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为何没能成为下一个刘邦朱元璋?

李自成为何没能成为下一个刘邦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4/1/17 6:44:37

刘邦朱元璋,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平民出身的皇帝,各自也是开创了一个非常厉害和伟大的朝代,后世人对于他们也是非常崇敬的。而在明朝末期,李自成也是十分有名厉害的闯王,名气很大,但为什么李自成却没能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成为下一个平民皇帝呢?李自成又是差在了什么地方,他没有成为皇帝,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个人素质与志向的差距

性格决定命运。朱元璋不仅勇武善战、善纳人才,而且富于谋略,目光远大。他先是安于做小明王的手下,发展自己势力,并不出风头,当他打败实力远比自己强得多的陈友谅张士诚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继续稳扎稳打,“高修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明白自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而不是小富即安,以致在明朝建立之后,他仍然非常勤劳,堪称当年的劳动模范,对自己的子民(官员除外)也是爱护有加。他明白,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而不是成为一个土财主。

反观李自成,虽然个人也是有才能的,但目光总嫌短浅。李自成曾经说过一句话“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以至于在北京城下,还只是想跟皇帝讨个王位,“”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在稍有所成就的时候,就开始贪图享乐,甚至是有些骄横。尤其是在攻入北京之后,竟然纵容部下抢掠,难道就不知道这些人民已经成为自己的子民了吗?很显然,李自成并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他不明白自己是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他所想到的只是改善一下生活罢了。

2、人才上的差距

朱元璋的文臣武将人们耳熟能详,大破张士诚的常遇春,北伐的徐达,李文忠,统筹军务的李善长,运筹帷幄的刘基,全部围绕在他的周围。

李自成呢?刘宗敏、宋献策、牛金星,还有一些诸如“不沾泥”,“三只手”、‘鹞子翻’等人。牛金星是个举人,宋献策是个道士,刘宗敏是个莽汉,李岩有政治远见,但受排挤。在人才上李自成已经输了。

朱元璋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才,不仅是他礼贤下士,还与蒙元统治政策有关。

元朝统治者出于多种原因,十分排斥汉族人进入其政治权力中心,从科举考试就可以看出来。在近一个世纪的统治中,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只有1139人,并且进入朝堂的汉族人也不受待见,这就阻塞了汉人知识分子的进身之路。得益于蒙元的愚蠢,朱元璋获得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军中最强大的人才储备!

李自成就没有这么好运了。科举考试把人才都吸引到了政府一边,“天下英雄进入觳中”,有明一代,数得出的名臣差不多都是科举出身。跟着李自成的也就是吃不上饭的流民了。

3、使用民心上的差距

朱元璋领导下的起义很大程度上是民族斗争。蒙元在中国的统治是非常残暴的,实行等级制度,有很多骇人听闻的法令,对于汉族人的羞辱时间长达百年,态度极其恶劣,人民深受其苦。朱元樟祭起了“恢复中华”的大旗,代表汉族反对蒙元的民族压迫,在仇恨的驱使下,义军拥有了极其顽强的作战意志,也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朱元璋成为汉民族的英雄。

李自成反的是明王朝,他代表的仅仅是受灾区的底层贫苦人民,虽然他的起义成功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但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他们对统治阶层并非刻骨铭心的仇恨,更多的是嫉妒——造反也是为了当地主。他们一旦成功就封侯拜相、鱼肉人民,民心尽失。他也没有充分利用反抗满清的民族情绪,反而被满清以替崇祯报仇为名趁机夺了天下。

再者,李自成的命也不好,朱元璋对付的是元末已经享受惯了的蒙古人,而李自成的时代,面对的是兵强马壮志吞天下的女真人。

4、战斗力与根据地的差距

朱元璋起兵的地区位于江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很高,加上“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政治策略,使朱元璋获得了一个稳固的后方。朱元璋麾下的军队是经过战火洗礼、十分强悍的,无论是谋臣战将,还是军队的作战水平、后勤补给,都十分优秀。并且在北伐以前,朱元璋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政治体系,为接管全国政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自成起义爆发在衣食无继、物资匮乏的地区,活动范围不是陕西,山西等土地贫瘠的省份,就是像河南那样的灾区,家底极薄。而在与官军的拉锯战中,也很难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李自成多次被官军围剿,不断被人赶进山沟,最惨的一次只剩18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招募新兵,战斗力自然不强。只是当时明朝的精锐如天雄军,秦兵,洪兵等都在与清军交手中覆灭了,李自成才捡了个便宜,后来一遇清军,自然打不过,一直逃到南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杜琼是什么人,杜琼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就数蜀国人士最为出名,就算是没看过三国的朋友,相信也能叫出不少蜀国的将领和谋士的姓名。当然,蜀国不可能所有官员都被人们熟知,那今天我们就准备跟大家介绍一位冷门人物,他就是蜀汉官员、学者杜琼。杜琼自幼好学,是当时著名学者,其知识非常渊博,刘备拿下益州后,杜琼便跟随刘备任议曹从事,此后深

  • 李白的钱从哪里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近些年,在职场上一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人在工作了多年之后,不愿意在受到工作的束缚,决定离职,去周游世界,度过自己美好的余生。但是这样的想法只适合那些财富多,比较自由的人。若是只是一名打工仔的话,不上班就意味着饿肚子。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禁感到奇

  • 陈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陈真大家也应该是知道这个人的,这个人也是非常的厉害,也是这个中国英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陈真到底是什么死的呢?这个陈真的死亡真相又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下面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历史上陈真是怎么死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死于日本人枪下,第二种是没死,当时上海市长找人顶替

  • 北宋将领党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党进为何因吃蛇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党进这个人物的朋友可能不多,党进是北宋初年将领,他早年乃杜重威家奴,后来选择从军。北宋建立后,党进曾两次率军征伐北汉,并且击败杨继业,立下战功。要知道当时杨继业有“杨无敌”之称,在战场上很少吃败仗,所以此役也是让党进一举成名。历史上和党进有关的轶事典故不少,其中几则非常有

  • 包拯有后代传下来吗,包拯儿子名字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包拯是北宋一代名臣,后人将他称为“包青天”,因为包拯为官是以廉洁公正、不附权贵著称,所以深受百姓尊敬。不过对于包拯来说,他这一生也有令其无奈之事,就是他曾差点无后。根据史料记载,包拯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包繶和次子包绶。包繶因父亲的关系,从小就特备受照顾,后来宋仁

  • 明穆宗到底叫什么名字?为何后世评价这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明朝时期的皇帝,明穆宗的名气并不高,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皇帝的存在,但是历史上对于明穆宗的评价却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而且他的庙号是穆宗,由此可见后世人对于明穆宗是公认的明君。但是实际上,明穆宗在位期间却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政绩,而且本人的生活作风也很差,为何却会获得一致的好评呢?明穆宗的名字

  • 李密怎么成为瓦岗首领的,李密前期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密生于名门世族,他从小便抱有伟大志向,希望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而隋朝末年的动乱给了他一个良好机会。不过李密早期的经历十分曲折,可以说是经历九死一生才走上瓦岗寨,成为瓦岗军的首领之一。李密文武双全,所以率军击败随军,战功显赫。翟让原本已经打算让出领袖的位置,但翟让的哥哥从中阻拦。最后李密设计杀掉翟让,

  • 王献之和郗道茂为何被迫分离,王献之的爱情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王献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简文帝司马昱女婿。王献之年少成名,还迎娶了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可谓是人生赢家。不过在此之前,王献之其实还有一段婚姻,他曾娶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两人十分恩爱。但因为新安公主一定要嫁给王献之,所以两人被迫离婚,此后郗道茂越来越惆怅,最终郁郁而终。王献之的这段爱

  • 田文镜简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田文镜是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时期的一位大臣,但这三位皇帝对于他来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康熙和乾隆对于田文镜的态度都差不多,都没有重用他,他只在雍正时期得到了很大的重用,不仅如此,雍正非常信任和宠信他,田文镜多次犯了规定,但都被雍正帝包容下来,可见雍正对他的看重。但为什么田文镜在这三朝得到的重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都在称赞他不畏权贵,遵从自己内心,坚持自己的道义的精神,但是人除了精神之外,还是要有生活基础的,很多人想象中,陶渊明可能是一个很穷的人,辞官之后自己归隐,采菊东篱下,过着自己去种地的很苦的日子。然而真实情况可能并不是如此,真正的陶渊明,或许远没有你想象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