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马谡守街亭?为什么不选择其他人?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马谡守街亭?为什么不选择其他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41 更新时间:2024/1/27 4:37:33

三国时期不仅是一个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也是各种事件层出不迭的年代,有悲有喜,有哀有乐。对于蜀汉来讲,在刘备死后,有一件事情可以说很多稍微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由于马谡丢失了街亭,而被斩首的事情。然而很多人都在思考,尽管不知道后来的结果,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会派遣马谡,而不是选择其他更有能力的人去守街亭呢?

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第一次最为悲壮,原因很简单:挥泪斩马谡。正所谓,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而,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即:街亭那么重要,为何诸葛亮不派遣魏延赵云等人镇守,而是选择了从未有过领兵经验的马谡呢?

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但是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斩马谡过于严苛,这件事期大部分责任是归咎于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但是不能因此抹杀了马谡的才能,他在平南献策的时候展现出了他对战争过人的洞察力和算计手段。

马谡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在街亭大战的前夕,敢于在别人都不愿意出来担当此任的时候主动请缨,街亭一战谁都知道凶险,没有关隘可以防守,想要保住街亭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当诸葛亮问军中谁可以出来的时候,马谡没有犹豫,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败了的结果,但是他还是承担了。

在街亭败后,马谡没有投降,而是积极的组织残部开始突围,保存了大部分主力,虽然街亭失守,但是他保存了战斗力。最后,诸葛亮要将马谡问罪的时候,他没有依靠自己和诸葛亮的交情很好来为自己求情,也没有用一些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辩护,他一言不发的受刑是何等的悲壮,在国家为难当头的时候,挺身而出,又在需要人整肃军纪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生命。马谡失了街亭固然是因为他的狂妄自大,但是何尝又不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呢?

无论是从北伐的目的还是从整肃军纪,马谡都必须要死,诸葛亮杀马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杀了马谡能够换取全军继续北伐的脚步,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问鼎中原绝对不是要一直打到中原,因为曹魏的势力太大了,这点诸葛亮很清楚,他知道蜀国和魏国的差距,光复汉室只是诸葛亮的一个响亮的口号罢了,真正要是出去,连长安城的大门都不一定能见到,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北伐了。这首先是因为北伐能够转移国内矛盾,并且借机能够夺了李严魏延的权利,所以诸葛亮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的计策,北伐之路是诸葛亮的一步好棋。

司马懿是一个好对付的人么?肯定不是,它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诸葛亮没有派魏延赵云或者是姜维而是选了马谡。

我们都知道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之一,不管能力怎么样,人家忠心耿耿呀,他拍马谡去就是为了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棋子,然后排挤魏延的人。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广阔的人,但是看看他怎么对待李严的。再加上马谡表现的并不弱,他的计策平定了南中,反间计对付司马懿,他对马谡能够守住接听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因此不在乎刘备死前的嘱托。

在街亭失守之后,蒋琬晋文公的话来回答诸葛亮关于马谡如何处置的问题,其实诸葛亮心里也明白,魏延等人就等着这个机会呢,如果马谡不死,难做的就是诸葛亮。

街亭的重要性究竟如何?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知道此地的两个功能,就彻底明白了:(1)蜀军的退路,(2)粮草转运的必经之地。后来,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立即退兵,由此可见街亭对诸葛亮的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做事小心翼翼,算来算去,一定要彻底安全才行。既然街亭如此重要,诸葛亮怎么也得要派善于防守的老将才对呀。然而,诸葛亮派遣的是一个“新丁”。在此之前,马谡从未有过领兵经验,一直扮演的是谋士角色。需要说明的是,马谡谋略不错,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和蜀国的战略上,都提出过很优秀的建议。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想起一个典故,即:纸上谈兵。赵括谋略不错,但领兵却很差。所以,善于谋略之人,未就善于领兵。按理说,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应该有这样的怀疑,而且刘备死前曾说马谡“不可大用”。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任用马谡镇守街亭,要么是他的用人失误,要么是他的私心。如果撇开诸葛亮的失误不谈,那么就只能是诸葛亮的私心了。

所谓私心,因为马谡和诸葛亮关系相当的好,所以就给马谡一个立大功的机会。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诸葛亮认为街亭不难守,马谡完全能够胜任。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建功(未必一定要成功),那么战后论功行赏时,必然会说:此战获胜,某某是头功,马谡镇守街亭,可为二功。这样一来,马谡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军中领袖。

至于魏延,在人群之中的第一眼,诸葛亮就看不上他。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就夺取了魏延的汉中军团兵权,让魏延做一般性的将军。在五次北伐之中,诸葛亮几乎不用魏延。魏延有镇守街亭的能力吗?答案是100%可以。关于这一疑问,只要看一点即可:魏延镇守战略要地汉中10余年,一点纰漏都没有出,说明他绝对有能力镇守街亭。

更为重要的是,魏延曾对刘备说过这么一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结合魏延镇守汉中10余年没出纰漏,说明魏延能守能攻,有胆有谋。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即:诸葛亮希望马谡立功,所以给马谡一个好机会,至于魏延赵云等人,诸葛亮不想给他们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有人说诸葛亮重用的多数官员,几乎都是荆州人士,说明他也是“任人唯亲”,在玩小圈子,魏延赵云算是圈外人士,相反小人杨仪等,诸葛亮却依然重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朝元明宗和世琜简介元明宗是怎么死的?是被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元朝从最开始的建立到慢慢壮大到经济文化达到极盛最后走向衰弱,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其实,每个朝代都会经历这些事情,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元朝晚期,其实自从当时的元英宗宫廷政变被刺开始,元朝就已经开始有了衰败的迹象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元朝的元明宗,据说当时的元明宗还是极力想改变

  • 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历史上,投降的人总会被人冠上一个并不好听的名声,不管这个人以前有多么高贵或者是英勇,一旦投降,便一定会有人议论纷纷。“投降”两个字,似乎已经和“屈辱”“无能”这一类的词挂上了钩,被人们认为是懦弱的。三国时期,蜀汉的灭亡也与

  • 吴三桂为什么是历史头号汉奸?吴三桂一生多了哪些缺德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大汉奸,而且更是被称为历史上的头号汉奸,那吴三桂到底是做了什么能享有如此称号呢?可能我们对吴三桂的认识还是从鹿鼎记里得来的,但是在正史里吴三桂已经猖狂到敢自己称帝的地步,而且还成功了。吴三桂属于典型的卖国,当时明朝已经逐渐分崩离析,而吴三桂的野心也就逐渐显露出来。汉奸这个词语我

  • 荆轲位列四大刺客之首,竟然是徒有虚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最主要的事件就是刺杀秦始皇,除了这个似乎大家也都说不出来他还做过些什么。荆轲还位列《史记》中四大刺客之首,可见他在人们心中超然的地位。可是如果真正去了解真实的荆轲,而不是只道听途说,也许你会发现,真正的荆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名气甚至还有点是虚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 武则天长的好看么?武则天长相、身高、体重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了。唐太宗和唐高宗也都对武则天喜爱有加,特别是唐高宗李治基本上算是帮武则天登基创立了最好的条件。其实关于武则天长相描述的文字并不是很多,那武则天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按理来说,武则天肯定也会是一位大美女,并且各发面的素质也都不错,下面几位大家做一个大揭

  •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都是谁?为什么只有荆轲最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感觉是一个非常有神秘感的时代,不管是文化哲学方面的突然爆发,还是完成中国第一次统一,春秋战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重要的大爆发和历史时期。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比较出名的刺客,最有名的肯定就是荆轲,毕竟敢刺杀秦王,想不出名都不行了。不过荆轲并不是刺客里武艺最高强的,这几位比起来

  • 曹丕真的是一个阴险歹毒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一直都会以为曹丕是一个会为了争权夺位什么都做得出来的人,逼迫汉献帝退位、逼迫曹植做七步诗等等,我们且不说这些事情的真实性,就算是真的,这事情也是说不通的,漏洞太多。那么,今天就带你一起看一看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丕,看看他到底是心狠手辣,还是年轻有为。人们通常受《三国演义》影

  • 隋文帝杨坚是个怎样的人?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个人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隋唐,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盛的一个朝代,隋朝的经济还是很发达的,虽然隋朝在当时社会上只留存了三十多年就倒闭了,但是,隋朝对于中国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以至于对后面的唐朝发展和汉文化奠定了基础,当时的隋文帝的贡献还是非常多的,隋文帝结束了当时西晋末年到隋朝的战乱,是中国又称为了一个新的统一王国,关于隋

  • 曹植才高八斗,为什么却没有政治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的曹植一向被视为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如果不是牵涉到父亲曹操和兄长曹丕,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他的文采。然而这样文采斐然的曹子建,原本明明是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却在与曹丕争储的过程中惨败,不得不让人觉得可惜。这么看来,其实曹植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政治才能,毕竟文采和手腕是两回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曹操那样兼

  • 刘备的儿子刘禅,为什么比曹操的儿子曹丕差这么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说,刘备的儿子刘禅是一个怎么都扶不起来的阿斗,非常有名的成语“乐不思蜀”也是出自他的经历,不仅将自己父亲一手打下来的地盘拱手送人,当了俘虏还表现出一种对故国没有一点的思念之情。反观对手曹操的儿子其他的先不说,但就说继承大权的曹丕,文韬武略,每一样都在刘禅之上,还超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