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是个什么样的人?黄巢做过哪些暴行?

黄巢是个什么样的人?黄巢做过哪些暴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92 更新时间:2024/1/25 20:28:29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鼎盛期曾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其实黄巢出生于富裕家庭,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所以黄巢从小的条件就很好。而且黄巢年少有才,五岁便可对诗,同时精通骑射。不过黄巢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屡试不第。历史上对于黄巢的评价争议很大,主要是集中在黄巢攻入长安后到底有没有对当地人施加暴行。如何客观的看待黄巢,首先要了解他的所作所为。

一、落魄的黄巢赋菊花

人们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就是说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根本造不了反,造反都是那些武人或粗人的事,然而,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落魄的秀才,扯起大旗了,烽火烧遍半个中国,几乎就成功了,杀入长安,吓跑了大唐皇帝,建立了大齐政权,当了皇帝,建元金统。

这个人是谁?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生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祖上世代贩盐,积累下小财富,便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通过科举考试,弄个一官半职,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这黄巢自小兴趣广泛,读书写诗,骑马击剑,无所不逮。从小就接受教育,学习也比较刻苦,然而是遗传还是什么原因,多次参加科举,屡试不第,山东人脾气比较耿直火爆,这科举是什么玩意?老子不玩了,并且愤而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生性争强斗狠,孤高冷傲,以菊花自喻,体现了卓尔不群与独占鳌头的决心。

二、黄巢是英雄还是恶魔

可以说,黄巢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这诗流露出豪气加怨气,也流露出霸气与杀气,文采不是很高,但比有些人的“诗”,还是强出很多;黄巢也不是一个好的起义军领袖,缺少胸怀与文韬武略,没有一个明确的方针,仅仅凭那股山东大汉的劲揭竿而起。

有人说黄巢是个英雄,动摇了腐败的大唐政权,但他的所作所为十分残暴,到处杀害无辜的老百姓,攻下长安,几乎杀光了长安城中的男性,攻打陈州时,军中乏粮,令军队建造舂磨砦巨碓,将活人活活碾碎,以人肉为粮,如此暴行,令人不耻,十足是恶魔。

黄巢起义,有他积极的一面,同时也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现造成严重的破坏,更是给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几与历史上的暴君相匹敌。

都说“燕赵多悲士,山东出响马”,此言非虚。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国势衰微,朝廷腐败,天下大旱,官吏强迫老百姓缴租税,服差役,逼得百姓走投无路,流离失所。于是,民间开始流传一个民谣:“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于是,盐贩子王仙芝率先造反,随后曹州一带云集响应。

黄巢与兄弟侄子八人响应,也拉起一竿子人马。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死后,黄巢被义军推为首领,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

历经百战,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月攻破潼关天险,又连下华州、灞上,吓得唐僖宗李儇勿忘弃京而逃,黄巢几近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进入长安。

十一月,黄巢在太清宫含元殿正式登基称帝。

三、令人反思的历史

刚一入长安,市民们夹道围观,好奇又恐惧。为了安定民心,黄巢在长安城发布告谕:

“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看来这个黄巢会给老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也希望这是“仁义之师”,但现实是冷酷无情的,黄巢入长安,原来未及出逃的唐朝官员抵触黄巢,不肯委身事黄巢,都躲了起来,黄巢开始四下捉拿,杀人立威。

下属们更是露出强盗本性,借着幌子,开始公然在长安城中奸淫掳掠,进而屠杀无辜老百姓。

鲜血、财富、女人,最容易令男人疯狂,局面一下就失控了,整个长安城顷刻成了人间地狱。恰如诗人庄经所描绘的“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

唐僖宗的各地勤王之师也向长安扑来。

黄巢主动从长安退出,官军进入长安,更加疯狂地奸杀抢劫,长安城血流成河,苦难的民众在官军的屠刀之下绝望地悲哀,然而,这不是悲剧的结束,是噩梦的开始,黄巢整军又杀了回来,第二次占领了长安,根本就没有想久留,将他残暴本性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发泄着他的愤怒与憎恨,“焚宫阙、省寺、居第略尽”,一把大火把长安化为废墟,彻底“洗城”,“六军门外以殭尸,七架营中填饿殍”是真实的写照,这分明是人性的灭绝,也是对文明的践踏。

思量黄巢这个人,就是一个极端扭曲的人,自身的素质太差,也没有政治远见,更没有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与施政纲领,仇视的心理让他来毁灭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其种种暴行,理应被钉在中华文明的耻辱柱上。

有关黄巢之死,也是众说纷纭:

据《新唐书》记载:884年6月,黄巢在被唐将围剿下,兵败狼虎谷(今山东莱芜),预感到回天无力,便让其外甥取他的项上人头投降,换取富贵,林言不忍,他便自杀了。

据五代陶谷《五代乱离记》所说:黄巢兵败后,削发为僧,遁人空门。

空门万念空,放下邪恶,便是晴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管仲病榻论相为什么齐桓公不听?病榻论相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相互争斗,谁都不在意齐桓公的死活,最后齐桓公停尸两月,未得殡殓,实在令人唏嘘。其实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远离小人,但齐桓公失去管仲的辅佐后,明显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下面就来

  •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金日磾为托孤大臣?金日磾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后来败给霍去病,便降了西汉入住长安。没想到金日磾来到长安后并没有感到不适,还屡屡立下战功,此后深的汉武帝的宠信。汉武帝病重之际,还专门任命金日磾为托孤大臣,辅佐刘弗陵。很难想象一位匈奴族的官员能得到如此重用,可能熟悉金日磾的朋友并不多,今天就趁此机会为大家讲讲金日磾,以

  • 真实的瞎子阿炳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瞎子阿炳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感觉这个问题很冒犯,瞎子阿炳就是二胡界的扛把子,他说第一也没人说第二呀,但是这阿炳我们也都是听说啊,那么真实的阿炳到底是一位什么的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瞎子阿炳的真实情况,看看是不是被神话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来分析分析!真实的瞎子阿炳就是一个普通的二胡演奏家

  •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原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曹操的能力和成就,要比刘备、孙权高出很多,不过曹操的口碑却是三人中最差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曹操真说过这句话,那他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不过曹操的原话应该并没有加上“天下人”三字,这并不符合当时的

  • 英拉并没有结婚,为何却有个16岁的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泰国的前总理英拉也是非常非常传奇的一个人,关于她在政治上的东西我们今天不说,我们来说说关于她的八卦吧,话说这个英拉是没有结婚的,但是她却有一位16岁的孩子,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这个孩子又是哪儿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解谜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泰国前总理英拉今年已经52岁了,的确一

  • 班超为何被称为班定远?班超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班超是东汉著名军事家,班超一生最有名的成就便是他投笔从戎,出使北匈奴和西域,在31年中收复了50多个国家。实际上班超并非出生于将领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显贵和儒学之家,班超也是博览群书,口齿辩给。但他为了家国选择从武,并且立下如此成就,实在令人敬佩。历史上和班超有关的典故也很多,这次就为大家来介绍

  • 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守卫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铁娘子其实现在还真的挺多的,很多人都这样叫,在印度也是有一位铁娘子,她的名字就叫英迪拉·甘地,但是这个铁娘子非常的悲剧,话说最后别自己的贴身守卫用枪给打死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984年10月31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是对印度来说

  •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丞相李斯的一生实属可惜,他本可以享受后人对他的景仰,结果却是被赵高害的身败名裂。李斯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此后还大力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并且制定秦律,统一车轨、文字,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李斯却在秦始皇立的遗诏上动了手脚,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如果李斯没有这样做,哪怕他被赵高陷

  • 外国人眼中的康熙皇帝与中国人眼中的康熙皇帝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早在8岁的时候就已经登基称帝了。14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亲政,总共在位61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是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更是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

  • 李鸿章的后代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李鸿章,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世人多称他为“李中堂”,由于行二,所以在民间也有叫“李二先生”的。李鸿章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多人都非常痛恨这一角色,因为他曾好多次代表清庭签署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后人更是将“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