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维考中状元靠的是颜值?真的走了后门吗?

王维考中状元靠的是颜值?真的走了后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98 更新时间:2024/1/17 8:11:40

王维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我国古代唐朝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他又很多诗作流传至今,自成一派,是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而王维曾经也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虽然听起来很风光,但也有人认为,王维之所以能中状元,是因为他走了后门,他因为靠自己的颜值征服了玉真公主,因此才得到了状元,历史上真的有这回事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王维真的靠关系成了状元吗

王维不但诗写得好,而且在绘画、音乐、佛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是全才。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本不足为奇。但据说当年王维参加科举考试,走的并不是寻常路,而是动用了岐王以及玉真公主的关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了后门。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据说王维年轻时心高气傲,曾夸下海口:若参加科举考试,必得第一名,否则不参加。应该说王维确实有这个实力。但在当时,状元几乎都被有关系的人内定了。所以,凭王维的才华,中进士不成问题,但中状元就很难了。

在王维参加科举考试那年,他听说另一个考生张九皋已经走了玉真公主的门路,内定为第一名了。王维很不甘心,找到他的文学好友——岐王李范,求他帮忙。岐王告诉王维;玉真公主势力很大,不可硬争。但是玉真公主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说不定可以从这一点想办法。权衡之后,岐王给王维出了一个主意,为他引见玉真公主。

经过岐王的安排,王维化妆成一个伶人,在公主的宴会上弹奏了一段优美的琵琶曲,赢得了满堂喝彩。再加上王维年轻俊俏,风姿优美,自然引起了公主的注意。于是公主向岐王了解王维的情况。借此机会,岐王向公主大力推荐王维。玉真公主现场考察,在听了王维的几首诗后,大加赞赏。在岐王的话题引导下,玉真公主询问王维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岐王说:“他发誓如不得第一名,就不参加考试。不过听说公主您已经推荐张九皋了。”公主说:“张九皋我也不熟,这是别人托我的。”然后又对王维说:“你要参加考试,我可以帮忙。”王维连忙感谢。于是公主给当年的主考官打了个招呼。这样,王维果然高中了状元。

2、历史记载是怎么回事

因《新唐书》没有记载王维的发迹史,所以这个故事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但同类故事在唐代的笔记小说里却比比皆是,比如,陈子昂是怎么成名的?以前,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某天,他在东市买了一张要价百万的胡琴,并招呼大家去他家欣赏佳乐,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琴砸了,再把自己的文章散发给大家看,于是“一日之内,声华溢都”——他成名了。而则完全是因为跟太学博士吴武相熟,他俩去拜访考官崔郾,连蒙带哄,让人家把他录为了第五名。

虽然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些故事,然而“行卷”之事是有的。这样的考试制度,漏洞百出,很不严肃。但奇怪的是,唐代,尤其是“行卷”风行的盛唐和中唐时期,是杰出诗人纷纷涌现的时代;到了中唐以后,举人以传奇小说行卷,这时候,唐人的小说又开创了一个高峰期。这种主要依靠主考官的眼力、品味、良知和判断力的选士制度,似乎对唐代的文官选取并未造成什么伤害,反而有所裨益。当然,前提是这些走后门之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不过,换作今天,若有人想要恢复这种文采风流、潇洒自如的行卷制度,就显得有些可笑了。虽然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那么几位靠“雷人”作文而被破格录取的,但其人数可谓少之又少,且这个成功是没有可复制性的。在一个一切以分数为标准、充斥着群蝇宵小的时代,与其绞尽脑汁争论如何变革考试制度,不如先解决下考试背后的公平问题。

3、王维的结局是什么

天宝十五载(756年),仍任给事中。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为他的诗名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硬委之以给事中之伪职。

至德二载(757年),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乾元元年(758年),负官,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上元元年(760年),夏,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上元二年(761年),仍官尚书右丞。春,上《责躬荐弟表》,乞尽削己官,放归田里,使弟王缙得还京师。五月,进上谢恩状。七月卒。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渊是第四子为何能承袭爵位?哥哥去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提起李渊的时候,都知道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因为李世民的光环太大,因此对于李渊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多。李渊是西魏北周时大臣李昞的儿子,但值得注意的是,李渊只是李昞的第四子,按理来说,李昞的爵位一般也是不会落到李渊的头上的,毕竟他前面还有三个哥哥,但为什么最终还是李渊承袭爵位,李渊的几个哥哥都去哪

  • 宋恭帝赵显有没有后代,赵显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史料记载,宋恭帝赵显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赵完普,而赵完普最后也是出家为僧。不过,更被大家好奇的是赵显身上一直有一个传闻,称他是元顺帝的生父,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据说朱元璋再看元顺帝的画像时,就觉得他长得很像汉人,和赵显有几分神似。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所以只是作为传说流传。宋恭帝的一生也是比

  • 李自成为何杀掉忠心的李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不管是忠臣还是功臣,其实都并不能因为自己的忠心和功劳,而赢得皇帝的全部信任,能够拥有皇帝的信任的臣子,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历史上太多有功劳有忠心,但最终却死在皇帝手中的人了,李自成手下的李岩就是这样一个人。李岩投奔李自成之后,成为李自成的谋士,对李自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然而最终却被李

  • 梁师成是不是苏轼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乃至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大文豪,一直以来都以他豪放豁达的人生气度引人折服,而很多人对苏轼的关注也都是集中在他的作品和人生经历上面了。而北宋当时还有一太监,也是一位奸臣,梁师成,他却说自己是苏轼的儿子,但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苏轼的儿子要去当太监?梁师成真的是苏轼的私生子吗?今天就让小编带

  • 元朝官员自当是个怎样的人,自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的历史时间,准备和各位网友介绍一位冷门人物身上发生的冷门事件。这人是一位元朝官员,他的名字比较特别叫自当。自当为官期间,碰到了一起冤案,作为监察御史的他自然是接受不了在自己的辖区有冤案发生,但往往事与愿违,自当抱着一腔热血想要查处冤假错案,却只是换来一片寒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想了解的朋友可

  • 杜充怎么死的,杜充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杜充是宋朝叛臣,曾担任宰相一职,但他因为害怕和金军开战,是直接放弃了抵抗,导致河北地区彻底沦陷。可以说,杜充时导致北宋疆域大量丢失的关键人物,但他却能在南宋初年担任宰相,也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历史上,这个职位的大臣还做出卖过举措的也是屈指可数。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杜充的生平,以及他最后的结局,想要

  • 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人品真的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有很多人应该听说过北宋时期一位天才一般的人物沈括,他被后世称为是历史上的一位全才,可以说是各方面都十分精通,纵观古今也只出了沈括这一位。但即便如此,沈括的人品似乎却和他的才学是完全相反了,他的人品非常差劲。那沈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一个堪称全才的人物,人品却那么差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为什么说吴三桂的最大败笔,是杀了永历皇帝朱由榔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部分人认为,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才应该算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死后,有一部分明朝残存的势力迁往南方,成立了南明,而永历帝朱由榔,是南明的末代皇帝,但是最终却是被吴三桂所杀,有不少人觉得,这可以说是吴三桂一生中最大的败笔,这是为什么?吴三桂为什么要杀掉了朱由榔,又给他带来了什么麻烦呢?下面就让小

  • 一百个欧阳修比不上一个韩琦,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韩琦和欧阳修,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大臣,虽然说在文坛上欧阳修的名气要更大一些,更多人可能更了解欧阳修,但历史上的韩琦,可以说在辅佐皇帝治理国家方面,一直有一种说法,一百个欧阳修也比不上一个韩琦。这种说法之下,很多人自然也会对韩琦的政治才能非常感兴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让人对他有这样的一种评价

  • 历史上郭开的下场是什么,郭开是如何毁掉赵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大秦赋》中,郭开这个角色成了很多观众的快乐源泉,因为他有着千百种方法来换着坑害赵国。关键是,郭开是赵国国相,位高权重,很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郭开出昏招,却拿他一点办法没有。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赵偃的昏庸,竟然宠信郭开,这一切都将导致赵国最终走向灭亡。很多人好奇,历史上郭开的下场是什么,赵国人会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