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和唐太宗很相似,为什么两人评价却天差地别?

隋炀帝和唐太宗很相似,为什么两人评价却天差地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3/12/18 7:46:07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功绩都是非常高的,尽管他的皇位也是得来不正,然而他的功绩却足以证明他是一个非常好非常优秀的皇帝,所以人们在谈论他的时候,总是认为功大于过的。不过,在他之前的隋炀帝杨广,他其实与李世民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这两个人却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为什么人们会给他们不同的评价呢?

1.649年7月10日,李世民病危,在太和谷翠微宫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安排托孤事宜。李世民对这两位大臣说:联现在把身后事托付给你们。太子仁慈孝顺你们是知道的,好好辅佐他!又告诉李治:无忌、遂良在,你不必担忧天下。

接着又单独嘱咐褚遂良:长孙无忌对我忠心耿耿,我能得到天下,很多是依靠他的力量。我死之后,不要受人挑拨离间。然后让褚遂良拟写遗诏。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岁。

李治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哀号痛哭到即将昏迷的程度,长孙无忌擦掉眼泪,请李治安排有关事宜来安定局面,李治还是哭。长孙无忌火大了,说:主上把天下托付给殿下,殿下岂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只知道哭!

于是下令封锁李世民去世的消息,李治返回长安,从外面看来一切跟李世民在世的时候一模一样。回到皇宫之后,李治以李世民的名义下诏,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任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任中书令。

李治的东宫班底占据了大部分关键岗位,再加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毫无悬念地掌控了大局。在这种情形下,李治在太极殿为李世民发丧并宜读遗诏。

遗诏的内容是:李治即位,军国大事不能停滞;日常事务,由各有关部门办理,在长安以外任都督、刺史的亲王可以到长安奔丧,濮王李泰不许奔丧。取消东征高句丽的计划,停止皇家的各项基建项目。

各少数民族在大唐做官的、来大唐朝贡的有好几百人,听到李世民去世的消息后,按照各自的风俗,剪发的剪发、划脸的划脸、割耳朵的割耳朵,地上洒了不少鲜血。

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甚至要求自杀殉葬,李治派人告诉他们李世民生前说过不准他们这样做,这件事才作罢。李世民被安葬在昭陵,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这个只有五十岁的英明皇帝(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从此告别了他的雄伟江山、强盛国家,还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

他虽然去世了,却为后世留下了很多故事、很多财富。在他之前,一提到盛世,都会说文景之治;一提到明君,都会说汉文帝。而在他之后,人们说到盛世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贞观之治;说到明君的时候,则经常会提起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创下了丰功伟绩,但也有不少缺点为后人所垢病,甚至有人拿他跟杨广表叔作比较。

的确,在很多方面李世民都和隋炀帝杨广很相似:第一,两人都不是嫡长子,地位都是夺来的;第二,两人都曾多次对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用兵,而且都曾有过对高句丽不成功的用兵;第三,两人都曾大兴土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了不少楼堂馆所;第四,两人都曾霸占家庭其他成员的女人,不同的是杨广霸占的是他父亲的女人,而李世民霸占的则是弟媳。

2.唐太宗李世民还有一点“劣迹”是杨广没有的,那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改史”事件。

对于李世民跟杨广相似的四个方面,争夺太子之位是形势所逼,更是人性在权力面前暴露出的弱点,这也是人类的悲哀;对高句丽用兵的不成功,不仅由于战术上的保守,也由于李世民急于为李治清除隐患而导致准备不够充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用兵,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扩张和侵略。

但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政权打击对手、走向强盛的一种选择,东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部落被攻之前也经常骚扰李唐,高句丽的很多土地也是在隋朝衰落时夺取的,我们没有理由苛责那个时候的君主奉行现在的国际法或道德准则,对李世民、对颉利可汗、对伏允来说都是如此;大兴土木的确耗费人力物力,为自己的享受折腾老百姓的确不好,是要强烈谴责的;对于娶李元吉的妃子,一方面是李世民干生活作风不严谨,另一方面也和李世民的家族高度鲜卑化有关。

当然杨广在前三个方面也有类似的原因,除了第四个。因为他调戏陈夫人之时杨坚还活着。李世民和杨广如此相似,何以一个成为千古明君,一个却沦为亡国之君呢?

还是那句话—杨广没有做到张弛有度。

看看李世民就知道了,在登基不久、国力尚弱的时候相当低调,就算是国力强盛之后,对周边潜在的对手们仍然是每隔三五年才会有一次大规模用兵,大兴土木也是在贞观后期才比较明显,对待大臣们也比较客气,很少诛杀大臣。

而杨广是一味用兵,特别是三征高句丽,国家几乎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大兴土木也是贯穿其统治的始终,诛杀大臣较多。

应该说,杨广其实也是有机会成为一个业绩比较好的皇帝的,如果他能做到张弛有度的话;李世民也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假如他没有做到张弛有度的话。

至于“李世民改史”的说法,应该来自贞观十七年在李世民坚决要求下,房玄龄、许敬宗等人呈上《实录》,然后又按照李世民指示更改《实录》的那段记载。

对于李世民明知史官不应该让君主看到《买录》还坚持要看的行为,我们是坚决鄙视、坚决批判的。但这段记载中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记载的态度很明确—要实事求是地记下来。

如果说这段记载中,李世民要求实事求是记录玄武门之变的话也是改史的结果从而不可信的话,那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整个事件也是不可信的从而改史事件根本无从谈起,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历史虚无论。

对于史料的记载,如果我们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反驳的话,不妨姑且相信它。而且改史的说法还有三个疑点。

第一,认为李世民“改史”的证据是李世民命令史官拿出实录给他看,试想,李世民如果真的改史了,为何不把改史的证据给改了?

第二,如果李世民真的改史了,为什么不把玄武门之变美化一些,根据现在留下来的一记载谁都看得出来他弑兄杀弟逼父了,不改这段他改史做什么啊?

第三,如果李世民真的改史了,就应该把他得天下多得其力、视同儿子的长孙无忌弄得再辉煌一点,反正是改了,干吗不改个彻底。现在看贞观十七年之前的长孙无忌,除了玄武门之变外,几乎没看到他有什么作为。李世民如果真的改史的话,就算不为长孙无忌捏造功劳,至少也应该把长孙无忌帮他成就大业的光辉事迹大书特书一番吧。而我们没看到这些。

总之,说李世民违规看史的行为导致编写史料的官员对他更加抬高是极有可能的,说“李世民改史”则是夸张的。

3.说完了李世民的“劣迹”,也来说说李世民的用人之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丰功伟绩,一方面得益于他的天赋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和他高明的用人之术有关。

李世民在贞观二十一年时曾说过:“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联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联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联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联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联如父母。此五者,联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李世民这段话主要是总结他取得成就的五个原因,这五个原因全是用人方面的,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也就是HR(人力资源)方面。这五项简单说来,一是不嫉妒才能比自己强的人,二是要能容忍别人的短处,三是在敬重贤才的同时也要怜惜不好的官员,四是大量任用正直的人,五是平等对待汉人和少数民族的人。

李世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看看李世民一生的用人:一心想告发李渊谋反的兵法大家李靖、李建成的心腹魏征和王硅、东突厥的贵族阿史那社尔、铁面无私的戴胄、正直到偏激程度的萧瑀等等等等,都在李世民的麾下找到了展示才能的空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成就、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李世民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和臣民们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大唐的强盛奏响了第一章乐曲,“贞观之治”成为了盛世、治世的代名词,李世民的政治、军事甚至文学、艺术才华和纳谏的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吴道子没有真迹传世,为什么还被称为"画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也是有很多艺术家的,我国古代除了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之外,绘画也是其中一个,而在绘画界被人称为“画圣”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吴道子。虽然吴道子的名气非常大,但是有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吴道子并没有一幅真迹流传下来。这就更令人感到奇怪了,既然一幅真迹都没有传世,那么又为什么将他

  • 黄蓉为什么没能入选新五绝?黄蓉武功早已不输郭靖、杨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洪七公和欧阳锋去世后,郭靖、杨过接替了他们的位置,成为了新五绝之一。不过还有一位人物,按理说她也绝对有资格成为新五绝之一,但为什么评选的时候就把她给忘记了呢?这个人就是郭靖的老婆黄蓉。其实后期黄蓉的武功早已超越了黄药师,可能比老四绝都要强,反正顶替他老爸黄药师“东邪”的地位肯

  • 郭嘉、庞统、周瑜,谁的死影响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代,是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的能人,然而经过后世的发展,最终为人所熟知的却并不是太多。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曹操手下的郭嘉,刘备手下的庞统,以及孙权手下的周瑜,这三个人都是能够搅动风云的大人物,但是却同样都是英年早逝。那么,这三个人的死,究竟哪一个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三位英

  •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祖籍广东番禺,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举人出身。过度准守“祖制”,教条主义严重,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懂得变通,明朝开国已经有百年了,海瑞却一举一动都要按照百年前的老规矩来,从来

  • 岳飞为什么那么厉害?为何能够成为抗金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一直被认为是南宋初期非常有名的抗金英雄,他带领岳家军抵抗金国的入侵,使得金国人一提起岳飞的名字都会胆战心惊。不过,很多人大概都在关注岳飞之死,他的死的确是南宋的一大损失,不过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与岳飞之死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要说一说,岳飞为什么能够做到让金国人提心吊胆。岳飞自从出世以来,无论单兵

  • 《史记》中,为什么韩信的评价并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身为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同时也是“汉初三杰”之一,在军事方面,韩信的确是有着过人的能力,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统一天下的愿望就太难实现了。然而,在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和张良都被列入“世家”,但是韩信却只能入“列传&

  • 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建极绥猷”这四个字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四个字的,这个四个字现在是挂在故宫太和殿上面的,也就是刻画在匾额上的,它是乾隆爷亲笔书写的,那么这四个看起来十分的复杂了,那么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这四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建极绥猷 :[jiàn]

  • 乔峰没有主角光环依然是最强?金庸为什么没给乔峰安排神功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一般的武侠小说当中,我们都能看到主角的成长。例如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成长算是最普通的一类了,武功的学习是慢慢才有了进步,最后华山论剑击败四绝成为最强。而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则像是开了挂一样,开场就算会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让他直接从一个快要死去的人摇身一变成为武林最强的存在,可能很多人的梦想

  • 黄皓是蜀国灭亡的罪魁祸首么?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除掉黄皓?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黄皓被认为是蜀国的大奸臣,但蜀国的灭亡同黄皓的关系究竟大不大呢?其实黄皓对于蜀国的成败并没有起到最关键的影响,多数原因还是蜀国内政出了大问题。诸葛亮去世以后,并没有一位合适的人选能够替代诸葛亮,不管是姜维还是蒋琬都得不到朝中多数的支持。黄皓顶多算是在其中添乱雪上加霜,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人才的问题上。

  • 刘备多次易主为什么从没被骂过三姓家奴?吕布是被冤枉了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只是先后跟随了两位主公,就被称为是三姓家奴,但早期刘备也易了好几次主,为什么没人称他为三姓家奴呢?而且刘备当时的情况还要更惨一些,可投靠的每位诸侯几乎都闹翻了,而且自己还好几次被曹操活抓。吕布起码在杀掉董卓以后,还有机会翻身当主人,只是吕布情商实在有些问题,也没事先和同僚打好招呼。从这点来看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