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阎锡山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阎锡山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518 更新时间:2024/4/7 22:44:10

人的一生中有着很多种选择,但是却很难界定哪些选择会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而这些选择也全部都取决于人的心态。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国家出现了很多军事将领,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然而当这些轰轰烈烈的生活过去之后,有些人可能还无法适应那些安逸的生活。但是有些人就能够享受安逸,用粗茶淡饭了却此生。

刀光剑影的前半生

阎锡山,1883年出生的山西人。八十年代的那个时候正是国门大开的年代,国家遭受如此屈辱,有志之士自然纷纷投入军营为国家护航。可能是受到这些思想的熏陶,阎锡山自小在武营上学。似乎那个时候的人依旧有着“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他的父亲就为儿子做出的这一次选择而憧憬着,希望有朝一日阎锡山可以成为威风的将军。

求学之路哪里没有艰辛的,但阎锡山信奉着“做事最怕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这句话,也在学业上名列前茅,之后又为因为成绩突出而被选择去日本留学。

正所谓志同道合,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有志青年不在少数,孙中山先生也是在这时成立了同盟会。阎锡山有幸接触之后就立即加入,自然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革命组织。学成归来,阎锡山已然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西。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但这些困境目前只是处于萌芽的状态,其中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帝国主义的血腥掠夺狠狠地指人民。曾经接受过革命精神的阎锡山和其他人一样认为,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最重要的就是推翻清政府。

但事实又是如,清政府推翻了可国内的矛盾依旧在增加,一任又一任带着帝国主义面具的侩子手屠杀着国家的臣民。“实业救国”似乎也是一个极妙的主意,阎锡山拥护袁世凯的继位在山西成为当地的一个领导者,这期间他主张建立了许多金融和军事方面的企业。但最终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样的举措依旧失败了。

在国民还处于水生火热之际,浩浩荡荡地抗日战争来了,阎锡山选择了加入国民政府。从一个侧面来看,阎锡山的心思十分活跃。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阎锡山能够牢牢的把握自己的地位,首先的一点便是能够看清楚形势做出选择。

他投入蒋先生门下,但刚开始两个人确实出现了一些矛盾,但通过努力两个人的矛盾还是消磨了。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来临时国内并不是一片团结的状态,两支队伍曾经也进行过数次交锋,而在蒋先生门下的阎锡山自然是拥护自己的阵营。

但很快,面对国内的大趋势,他开始产生合作的想法。八年抗战最终到了尽头,国内却爆发了内战,阎锡山的部对也曾各为其主参与过战争,也因为如此他由山西来到了台湾。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当时的年代,每一个从大陆来到台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但台湾和大陆在那样的情况下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两岸断交,受伤的不仅仅是阎锡山他们这一批从大陆来到台湾的人,台湾和大陆同为祖国的一部分紧紧相连,普通民众的家属亲戚也分布两岸。

这湾海峡最终抵挡住了人们回家的步伐。阎锡山半生戎马,可到了台湾以后他主动辞去自己身上的职务,开始闲云野鹤的生活。这一刻地阎锡山不再是在战场上厮杀的将领,而是一个有化的作家。自1950年来到台湾到1960年的这十年间没有身份加持的阎锡山门前落。

但他丝毫没有任何落差,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仅仅写书就已经多达二十多本,更不用提闲暇时候的那些书法作品。从舞刀弄剑到琴棋书画的转变,足以看出阎锡山是一个各方面都十分杰出的人才,甚至连蒋先生也夸奖他,说效仿多个国家的事例却不如一个阎锡山管理的山西。

除了写书之外,阎锡山内心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国人心里都拥有着这样的坚持,就是落叶归根,甚至在弥留之际更是希望在自己的故居。阎锡山的有五个儿女,但都没有在自己身边留着,他们有的在国外,有的则战死沙场。面对这样的境况,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凄凉,阎锡山也是。

为了减少自己的凄凉境况和思念家乡的感情,他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窑洞。可想而知,山西地处北方,且北方的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当时的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就是窑洞,而窑洞这样的建筑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防寒。

可能居住在窑洞了就可以暂时减少一些思乡的情谊,但台湾处于湿热地带,当地的环境不适合修建窑洞,最后成型的屋子也只是形象而已。

人们想象中的血性汉子大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形象,但阎锡山却不是如此,他来到台湾之后开始简朴的生活,每天都是青菜馒头。

青菜是大部分都会吃的,但是馒头是北方人的特色,阎锡山吃馒头这一点也是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乡。就这样在台湾简单的生活却持续了不过十年,阎锡山就去世了。因为一些政治因素,当时去祭奠他的人很少也只有一两个同乡,甚至自己的儿子也远在国外无法来看他。

尽管阎锡山的晚年看似凄凉,但这是他的选择,类似他这样有些极强意志的人是不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委屈,因此这样看似朴素的生活恰恰是他所开心的。人是很少有主动权的,有机会能够接触自己想过的生活是一件幸运的事。

从后人的评说来看,阎锡山实在是一个全才。要说引起国内巨大的改变倒是不明显,但对于山西来说他就是一个功臣,能够在把握军队的同时,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这是很多带兵打仗的人所办不到的。因此,抛开一切政治因素不谈,阎锡山真的是一位腾空出世的人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罗马西塞罗是一个怎样的人?演说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公元前64年的这一天,古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中正在选举前63年的执政官。这是阳光绚丽的一天,和风习习,一位口若悬河、声色俱厉的青年人正在向着所有元老院中的元老与执政官候选人发表者演说。他用洪亮色声音、犀利的言辞,向着另外一名热门候选人喀提林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从而让喀提林的阴谋无所遁形。他就是罗马共和

  • 刘瑾是如何从一个太监变成了首富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2001年的时候,《亚洲华尔街日报》做了一个统计评选,内容是评选出在过去的1000年里,全球最富有的50人。这50人中其中有6名是中国人,这个6名中国人其中就有明朝的大太监刘瑾。他的财富达1200多万两黄金,2.59亿两白银。明末国库也仅200万公斤白银。他与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绅财富并列。若以购

  • 曾静是谁?雍正在的时候没人敢动他,为何乾隆一登基就立马把他给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当中,要是皇帝想要护一个人,我想应该是没有人敢对这个人下手的,毕竟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权利最大,说什么就是什么,天下都是他的,更别提一个人了。那么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时期。当时的皇帝雍正曾说只要自己活着的一天,就不会有人动这个神秘人,然而当乾隆登基后,

  • 汪元量是哪个朝代的人?汪元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汪元量是南宋诗人,他出生于一个琴而儒的大家庭,年纪轻轻便已精通写诗填词、弹琴作画。因为汪元量在音律方面的突出才能,因此被选为供奉内廷的琴师。除此之外,汪元量还是一位爱国诗人,汪元量的诗词往往能从中洞悉出他的一腔爱国热情,毕竟他亲眼见证了南宋的灭亡,这种情感上的表露是独一无二的。下面就来介绍下汪元量,

  • 吴佩孚生前遭老百姓唾弃,为何死后却有上万老百姓为其送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国时期,当时有很多的军阀,那么日本人为何非要选择吴佩孚呢?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看下吴佩孚当时的背景了。吴佩孚原本是一介书生,之后弃笔从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略,一直做到了直系军首领的位置。在1922年的直奉大战期间,吴佩孚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谋略,一举击溃了张作霖的部队,并且将张作霖逼到了关外。

  • 嘎达梅林是谁?草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嘎达梅林,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人的名字非常陌生了,他是蒙古族人,出生于光绪18年,也就是1892年,出生于达尔罕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塔木札兰的满达日哈屯一个农民家庭。嘎达梅林的原名叫做那达木德,汉名叫做孟青山或是孟业喜。“嘎达”为蒙古语“幼子”的

  • 德雷克本是海盗,为何会被英国女王封为海军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日不落帝国,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英国了,最为当年欧洲的霸主,英国的崛起,那就离不开一名叫做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海盗头子,而且这海盗头子还被后世的英国人民称之为“民族英雄”。说到这可能大家就觉得有点奇怪了,一个海岛怎么可能会成为英国的民族英雄呢?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了解一下

  • 狄仁杰一生最大成就并非断案无数,而是延续李唐血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狄仁杰,大家都会认为他是唐朝时期的一名侦探,一生破案无数,没有坏人能逃过他的法眼。实际上狄仁杰在破案方面的才能是后人赋予他的,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并非如此。狄仁杰一生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劝立李氏,延续了李唐社稷,没有狄仁杰力保太子,可能唐朝今后就要由武氏主宰了。那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 为何爱因斯坦会说:当科学发展到尽头,发现神在那已等了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爱因斯坦,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现代历史当中最伟大的科学家了,因此很多流派都想把爱因斯坦说成是“自己人”。就比如说基督教徒,称晚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又重回了基督教;佛教则宣称爱因斯坦曾说过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等等。但是,跟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正好相反,爱因斯坦本人非常明

  • 南唐后主李煜太书生气受后人斥责非议,李煜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是南唐末代国君,作为亡国君王,李煜难免受到后人的斥责非议。不过按照当时南唐的情况来看,灭亡的事实几乎已经难以避免,就算换成其他皇帝恐怕结果也是一样的。李煜面对当时的困境能维持政权15年,已经非常不易,不过李煜虽然在政治上的评价不高,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让不少人望尘莫及。其实李煜和赵佶是经常被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