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宋濂生平简介

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宋濂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42 更新时间:2024/1/14 4:41:49

宋濂被誉为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也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宋濂出生于贫寒之家,自幼多病,好在他勤奋好学,还因此获得“神童”称号。元顺帝曾招宋濂为翰林编修,但宋濂婉言拒绝。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宋濂才决定入仕为太子讲经。不过宋濂晚年过得并不顺利,差点是被朱元璋给处死,好在朱标为宋濂求情才免得一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宋濂这个人物,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宋濂是明初时期的文坛翘楚,在当时的文学圈中鲜有文人能与其比肩。

与其他同时期的读书人相同,宋濂终生以延续儒学道统为目标,提出“宗经”、“师古”等理论,倡导时人效仿唐、宋。宋濂一生留下著作无数,开国皇帝朱元璋赞其为“开国文臣第一人”,刘伯温更是赋予宋濂“当今文章第一”的美誉。

朱元璋平定江山后,曾打算提拔宋濂,让他参与到实际的政务中。不过,宋濂却婉拒了皇帝的美意:“臣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学会治国之策,只懂得一些文墨之道。今天圣上已命臣执掌翰林院,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宋濂表示自己没有能力接过治国的重任,想要继续留在翰林院主持文学工作。朱元璋十分赏识宋濂,他尊重了宋濂的想法。

虽说,宋濂无意跻身政坛,但是,朱元璋却时常向其讨教治国之道。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多次召宋濂入宫,两人共同用膳。朱元璋时常向宋濂探讨当下的典章礼法,并参考宋濂的意见对典章进行了数次修改。两人每次都相谈甚欢,往往会持续到深更半夜。据说,当时的所有祭祀事项、宴会规格、礼制的制定,均有宋濂的参与。

朱元璋出身寒门,在成为皇帝后不忘节俭躬行,朝中政务力求亲力亲为。

据记载,朱元璋每天要处理奏章数百件,每天堆在案几上的奏章就像小山一样。或许,上天格外眷顾这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洪武五年天降甘霖,各地丰收。朱元璋大喜之下,召见宋濂,二人围坐在鼎旁,朱元璋亲自用勺子煮甘露汤,与宋濂分享。

朱元璋对宋濂说道:“这碗是由天下和气凝结而成的甘露,可以治疗病痛,益寿延年,朕愿与你分享。”至于甘露究竟是何物,古往今来有许多种说法。根据李时珍给出的解释来看,甘露其实就是晨露。古人科学知识有限,晨露通常会被视作至洁之物,是上天给予世人的恩赐。

由于,皇室采的晨露均出自花朵,所以,晨露中往往会有花粉,尝起来会有些许甘甜之味,故晨露又被称作“甘露”。

既然,朱元璋愿意将甘露与宋濂共享,说明在他心目中宋濂的地位极高。

洪武八年,朱元璋命大臣尹程以江河为题,作了一首《秋水赋》。尹程写好后,朱元璋认为这篇文章读起来不尽人意,于是,便邀请翰林院群臣,让他们各写一篇《秋水赋》。群臣写罢后,朱元璋逐个点评,并安排酒宴款待大臣。

宴会上,朱元璋见宋濂只吃菜不饮酒,便问宋濂为何不喝酒。宋濂答道:“臣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但臣害怕在圣上面前失礼,辜负了圣上对臣的恩宠。”朱元璋说:“无妨,爱卿不妨喝一杯。”宋濂喝下一杯后,放下酒杯继续吃菜。

见此,朱元璋又说道:“爱卿不妨再喝一杯,两杯酒总不会让你喝醉。”此时的宋濂已年过花甲,酒量早已不可与早年同日而语。此时虽已一杯下肚,但宋濂的神志已经出现了些许的不清醒,宋濂将酒杯放在嘴唇边,犹豫着要不要喝下去。

朱元璋指着宋濂笑道:“男人就应该慷慨豪迈!”宋濂答道:“圣上的威严就在咫尺,臣不敢僭越。”说罢将杯中酒吞下肚。朱元璋见宋濂痛快地喝酒,龙颜大悦。两杯酒下肚,宋濂已醉得不成样子。

朱元璋见宋濂脸色通红,连坐都坐不稳,就像置身云中一样,顿时想与宋濂开个玩笑。朱元璋调侃道:“爱卿现在可否给朕作诗一首?朕也给你写一首醉歌。”听闻朱元璋要挥毫泼墨,左近的小太监立即端来文房四宝,只见朱元璋提笔挥毫,只片刻功夫就写好了一首《楚辞》:

西风飒飒兮金张,会儒臣兮举觞。

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

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浮琼斝兮银浆。

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这时的宋濂已酩酊大醉,连话都说不清楚。朱元璋并未怪罪宋濂的失礼,只是叫文官重新编撰自己的《楚辞》,并将此文交到宋濂手中,对其说道:“爱卿一定要好好珍藏这首辞,作为你我君臣道合的见证,以后拿给你的儿孙看,让后人都知道朕有多宠爱卿。”

宋濂与朱元璋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轶事,这些故事不但为我们展现了朱元璋和蔼的一面,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明初第一文臣宋濂。

洪武十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饯行,并命宋濂之孙宋慎送其回家。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陛下,臣没死之前,请允许臣每年来宫内觐见陛下一次。”回乡之后,宋濂每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但却到了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之中,导致宋濂一家惨遭横祸,不久,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而死。

朱元璋想处死宋濂,最终,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他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宣昭帝苻坚是一个怎样的人?苻坚为何会输掉淝水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宣昭帝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苻坚在位前期坚持推行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策略,使得前秦国力逐渐强盛。此后再出兵顺利消灭了多个北方政权,从而顺利一统北方,和东晋形成对立之势。只不过在关键的淝水之战中,东晋以8万兵力战胜了苻坚80万前秦大军,此役也被称为是以少胜多的奇迹之战。前秦因此次战败,最终导

  • 拓跋珪是一个怎样的人?拓跋珪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拓跋珪被称为一代枭雄,他是北魏开国皇帝,在位一共23年。代国灭亡以后,拓跋珪和他母亲寄居匈奴独孤部落,此后拓跋珪找准机会复立代国,此后改称魏王,并且逐渐称霸中原。但拓跋珪称帝以后逐渐沉迷酒色,最后是他的儿子拓跋绍发动政变,拓跋珪不幸遇刺身亡。拓跋珪竟然是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上,恐怕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拓

  • 晋武帝司马炎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何不高?古人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此后他发动灭吴之战,重新统一了全国。但总感觉晋武帝在一众皇帝中的存在感并不高,虽然他是开国皇帝,还实现了统一大业,但依然没什么关注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跟他们司马家上位的方式,以及此后晋朝发生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发有关,相信大家应该也知道司马氏是如何篡权曹魏的,那后

  • 才子李叔同为何39岁就遁入空门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叔同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很厉害是民国时期的才子,但是在他39岁的时候,他却遁入了空门,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其实这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的,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1918年(民国七年) 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

  • 速不台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速不台可能有人听说过,他是古代蒙古的一员大将,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四獒之一,可以说帮助成吉思汗打了很多战役,也是蒙古建国时的十大功臣之一。但是关于速不台的身世却一直都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认为速不台其实就是成吉思汗的儿子,这是真的吗?当年速不台又有没有攻打过襄阳?今天就来一一揭晓。速不台是成吉思汗之子吗要问

  • 杨义臣是个怎样的人?杨义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杨义臣是隋朝将领,曾平定杨谅之乱、灭亡吐谷浑、征讨辽东、攻打高丽立下赫赫战功。到了隋朝末年,杨义臣多次平定民乱,成为当时朝廷最主要的将领之一。可能多数朋友了解杨义臣都是通过《隋朝演义》,在演义中杨义臣还为隋炀帝报了仇,最后选择归隐山林。只不过在正史中杨义臣并没有归隐,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杨义臣,作为隋

  • 古代的三位白袍将军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战场上,谁能穿得一身白袍,在千军万马当中来回奔波?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赵云吧,赵云的标志就是一身白色战袍,一匹白色坐骑,再加上他的武器白龙银枪,要说谁是白袍将军,赵云绝对算是一个。不过,历史上有三位非常著名的“白袍将军”,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么?为什么他们是白袍将军,他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是如何被弃用的?廉颇晚年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将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大部分朋友认识廉颇,可能都是通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了解到的,廉颇能有如此心胸,敢于承担过错,想必日后定能成才。而廉颇果然通过自己的才能,帮助赵国战胜齐国,并且夺取阳晋立下大功。只是廉颇晚年过得并不顺利,他被赵国逐渐弃用,最后郁郁

  • 刘黑仔为何被美国人称之为“再生父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抗日英雄被誉为神枪手,曾经手刃40名日伪,杀的鬼子死哭爹喊娘,而且还单枪匹马的救下了一名美国飞行员,被美国人称之为“再生父母”。不过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这名英雄遭到了伏击,年仅27岁就牺牲了。在他牺牲40年之后,关于他的唯一一张照片被人发现,这位英雄

  • 朱温和赵匡胤谁灭了唐?朱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小伙伴还不太清楚,唐朝究竟是朱温灭的还是赵匡胤灭的。实际上唐朝是亡在朱温手上,而且唐朝灭亡后并非是接着宋朝,中间还有一段五代十国,而朱温就是五代时期梁朝的第一位皇帝。朱温在历史上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曾攻陷长安、洛阳,动摇了大唐的根基,此后占据河南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最后率领大军入关以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