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原本是吴国臣子,鲁肃为什么要将他推荐给刘备?

庞统原本是吴国臣子,鲁肃为什么要将他推荐给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01 更新时间:2024/1/19 17:09:32

三国时庞统虽然为刘备效力,凤雏与卧龙刘备都得到了,但是在此之前,庞统曾经是东吴周瑜的部下,只是后来转到刘备手下了。至于为什么会转投,《三国演义》中是说他并不受孙权的重用,然而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正史中可没有说这回事,他在周瑜部下的心中还是很有声望的。然而不管怎样,事实都与鲁肃有关,他向刘备推荐了庞统。那么,鲁肃为什么要这样做?吴国难道人才已经多到用不着庞统的地步了吗?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三国志》写他少年时愚钝,没有人认为他是一块金子,后来他去拜访司马徽,从白天交谈到晚上,司马徽惊叹道,“你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啊!”因为司马徽向来善于识人,所以此后他越来越有名气了。

而把庞统称为凤雏的则是他的叔父庞德公。庞德公的名气非常大,诸葛亮、司马徽、徐庶对他都敬仰不止。而他则认为当时之人,诸葛亮可称卧龙,庞统可称凤雏,而司马徽则是水镜,意思是有识辨人的才能。庞统最初不被人们看重,只有他的叔父庞德公认为他有大才,等到庞统去拜会司马徽时,司马徽惊叹“德公诚知人,此盛德也”。另外庞德公的儿子的妻子则是诸葛亮的小妹。

《三国演义》中写庞统是是在赤壁之战前夕,庞统给曹操出了个馊主意,叫曹操把战船用铁索连到一块,这样就可以如履平地了,曹操信以为真,结果被周瑜烧得干干净净。周瑜死后,庞统在周瑜的葬礼上大放厥词,惹怒了孙权。这时鲁肃看他不能再东吴被重用,就推荐他投奔刘备去了,但刘备看他面相丑陋,不想重用,但念及有大才,就委任他为耒阳县令……

《三国志》在赤壁之战没有他的内容,只是写周瑜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后,刘备任荆州牧,周瑜则为南郡太守,后来周瑜病逝,庞统送丧到达吴国,吴国百姓听说他有贤明,非常欢迎他,等到他回去的时候,陆绩、顾劭、全琮送他,尽管庞统评价他们没有太大的才能,但却会有一番作为,他们都不生气,还说待天下太平后,一起评价四海之士。可见庞统很受人尊重,而且他也很尊重周瑜。

刘备在荆州时,庞统担任耒阳县令,因为治理无方,被刘备撤职。这时候,鲁肃写了一封信给刘备,说他的本领在一县这个小地方无法施展,让他担任治中、別驾才能发挥他的才干。于是刘备待他仅次于诸葛亮。

从吴将到蜀将

其实,庞统本来是吴将周瑜的部下,担任功曹,也就是文书一样的职务,后来才成为刘备的军师。有一次,刘备从容地对庞统说,“你先前担任周郎的功曹,听说我到江东的时候,周郎曾劝孙权将我困在江东,有这回事吗?请先生千万不要有所隐瞒!”庞统说确有此事。刘备叹道:“天下英雄所见略同,诸葛孔明也劝我不要去江东,但我以为目前江东的大敌是北方的曹操,孙权还要以我为援助,故决意要去。实在迫不得已,不是万全之策啊!”

至于鲁肃为何写信向刘备推荐庞统,按照《三国志》记载,庞统已经在刘备手下做耒阳县令并被撤职后,鲁肃才向刘备推荐庞统确实是个大才,而不是像《演义》那样是庞统在吴国不受用,鲁肃劝他转投刘备,之后才有耒阳县的事。关于鲁肃为何向刘备推荐庞统而不是推荐给孙权,有人认为鲁肃是想接替周瑜的位置,更好地控制周瑜以前的部下,而庞统在周瑜部下心里声望很高,所以刻意排斥庞统,才把他往刘备阵营里赶。不过笔者以为庞统到刘备手下做官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古代结盟者之间的惯常规则,即把自己的手下派去“辅佐”盟友!

当然孙权派的不是庞统,而是大将周瑜,而庞统则是周瑜的部下。让人奇怪的是《三国志》写“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随后刘备领荆州牧,周瑜则在刘备手下担任荆州南郡太守,而不是《演义》那样孙刘打败曹操后争夺荆州。

不过后来周瑜死后,庞统送葬到江东后又回到了荆州,临走时许多人来送他,称赞他,但为何此时孙权不把他留在江东,因为他本来就是周瑜旧部。估计是因为当时孙权也不知道他有大本领,要不然后来刘备也不会撤他的职,但为何此时鲁肃不推荐他呢?其实庞统只是作为周瑜亲信代表送葬回来,其他的亲信应该还留在南郡,既然送葬完了,就要回去,应该是符合常理的。

不过这时庞统已经不是孙权的部下了,而变成了荆州官员,理论上归朝廷管辖,然后朝廷委托荆州牧刘备代管。就像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孙坚旧部黄盖韩当等就归附袁术了,而不是追随孙策,因为当时郡守并不是世袭的,长沙太守空缺时,朝廷会另派人担任,而不是原太守的后人继任,所以他们在理论上是只长沙太守的部下,而不是孙坚的私人部下。不过理论只是在太平时期才起作用,后来他们思念故主又追随孙策创业是后话。

既然南郡太守死了,庞统应该是下一任太守的部下,或者由更高级别的官员(荆州牧刘备)调到荆州其他地方任职,结果就调到了耒阳县当县令。然后刘备看他不行要撤职,鲁肃怜惜他有大才,才向刘备推荐让他在荆州担任更高的官,这相当于鲁肃作为汉臣向作为地方一级行政长官推荐人才,实质应当是像朝廷推荐,这时候庞统不应当认为是刘备的私家部下,而是荆州牧的部下。只不过在乱世各地诸侯分占一隅,臣子就把他们辅助的对象看做是自己的“君王”,称为“主公”。

像这种情况在乱世的战国时代更加常见,当时不同“国家”在理论上还都是属于同一个周朝的。例如秦昭王的丞相就是楚国贵族;秦国丞相张仪还到魏国担任宰相。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马谡守街亭?为什么不选择其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不仅是一个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也是各种事件层出不迭的年代,有悲有喜,有哀有乐。对于蜀汉来讲,在刘备死后,有一件事情可以说很多稍微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由于马谡丢失了街亭,而被斩首的事情。然而很多人都在思考,尽管不知道后来的结果,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会派遣马谡

  • 元朝元明宗和世琜简介元明宗是怎么死的?是被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元朝从最开始的建立到慢慢壮大到经济文化达到极盛最后走向衰弱,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其实,每个朝代都会经历这些事情,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元朝晚期,其实自从当时的元英宗宫廷政变被刺开始,元朝就已经开始有了衰败的迹象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元朝的元明宗,据说当时的元明宗还是极力想改变

  • 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历史上,投降的人总会被人冠上一个并不好听的名声,不管这个人以前有多么高贵或者是英勇,一旦投降,便一定会有人议论纷纷。“投降”两个字,似乎已经和“屈辱”“无能”这一类的词挂上了钩,被人们认为是懦弱的。三国时期,蜀汉的灭亡也与

  • 吴三桂为什么是历史头号汉奸?吴三桂一生多了哪些缺德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大汉奸,而且更是被称为历史上的头号汉奸,那吴三桂到底是做了什么能享有如此称号呢?可能我们对吴三桂的认识还是从鹿鼎记里得来的,但是在正史里吴三桂已经猖狂到敢自己称帝的地步,而且还成功了。吴三桂属于典型的卖国,当时明朝已经逐渐分崩离析,而吴三桂的野心也就逐渐显露出来。汉奸这个词语我

  • 荆轲位列四大刺客之首,竟然是徒有虚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最主要的事件就是刺杀秦始皇,除了这个似乎大家也都说不出来他还做过些什么。荆轲还位列《史记》中四大刺客之首,可见他在人们心中超然的地位。可是如果真正去了解真实的荆轲,而不是只道听途说,也许你会发现,真正的荆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名气甚至还有点是虚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 武则天长的好看么?武则天长相、身高、体重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了。唐太宗和唐高宗也都对武则天喜爱有加,特别是唐高宗李治基本上算是帮武则天登基创立了最好的条件。其实关于武则天长相描述的文字并不是很多,那武则天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按理来说,武则天肯定也会是一位大美女,并且各发面的素质也都不错,下面几位大家做一个大揭

  •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都是谁?为什么只有荆轲最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感觉是一个非常有神秘感的时代,不管是文化哲学方面的突然爆发,还是完成中国第一次统一,春秋战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重要的大爆发和历史时期。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比较出名的刺客,最有名的肯定就是荆轲,毕竟敢刺杀秦王,想不出名都不行了。不过荆轲并不是刺客里武艺最高强的,这几位比起来

  • 曹丕真的是一个阴险歹毒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一直都会以为曹丕是一个会为了争权夺位什么都做得出来的人,逼迫汉献帝退位、逼迫曹植做七步诗等等,我们且不说这些事情的真实性,就算是真的,这事情也是说不通的,漏洞太多。那么,今天就带你一起看一看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丕,看看他到底是心狠手辣,还是年轻有为。人们通常受《三国演义》影

  • 隋文帝杨坚是个怎样的人?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个人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隋唐,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盛的一个朝代,隋朝的经济还是很发达的,虽然隋朝在当时社会上只留存了三十多年就倒闭了,但是,隋朝对于中国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以至于对后面的唐朝发展和汉文化奠定了基础,当时的隋文帝的贡献还是非常多的,隋文帝结束了当时西晋末年到隋朝的战乱,是中国又称为了一个新的统一王国,关于隋

  • 曹植才高八斗,为什么却没有政治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的曹植一向被视为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如果不是牵涉到父亲曹操和兄长曹丕,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他的文采。然而这样文采斐然的曹子建,原本明明是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却在与曹丕争储的过程中惨败,不得不让人觉得可惜。这么看来,其实曹植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政治才能,毕竟文采和手腕是两回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曹操那样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