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联刘抗曹是谁提出来的?

三国联刘抗曹是谁提出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45 更新时间:2024/1/23 11:33:58

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在其中的影响,在这一场战役之后,孙曹刘三方鼎足的局势就形成了,因此,赤壁之战是奠定三足鼎立的一场战役。不过在这之前,刘备孙权两方的结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不少波折。在孙权阵营,有人向他提出要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这与当时很多东吴大臣的想法都是相反的。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说服孙权的呢?

1.鲁肃其人

在《三国演义)里,鲁肃是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人物。他只是诸葛亮周瑜的陪村,其实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真实的鲁肃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大政治家。在赤壁之战中,作为大政治家鲁肃的オ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公元208年,曹操在消灭袁绍、平定乌丸、统一北方以后,踌躇满志地挥师南下,试图一举统一全国。曹操南下的首要目标是荆州。荆州处于长江中游,和东吴接壤,曹操占据了它便可顺流而下,所以荆州得失直接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在曹操挥师南下的时候,荆州牧刘表刚刚病死,其子刘琮继任。当时的荆州,局面混乱,人心惶惶。

2.鲁肃提出联刘抗曹

在这关键的时刻,鲁肃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抗曹”的政治主张他先分析荆州的地理环境及其与东吴唇齿相依的关系,继而提出“联刘抗曹”方针。

为了了解荆州的情况,并说服刘备抗击曹军,他建议孙权,让他以吊丧名义去荆州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和军中主要将领,并说服刘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孙权非常费同鲁肃对判州形势的分析,并派他代表东吴出使州。鲁肃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赶到荆州,此时荆州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琼已经投降了曹军,刘备正“惶遽奔走,欲南渡江”。面对新的情况,鲁肃当机立断,急忙赶抄近路,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刘备相遇,他向刘备转达了孙权联刘抗曹的主张,要求刘备与孙权同心并力,共拒曹军。

鲁肃的建议与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提出的“结好孙权”的战略完全符合。孙刘双方很快达成了组成联合战线的协议。

关于孙刘联盟,人们多归之于诸葛亮的功劳。确实,诸葛亮东吴之行对孙刘联盟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孙刘联盟过程中,鲁肃所起的作用恐怕更大于诸葛亮。从孙、刘两家的力量对比来看,东吴在面临曹操大军压境之际局面虽然岌岌可危,但至少还占据江东一大片土地,进退尚有回旋余地。而刘备则势单力薄,身后无立锥之地,正准备仓皇南逃。诸葛亮之所以能顺利地说服孙权建立起孙刘联盟共同抗击曹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鲁肃对孙权的影响。鲁肃更大的作用是駁斥了东吴投降派迎降曹操的滥调,坚定了孙权抗战到底的决心。

曹操不战而得荆州之后,又想用武力迫使东吴投降。他给孙权下了战表,把二十余万军队说成八十多万,并扬言要和孙权决一雌雄。孙权拿了曹操的战表与群臣商议,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皆劝权迎之”。他们认为曹操占据荆州,有了水军,可以水陆俱下,面东吴则失去凭借长江天险抗拒曹军的优势,更何况孙、曹两方力量众寡悬殊,所以只有投降才是上策。

3.鲁肃如何说服孙权

在朝野上下一片投降的喧嚣声中,唯有鲁肃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言不发。在孙权起身更衣时,他抓住机会追上孙权,孙权知道他有话说,便握住他的手让他说,鲁肃这才郑重地向孙权吐露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鲁肃从孙权的切身利益出发,指出了投降曹操的不可行,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大计决定以后,鲁肃又针对满朝大臣投降派居多的状况,劝说孙权从郗阳召回周瑜,在鲁肃和周瑜的努力下,东吴积极地进行备战工作,全国上下充满了抗战气氛。终于,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在刘备的协助下,取得了决战的胜利。不可一世的曹操丢盔弃甲,狼狈逃归。这次战役莫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对孙刘联盟,合力抗曹,王夫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肃)葛(诸葛亮)定交,合力以与操争存亡,一时之大计无有出于此者。”孙刘联盟的发起者是鲁肃和诸葛亮。赤壁之战大败曹军,鲁肃之功不可没。所以,赤壁战后,鲁肃从前线凯旋时,孙权特地“持鞍下马”,向他表示敬意。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和刘协同为汉室后裔,谁的辈分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确实有不少外号,比如有人叫他“大耳贼”,而有人叫他“刘皇叔”。皇叔,自然就是皇帝的叔父辈的人物,这样说来,刘备应当是当时汉献帝刘协的叔叔,也就是说,刘备的辈分比刘协还要大。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刘备的辈分是否真的比刘协要高?刘

  • 诗人辛弃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辛弃疾不仅会写诗还会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辛弃疾,很多人或许会回想起曾经在课本上读到过的他的诗词,其中的确是豪气冲天,让人心生壮志。其实他的很多诗也都是在他出征的途中写出来的,没错,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抗金名人。他出生的时候,当地已经沦陷为金国的附属地,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抗金决心。那么你了解过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吗?你知道他也是

  • 乾隆和华盛顿竟是同一时代的人?当时清朝已经落后美国了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乾隆皇帝和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是同一时代的人。乾隆比华盛顿大21岁,但两人都是在1799年去世。但我们总感觉乾隆是一位古代人,而华盛顿更像是现代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因为当时西方工业革命后,现代化的进程已经甩开当时的清朝一大截,而乾隆采取的还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这几百年

  • 关羽说插标卖首什么意思?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尔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关羽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并不是过五关斩六将,而是斩颜良诛文丑。颜良和文丑可是连曹操都要忌惮三分的将领,但是却被关羽一人击杀,可见关羽实力超群。其实关羽在斩颜良之前说了一句话,被很多人当作是三国中最装X的一句话,关羽说:“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尔。”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会

  • 皇帝的谥号都是怎么取的?开国皇帝谥号为什么都有高文武三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每位皇帝都会有一个谥号,也是对皇帝的一种评价。不过几乎所有开国皇帝的谥号中,都会有“高”、“文”、“武”这三个字,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汉朝的皇帝给开了个头。对于开国皇帝来说,谥号肯定也要体现出最高的级别。高祖、文帝、武

  • 武则天得到李治的宠爱,为什么得不到李世民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虽然在历史上并不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但是却一直都是史学家承认的,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对她感到十分好奇。不过武则天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皇帝,她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子,后来又做了李治的皇后。然而,为什么当她在李世民时期一点也不受宠,但到了李治时期,却能够得到李治的宠爱呢?1.武则

  • "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为什么比不过歌女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金屋藏娇”这个词,一定有不少人都曾经听说过,至今还经常被人拿出来用,或者调侃。这个词其实是出自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与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这位皇后出身名门贵族,也是汉武帝从小的“青梅”,然而最终,贵族出身的皇后却比不过一个歌女出身的卫子夫,陈阿娇的皇后之

  • 蜀汉刘备手下谁的地位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可能都对三国时期,蜀汉刘备手下的“二把手”很感兴趣,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都会认为在蜀汉排的上号的,在刘备手下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诸葛亮,毕竟他后来可是大权独揽,连刘禅都要尊一声“相父”。不过这些都是在刘备死后的情况了,那么刘备还在世的时候

  • 三国张苞究竟有多重要?他死了连诸葛亮都吐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赵云死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强将勇,粮草丰足,预备北伐。遽然一阵大风刮起,把庭前松树吹了。孔明一看,大事不好,就算了一卦,然后说:“看来要折损一员大将了!”大伙都不信任,正喝酒呢,正喝酒间,遽然有人来报赵云的两个儿子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把杯子扔在地上说:“完了

  • 赣南悍匪周文山到底有多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周文山其实很多人应该想到了这个人好像并不是我们熟悉的人啊,但是这些也不要紧了,因为我们知道方文山了,但是这些也不要紧了,因为周文山和方文山其实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方文山是写歌词的,而周文山确是当时社会的悍匪,那么这个周文山话说真的是好坏啊,坏到别人说成是土皇帝,那么这个人倒是是谁?他又有什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