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人如何评价伯夷叔齐的?伯夷和叔齐故事介绍

后人如何评价伯夷叔齐的?伯夷和叔齐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71 更新时间:2023/12/18 8:21:04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期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其中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当时孤竹国国君是要把位置传给三子叔齐,但叔齐此后却把君主之位让给了伯夷。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不少人都把伯夷和叔齐当做是圣人。他们两位究竟够不够格当圣人呢?兄弟让国在历史上的确少见,不过当时的大环境也跟和平时期不同。伯夷和叔齐到底是怎样的人?其实大家都可以来了解下。

所谓“圣人”,是指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商朝末年西周初年,有两个人物备受推崇,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推崇他们为“古代贤人”,“求仁得仁”;儒家推崇他们“仁孰大焉”;司马迁专门为这俩人写了传记;韩愈把他们的德行比作泰山,称赞其“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

这两个人,就是伯夷与叔齐。

不过,在现在看来,称他们为“圣”可能有点过了,他们更像是商末周初“死读书”人的典型。

那么,关于伯夷与叔齐,都有哪些故事呢?

第一件事,就是最著名的两人推让君位。本来,伯夷与叔齐都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最初,国君想要叔齐当继承人,但遗嘱还没有立,就去世了。按照传统的制度,应该由长子继承王位,但是,伯夷尊崇父亲的遗志拒绝继位,想推自己的弟弟叔齐上位。

而叔齐觉得自己继位不符合礼制,对不起兄长,也拒绝继位。这样的争执不下,两人最后都跑了,反而让最没存在感的老二继承了王位。怎么说呢,这样推卸责任的行为算得上贤吗?让一个没什么才干的人当国君,这不是把国家与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吗?

所以说,这种逃跑之人,真的值得世人推崇吗?

第二件事,就是伯夷与叔齐参政的事。商纣王执政时期,组织了一个使团出使周朝,其中,以纣王的兄长微子为首,成员有胶鬲,伯夷,叔齐等。胶鬲和微子接受了周王灭商的建议,被策反,愿意在商当内奸,而伯夷与叔齐则不愿意接受策反。

但是,也没有向纣王揭发,成为了既不帮商也不帮周的“中间派”。这样做的话,这种人能有什么价值呢?

第三件事,就是知道纣王无道,还劝阻武王伐纣。伯夷与叔齐告诉周武王,说:“你父亲刚死,就动刀刃,是不孝;以臣子的身份来讨伐自己的君主,是不仁”。听完他们的话,周武王被气着了,瞬间就想杀了俩人。这是在动摇军心,怎么能容忍呢?

最终,还是姜子牙的善心救了他们。既不能劝谏纣王向善又不让武王伐纣,更不能救民于水火,伯夷与叔齐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件事,就是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与叔齐不吃周朝的粮食,跑到山里隐居吃野菜。长期这么吃,身体肯定不好,这时候还偏偏来了一个催命鬼。这天,有一个叫王摩子的士大夫,进山游玩。随即,就看到伯夷与叔齐正在采野菜,便跟他们说:你们既然不吃周朝的粮食,为什么还要吃周朝的野菜呢?这天下的东西不都是周王室的吗?二人听后,无言以对。

普天之下,莫非王王,率土这滨,莫非王臣,既便是野菜,也是周朝的。伯夷与叔齐觉得王摩子说的有道理,只好不吃野菜。

那么,他们吃什么?

连野菜都不能吃,最终,只能活活饿死,白白丢掉性命。

饿死虽然有气节,但是,人都死了,还要气节做什么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反而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这种连生命都不爱惜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尊敬的呢?

所以说,伯夷与叔齐是“圣人”,有点名不副实。然而,无法否认的是,他们肯定是品德高尚之人,他们爱好和平,但是,他俩的做法和思想,对于社会的进步,却没有一点用处。伯夷与叔齐都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从来没有提出过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政治主张。

这个时候,他们只是在空谈“仁义”,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伯夷与叔齐的气节可嘉,但是,却白白送命,这像极了孔子极力推崇的一个弟子,颜回。孔子赞扬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终,营养不良,活活饿死。

而空有一身才学,没有得到施展,没有造福人民,就为自己所推崇的气节丢了性命,这样做,难道不可惜吗?

所以说,气节虽然重要,但是,也要在保存性命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做人就要脚踏实地,不要去空想仁义,只靠仁义,不仅吃不饱肚子,活不下去,也没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政治主张,更没有办法救国救民,改变社会现状。

所以,凡事都要懂得变通,这才是生存之道。

伯夷与叔齐两人,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书生——孔乙己。他也是死守书生的气节,不愿意谋求其它生路,最终,被活活饿死。对于这些人,世人只有佩服与可怜,佩服他们的气节,但是,却不能赞同他们的做法。不管怎样,都要先学会生存,气节之是次要的东西。

所以,在生死存亡之际,应该适当地放低一些底线,这样才能保住有用之躯,发挥自己的才干,成就所谓的“气节”。

清朝诗人黄景仁,写过一首《杂感》诗: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伯夷,叔齐,颜回,孔乙己之类的人,完美的向世人演绎了,什么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都活在理想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脚踏实地,最终,对社会也是毫无用处,更没有发挥出存在的价值。纵使他们有再多的才华,也消失在了空想之中。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乌孙公主刘细君生平简介,刘细君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历史上的和亲公主,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想到王昭君,实际上西汉还有一位著名的和亲公主,她就是乌孙公主刘细君。刘细君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他是刘彻侄子刘建的女儿,后来是被汉武帝钦命为和亲公主嫁给了乌孙王猎骄靡。等乌孙王死后,刘细君又改嫁猎骄靡之孙军须靡,还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实际上汉朝派出的和亲公主,基本上都

  • 董其昌是书画才子,为何晚年却成了恶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董其昌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话说他的书画造诣是真的高,而且非常的著名,但是大家也知道的,最后他的晚年却非常的凄惨,话说在晚年董其昌却成了无耻恶霸,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董其昌晚年成了恶霸?不是说出名要

  • 虞世南一介文官,为什么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虞世南是隋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被称为唐初四大家之一,一生著有多篇作品,在书法上也有着很高的成就。而虞世南还有另一个头衔,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只是一介文臣,为什么却能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呢?可能这是不少朋友的疑问。实际上虞世南虽是文人,但行事刚烈,敢于直言劝谏,所以深的李世明的敬重。下面

  •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小编看来,人类历史上那些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或是军事家,他们往往都是一些非常出色的演说家。那么什么是演说家?所谓的演说家就是能够非常清楚的,准确无误的向大众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在听众当中获得广泛支持的人。那么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谁才是最杰出的演说家呢?实际中,不管演说家的观点是中立的还是偏激的,他

  • 杜立三是谁?谁才是真正的东北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东北王,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想到张作霖了。没错,张作霖确实号称“东北王”。不过有的人认为,若是杜立三没有死的话,那么“东北王”这个称号恐怕跟张作霖就没什么关系了。那么这杜立三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杜立三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杜立三

  • 切格瓦拉的子女如今都是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切格瓦拉,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他是古巴革命期间很多人的精神领袖,带领着人们推翻了独裁者的统治,直至今天仍然有许多人都是他的崇拜者,还会身穿印有切格瓦拉肖像的体恤。这位革命家于1967年被捕遇害,那么他的子女如今怎么样了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革命者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嗜杀成性的大魔头上

  • 盛宣怀和胡雪岩什么关系?他们二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盛宣怀和胡雪岩都是清末著名企业家。盛宣怀生于江苏常州,属于官办商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在商业方面开创了11项第一,被称为是“中国实业之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不少朋友好奇盛宣怀和胡雪岩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二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实际上他

  • 丘吉尔的母亲是谁?与英王关系有多暧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张照片,成为了同盟国胜利的标志,这便是英美苏三国领导人的合影,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就是其中之一了。作为赢得了二战胜利的有名首相,丘吉尔自身是拥有很多传奇故事那是必然的。但是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比丘吉尔更有个性,传奇故事比他还多的就是她老妈了。作家透内幕2006年2月18日,英国有

  • 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一定不会相信,居然有一个皇陵里面,埋葬的不是皇帝,也不是后宫妃子或者太子等皇室成员,而是一个太监,这个太监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葬入皇陵的太监。这个太监究竟是什么人,又做了什么事情,死后居然会有这样结局?又是谁将这位太监埋在皇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看看这位太监的生平事迹吧。这个太监就是明朝

  • 巴夏礼事件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一天,有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纵火,这次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这两个胜利者彻底的毁灭了圆明园。“这是雨果的《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写到的一段话。看到这句话大家都会知道,这里面所提到的两个强盗指的就是英国与法国。那他们当时为何一定要焚毁圆明园呢?而这就要从一位叫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