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戎那么贪财,为何能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那么贪财,为何能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73 更新时间:2023/12/20 22:39:50

说到竹林七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群不染尘世的人在竹林中弹琴喝酒畅饮的场面吧,尽管每个人的身世都不一样,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他们应该都是风度翩翩,而且与当时的朝政不愿同流合污的吧。但其实在这几个人中,有一个积极入世,而且十分贪财还吝啬的小气鬼王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王戎既然那么贪财,又为何能够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说起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竹林七贤”自然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此七人,均是魏国、西晋时期非常著名的七位名士,他们不拘礼法,放荡不羁,时常聚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中纵酒酣歌,因故而得“竹林七贤”之名。

七贤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嵇康、阮籍和山涛,而被后世认为最名不符实之人,则非其中年纪最小的王戎莫属了。

为何说他最名不副实呢?原因就在于七人之中,只有王戎最在乎名利,甚至可以用“最世俗”来形容他,虽名列“七贤”,却与嵇康、阮籍、刘伶、阮咸等人那样的洒脱不羁、淡漠名利、清新脱俗相比,显得泾渭分明、格格不入,反倒是“取容于世,旁委货财”(房玄龄评语),世俗意味非常浓重。

纵观其一生,王戎绝对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大俗之人,就连与他关系最好并介绍他进了竹林“朋友圈”的阮籍有一次都开玩笑的说他是“俗物已复来败人意”。实际上,在他身上,有着其他六人完全不同的“七宗最”。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他都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1、第一宗“最”——出身最好

王戎,字濬冲,出身于琅琊王氏。众所周知,这个琅琊王氏可不简单,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门阀士族,数百年间可谓人才辈出、权倾朝野。稍微列出几个,想必就可见一斑了。琅琊王氏原属姬姓,其最早之开族始祖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司马王子成父,其后代以“王”为氏,到了魏晋时期,家族开始鼎盛。

王戎的祖父辈里有一位“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而在其同辈中还有两位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王导、王敦堂兄弟,还有一位把钱称为“阿堵物”的清谈家王衍。在后辈堂侄里,还出了有着千古“书圣”之称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可见,琅琊王氏在那个时代堪称繁花似锦、群星璀璨,甚至有着“王与马,共天下”的巅峰盛况。

因此说,从出身角度来看,无论是嵇康、阮籍,还是山涛、向秀等人,均无法望其项背。

2、第二宗“最”——年纪最小

“竹林七贤”的前六人,基本处于同个时代,唯有王戎年纪最小,且与其他人相差至少十年以上,我们不妨来看看每一个人的生卒年月以作比较。

嵇康——生于公元224年,一作223年,卒于公元263年,一作262年,享年40岁;

阮籍——生于公元210年,卒于公元263年,享年54岁;

山涛——生于公元205年,卒于283年,享年79岁;

向秀——生于约公元227年,卒于公元272年,享年46岁;

刘伶——生于公元约221年,卒于公元约300年,享年约80岁;

阮咸——阮籍之侄,生卒年不详,根据与阮籍的叔侄关系以及文献记载推测,其出生时间应该晚于阮籍十来年;

王戎——生于公元234年,卒于公元305年,享年72岁。

可见,王戎在七人中的年纪最小,与年龄最大的山涛相比足足小了29岁,而且他是经阮籍介绍开始参加竹林Party聚会的,当时只有15岁而已,可见其心智确实是比较早熟的。

3、第三宗“最”——家境最富

如前文所述,王戎出身豪族,原本家底就比较雄厚,他的祖父王雄,官至曹魏的幽州刺史,而其父亲王浑,不仅官至凉州刺史,还加封贞陵亭侯。王戎成年后世袭了其父的爵位,继承了家产,家境殷实。此后,王戎官运亨通,先后担任过豫州刺史、建威将军,晋封安丰县候,后又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最后升任司徒,位列三公。

此外,据《晋书》记载,形容王戎“性好利”,喜欢置办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富甲京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王戎就曾私下修建了大园宅,还因此被免过官,后来出钱赎回。传说他常与其夫人手握象牙筹(象牙算盘)计算自己的财产,日夜不辍。

可见,王戎的家境是相当富裕的。其他六位仁兄在个人财富上与其相比,也是望尘莫及的。

4、第四宗“最”——性情最抠

王戎在性情上,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那就是“抠门”。这一点,也是王戎被世人所广为诟病和鄙夷的一点。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其中关于古代吝啬鬼形象的八卦典故有9条,而和王戎有关的就占了4条,可见他的抠门程度在当时便已经广为人知。这里,九州列举其中最能彰显其本色的八卦三例如下:

例一——钻核售李:王戎家中有品种优良的李子树,结的果实那是又大又甜。若是寻常人家,这样的好果子,应该是留作自己食用或者赠亲朋,可家境富裕的的王戎却盘算着把摘下的李子拿出去售卖。更令人咂舌的是,为了防止买他李子的人用吃剩下的李子核种出和他家一样的好李树,于是命人不厌其烦地“钻其核而后出售”,传为笑谈。

例二——送衣索回:据说王戎的一个侄子大婚,碍于情面的他不得不在宴会前随个份子。可他又实在舍不得什么贵重的礼品,于是便忍痛赠送给侄子一件单衣。这倒还不算什么特别让人惊讶的,好戏还在后头。婚礼过后几天,王戎亲自登门拜访了这个侄子,还没等侄子开口,他便委婉的表达了想要把衣服索要回去的意思,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例三——借钱嫁女:如果说王戎对待别人抠门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他在对待自己的女儿也抠到极致的做法,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女儿出嫁之时,和常人大把送嫁妆不同,抠门的老王可是舍不得花自己一分钱呢。他思来想去有了一个妙招,就是去借钱为女儿置办了一笔嫁妆,然后将这笔债务通过各种暗示将其转移到小两口头上。每次女儿女婿来家中之时,只要小两口还没还贷,老王就会拉长着脸给他两看。后来,女儿女婿反应过来,很快把债还掉,后面去拜见自己的父亲之时才见到了笑逐颜开的老王。

可以说,王戎的抠门是抠出了水平,其段位非常之高,这在竹林七贤之中也算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了。

5、第五宗“最”——拜官最高

如前文介绍,王戎一生基于其家世外加其个人的机巧功利,官运非常畅顺,步步高升。从世袭父爵贞陵亭侯并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开始,其后一路开挂,历任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重要官职,并于元康七年(公元296年),升任为司徒一职,位列公卿。

反观其他六人,嵇康生性淡薄,最高官至中散大夫,人称嵇中散;阮籍官至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山涛算是和他有的一比的,最高也就是官至太子少傅、左仆射,离王戎的司徒还有差距;一直隐居山林的向秀被迫为官最多也就当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而对司马氏政权深恶痛绝的刘伶更是从未当过任何官职。可见,王戎在七人之中,拜官最高。

6、第六宗“最”——机巧最盛

与另外六人相比,王戎之所以能够仕途通畅、步步高升,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聪明机巧。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难听一点的话,就是王戎这个人比较狡猾和圆滑。

举个例子,据《晋书》记载:“初,孙秀为琅邪郡吏,求品于乡议。戎从弟衍将不许,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诛,而戎、衍获济焉。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尝先见如此。”

这里其实说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说孙秀担任琅琊郡吏之时,王戎从弟王衍因为瞧不上孙秀其人,原本在“乡议”时打算拒绝品评孙秀,但王戎却力劝王衍应该给孙秀好的品级。后来,司马伦、孙秀得势开始掌权,对曾经有宿怨的朝官大开杀戒,而王戎和王衍却得以幸免。另一件事说的是,王戎非常厌恶族弟大将军王敦,常常托病避而不见,后来王敦造反失败,他没有被牵连。

这两件事,都无一例外的说明了王戎这个人,非常聪明,善于辨别形势和把握形势。而这一点,其他六人则显得淡薄刚直了。

7、第七宗“最”——最善自保

从第六宗“最”所举案例中,我们也隐约发现了王戎其人的另一个特点——善于自保。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之外,还有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典故非常有代表性。

据《晋书》记载,王戎在担任司徒为齐王司马冏效力之时,赶上了司马家的另外两王联合来讨伐齐王。司马冏向他问计,他却一番慷慨陈词,力劝齐王不如放弃权力,回到齐王封地,应该还可以守得住自己的封爵。还没等齐王听明白,他手下的谋士葛旟就跳出来怒斥他胡说八道了,理应当斩。其实,王戎在这里确实是错判了形势,因为在当时的乱世之中,谁都知道权力就是命根子,如何能够轻易拱手相让以求自保呢?实际上当时的局面下,司马冏早已没有退路,只能迎战。

王戎着实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不过聪明的他立刻来了个神来之笔,他借口要去上厕所,然后故意掉进茅坑喊救命,然后被侍卫从茅坑里拖出来见齐王,他假装自己是“五石散”药性发作,前面所说均是自己丧失理智后的胡言乱语,掉厕所也是自己药性发作导致晕厥所致。没想到,众人都相信了他,他也因此化险为夷,史书上说其“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真可谓保身有道啊。

综上,我们对于王戎的品性有了大致的了解,与“竹林七贤”中其他六人相比,他在淡泊名利、清新脱俗上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可以说是“七贤”中的一个异类,有失“贤”的美名和本意。无怪乎房玄龄评价他是“取容于世,旁委货财”,同出琅琊王氏的唐人王繇则形容他“谲诈多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南宋将领刘锜是一个怎样的人,刘锜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后人总是诟病南宋的军事成绩,但导致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来自外界,有的来自内部,就南宋将领的能力来看,当时并不缺优秀的将领。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刘锜便是一位立有诸多战功的名将。据记载,刘锜出身将门,从小善于箭术,且样貌俊美,早早便跟随父亲刘仲武四处征战,此后得到提拔。那下面就准备来讲讲刘锜的生平事

  • 曹髦是以什么方式死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当中,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能够成为皇帝,无数人为此而奋斗,甚至是众叛亲离,付出生命的代价。皇帝的位置谁都渴望坐坐,可是,古代历史上又有多少傀儡皇帝坐着憋屈呢,比如我们熟知的汉献帝,在一代枭雄曹操的掌控下,大概是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傀儡皇帝吧!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后代子孙

  • 柳宗元和刘禹锡并称什么,柳宗元与刘禹锡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刘禹锡有着“诗豪”之称,相信大家在上学时都有学过他们的作品。那很多朋友好奇,柳宗元和刘禹锡之间的关系如何,其实柳宗元和刘禹锡还算有缘。他们两人相差一岁,但是在同一年进士及第,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要好。那今天就准

  • 秦始皇真实相貌还原,秦始皇是大帅哥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网上很多朋友都对秦始皇的真实相貌感到好奇,不过当时并没有相机,秦始皇的画像也难以流传千年,所以我们想得知秦始皇的真面目恐怕只有等时光机发明的那一刻了。但如今的科学可以让我们对秦始皇的相貌有一个大致推断,或许是因为众多影视剧中,都喜欢把秦始皇打造成一位非常高大、伟岸的人物,所以在大家心里秦始皇的形象还

  • 历史上张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邦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也还是非常厉害的,是这个西汉的开国功臣了,那么有的人也要问了,这个历史上的张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是这个好结局还是说是这个不好的结局呢?那么下面我们可以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历史上张良的结局是好的结局,张良最后归隐了这

  • 苏武在匈奴的儿子是谁?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却被扣留,十几年都没办法回到自己的国家,很多人都认为,苏武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像画里那样,在漫天的大雪中,独自一人牧羊。但是实际上,苏武在匈奴还娶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只是后来并没有跟随苏武一起回到汉朝。那么这个儿子是谁,他后来又是什么结局呢?下面就

  • 杨继盛是一个怎样的人,杨继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时期,朝廷出现过很多刚正不阿的大臣,他们都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杨继盛便是其中一位。杨继盛是明朝著名谏臣,而谏臣的职责就是要直言规劝,哪怕是皇帝不爱听的话,也要敢于发生,但敢说就会伴随风险,这在封建时期是无法避免的。杨继盛则是到了视死如归的地步,他力劾严嵩,结果反遭诬陷入狱,下场惨

  • 诸葛亮纳妾了吗?真的只有黄月英一个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一直都对诸葛亮非常敬佩,在当时的环境下,诸葛亮一生只有黄月英一个妻子,并且黄月英还是一个很丑的女子,但诸葛亮对她却一直都很好,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有纳妾,所以诸葛亮在后世人心目当中的形象就非常好。但是,小妾在古代毕竟是很不受重视的,也不排除可能并没有记载下来的情况,究竟诸葛亮有没有纳妾呢?诸葛亮

  • 吴三桂为什么要杀死明朝皇帝?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作为明清之际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原本在明朝夺得武科举人,后来投降清朝,被封为平西王。而明朝对于吴三桂来说也算是曾经的“老板”,但是在面对明朝皇帝朱由榔的时候,康熙都决定要放过他了,吴三桂为何却还是将他杀掉了?吴三桂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原因,又是出于什么理由呢?这背后还隐

  • 汤和为什么可以善终?朱元璋为什么没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众多的开国功臣当中,汤和算是一个结局很好的了,他没有死在朱元璋的刀下,而是自己最终病逝,得以善终。当时我们知道,朱元璋杀了很多的功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活下来了,汤和就是其中之一。那为什么汤和没有被朱元璋杀掉,汤和之所以能够得到善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汤和到底是有什么秘诀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