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为何成功的是快被饿死的朱元璋?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为何成功的是快被饿死的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4/2/28 2:16:44

元朝末年也是一个乱世,农民阶级不满元朝的统治,繁重的赋税、蒙古贵族抢占土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种情势下,自然会有人被逼得起义,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起义者甚多,比朱元璋势头大的也一定不在少数,为何最终赢了天下的是当时快要被饿死的朱元璋呢?

在中国历史里,一个一无所有、父母双亡的年轻人要吃过怎样的苦、走过怎样的路、经历怎样的磨难、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最终创建一个帝国,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几千年来有且仅有一个,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小名朱五四,母为陈氏。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群雄纷起。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 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名马秀英(即后来大脚马皇后),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

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朱,为“诛”,元,指大元朝,璋,一种尖锐玉器)。郭子兴病亡后,朱元璋接收了郭子兴的“家底”,他善待谋士,笼络大将,深得民心。

时值天下渐渐几分: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北面有小明王与元军作战,朱元璋于是向江南挺进,逐渐拥有江淮、湖广、闽浙等大片土地,他开始招纳贤士以谋求大业。此时,各路义军风起云涌,纷纷称王称霸,朱元璋攻于心计,不露声色,虚心接受学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对北方小明王俯首称臣,潜心扩大自己的地盘和队伍,等待时机,决不张扬跋扈。终于在谋士刘伯温的计谋下,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军队。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纷起,然而其中终成正果者,为何却是几至饿死而剃度出家的朱元璋?

朱元璋帝业成功其一,得国之正。民国学者曾说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匹夫本无篡逆之心,只是顺天下大势而为。朱元璋奋起最低层,而终于彻底恢复中华,且其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南而北渐次统一中国,可见其中艰难。

其二,能谋大局。古今农民领袖,从地垄田间杀出来,得一两座城池,便立刻南面称孤,福荫子孙。然而,朱元璋非但自制于始萌,其所拉起的兵将亦能同其一气,可见朱元璋的统御能力与得人心之状。此种气概,确实唯汉高祖刘邦可与之相提并论。

其三,战略独运。朱元璋初起于群雄,夹于张士诚、陈友谅两大势力之间,至为困难。其在根据地集庆(后改应天,即今南京)并不像汉高祖、光武那样以关中、冀州为雄厚资本,争夺天下,进退自如。其以两线作战之困难局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终恢复华夏江山,可说得益于其战略运用的成功。

其四,得人才众。朱元璋起事后,内有李善长、汤和、李文忠、徐达、常遇春等淮上人士,外得刘基、宋濂等谋士名相之辅,且能够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唯才是举,因材施用,用人之长,终以一郡之人才平定九州,堪称不世之功。

明朝于中华历史,犹如一个血气方刚、勇武有力的青年,其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功劳,在于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将中华民族从元朝后期的暴虐统治中解救出来,并进而恢复汉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的主体统治地位。

在朱元璋和朱棣两代英主带领下,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达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临孟加拉湾,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极盛时期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后世评价,终明之世,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连继明而起的清王朝,亦客观评价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中最忠诚的人物是谁?这六位将军最后宁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自古以来太忠诚的人可能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反而是会左右逢源的人能成为一代枭雄。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所以有时候还是要学会委屈下自己的。不过能够做到一生忠义的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这种精神就已经让人感动折服了。在三国时期这种人其实还挺多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六位三国时期最忠诚的将军,个个都是宁死不降

  • 为什么袁绍没有迎接汉献帝令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所知道的是,曹操将汉献帝放在自己手里,成为一个非常有利的借口,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汉献帝在自己手上。那么当时最有实力的诸侯袁绍,也曾有人向他提议迎接汉献帝,但是为什么袁绍最终没有这样做,以至于让曹操抢占了先机呢?官渡之战是影响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争,在这场军事

  • 如果孙策和周瑜还活着能击败曹操么?这几人才是三国里的大战略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的大战略家和军事家一般都是首领或者谋士,曹操肯定算是其中非常厉害的人物,不过曹操早年也是尝到过几次失败的苦果。说起大战略家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人,就是东吴的奠基者孙策。孙策和周瑜才是占领江东最关键的人物,而且孙策不仅有战略自己还非常能打,如果孙策和周瑜还活着的话说不定还能与曹操一战,那三国的

  • 曹操和刘邦谁更有文采?曹操和刘邦诗句对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和刘邦都是属于外刚内柔的人,不仅是一代枭雄,而且在文学方面还颇有造诣,那曹操和刘邦的文采到底谁更厉害呢?要说的话可能还是曹操要更加精通,毕竟曹操写的诗非常细腻,完全感觉不到曹操还会有杀戮的性格。不过刘邦虽然遗传下来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很有气势,也是把刘邦当时的想法和出镜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起来看看两

  • 于禁投降关羽真的是自己贪生怕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投降”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为人所争议的。比如西汉时期李陵投降匈奴,三国时于禁投降关羽,但是却一直都有很多人对这种事情持两种态度,一个是贪生怕死,一个是能屈能伸。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遭遇了所谓的“水淹七军”之后,于禁投降关羽,究竟是不是出于他

  • 兵家至圣孙武是如何练兵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先秦时期,诞生了一个专门研究军事理论和军事活动的学派,就是兵家,虽然有关兵家的起源说法颇多,甚至还把九天玄女牵涉其中,但是最能让人信服的说法,就是源于兵家至圣的孙武。其著作《孙子兵法》不仅在古代,现代依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有关兵学的典范。既然是兵家,那么孙武练起兵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孙武曾经在

  • 两千多年前的李冰治水工程有多科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书上有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名字,都江堰,它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一同设计建造的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水利工程,可以说,有了都江堰,才有了土地丰沃的成都平原。但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工程,为什么就连现代的技术也没办法超过它太多,这一项工程的科学程度,究竟有多高?有的时候真的是惊叹,古人为何会有如

  • 曹操最喜欢的武将是谁?关羽也只能排在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喜爱人才,所以最早告知天下自己要广纳人才,这是曹操开明的一面。不过放眼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最爱的武将又是谁呢?曹操喜爱关羽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关羽一生都非常忠诚,而且绝对不会背叛刘备,但是等曹操知道关羽死讯后还是心痛不已,感到惋惜。不过关于可能也不是曹操最喜爱的,毕竟不是身边人,那这人到底是谁呢?有

  • 姜维为什么被称为幼麟,正史上他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姜维其实小编一直觉得这个人是被高估了的一个的,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被称为“幼麟”还真的是实至名归的,那么在正史上姜维为什么被称为是幼麟呢?他到底有多么的大的能耐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分析揭秘看看吧!忠肝义胆,一生忠于蜀汉〈姜维〉三国中,以小编的角度来说

  • 司马懿鹰视狼顾是什么样子?哪位司马懿扮演者演的最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为人谨慎但是附有野心,这种人如果不能好好调教很能会养虎为患。但是鹰视狼顾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其实在吴秀波主演的司马懿就出现过这一幕,感觉算是比较传神的了。而且通过军师联盟两部,基本上也了解了司马懿的一生,看得出来司马懿是当官了以后才逐渐展露野心,不然之前也不会自断双腿也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