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自封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没有给诸葛亮升官?

自封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没有给诸葛亮升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41 更新时间:2024/1/19 11:32:53

很多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刘备心中地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大才,又有“卧龙”的绰号,还没出山就已经有隆中对三分天下的大规划,自然是不得不让人敬佩的。的确,在出山之后,诸葛亮也给刘备提出过很多正确的建议和谋划,正是因为有了他,刘备的路才不至于太过坎坷。但是,在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诸葛亮的官职却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了,为什么刘备不给诸葛亮升官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正式进位汉中王,实现“跨有荆益”的蜀汉集团进入了历史的巅峰时期,大部分官员也都加官进爵。但奇怪的是,作为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整个战略计划的制定者,诸葛亮的官位在刘备成为汉中王后却没有提升。

要知道自从出山以来,伴随着刘备集团的每一次重大发展,诸葛武侯都会升官。赤壁之战,诸葛亮从食客晋升为军师中郎将。刘备入蜀后,诸葛亮从军师中郎将晋升为军师将军,实权更是在蜀汉集团中仅次于刘备。那么当上的刘备为什么没有给诸葛亮升官呢?

首先,当时诸葛亮最合适升迁的官位就是汉中国相。但按照汉朝制度规定,诸侯王国相必须要中央任命。被曹操控制的汉献帝连汉中王都不承认,又怎么能任命诸葛亮为国相呢?而举着“兴复汉室”大旗的刘备不想破坏汉制,便不让诸葛亮当汉中国相。

其次,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直接原因是夺取了汉中。正因如此,汉中王刘备首要提拔的是在汉中之战立功的臣属。比如法正被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黄忠更是一跃成为与关羽并肩的后将军。相比较而言,诸葛亮在汉中之战时主要是管理后勤,没有太大的功劳。

最后,自从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集团基本上形成了以荆州士人为主导的组织格局,而诸葛亮就是荆州士人的最高代表。到了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诸葛亮的政治影响已经引起了刘备“帝王之心”的防范。所以刘备也是有意通过不给诸葛亮升官来制衡其政治影响。

不过虽然没有升官,但诸葛亮的实际权力和政治影响在蜀汉集团依然仅次于汉中王刘备。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为什么没给诸葛亮升官

刘备在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但是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继续升官,看起来好像对两人极度的不公平,其实不然,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刘备的驭人之道确实高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以下几点分析就不难看出!

首先,刘备在即位汉中王后,其文臣之中获封官位最高的就是刘璋的旧臣许靖,官拜汉中王傅,也就是太傅位列三公,正一品的爵位,在品级与名誉上有着极高地位。其武臣之中关羽封前将军,张飞封右将军,马超封左将军,黄忠封后将军。并没有册封像骠骑将军,大将军这等的官爵。无论是汉中王傅,还是前后左右四将军,无一不是体现着此时的刘备对自己王的定位,以及对东汉朝廷的尊重,对百姓的安抚,对民心的抓拢。这里仅仅只是一个汉中王就体现出了刘备的帝王之术很是到位。

其次就是与刘璋这种皇室宗亲同室操戈本来就授人以柄,若是不对蜀中降臣封赏安抚,怕是降臣各个人人自危,如果暗通曹操,到时候政局不稳,内忧外患,场面就不好控制了。像许靖这种蜀中的名门望族,知名度很大,影响力非常高,安抚一个,就可以拉拢到大片民心,同时也是对其他降臣的一种激励。所以封为汉中王傅,位高权轻,有名无实,可以说他是不二之选。这里看出刘备的驭人之道也是厉害。

再说诸葛亮,诸葛亮身为军师将军,牢牢的把握住了军权和政权,已然成为刘备集团的权利核心。权利上已经给无可给,职位上因为刘备也才是汉中王,并不能册封册封丞相也就没有对诸葛亮进行封赏。从日后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中可以看出,刘备当时真是封无可封了。诸葛亮自然也没有耿耿于怀。因为这时候的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大家知道,有军权和政权的是人可是很厉害的!

那么赵云呢?赵云从公元200年就跟随刘备,到备进位汉中王公元219年有19年。要比资历赵云完全就是元老一般的人物。那刘备在即位汉中王时给了他什么封赏呢?封了一个翊军将军。翊军将军在后世属于杂牌将军,一个有名无实的封号罢了。那么真的像后世所说的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首先这个官职可是刘备的首创,偏偏给了赵云,“翊”是辅佐的意思,又把赵云安排在权力中心,常伴刘备身边,用意可想而知,只是后世将翊军将军的官职弱化了而已。因为赵云担任翊军将军时,在汉水之战中征西大将军黄忠却需要赵云授予兵马,也就从正面印证了刘备当时对赵云的册封是极具权力与名誉的。

所以开头说,刘备的驭人之道,运用的恰到好处,汉中王时大封群臣,但细心的朋友不难看出,只有刘备的心腹才有实权,其他的像许靖位高没有权,就给你带了个高帽子,一点实权都没有。像诸葛亮、赵云两人权利可以说都很高,但有何必在乎一个称号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军师?郭嘉不死赤壁之战吴蜀根本赢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虽然郭嘉和诸葛亮从来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说法,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因为诸葛亮怕郭嘉所以才选择不出山,那实际情况真是这样么?郭嘉是在207这一年中染疾病逝的,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这样看的话诸葛亮出仕年纪的确比较晚,但是

  • 狄仁杰对武则天有多重要?武则天的四个字揭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得益于各种影视和文学作品的传播,狄仁杰的形象现在也算是深入人心,不管是后世的虚构,还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狄仁杰对于武则天来说相当重要。这种重要到了什么地步呢,狄仁杰死后,武则天悲痛不已,只说了四个字,就足以表达出狄仁杰的地位,不仅仅是对武则天,更是对整个朝堂。那么,究竟是哪

  • 千古一帝是什么意思?哪些皇帝能被称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千古一帝最早是用在秦始皇身上的一个词,形容秦始皇是文武双全的出色帝王,简直是要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位。毕竟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全国统一的皇帝,在这方面的就成还是非常高的。不过历史上能被叫做千古一帝的皇帝也并不是只有秦始皇一位,还有很多好皇帝的贡献不逊于秦始皇,一起来看看这些同样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你都知

  • 姜维和诸葛亮谁更厉害?两人北伐战绩对比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接过北伐的旗帜,帮助蜀汉以攻代守。不过姜维北伐的战绩似乎要好过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都是打了败仗,也没给当时的局面带来任何改观。那为什么姜维北伐却能获得一定成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姜维北伐时使用的战略到底是怎样的。其实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可能还真不如姜维,只是在演义中被夸

  • 刘备逃亡的时候为什么要带上百姓?反而丢妻弃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的人品,你认为如何呢?《三国演义》中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仁义仁德的形象,但是其中毕竟有不少水分,为了将刘备的形象树立得更好,才会这样写。书中有很多事情,用来说明刘备的仁义,比如逃跑的时候也要带着百姓一起跑。但问题是,百姓是带上了,刘备自己的妻儿呢?一边说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边又敬佩丢弃家人的刘备

  • 夏侯惇和关羽谁厉害?两人历史中有交过手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可以说是曹操早期身边最厉害的将领,夏侯惇年少便以英勇著称,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如果拿夏侯惇和关羽进行比较的话,两人到底谁会更强一些呢?如果是根据演义当中的记载来看,那无疑两个夏侯惇可能都打不过一个关羽,毕竟在演义当中关羽就是战神一般的人物。那如果是放到正史当中进行比较的话,结果又

  • 司马懿为什么要灭曹爽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一向被看做是老谋深算的代表人物,司马家族最终能够称帝,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司马懿活得足够长,他的所有的对手,那些他没有办法下手的人,都一个一个的病死了,接下来,就到了他需要动手的时候了。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也是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的一大障碍,既然是障碍,那么他自然需要想办法将他除掉,于是就有了高平

  • 魏明帝曹叡是不是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曹叡,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史称魏明帝。有关于曹叡的形象,一直都不算是很出名,很多人关注的三国,都是刘备孙权曹操时代的三国。但是历史毕竟是在发展的,政权时代的更迭不容忽视,魏明帝曹叡在魏国的历史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影视形象的刻画,让人们可能对这位皇帝产生过一些疑问,他到底是

  • 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阴险狡诈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曹丕,可能有不少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阴险狡诈”这一类的形容词,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曹丕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但其实,罗贯中都已经把曹操黑得看不出原型了,曹丕自然也不会逃得掉,而且很多事情只要细细想想,就会觉得曹丕不仅不是心狠手辣,相反,与其它帝王比

  • 关羽降曹之后为什么不跟随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回来找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后来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十分看重他的曹操,继续去跟随刘备去了,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被称为是“封金挂印”,关羽拒绝曹操给予的一切高官厚禄,宁愿跟着刘备。有人说这是关二爷够讲义气,但是,关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