来说说明朝时期被称为鬼才的严世蕃。鬼才这个称呼,自然说的是严世蕃的聪明才智,非常人能及,历史上的严世蕃的确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他的聪明也的确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地位和名声,可是有句话叫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严世蕃最终的结局并没有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是他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究竟是

  • 金圣叹死前留下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金圣叹很多人都听说过了,是明朝末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最广为流传的事情,可能还是他被斩首之后,从耳朵里面滚出两个纸团,一个上面写的好,另一个写的疼吧。这件事情虽然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却为金圣叹的人生留下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而在金圣叹临死之前,却的确是有一个16字的遗书,只

  • 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要毁了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五石散,也叫做寒食散,是中药当中的一种,但是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却不是通过中药,而是通过魏晋时期的一些事情。魏晋时期很多名士喜欢服用这种五石散,吃完之后会让人感觉非常的“虚幻”,效果几乎可以相当于现代的毒品,当然这是过量之后的效果,毕竟作为一种药物,适量对症下药肯定是有利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