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麦克阿瑟一生有什么贡献?

麦克阿瑟一生有什么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3/12/21 21:07:20

说起麦克瑟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五星上将,毕业于西点军校,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对于麦克阿瑟的评价,世间是褒贬不一,并且对于他是否真的有资格成为五星上将,很多人都表示怀疑的态度。那么麦克阿瑟的一生到底有什么贡献呢?为他会成为美国人所铭记的英雄呢?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一生对军队国防贡献大抵如下:

1.“亚太核心”战略的提出;

2.西点教育改革;

3.现代化军队的缔造;

4.裁军压力下的备战;

5.两栖作战中蛙跳战术的开创;

6.海陆军统一指挥模型的设计。

一、和平主义的盛行

说清这段历史逻辑,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说清当时的背景,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个女人——简·亚当斯。

她是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一个倡导女权主义的领导人,也是一个2岁丧母、终身未婚的同性恋人士。

她出身权贵,父为参议员、银行家、林肯的密友,却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致力于底层社会的救助活动。

她和女友在芝加哥打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大房子,名叫赫尔宫,招募志愿者无偿为入住的穷人们提供帮助,免费让他们吃住、为他们看病,还帮他们找工作、为他们的孩子办幼儿园等。

这种模式在1890年代的美国很大胆,很新奇,也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的贫民移民,而且她的模式成功了,越来越多的富人愿意资助她的计划。

她的赫尔宫,人最多时,不到半英里的范围内,住着各国移民近30万人。

通过“管理”“协调”这些不同种族的人和谐相处,亚当斯相信,人和人是可以摒弃自私、化解矛盾,进而可以实现和平相处的。

这个实验影响了她的一生,从此为解决国际社会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她认为真实可行的模式——放弃战争,和平仲裁。

赫尔宫影响越来越大,亚当斯由此进入舆论,影响世界,成为社会改良、和平主义的代言人。

她认为,战争的实质是以暴制暴,是帝国利益之争,无论谁赢,都无助于问题的真实解决,并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无辜的妇女儿童伤亡,最终威胁的是人类的生存。

解决战争的有效方法,是成立中立国联盟,通过持续的仲裁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就好像一个村里的邻里发生矛盾,不能说打就打,以打架解决问题,而是找个不相干的人来说和。

这种观念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验中她的赫尔宫也是可行的,而且当时在美国历届总统奉行孤立主义的大背景下,这种“放下武器听我说”的模式,是得到政界支持的。

PS:什么是孤立主义?

简单地说,就是你们事情我不管,我的地盘你们也别问,只要别影响我做生意挣钱。

然而,历史证明,和平主义是维持世界和平中,最不靠谱的一种手段。

一战前后,美国和平主义盛行,亚当斯的和平主义,只是其中一支代表。

彼时,国内各种主愿景的和平主义团体,很多。

所以美国在一战、二战期间,都是介入很晚,也跟这个有关。

二、和平主义的围攻

与亚当斯等和平主义者相对立,至始至终都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并警告美国做好战争准备的,是麦克阿瑟等军界领导。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就任美国陆军最高指挥官——总参谋长后,面临的第一大考验,就是亚当斯等和平团体的围攻。

那时,美国人哭着喊着说,你们这些骗子,一战时宣称为了“保卫和平、维护民主”而参战,说什么一战是一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事实证明,那只是一种忽悠我们送自己孩子当兵的欺骗!

生命诚可贵,民主价更高,但当美国人发现他们的参战,原来是陷入了一小撮银行家和军火商的阴谋之后,彻底怒了,再也不相信总统的鬼话了。

所以,他们想起了之前亚当斯的主张,“战争就是一场利益争夺”,“战争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认为美国一战参战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历史性错误,主张美国永远不要卷入任何战争。

这就是1920、1930年代的美国舆论主流思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亚当斯于1931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当年被贴上“懦夫”“叛徒”“卖国贼”的各色和平运动领袖们,也悉数被平反,成为“和平英雄”。

曾因反战而入狱的和平人士全部被释放,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甚至还在一战中因反对战争而被迫害的和平主义者道歉……

凡此种种,都意味着对麦克阿瑟的备战思想,是一种汹涌的反扑。

而在国际上,也让麦克阿瑟很孤立——

1928年8月巴黎《非战公约》的签署,给了美国人更具有说服力的论据:看,全世界各主要大国都签字了,说好了“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这是国际公约,谁触犯谁犯罪。

所以,在当时的美国人——甚至美国国会看来,当时任何可能引发战争的准备、政策,都是多的,都是罪恶的。

国会“千万次”地提出削减军费预算:

——部队需要大幅裁军。1934年现役人数12万,国会准备再削减一两万人,甚至主张把军队变成警察部队。

——军人工资要降低。军队开支压缩15%,士兵月薪由21美元降到17.85美元。没关系,谁让经济危机来了呢,看看美国就业形势哀鸿遍野,知足吧!

——西点军校,以培养战斗中指挥打仗的军官为目的的国家财政支持的大学,可以关掉了。军官培养,纳入综合性大学就行了……

麦克阿瑟本人甚至受到了人身攻击,称他是“国贼”。

三、为啥不能裁军?

对此,麦克阿瑟为保存军队实力,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斗争和争取。

他认为,在亚洲,日本军事强国早已崛起。其国土狭小,人口饱和,在其领导人狂热军国思想的带领下,势必把魔爪伸向太平洋,对中国的步步扩张就是证明。

在欧洲,希特勒窃取了德国最高统治权后,正以空前的速度重整军备,未来世界格局令人忧心忡忡。

而那个巴黎的《非战公约》,根本就是一纸协定,把一国的国家安全防御国策,全部押到对欧亚集权国家毫无约束力的一纸张上,真是荒谬!

为什么战争不可避免?

因为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麦克阿瑟在演讲中也说:“在过去的3400年中,只有268年——还不及1/3的年份中,世界是处于和平中。”

他引用柏拉图的警语说,“只有死人才会告别战争”,那些武备懈弛的富国,终究逃不脱兵强甲亮的穷国的铁蹄。

他说:“历史已经证明,无论一个国家多么繁荣伟大,没有国防建设,就是瓦砾与废墟。”

他说:“没有什么可以守护自由,除非自己保持警惕。”

他还说:“怎么才能保证国家的和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时刻准备着战斗!”

针对那些视部队和军火为战争祸端的说法,他理直气壮地反驳——

部队的存在导致战争的发生?那么警察的存在是不是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医生的存在是不是导致了疾病的流行?

事实上,当时美国陆军的规模,已经被压缩得很少了,“在编士兵132069人,全世界排名仅为第16位,比葡萄牙和希腊的还少,且装备差得惊人。”

1933年4月,麦克阿瑟向国会说,美军可供作战的部队,已经实际上缩减到了6000人,仅是纽约市警察部队的3倍多。如果再削减军费,自己就辞职不干了。

他找到罗斯福,当面咆哮了起来:

“如果我们失掉了下一场战争,会带来什么影响?……美国军日倒在地上,被敌人用刺刀穿透胸膛,被敌人踩在即将咽气的喉管上,如果是这样,他发出的最后的诅咒,我希望是对你罗斯福,而不是对我麦克阿瑟!”

最后,在他据理力争下,多次成功抵制了国会对陆军员额和军费削减的议案,最大限度地为陆军争取赖以生存的最低军费。

后来的美国军史家们称赞麦克阿瑟,“由于麦克阿瑟在任参谋长期间的努力、忍耐和献身精神,当第二次大战爆发时,美国才有了一支准备好的军队——尽管还不够充分。”

麦克阿瑟也因此,被后来的美国人铭记。这是他对美国的历史贡献之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么一步一步把自己给作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咱们的央视6频道,六公主也是放了不少反应抗美援朝系列的电影了,再次呈现了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硬碰硬的较量的峥嵘岁月。在血火纷飞的战场上,一位美国将军的形象是十分的耀眼,这就是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或者说麦克阿瑟的职业生涯止步

  • 同为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与麦克阿瑟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艾森豪威尔与麦克阿瑟俩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都成为了美国的五星上将。尽管这俩人所负责的区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俩人在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又同时来自于同一个国家,所以人们自然也免不了将两人进行一下对比。那么这两位五星上将哪个一个更伟大一些呢?艾森豪威尔生于1890年,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自191

  • 麦克阿瑟是怎么死的?得梅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964年4月5日,美国的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离开了这个世界,关于麦克阿瑟的死因,在正式与野史中有着不同的说法。那么麦克阿瑟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麦克阿瑟的那些事。一、梅毒说有人说,他是在日本当“太上皇”时,被日本的女人传染了梅毒。1、背景其背

  • 麦克阿瑟是如何成为美国将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麦克阿瑟的光环闪耀,但论起实战起来却未必技高一筹。朝鲜战争一战更是让人戳破了他“纸老虎”的真实面目。轻浮、傲慢、无能,又演技逼人,可以说是在演说家中最厉害的军人,军界中最厉害的演员。但在美国人心目中,他就是个英雄。世上从来没有无来由的荣誉,麦克阿瑟在美国军中地位为何

  • 麦克阿瑟为何会被解职?犯了什么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1945年8月15日的中午,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以后,太平洋战争正式结束了,日本成为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作为对战败国的一种惩罚,以及防止其出现在一战结束后,德国那样的混乱政局,进而再一次将日本以及全世界拖入战争。在美国的主导下,以美军为主的战胜国,派遣了大量军队入驻日本。这些驻扎在日本的战胜国军

  • 夏姬到底多美?春秋时期夏姬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夏姬是春秋时期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不少朋友都好奇夏姬到底有多美。不过这是一位距今2600多年的人物,想得知夏姬的长相是不太可能了,不过根据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来说夏姬肯定是属于一位大美女。不过夏姬的名声不怎么好,她的一生中曾有九位男人因他而死,更有“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

  • 征服半个欧洲的古德里安为何只是个大将?为何没有成为元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德里安,这绝对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对于很多军事迷来说,或许喊不出几个元帅的名字,但是绝对会知道古德里安。应该说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对后世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可就这么个人,最终只是大将军衔,很多人觉得很冤,觉得他不比其他元帅差,应该是元帅军衔。那么,古德里安

  • 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德里安,相信了解二战时的人都不会陌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三大名将之一,闪电战之父。那么这位开创性的庄家领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图为国外学者寻找到古德里安一家合葬墓的照片。最上为古德里安,中间为妻子玛格丽特,最下为儿子小古德里安。小古

  • 历史上真正的令妃是怎样的?真的像电视剧里那样温柔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令妃,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了,马上就会想起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面那个温文尔雅的令妃了。然而历史上真正的令妃也是这么温文尔雅的吗?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正的令妃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令妃的出身并不好。据记载,魏佳氏(即令妃),生于清雍正五年(1727)九月初九,比乾隆小16

  • 李自成是怎么死的?真的是兵败自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李自成最后是怎么死的,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李自成因为兵败,大势已去,最终自杀了。这种说法在民间可以说是传播非常广泛的,很多人都表示深信不疑。其实自信想想的话也却是很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古至今,王者的结果无非就两种,赢了的为王,败了的自杀。但闯王李自成毕竟是草寇出身,所以兵败后他并没有自杀而是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