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蜀汉谋臣廖立是个怎样的人?廖立生平简介

三国蜀汉谋臣廖立是个怎样的人?廖立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55 更新时间:2024/1/16 23:33:39

廖立是三国时期蜀汉十分重要的一位谋臣,诸葛亮都称廖立是“荆楚奇才”。刘备曾专门征召廖立为州从事,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当上长沙太守,可见其能力是得到刘备认可的。不过廖立有些心高气傲,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和名气应该在诸葛亮之上,但实际情况却是廖立连李严都比不上,因此常常感到不被重用。此后廖立更是批评刘备,说他策略失误才导致荆州失守,关羽战死,而他最后的下场则是被贬为庶民。

在三国时代,虽说蜀汉集团算是最弱小的一国,但在关羽失去荆州之前,蜀国内部还是有很多的人才的。夷陵之战过后,蜀国人才大批凋零;丞相诸葛亮做事谨慎,因而他在大权在握之后,总要亲力亲为。或许会有读者感到疑惑,难道蜀国真的没有什么人才了吗?

显然不是,蜀国当时还有一位被埋没的奇才,名叫廖立。平心而论,此人的谋略确实有一定亮眼之处,但一直没人推荐他;在怀才不遇之下,廖立只好发发牢骚。不曾想到,诸葛亮借口他诽谤先帝,将其罢免为民,彻底将他排挤出了蜀国朝堂。因而陈寿为廖立做传之时,也将他与刘封彭羕等罪臣并列。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最初令诸葛亮都盛赞为奇才的人,为何会落得如此田地呢?

在刘备来到荆州之时,武陵人廖立便已经颇有才名了。或许是在这个时候,渴望人才的刘备,就已经结识廖立了。因而《三国志廖立》传有记载:“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刘备对廖立还是比较重视的,他在入蜀以后,孙权派遣吕蒙进攻荆州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廖立敌不过吴军,竟然弃城逃跑了。可即便如此,刘备也还是没有责备他:“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关于廖立的本事,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但在诸葛亮的评价中,廖立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当时坐镇荆州的,是诸葛亮和关羽两人。江东孙权派人与诸葛亮来交流感情,期间便问起了刘备麾下都有什么人才。诸葛亮是这么回答的:“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跟随刘备入蜀的庞统,他的军事才能大家都清楚;乃是刘备麾下堪比法正的战略型人才。论军事能力来说,此二人都是要远超诸葛亮的。但在诸葛亮的评价中,廖立的本事可以与庞统匹敌。

纵观廖立一生,他缺少表现自己的机会,因而后人无法判断为他的才学水平。另外,诸葛亮盛赞廖立的心思,也很耐人寻味。一方面,刘备很看重廖立,所以诸葛亮一旦贬低后者,那岂不是间接说刘备没有眼光?所以面对刘备喜欢的人才时,诸葛亮一般都是支持的。就比如法正做了蜀郡太守之后,因为个人恩怨公报私仇,诸葛亮也没有多管他。另一方面,诸葛亮未尝没有向自己的盟友“秀一秀肌肉”,好让孙权觉得蜀汉集团内部,当真是人才济济。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管廖立有没有才学,诸葛亮都不看好他。这也是造成廖立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自诩奇才,却不受重用,时间久了自然会发发牢骚。比如庞统做莱阳县令之时,便“在县不治,免官”,还是东吴鲁肃给刘备写信,随后诸葛亮见鲁肃都表态了,也开始随声附和,庞统这才得到刘备重用,一跃成为和诸葛亮并列的军师。无独有偶,蒋琬也曾怀才不遇,刘备见他喝酒误事,甚至还动了杀心;诸葛亮一看接班人有危险,便赶快进言,说蒋琬是“社稷之才”,这才保住了后者一命。

和庞统、蒋琬不同,诸葛亮对廖立的态度则是打压。“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刘备死后,在诸葛亮有意无意的打压之下,廖立始终没有机会一展才华,直到有一次,他开始“吐槽”起了刘备等人。

不妨来看一下廖立的这番评价,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不难发现,这的确是刘备战略决策上的一个失误。因为刘备在攻取益州后的第一时间,的确没有攻打汉中。正因如此,张鲁提前一步投降了曹操;而后者也被迅速派张郃、夏侯渊等人将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人口,悉数转移到了内地。刘备打下汉中,其实损失很大。

其二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刘备令关羽独自镇守荆州,这显然是一个错误。关羽“刚而自矜”,且看不起士大夫,因而他不懂得和孙权交好,反而将江东豪杰尽数视为鼠辈。最终由于小人背叛,最终落得了败亡的结局。

其三是“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虽说诸葛亮后来将廖立贬为平民,流放边境,是借口廖立亵渎先帝。但在笔者看来,廖立因为说了实话,这才让诸葛亮排挤出了中枢。

不难发现,廖立评价的这几人,如向朗、文恭、郭攸之、王连等人,都是诸葛亮的心腹之人。但廖立说错了吗?从这几人的表现来看,他们确实没有多少才干。但他们都是诸葛亮的党羽,因而他们的职位也让廖立不屑。在此之前,廖立也曾发过不少的牢骚,但诸葛亮看在他是先帝宠臣的份上,并没有多做计较。

廖立此言一出,诸葛亮这才意识到,廖立原来不可能为自己所用。不久之后,诸葛亮便上奏弹劾廖立,给出的罪名则是“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如此一来,廖立便彻底被排挤出了朝廷,“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

廖立最后一番评价,是尖锐而又中肯的。可惜他得罪的,是奉行“山头主义”的诸葛亮。从廖立的悲剧能看出,当时那个时代对于人才选用的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在“举贤用人”的外衣之下,包裹着“唯亲是用”的狭义观念。即便是有贤相之称的诸葛亮,他也跳不出这个圈子。再联想到曹操的心腹将领,亦是同姓将领,可见当时看似繁盛社会之下的一种悲哀制度。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魏宗室谁的个人能力最高?其实是不起眼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宗亲有很多厉害的将领,例如曹仁、曹真、夏侯惇等,这些都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将军。不过会领兵打仗,不一定代表个人武力就强,那个人能力最强的宗亲将领又是谁呢?可能多数人会想到曹仁、曹真、夏侯渊、曹休等。实际上这些人都不是,而是不起眼的曹洪,曹洪很早便跟随曹操讨伐董卓,还曾救过曹操一命,立下汗马功劳。为

  • 蒙巴顿元帅有多痛恨日本人?出访多国从不去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加强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联系,于是盟军建立了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由英国陆海空三军将军蒙巴顿出任总司令。蒙巴顿到任后首先拜访的就是中方的统帅蒋介石,蒙巴顿心里很清楚,若是想要迅速的打开局面,那么就必须要与中方搞好关系,而中方之前一直对英国不是很满意。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蒙巴顿决定

  • 溥仪最爷们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东京审判席强势对骂日本天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晚清悲催人物之一,甚至比光绪帝还要惨那么几分,毕竟光绪帝再怎么说也是作为一国之主过完了一生,只不过光绪是栽在了慈禧手里。但是溥仪就不同了,仅仅三岁就登基称帝,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帝就被逼退位了,后来还成为了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像这样的落差,绝对不比光绪帝

  • 蔡伯俙到底是不是神童?3岁考中进士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史书对于蔡伯俙的记载并没有很多,但相传蔡伯俙是一位神童,年仅三岁就参加童子科考试还中了进士,不过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3岁中进士应该不太可能,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宋真宗赐给了蔡伯俙进士,而不是他考上的。蔡伯俙虽然从小就头顶“神童”光环,但他的仕途之路并不算圆满,还一度遭到弃用

  • 刺客信条3里的大反派查尔斯·李的历史原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在大陆军的众多将领当中,最不服华盛顿的人就要当属副总司令查尔斯·李了。之所以不服气并不是因为像《刺客信条3》中查尔斯·李是圣殿骑士团李的大BOSS,而是查尔斯·李的军事履历要比华盛顿强大许多。如果要拿查尔斯·李与华盛顿对比的话,那么华盛顿就是一位乡下土鳖。查尔斯·李出生在英国,老

  • 孔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揭秘成熟后的真实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在国内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听过。孔融小小年纪便懂得谦让,所以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这个故事学习孔融的精神。不过你们知道成年后的孔融又是个怎样的人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行事风格以直言不讳著称,并且言辞激烈,曾多次触怒曹操。而孔融最后也正是因为激怒了曹操导致

  • 王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王猛是十六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他曾帮助宣昭帝苻坚统一北方,因为他是前秦丞相,所以也被后人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出身于贫寒之家,但年少勤奋好学,而且善于兵法,此后被苻坚发现并且重用。王猛在前秦任职期间,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王猛晚年却过得不是很如意,这次就

  • 樗里疾是一个怎样的人?樗里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樗里疾是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惠文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樗里疾辅佐秦惠文王的这段时间,正是秦国崛起的关键时刻,樗里疾不仅在军事上颇有成就,还是一位很厉害的外交家。他曾击退韩、魏、赵联军,并且败楚破齐,是秦国一代名将。当时秦国已经有了东出的计划,所以樗里疾也是为秦国此后的一统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就为大家介

  • 冯道是一个怎样的人?冯道的官场之术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冯道应该是历史上效力过皇帝人数最多的一个人。冯道活动于五代十国,他先后经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总共效力过10位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冯道出生于耕读之家,意思是既耕田务农又读书学习,所以冯道从小就养成了勤于读书的习惯,十分善于书写文章。很多人好奇冯道的官场之术到底有

  • 祖大寿为什么要投降清朝?他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誓死不降,这是很多人眼中,一名将领应有的骨气,就算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能向敌人投降,这样的人才会被称为是一代名将。但是明清时期却有一个例外,明朝大将祖大寿,他身为明朝将领,却先后多次投降了清朝,但即便如此却从来没有人说他是奸臣,这是为什么?祖大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在明末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