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不能把他们贬为庶民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13 更新时间:2024/1/16 19:15:49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将昔日的那些功臣们诛杀殆尽的事情,一想到这里,一定有非常多的人认为,朱元璋实在是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念往日的情面。虽然说担心功臣掌握的权力大了,将来会功高盖主,但是也不至于如此狠心,完全可以夺了他们的权力贬为庶民嘛,这样难道还不够吗?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这样做呢?

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讲到,这些布衣出身的功臣,在成为新贵之后,野心和贪欲逐渐膨胀起来。而皇帝的礼遇是有限的,他们的贪欲一旦危及到朱氏王朝根本利益,就会落到悲惨境地。

表面上是建立政权成功后的卸磨杀驴行为,其实深入分析一下,这些所谓的功臣良将各有取死之道,比如牵连甚广的蓝玉案,至少蓝玉本人死的是一点都不冤枉的,胡惟庸也一样,拿皇帝当傻子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不可否认的是,以蓝玉的战功来说,是对得起他的职位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捕鱼儿海的战斗。可是蓝玉这个人的人性和性格缺陷也非常大,比如,朱元璋收义子就收吧,蓝玉也跟着学,一收好几千个干儿子,你蓝玉这样邀买人心到底要干什么。

蓝玉北征的时候,手脚不干净,很多战利品都被他据为己有,并没有上缴,这种事朱元璋能不知道么,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尤其不明智的是,参合到人家兄弟间的家事中去,你蓝玉挑拨朱标朱棣的关系,那朱棣还不恨你,自然在朱元璋那儿说了不少蓝玉的坏话,最后锦衣卫又适时的递上了蓝玉谋反的报告,那蓝玉就算是死的彻底了,平时骄横跋扈不知道收敛,倒霉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在捕鱼儿海的大功后不久,这个蓝玉竟然强制搞定了元妃,致使元妃羞愧自杀,皇帝为此切责蓝玉。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蓝玉的隐忍从他刚刚建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能忍那么多年算是不错。

蓝玉并未因此而收敛,军中将校的官职升降,他一个人说了算,朱元璋斥责了他,他还是没有觉悟,这不是小事,如果大明军中都是你蓝玉的嫡系,皇上全家能睡安稳么。

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为此仅仅是闷闷不乐,丝毫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处境已经有些危险,并且在朱元璋的心里也慢慢失去了信任,其他诸如强占良田,纵容家奴的事儿就不用说了,太多太多。

想这种不知收敛的人,配给朱标朱元璋都担心,更何况朱标早死,朱允炆那懦弱性子朱元璋怎会看不出来,蓝玉辅佐朱允玟那是不用想了,把主子弄死倒是有很多种办法的。所以蓝玉必须死,可能各位读者如果处于朱元璋的位置,也会这么做。

全说我可说不过来,我只能再简略的说几个人,不过有一点,我们看待历史要设身处地的用当时人的封建礼教和时代局限性去看,比如僭越,这在今天可能有些人会想,嗐~别那么小气,包容一下就过去了。说实话,在那个年月直接砍了也真的不冤。

常遇春——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

李文忠——李文忠终年四十六岁。朱元璋怀疑淮安侯华中下毒,便降低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

朱文正——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后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邓愈——邓愈班师回朝,在回师途中生病到达寿春的时候,因病去世。

胡大海——为降将蒋英等人所杀。

朱亮祖——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察觉。拿朱元璋当傻子利用的朱亮祖被召回京师,与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论为胡惟庸逆党,爵位废除。

周德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十日,儿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周德兴受株连被杀,公田被收。

付友德——付友德死的是比较冤的,也可以说他是死于自己的宁折不弯,毕竟他是自杀的。但是这里面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功劳,根本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朱元璋参加宴会,而守卫之一就是付友德的儿子傅让,看门的时候未配剑囊,这让朱元璋非常不满,大家可能还没意识到,一般守卫那剑都是要收到剑囊里的,真有危险才拔出来,而傅让就手拎这宝剑,别人倒还无所谓,而皇上就不同了,这绝对能算上大不敬,可以设想一下场景,皇帝来了,一个家伙拿着能捅死人的剑就直接攥手里门口呆着。在那个年月碰上个不好说话的皇帝,杀了也就杀了,也谈不上错。

再看付友德对这件事的处理——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让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这就是我说付友德自恃功高,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的原因,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那么大的功臣道歉也就算了,那么为什么付友德道歉了,朱元璋不但没有原谅,反而还说付友德也不敬?!朱元璋真有这么混么?!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日常中也能见到这种场景,某些人错了,但是并不承认错误,或者以无所谓的态度轻飘飘的说对不起,眼中充满了不屑,嘴角挂着轻蔑的笑容,潜台词就是“至于么,小题大做”不但起不到道歉的作用,反而能勾起胸中熊熊怒火。

话赶话,说戕了,一气之下,朱元璋让付友德带傅让首级来见,立刻,傅友德提着二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这里再插一句,有的朋友会说,咦?你要人家儿子脑袋人家都拿来了,朱元璋怎么会假惺惺的说“你怎么忍心”?原因很简单,前文说过,这是争执之中的话赶话,说到那儿了,一句气话,但付友德就是宁折不弯的脾气直接就把儿子头提来了,所以朱元璋下文会暴怒!非常暴怒!因为这不是朱元璋的本意,一句气话让付友德用行动变成了对朱元璋的反戕。说白了就是置气至死。说了这些大家在看看原文的描述还会觉得这段话很奇怪么?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冯国用——至正十九年(1359年),冯国用暴卒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

冯胜——坐蓝玉案赐死。

郭英——到朱棣时期都还或者,朱棣也没动他,只是免了官,郭英最后老病而终。

至于贬为庶人这个问题,我觉得既然犯罪了,就要认罪认罚,大明律干什么用的,凭什么就贬为庶人不必承担后果?至于政治上的考量,这些功臣们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不是说没官,就扑腾不出水花了,比如什么浙东派和淮西派。我把蓝玉这个倒霉蛋再次拎出来讲解一下,蓝玉可不能放虎归山,因为这哥们的臭毛病之一就是任人唯亲,部队里都是他自己人,真让蓝玉瞅准机会,那老朱就该受伤害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是明朝最厉害的皇帝吗?永乐盛世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只是在明朝中选最厉害的皇帝,那朱棣肯定是最强候选人之一。朱棣被称为具有世界眼光的皇帝,不仅开创了永乐盛世,更是把明朝的文化带出了世界。朱棣能够当皇帝也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最后还是做到了。朱棣建立自己的权位,不仅让国内的文化多点齐放,还于很多周边国家发展成了还有关系。毕竟朱棣的野心并不小,也让封

  • 诸葛亮独揽大权却加速衰亡,诸葛亮掌权暴露最大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独揽朝中大权,但是这并没有让诸葛亮的日子变的好过,反而让他离死亡越来越近。这也暴露了诸葛亮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太爱操心,不懂下放权力。虽然也说明了诸葛亮非常有责任心,但时间长了只会事倍功半,而且诸葛亮的身体也完全吃不消。实际上早有人提醒过诸葛亮,要懂得放权别操心一些没必要的事情,但

  • 慈禧为什么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时期,新疆作为边境之地,远离政治统治的核心、中央区域,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外来侵略的地区,新疆就曾经被别国占领,甚至宣告在此处的统治权,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面对这件事情,清政府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然而在究竟要不要收复新疆的问题上面,却出现了两种声音。最后拍板的人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她为何要统一左宗棠

  • 历史上明朝万历皇帝为何批评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两个相隔了数百年的皇帝,一个是唐朝的盛世开创者,另一个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属于有些争议的人物,有功有过。万历皇帝朱翊钧还曾经对唐太宗进行过一番评价,这些评价都不是什么好话,朱翊钧就在朝堂之上公开批评李世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 夏侯惇为什么是曹魏第一猛将?夏侯惇在曹魏真实地位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曹魏的将领远不如蜀汉的出名,只有夏侯惇的地位和名声都比较高,而夏侯惇还被称为曹魏第一猛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夏侯惇是曹魏开国功臣,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据说曹操和夏侯惇的关系如同亲兄弟,两人之间能够不设防备。要说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也是非常受人尊敬,而且老百姓也非常爱戴夏侯惇,因为当时夏侯惇

  • 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也是近现代史上一个经常被讨论和研究的人物。同样被讨论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曾经见到过慈禧太后,对于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李鸿章仅仅是第一次见面,就对她有了一番评价,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是却极其准确。那么,李鸿章给慈禧太后的评价到底

  • 谁是曹操的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西汉之初有“汉初三杰”,这三个人对刘邦来说都意义重大,其中又以萧何功劳最高。其实三国时期,曹操也经常将自己手下的一些人称为是自己的“张良”“萧何”等。我们也知道,曹操的“张良”就是荀彧,然而你

  • 德妃为什么不喜欢雍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常说母子连心,任何一个母亲对于自己所生的孩子,都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的,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没有母亲会对孩子不好。然而清朝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母亲,他的儿子与她一向合不来,她甚至还会在儿子走向皇帝的道路上把他拦下来,她就是康熙的妃子德妃,她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为什么这对母子之间会有这样的矛盾

  • 为什么刘备拥有卧龙凤雏,还是不能平定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卧龙与凤雏的才能,尽管很大一部分都是被《三国演义》加工渲染过的,但是这两个人在汉末三国时期也算是厉害的谋士。民间总是传闻,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随便得到哪一个都能够安定天下,然而在历史上,刘备既有诸葛亮也有庞统,为什么最终蜀国却没有一统天下,反而是让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司马家篡夺大权建立新的政权呢?熟悉

  • 辽朝萧绰之父萧思温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辽朝的历史可能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了,当然了这些也都不是什么事情了,因为不懂可以学啊,下面我么就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关于辽朝萧绰之父萧思温这个人到底是谁吧,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萧思温,小字寅古,汉名萧守兴。宰相萧敌鲁的族弟忽没里之子。萧敌鲁是应天太后述律平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