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佩孚生前遭老百姓唾弃,为何死后却有上万老百姓为其送行?

吴佩孚生前遭老百姓唾弃,为何死后却有上万老百姓为其送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04 更新时间:2024/1/24 21:52:17

在民国时期,当时有很多的军阀,那么日本人为非要选择吴佩孚呢?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看下吴佩孚当时的背景了。吴佩孚原本是一介书生,之后弃笔从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略,一直做到了直系军首领的位置。在1922年的直奉大战期间,吴佩孚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谋略,一举击溃了张作霖的部队,并且将张作霖逼到了关外。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吴佩孚的名声大噪,甚至在1924年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价为“中国最强者”,可见当时吴佩孚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成长迅速的吴佩孚萌生了将张作霖彻底击溃的统治北方的想法,于是又一次直奉大战便爆发了,然而凭借25万精兵本以为能胜利的吴佩孚没有想到最终却以冯玉祥等人的倒戈导致了自己这次直奉大战的战败,战败的吴佩孚不仅没能完成他的统治北方地区的梦想,就连占领不久的北京地区都保不住,只能退守到湖南湖北等地,退守到两湖地区之后,吴佩孚重新整治军队,扩充军队,虽然一时间不能再去硬碰张作霖军队,但是勉强自保独占一方还是可以的,事不随人愿,正在休养生息的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盯上了,1926年秋天,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北伐,将吴佩孚所率领的直系军队全灭,吴佩孚从此走下军阀舞台,成为一个寻常人。

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为了加快侵华的脚步,日本高层想要扶持“傀儡政府”,此时失意的吴佩孚便成了他们最好的人选,日本人想要凭借吴佩孚的影响力以及出色的军事才略来帮助他们。

为了劝降吴佩孚日本人可谓是绞尽脑汁,动用了各种手段:

日本人允诺吴佩孚,只要吴佩孚答应帮助他们,他们就提供“十万支枪支,两千挺机枪,数百万的援助款”来帮助吴佩孚重新走上军阀舞台,却遭到了吴佩孚的拒绝,吴佩孚回应日本人“我曾经拥有的枪支不止十万,拥有的金钱不止百万,但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说明成败的原因不在于枪支金钱,如果我愿意借助外援,又何至于等到今天,中国人的事应由中国人自了”,不肯善罢甘休的日本人又派了江朝宗等人上门劝说,都被吴佩孚痛骂没有好下场。

在动用吴佩孚身边这些“熟人”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时任日本特务机关统领的土肥原贤二只能亲自出马。

1.土肥原贤二首次登门

作为一个“中国通”的他很有信心说服吴佩孚,土肥原贤二来到吴佩孚的住处见到吴佩孚,对吴佩孚说“如果您愿意帮助我们成立伪政府,我们可以放弃北平的统治权以及您提出的任何要求”,吴佩孚回土肥原贤二“非常感谢您的抬举,但是我已经不想再出风头了”,闻听此言的土肥原贤二发现利诱不成,便央求吴佩孚“还请玉师出面救救日本吧”,吴佩孚笑道“自身不能救,焉能救人”,见此情景的土肥原贤二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2.土肥原贤二二次登门

经过第一次登门的失败,土肥原贤二想到了“迂回之策”,他知道想要劝降吴佩孚这个直性子,不能太直接的去谈,于是他便二次登门和吴佩孚聊起了所谓的“治国理道”,吴佩孚虽是军阀闻名,但是毕竟也是书生出身,对待治国治理,道德伦常还是很透彻的,对于土肥原贤二的这通“歪理”,吴佩孚直接回他“治国理道不同于卖国求荣”,并且将自己写的一首对联读给了土肥原贤二听“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进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作为“中国通”的土肥原贤二,自然能听懂这首诗的意思,再次灰溜溜的走了。

3.土肥原贤二施以金钱诱惑

土肥原贤二了解到吴佩孚不积金钱,广交好友的特性后,推测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吴佩孚家底子应该快用尽了,于是就让当时的北平伪政府给吴佩孚安排了一个顾问的闲职,让他能有一份收入,土肥原贤二想要借此卖一个人情给吴佩孚,因为在土肥原贤二对中国化的认知中他深知“人情”的重要性,只要吴佩孚接受了这个职位就代表欠他一个人情,这样以后劝降就更加容易了,果不其然,和土肥原贤二的猜测一样,为了补贴家用,吴佩孚接受了这个职务,只是让土肥原贤二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已经打开了“一道缺口”,却不曾想吴佩孚却压根没有记住他这个人情,依然对他冷眼相待,这次计划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4.土肥原贤二利用舆论来强迫吴佩孚

即将无计可施的土肥原贤二,最后想到了利用新闻舆论的方式逼迫吴佩孚就范,于是他便私自通过新闻报社印发了关于吴佩孚支持日本人的讲话稿,对外散发,并且定下了发表演讲稿的时间,一时间全国上下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各种舆论蜂拥而至,很快到了发表演讲稿这一天,吴佩孚出席了记者会,日本人将演讲稿放到演讲台上逼迫吴佩孚照着读,看了一眼演讲稿的吴佩孚随即开口讲述”日本人让他担任伪政府之职的阴谋之行,以及演讲稿的虚假杜撰”,当着所有记者的面,再次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抗日立场。土肥原贤二的阴谋被揭穿。

土肥原贤二的数次失败,也让日本高层对其失去了耐心,日本高层将土肥原贤二从特务机关长撤职,让川本接替他。那么川本又是如何面对吴佩孚的呢?

川本在吸取了土肥原贤二的失败经验后,他明白硬来肯定是不行的,不同于土肥原贤二当初的央求,川本来到吴佩孚的住处直接行拜师大礼,要吴佩孚学习中国文化,吴佩孚心中自然明白,又是一个来套近乎的,自然没有搭理川本,施软不行的川本,立刻暴露了自己的丑恶嘴脸,随即翻脸威胁吴佩孚“要是不配合他们,就有性命之忧”,见川本说这话,吴佩孚笑着带川本来到一个房间,让川本没有想到的是房间里放着一个棺材,吴佩孚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川本此刻才明白无论他们用什么计谋都是徒劳。

在动用了无数手段都没有成功劝降吴佩孚后,日本高层非常恼怒,他们感觉自己不仅仅白白付出那么多努力,更重要的是颜面尽失,吴佩孚作为公众人物,日本人不好明目张胆的杀他,于是日本在华特务机构便寻找机会密谋杀死吴佩孚。

1939年的一天,吴佩孚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吃他喜爱的羊肉饺子,却不小心被一个骨头渣扎破了牙龈,后来牙龈感染发炎,一病不起,家人请来了德国医生为吴佩孚治疗,医生看完后告知家人这种情况最高到医院里面用专门的拔牙设备将感染的牙齿拔掉,就在家人们都心急火燎的要把吴佩孚送去医院时,吴佩孚却说自己不能打破自己“不进租界”的原则,于是严令家人不得将自己送租界医院。

然而这场病对于日本特务机构来说,是个绝佳的杀死吴佩孚的机会,就在12月4日下午三点,川本带了一名日本医生来探望吴佩孚,随即对吴佩孚的家人说要给吴佩孚做手术,不然吴佩孚会有性命危险,家人无奈只能听从,随后日本医生拿出手术刀直接从吴佩孚嘴里插到喉咙处,顿时吴佩孚口中吐血不止,并且不停的用手推压吴佩孚的胸腔,直到吴佩孚几乎没有生命迹象,到了晚上吴佩孚被彻底没有了生命迹象,离开了人世,死后安葬时无数的北平百姓自发为其送别,出殡队伍整整行进了一整天才到达安葬的地方。

虽然日本极力想要将吴佩孚之死掩饰成一个巧合一个意外,但是这场手术,在外界看来显然不仅仅是那么简单。吴佩孚的子孙撰写的《先祖父吴佩孚的生前身后事》中对这次手术事件日本人如何迫害吴佩孚也是有详细的记载的。

结语:对于吴佩孚这样的一个军阀,我们在评价他的时候,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虽然在军阀期间做出了镇压工人运动“二七惨案”等令百姓痛恨的事情,但是对于日本人的多次劝降,对于失意的吴佩孚来说本是一个“翻身”的机会,可吴佩孚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是值得我们赞扬的,日本的这次“吴主军”方案的破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侵华的脚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让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老百姓和所有的抗日志士都为之一振,笔者想说,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时代,只要坚定我们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团结一致,是不惧怕任何外敌的侵犯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嘎达梅林是谁?草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嘎达梅林,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人的名字非常陌生了,他是蒙古族人,出生于光绪18年,也就是1892年,出生于达尔罕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塔木札兰的满达日哈屯一个农民家庭。嘎达梅林的原名叫做那达木德,汉名叫做孟青山或是孟业喜。“嘎达”为蒙古语“幼子”的

  • 德雷克本是海盗,为何会被英国女王封为海军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日不落帝国,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英国了,最为当年欧洲的霸主,英国的崛起,那就离不开一名叫做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海盗头子,而且这海盗头子还被后世的英国人民称之为“民族英雄”。说到这可能大家就觉得有点奇怪了,一个海岛怎么可能会成为英国的民族英雄呢?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了解一下

  • 狄仁杰一生最大成就并非断案无数,而是延续李唐血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狄仁杰,大家都会认为他是唐朝时期的一名侦探,一生破案无数,没有坏人能逃过他的法眼。实际上狄仁杰在破案方面的才能是后人赋予他的,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并非如此。狄仁杰一生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劝立李氏,延续了李唐社稷,没有狄仁杰力保太子,可能唐朝今后就要由武氏主宰了。那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 为何爱因斯坦会说:当科学发展到尽头,发现神在那已等了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爱因斯坦,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现代历史当中最伟大的科学家了,因此很多流派都想把爱因斯坦说成是“自己人”。就比如说基督教徒,称晚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又重回了基督教;佛教则宣称爱因斯坦曾说过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等等。但是,跟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正好相反,爱因斯坦本人非常明

  • 南唐后主李煜太书生气受后人斥责非议,李煜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是南唐末代国君,作为亡国君王,李煜难免受到后人的斥责非议。不过按照当时南唐的情况来看,灭亡的事实几乎已经难以避免,就算换成其他皇帝恐怕结果也是一样的。李煜面对当时的困境能维持政权15年,已经非常不易,不过李煜虽然在政治上的评价不高,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让不少人望尘莫及。其实李煜和赵佶是经常被拿出

  • 曾国藩当年若是造反,有机会称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问题,小编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若是当年曾国藩造反称帝的话,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当年的条件是不允许的,所以他是没有用那个能力大一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按曾国藩的性子,早就造反称帝了。1864年六月(同治三年),曾国藩统帅的湘军在曾国荃率领下攻破了太平天国首都金陵,太平天

  • 伽利略遭受到了怎么样的酷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之内有安置历史上名人的灵柩中,天文学家伽利略就位于左边的第二位。由此可见,伽利略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这位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科学家,帮助欧洲半只脚跨入近代实验学的大门。他身兼多个头衔,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同时他还是科学革命的坚实领导者,和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在

  • 关羽不会经商,为什么还是财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现如今很多供奉着的“神”,很多都是后来人给古人安上的一个“头衔”,将他们视为某一个神,后世一直都在供奉他们,不过一般而言都是会选择这个人生前最擅长的领域,比如如果他文采极其出众,就可能会是“文曲星”,武功特别高强,就可能是&ld

  • 黄巢是个什么样的人?黄巢做过哪些暴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鼎盛期曾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其实黄巢出生于富裕家庭,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所以黄巢从小的条件就很好。而且黄巢年少有才,五岁便可对诗,同时精通骑射。不过黄巢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屡试不第。历史上对于黄巢的评价争议很大,主要是集中在黄巢攻入长安后到底有没有对

  • 管仲病榻论相为什么齐桓公不听?病榻论相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相互争斗,谁都不在意齐桓公的死活,最后齐桓公停尸两月,未得殡殓,实在令人唏嘘。其实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远离小人,但齐桓公失去管仲的辅佐后,明显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下面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