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气量小到被气死吗?

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气量小到被气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80 更新时间:2024/1/25 20:51:55

《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著名而精彩的故事情节就是周瑜之死,因为自身的气量狭小,导致最终被诸葛亮利用,屡次用计刺激他,最终被气到不行吐血而亡。但这毕竟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并非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周瑜是病逝而非气死,既然如此,说他气量小也很可能并不成立。那么,在正史的记载中,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看《三国演义》看多了,都知道周瑜的度量很小,最终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么的吗?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年轻时跟随孙策,二十四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江东乔(桥)公有二女,皆美貌出众;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周瑜后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风流倜傥,骁勇善战,兼之长得硕壮俊美,是其时有名的“少帅”。在孙吴政权树立之初,他屡建战功,最著名的战例,是作为统师,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大北曹操水军的“赤壁之战”。

对斯人斯役,后人诗词颇多吟咏。比方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那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佳人烘托英豪,勾勒出丰姿洒脱、年光似锦、年轻有为的周瑜形象。再如唐朝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广为撒播的咏史名作《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也触及周瑜在赤壁以火攻险中制胜的史实,仅仅不去正面赞扬火攻的成功,却设想周郎假如没有东风(风助火威)的协助,战局将成果悬殊而致家国不保。(家国不保,二乔岂不被曹操掳去,囚于他喝酒行乐的铜雀台?)此诗以二乔立意,仍以佳人衬英豪,以小家系国家,阐明孙氏霸业决于此战,也从旁边面称颂周瑜功不可没。总之,周瑜与“赤壁之战”,已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礼赞吟咏的严重体裁。

惋惜周瑜三十六岁英年早逝。正史记载他是交战中被箭矢射伤,积郁而病死军中;且称颂他“胸怀开阔”、“能得人心”;而演义、戏剧则说他“胸怀狭窄”“气量狭小”,是被诸葛亮施计“三气”而亡。这两种敌对的评估,褒贬不一,互不相让,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好像盖棺仍未定论,实在耐人寻味。

贬低压制周瑜的说法,首要来自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周郎妙计安全国,赔了夫人又折兵”——此说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二气”。讲的是刘备丧妻,周瑜便向孙权献上“妙计”:假意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以此为钓饵将刘备骗至东吴“幽囚于狱中”,当作人质以挟制蜀汉索还荆州。谁知诸葛亮智慧过人将计就计,派赵云携“锦囊三策”装备保护刘皇叔前往东吴成亲,不光假戏真做,刘备得了孙夫人,双双巧计逃脱,还让关云长接应赵云,使孙权、周瑜的追兵损失惨重。这个“东吴招亲,弄假成真”的故事在民间撒播甚广,其结局是周瑜一气之下急火攻心箭伤复发,生命岌岌乎危哉!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时的最终感叹。此语被后人写诗诠释为“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意即诸葛亮计高一筹,专“克”周瑜,生逢一起便命该倒运。因为此前有“三气”作衬托,这一声绝望而无法的感叹,便成为褒亮贬瑜的经典语言。被贬低压制的周瑜,以悲惨剧人物的失利夭折而告终。

对周瑜的表扬,则首要见于晋人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此语出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译成文言,即是说周瑜胸怀开阔气度恢宏,且大体上能得人心。这与前面《三国演义》的说法完全相悖。传中还引述了周瑜早年和孙策往来中将自个住的大院子自动让给孙策,常常到厅堂上参见孙母,与孙策互相协助互通有无;以及后来与孙权往来中,尊敬孙权,以对君主的礼节对待其时只要将军职位的孙权等,以此阐明周瑜的宽厚待人与容人雅量。不过该传中也脚踏实地地指出周瑜“惟与程普不睦”。

然而,关于这种“不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晋虞溥《江表传》的一段文字,能够说是最佳的注释:“(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佩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推让服人如此。”读这段文字,很有点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那段“将相和”,周瑜对程普的宽恕大度极似蔺相如之对廉颇;所以,过节不睦并不能作为周瑜“狭窄”的根据,而只能从程普的自恃年长而“数陵侮瑜”中去找因素。恰恰相反,因为周瑜的斤斤计较与忍让容人,不光化解了矛盾,还最终使程普感动得“敬佩而亲重之”;尤其是程普发自肺腑的那句“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将周瑜的雍容大度、宽厚待人凸显得精辟而又感人。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时人谣曰”的六字民谣,形象地描写了周瑜从小就“精意于音乐”的天分,“虽三爵(喝过三大杯酒)之后,其(乐调)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察觉了必回头提醒乐队错了)。通晓音乐而到达这种“有误必知”“每误必察”的专家的水准,这从另一个旁边面阐明晰周瑜文武兼通的儒雅气质与渊博涵养。而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音乐素质,其对自己胸襟性格的耳濡目染的熏陶效果,则是清楚明了,不容扼杀的。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贬瑜”,说他“气量狭小”呢?咱们不妨进行一番剖析对比。

最早完好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自身即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期间和蜀汉消亡后,他曾先后担任作品郎、治书御大史等官职,对“今世前史”相当了解,并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因为时代附近,故而采事更近实在;稍后的北魏专家崔浩就曾高度赞扬《三国志》“有古良史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无及寿者。”

距陈寿仅百余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体现出的务实情绪的精辟概括,是对陈寿“不溢美、不隐恶、据实修史”的高度赞扬。由此能够揣度,《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对比忠诚(或挨近)于前史人物的实在。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系公元1330—1400年间人,比陈寿晚了千余年。他对三国前史人物的评估,带有“尊刘抑曹”激烈倾向,这是已连续千百年的封建正统观念使然。所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大加表扬称颂,对曹魏集团人物竭力贬低斥责,对孙吴集团则是有褒有贬。关于周瑜,罗贯中是将他作为孙刘联盟期间的“妨碍”、作为诸葛亮的“烘托”或“反衬”来写的,故竭力渲染他的“狭窄”一面,乃至虚拟周瑜的智拙计穷,以杰出诸葛亮的智慧过人。如此贬低压制多多,包含说周瑜“气量狭小”如此,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他笔下的《三国演义》,究竟采录了《三国志》中很多的史实,不过又辑录了千余年间有关三国人物的很多的传闻轶事、民间说唱、戏剧话本方面的内容,所以大众文学的色彩浓重;再加上他很多的加工刻画与虚拟创作,包含偷梁换柱、惹是生非、奇妙生发、臆造幻想,所以,便离前史实在有了相当的间隔。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的陶谦是不是真的很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陶谦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的,当然了这个人其实在东汉末年要被人熟悉一些,在三国鼎盛时期还是没多大的名气的,但是这都不是什么事情了,因为在三国中,这个人戏份也是蛮足的,那么有的人说这个人比较的糊涂了,那么真的很糊涂吗?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东汉末年,英雄并起,群雄逐鹿,汉室江山朝不保夕。陶谦所管割

  • 曹操留给后人最大的贡献是写了几首诗么?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曹操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是一个“典型”的好人,但是曹操的才华确实令人钦佩。要说三国时期里的人物,能为后人留下什么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作品了,而曹操写的诗我们几乎都学过,这也说明了从文学角度来看,曹操的造诣还是非常高的。这里就帮大家总结一下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三件事,一起

  • 为什么孙权最器重吕蒙,还劝他读书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吴下阿蒙”,很多人都会想起来一个成语“刮目相看”,吕蒙因为受到孙权的劝说而努力读书学习,最终让别人另眼相待,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故事虽然是这样,可是背后的情况却没有这么简单。如果真的比起来,吕蒙可以说是孙权最为器重的一员大将,那么为什么东吴那么

  • 袁绍的出身真的有那么高贵吗?他还不如弟弟袁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东汉末年的袁绍,论及他的出身地位,我们可能都会想到“四世三公”这个词,的确,袁氏家族在当时可以说是有名望有地位的大家族,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过这样的家族,因此也会认为袁绍出身高贵,旁人不及。然而事实上,他在袁家并没有现在人们想象中那么好,他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弟弟

  • 关羽的战斗力究竟有多高?是事实还是夸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被奉为武圣,在后世享有极高的荣誉地位,无论黑白两道都很兴拜关二爷,民间还将他作为财神,地位甚至比另一位财神赵公明还要高,而且在各种版本的三国故事中,关羽的战斗力也一直是非常之高的。那么,关羽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怎样?除了武力,他的军事才能等方面又是怎样呢?《三国演义》中,关羽和诸葛亮、曹操并列为三大

  • 关羽两次封侯都是谁封的?封的是什么爵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封侯拜相,指的就是获得到了显赫的官位,“侯”和“相”都是很多古代官场中人一直追求的高官爵位,但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还要注意这里是“侯”,并不是“候”,一点差别,却是完全的两个意思。三国时期的关羽,前后一共

  • 徐达、常遇春这些草根出身的人为什么会精通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精通兵法这件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啊其实还是有蛮多的意思的,因为会这些的人一定都是很有学问的吧,那么最近不少的网友也说了,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因为话说徐达、常遇春这样的草根他们也是非常的熟悉兵法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这个问题的逻辑,本

  • 袁绍到底差劲到了什么地步,他的谋士也自叹没有活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袁绍作为自己集团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被人吐槽根本没有领导人该有的气度和能力,不仅仅是后世的人这样看,就连同时代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尤其是他昔年的好友曹操。不仅如此,曹操手下的谋士都持有同样的看法,郭嘉还列举出了不少证据。那么,袁绍究竟差到了什么地步,会让这么多人看不起呢?到了曹操与刘备&ld

  • 中国古代最大的贪官是谁?这两位贪的不比和珅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代的大贪官,可能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坤了,毕竟也是最有名的一位贪官。不过整个中国古代史,贪官是层出不穷的,这次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三位古代最有名气的贪官,他们贪的程度足以令人咋舌,也是相当的惊人,如果大家熟悉和坤的话,和坤当时贪了清政府15年的国库收入,也不知道和坤需要这么多钱干嘛,简直太令人吃

  • 曹操怎么看待刘备和孙权?能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虽然天生孤傲,但是曹操的才华的确是真材实料。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更加肆无忌惮,天下诸侯都不放在眼里,难道就没有曹操能看上眼的人么?可能曹操欣赏的人一定要是比自己更强的人,当时来看的话的确也没有,不过曹操对刘备和孙权的评价还算挺高的,也算是曹操当时唯二的宿敌了,这要是说找出一个能在文学和治国方面同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