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贞仪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王贞仪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44 更新时间:2024/3/5 14:28:09

很多人一说起清朝,首先想起来的恐怕还是各种清宫剧的内容吧,但是其实,真实的清朝其实并不是电视剧里面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而在清朝的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位非常厉害的女科学家,这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厉害人物,她就叫做王贞仪。王贞仪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古代女科学家,她究竟研究出了一些什么东西呢?王贞仪有多厉害,她在历史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人物简介

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生于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籍贯安徽天长,清代著名女科学家。王贞仪撰写的《月食解》一文,精辟地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

她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和西方筹算法,写下了当时的科普书,《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等。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宇宙宏观与微观结合来理[1]解“天圆地方”这个概念的。她还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并写下了《月食解》。不仅语言直白,还有配图,一目了然。2000年2月8号,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Wangzhenyi。

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2.生平简介

简介

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生于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籍贯安徽天长,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宣化太守王者辅孙女,诸生詹枚妻。十六七岁曾随父宦历楚粤,出塞省视。从蒙古人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通医理,其诗质朴无华,情感真挚。

王贞仪于清乾隆三十三年生于江宁一个医生家庭。其祖父王者辅,字惺斋,曾任丰城知县和宣化知府,精通历算,著述甚丰。特别是他家藏书丰富,据说有七十五橱,这些书籍对王贞仪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十一岁时,王贞仪随祖母去吉林为祖父奔丧,在吉林生活了五年,使她有机会阅读祖父丰富的藏书,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后来她又随同祖母和父亲去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和安徽等地,游览名胜古迹,见闻颇多,也接触到不少社会实际。

王贞仪从小聪颖有大志,少年时代的她已经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突破了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当她十几岁时,就曾向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史书说她“跨马横戟,往来如飞”,达到“发必中的”的程度。为此,王贞仪还得意地写下诗句:“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她认为“同是人也,则同是心性”。强调学问并不是专门为男人而设的,女子的智慧并不比男子差,学成了一样有益于社会。她还曾以花木兰、大小乔等为题材,写下了《题女中大夫图》的长诗,抒发自己“足行万里书万卷,常拟雄心似丈夫”的胸怀。正是她这种羡慕男儿,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使她后来成为清代著名的女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医学家。同其他科学家相比,王贞仪在科学的道路上更要艰难。她要从事科学研究,就必须同封建迷信和封建伦理进行斗争。还在她刚开始钻研天文和做诗绘画的时候,就有一班封建卫道士嘲笑她。但是王贞仪没有屈服。她据理驳斥,坚持为科学开辟道路。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顽强地顶住封建礼教的重压,不屈不挠地进行科学研究。王贞仪对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力,置之不理,并为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学习科学文化的机会而大声疾呼,充分表现出一个刚强的女性那种要求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平等的崇高精神。

25岁时,王贞仪结识了一名叫詹枚的青年并与其结婚。她在操持家务的同时继续从事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研究。29岁时因病去世。

记载

胡思敬《十朝新语外编》载:“嘉定钱大昕重其学,以为班昭以后一人而已。”南京藏书家朱诸曾为《德风亭集》写跋中说:“德卿于书,无所不窥,工诗古人辞,尤精天算,贯通中西。自古才女如谢道蕴、左芬之属能为诗矣,未闻其能文章也;曹大家续汉史矣,宋宣文传周官矣,未闻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谓彤管之杓魁青闺之收并乎?”用桐城学者肖穆在《女士德卿传》中赞扬王贞仪的话来概括,就是“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著作

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星象图释》、《重订策算证伪》、《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文学著作有《德风亭诗钞》、《德风亭集》等。

3.人物成就

数学家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很多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探索

探索自然奥秘.地球是一个大圆球,站在地球“边缘”和下半球的人为什么不会倾斜和摔倒呢?这个问题对现代的人来说已是普通的常识,不用发问。可是在互8世纪末叶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学者也都承认地球是圆的,但却很少考虑或回答不了这个不倾斜摔倒的问题。唯有初出茅庐的王贞仪,经过仔细研究,对这个问题做了通俗的解释。她在《地圆论》中说,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正中,因此远看别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该倾倒,实际都不倒,难道不是因为各地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吗?这就是说,人们生活的地球,处于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间之中,对宇宙空间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王贞仪正确地认为,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没有上、下、侧、正的严格区别。这是一个很可贵的认识。

科学工作

王贞仪29岁的短暂一生,做了大量的科学工作。她精通地理、数学、医学和诗文绘画,也懂得气象,“言晴雨丰欠辄验”,真是一位多才多艺,才气横溢的青年女科学家。她的文章“皆质实说理,为不藻采”。当然,王贞仪最有造诣的还是天文学。她把自己研究天文学的成绩写成不少著作,其中许多已被湮没,现今能看到的只有《金陵丛书》中的《德风亭集》卷五、卷六和卷七中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心得体会。如卷五中有《岁差日至辩疑》、

《盈缩高卑辩》、《经星辩》、《黄赤二道解》;卷六有《地圆论》、《地球比九重天论》、《岁轮定于地心论》、《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一、二、三》;卷七有《月食解》、《勾股三角解》等。据传她的著作共有64卷之多,可惜如今我们只能读到很少一部分了。

精神品质

王贞仪博览群书,锲而不舍。对古籍中的天文资料她仔细体会,吸取营养。当时一些历书将恒星年同回归年的区别说成了起于汉武帝进行太初改历的时候。王贞仪指出,这种差别并不是起于《太初历》,而是自晋代喜发现“岁差”以后才“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历书上还说,由于岁差,春分点逐渐东移。王贞仪也指出,这是错误的。岁差引起的春分点移动是西移而不是东移。

另有一些人认为,岁差可以用“土圭”测得。王贞仪指出,上圭只能测日影,哪能测岁差?岁差只有用“中星法”才能测出。在我国何时产生“定气”的问题上,有人认为古人对日行迟疾没有认识,“定气”始于唐代历法。王贞仪批评说,这又错了。“定气”开始于北齐的张子信,其后隋代刘悼,唐朝李淳风和僧一行才测得更加精密了。王贞仪这些批评和见解,基本符合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实际。她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如今仍使我们钦佩。

同任何科学家一样,王贞仪在科学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要从事科学,就必须同科学的敌人,首先是同封建迷信和封建伦理进行斗争。还在她刚开始钻研天文和做诗绘画的时候,就有一班封建卫道士嘲笑地说,女孩子的正当职业是酒食缝纫,不应以文史翰墨为事,甚至攻击她从事科学是想青史留名。但是王贞仪的反叛精神使她没有屈服。她据理驳斥,坚持为科学开辟道路。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顽强地顶住封建礼教的重压,不屈不挠地进行科学研究。王贞仪与封建伦理的抗争,在她的不少诗文和书信中都有表白。她简直是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妇女的地位呼号。历史事实也说明,越到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就越要把天文学拉入迷信的泥坑,如利用天文搞“风水”之类。面对这些邪恶,王贞仪在《葬经辟异序》和给她父亲的一封信里,明确宣布,这些东西完全是骗人的鬼话,绝不会影响子孙后代的贫富贵贱。还有人抬出所谓“风水”本是古代圣贤倡导的,以此来吓她。王贞仪更指出,这正是那班圣贤的缺点,学古人必须取批判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说,王贞仪的科学成绩正是在同这些谬端邪说的斗争中取得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苻生有多残暴?苻生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苻生是前秦第二位皇帝,即位时虽然只有20岁,但生性十分残暴,兽性毕露。苻生在位两年间,曾以残忍无比的手段杀人,害死自己的顾命大臣,而且更是连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将妻子梁皇后给杀死。苻生算是古代最暴虐的皇帝之一了,其行为和想法都令人感到胆寒,那苻生为什么会在自己称帝以后就大开杀戒呢?他到底是经历了什么

  • 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不是只有皇帝才能穿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皇帝就是封建社会当中权利最高的掌权者,在中国这个极为讲究礼仪的国家里,龙袍最为皇帝专用的服饰,他人是绝对不能穿的。这里面包括了所有带龙的纹饰,上至官员下至平民都是不能使用的。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包拯穿的仿佛也是“龙袍”?这不是只有皇帝能穿的吗?皇帝的专用服装龙

  • 罗马最伟大的皇帝是谁?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公元395年的时候,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了东罗马与西罗马,东罗马的首都为君士但丁堡,由于君士但丁堡的旧名为拜占庭所以东罗马也被称之为拜占庭帝国。最终于1453年期间被强势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总国祚1058年。可能有部分人对东罗马帝国存在误解,以为东罗马帝国由始至终都一个朝代,事实上东罗马帝国上

  • 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为何叫鬼才?最后又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严世蕃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很重要很有名的大臣,他被人们称为是“鬼才”,指的是他非常的有才华,但是严世蕃究竟是聪明到了什么程度,会被人们送一个这样的称呼呢?可是严世蕃即便是如此聪明,可是为什么最后又把自己给作死了?这难道也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吗?严世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班婕妤为什么被弃?班婕妤如何失宠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班婕妤是汉朝一代才女,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出生在功勋之家,他的父亲是著名将领,曾在汉武帝时期出兵匈奴,立有战功。而班婕妤从小聪明好学,读了很多书,她也被认为是历史上在辞赋方面最有天赋的女作家之一。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班婕妤的作品读读,后来班婕妤被选入宫,成为汉成帝的妃子,但班婕妤此后却遭到汉成帝的抛

  • 唐德宗为什么下令处死李冶?李冶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冶是唐朝中期享誉盛名的女性诗人,李冶从小便展现出了自己在诗词方面的天赋,据说六岁便可作诗,还写下一首咏蔷薇诗。十一岁时,李冶被家人送到玉真观出家,但李冶还是潇洒自若,爱作雅谑,但这样的性格也为她日后带来一些麻烦。李冶晚年时期被召入宫,但最后却被唐德宗下令处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下

  • 张飞睡觉为什么不闭眼?真有人睁着眼睛睡觉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睡觉的时候肯定是回闭上眼睛的,即便不能完全合上,但是大部分却肯定还是会闭上的,这一点不光是人类,在很多动物身上也是如此。可是却一直都流传着张飞睡觉根本不闭眼的传闻,说张飞在睡觉的时候一直都是睁着眼睛的,事实当真如此吗?张飞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睁着眼睛,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吗?据说他也是在梦里把自己杀掉了,

  • 太昊和少昊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少昊是谁其实小编依稀记得好像就鸟神,能控制很多很多鸟的,但是更加细节的地方就不知道了,在看这个太昊那小编就不认识了,所以这个太昊又是谁呢?还有这个太昊和少昊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少昊是谁少昊这人不简单,是五方天帝之一,黄帝的儿子,少昊还有名字叫白帝,这下大家应

  • 商容老子不是一个朝代,为什么商容是老子的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认为,商容是老子的老师,然而商容是商周时期一位著名的贤者,是纣王宫中掌管礼乐的人,但是老子分明是春秋末期的人,创立了道家学派,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师生呢?他们分明都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人,中间相隔了数百年,为什么商容会成为老子的老师?两人之间究竟是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子大家想必

  • 大禹的故乡是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大禹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大禹最为人熟悉的地方就是大禹治水了,所以可以说如果没有大禹治水,就没有黄河下游这些人的美好今天,以前黄河泛滥可太厉害了,洪水在古代是比猛兽更加厉害的存在,所以可想而知大禹把洪水治理好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最近很多人也说了,既然大禹这么厉害,那么能不能做成一种文化呢?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