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亡国之君那么多,为何对崇祯却都很同情?

亡国之君那么多,为何对崇祯却都很同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62 更新时间:2024/1/20 8:04:14

我国古代的亡国之君可以说是非常多的了,在一个朝代将要灭亡的时候,亡国之君的名声基本上都不是很好,比如夏商纣,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暴君,尽管他们本身可能未必做的很差劲,甚至还可能比较好,但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们还是不值得同情的。但是历史上被人同情的最多的亡国之君,却是明朝的崇祯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崇祯究竟做了些什么,才引发了人们对他这么多的同情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下场惨烈,但不失风骨

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也不少,也都并非是暴虐无道之辈,还是有着一些生不逢时,有着治国之才,或者说有着好好治理国家之心的亡国之君,并非只有崇祯帝一人是这般,像东汉的汉献帝刘协,也是骂名少,同情者居多。

但是崇祯帝为什么骂名相对来说最少,同情者居多呢?

因为他下场太惨烈了,是以身殉国;在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崇祯帝并没有想着投降来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自缢。

而且崇祯帝不只是自己自缢身亡,还为了避免女眷受辱,是命周皇后自缢。并且挥剑刺向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事后15岁的长平公主被救活,六岁的昭仁公主则是因此而死。

可以说崇祯帝的下场是很惨烈的,但又是不失风骨的,并没有表现出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所以自然让大众肯定并且同情。

2、罪己诏和遗诏

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是六下罪己诏。罪己诏是什么呢?是古代皇帝自省或者说检讨自己过错发布的一种口谕或者文书。

可以说让九五之尊的皇帝下罪己诏承认自己错误是很难的,而崇祯帝为了政权安危,是放下面子,一共下了六次罪己诏,虽然结果来看没什么用,但是态度还是很不错、很难得的。

崇祯帝在自缢之前,曾经留下遗诏,是这样说的:“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遗诏最后一句“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可以说为这位亡国之君的惨烈结局添加了不少悲情色彩,展现出崇祯帝忧国忧民,临死也不忘记百姓安危的一面,这样一来同情者自然更多。

3、明朝灭亡最大的原因不在崇祯帝身上

纵观历朝历代的王朝灭亡,大致是两种情况:

①、王朝越到后面,积累问题越多,最终自我调节的速度跟不上,致使矛盾越来越深或者越来越多,最终是积重难返,内部矛盾重重,要么矛盾爆发,王朝终结;要么外部势力入侵,因为内部矛盾太严重,王朝太衰弱,抵御不了,自然是结束。

以上这种情况,属于是积重难返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国家灭亡,亡国之君并非负主要责任。

②、二代皇帝太败家,加之王朝刚刚建立,统治不稳固,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所以二世而亡。

这个可以参考秦、隋两朝。

还有就是王朝的亡国之君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过分压榨百姓等等,本来王朝虽然问题多多,但最起码可以勉强维系的住统治,可以延续个几十年吧,结果这么一折腾,就亡国了。

而以上两种情况,可以说崇祯帝属于是前者积重难返的情况,而且是很明显的。

我们来看看崇祯帝之前的皇帝,哥哥是木匠皇帝天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以阉党制衡东林党,虽然平衡勉强玩的可以,但是朝局发展比较极端,形成了愈演愈烈的内斗趋势。

再往前,则是父亲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勉强一个月,历史上有名的打酱油皇帝,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将残败的江山留给两个没有经过帝王心术教育的儿子。

再到了爷爷万历帝时期,更不用说了,有名的旷工皇帝,三十年不上班,躲在后宫偷懒。

虽然万历帝是大事严抓,小事不管,也就是说并非真的放手不管了,但是他荒于政事,造成“曹署多空”的现象,后果可是很恶劣,国家运转虽然不至于停摆,但长此以往,造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迅速腐败,而代天子治理国家的官员如果大多都是靠关系、拼人脉,并且是贪污腐败的无能之辈,那么意味着统治自下而上的迅速崩溃,说明这个国家真的离灭亡不远了,而事实上,万历帝死后仅仅24年,明朝便是灭亡。

虽说很多王朝灭亡都是积重难返的情况,并非明朝一家,但要说积重难返情况最明显的王朝,可以说非明朝莫属;崇祯帝之前皇帝太败家,所以搞得他继位以后,已经是积重难返很是严重的烂摊子了,因此像这种情况,明朝灭亡虽然崇祯帝负有直接责任,但其实最大的原因并非在他身上,只能说他生不逢时。

4、崇祯帝身上优点很明显

崇祯帝这个人优点很明显,大概来说就是勤政、节俭。缺点也明显,就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

如果在平世,崇祯帝肯定是个合格的,并且很不错的守成之君,可惜他生在王朝末世,只能悲情落幕。

可能会有人说了,他缺点这么明显,刚愎自用和生性多疑,在平世真的会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吗?

其实关于这点,很好解释,在平世王朝的统治稳固,属于向上或者稳定时期,这时期,并非重点考验皇帝力挽狂澜的能力,而是考验皇帝是否勤政爱民,是不是败家子之类的,基本上只要按照前人脚步,兢兢业业的治理国家,就没什么大问题。

而王朝末世,考验的是皇帝力挽狂澜的能力,毕竟要面对外来和内部的各种各样挑战,这个要求太高了;而且王朝都到了末世了,统治肯定不稳固,甚至处于崩溃边缘。

平常在平世时期,那些手握实权的岗位负责大臣,肯定是兢兢业业。到了统治快崩溃的末世,有实权的大臣未必会老老实实的,或是内斗为先,或是以自身利益为先,对于皇帝的忠诚度是大打折扣。

再看看崇祯帝所处的环境,继位时也就是17岁,放今天也就是一个未成年;而且身为皇帝弟弟,本来只是藩王,并非皇位继承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心术教育,只是因为皇帝哥哥无子病逝而继位,换谁都心慌。

刚刚进宫,又遇到魏忠贤一党的图谋不轨,自己要小心翼翼,并且坐怀不乱的应对,可谓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刚刚继位就遇到这样的挑战,换一般人,可能是旁观者清,认为很简单,但真让他放到那个位置上,而且什么也不知道,恐怕连魏忠贤这关都过不了。

而崇祯帝就过了魏忠贤这关,但刚刚继位就是这种情况,指望这种情况,正常人怎么可能不会生性多疑呢,并且大多是因此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为不知道该信哪个,在那种混乱朝局之下,也不能真正做到了解一切情况,所以只能以自己的想法来处理政务,免得被人利用;但遗憾的是,力挽狂澜这方面,崇祯帝能力太差,所以环境造就了他刚愎自用和生性多疑,但是他自身能力有限,并没有与之相配的能力,做不到刚愎自用的对了,做不到生性多疑而防止了善于背后捅刀子大臣的小动作,因此这些自然只能成为他的最大缺点。

所以说如果在平世那种统治稳固的环境下,没有那般混乱的局势,崇祯帝真的可以是一个合格的,并且很不错的守成之君,遗憾的是,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并且是生不逢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志和曹操什么关系,曹志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曹植的后代往往是被忽略的对象,可能是因为曹植文采太出众所致。那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人物曹志,他就是曹植庶次子,曹操的孙子。曹志和曹植很像,从小就爱好读书,且有宏大抱负,骑马射箭也不在话下。不过曹植毕竟输了嗣子之争,所以他儿子想出头并不容易,等司马家篡位后,曹志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据说司马炎

  • 历史上真正的王重阳是一个怎样的人,揭秘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多数朋友对于王重阳的认识,恐怕都是通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通过华山论剑,获得天下五绝之首“中神通”的称号,也证明自己是武林中最厉害的人。那历史上真正的王重阳,又是个怎样的人呢?王重阳生于北宋末年的一个富足家庭,他出生不久便经历了北宋的灭亡,这件事也是

  • 三叔为什么把自己存到十一仓,三叔在十一仓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重启之极海听雷》的剧情和小说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吴邪此次冒险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三叔。后来吴邪发现三叔留下的录音和照片,说明三叔并没有死,但三叔为什么不出来见吴邪呢?还有三叔把自己存到十一仓是什么意义?这都让人好奇。而小说并没有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所以还是非常期待剧版剧情会如何发展,相信会更加合理一

  • 宇文孝伯怎么死的,宇文孝伯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如果这个人还在世,杨坚根本不可能篡位成功,建立隋朝。这个人就是北周重臣,宇文孝伯。宇文孝伯和武帝宇文邕在同一天出生,宇文泰是把宇文孝伯放在自己家抚养,等宇文邕继位后,宇文孝伯成了他最信任的官员,如果有什么事无法下决定,都会找宇文孝伯与他商讨。可以说宇文孝伯在朝内的地位无人能够替代,不过宇文赟

  • 曹髦当真堪比曹操?为何最终却被司马昭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正是出自曹髦之口。自从司马懿篡夺了曹魏政权之后,司马家族在曹魏的地位,基本上已经是最高统治者了,名义上曹家还是皇帝,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实权,形同傀儡。但曹髦此人,却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钟会甚至评价他是曹操再世,可见曹髦必然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但是即便如此,为什么最后还是被司马

  • 曹操在小妾房中午休,醒来为何将小妾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曹操很多疑,在很多作品当都对这一点展现的非常多,毕竟曹操的身份不同,他如果任何人都相信的话,恐怕根本就走不到这一步,因此他的多疑也是必然。不过曹操曾经有一次在自己第一个宠爱的小妾房中午休,等他醒过来之后居然直接把小妾杀掉了,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件事情也并不是没有依据,在《三国志》上是有记载的,可信

  • 北宋将领杨信为了自保,真的装哑12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杨信是后周至北宋初年将领,他曾跟随赵匡胤征战,立有战功。等北宋建立后,杨信出任过贺州刺史、汉州防御使等官职。不过杨信患有哑疾,导致不能说话,所以为官后不是很方便。谁知杨信后来得了一场大病,竟然能开口说话了,此消息传到赵光义耳中,也是让他大吃一惊,为什么杨信突然能开口说话了呢?其实杨信并没有得

  • 历史上有哪些二婚还当了皇后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二婚”这个词现在有很多人听起来可能都会觉得并不好,尤其是女性,如果是二婚,也会有很多人指指点点,但其实二婚在古代,在历史上从来都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情,反而历史上还有很多二婚之后嫁给皇帝,最终成为皇后的女性,而且数量还不少。那么她们分别都有哪些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

  • 胡大海是怎么死的朱元璋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明朝明太祖手下的那些武将,相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蓝玉、徐达等人了。其实在明朝建立之前,还有一名很强的武将,可以说这人已经成为武将的时候,常遇春等人都还是小兵。不仅如此,就连朱元璋手下的诸位谋臣,刘伯温、宋濂等人都有他举荐的功劳。而且此人勇猛至极,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也算上是一个儒将。曾经率领一万多

  • 董允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何能与诸葛亮并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董允这个人物,如果对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不是非常了解的人,可能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吧。董允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臣,重到了什么地步呢,当时的百姓将他和诸葛亮、蒋琬、费祎合称为“四相”,可见董允在当时的地位。但是后世却似乎很少再提起了,以至于很多人对于董允这个人物没有什么太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