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的谋主荀攸,到底有什么历史功绩?

曹操的谋主荀攸,到底有什么历史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44 更新时间:2024/3/11 8:10:47

荀攸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虽然他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翻看历史,他却是曹操的谋主。所谓谋主,就是主要的出谋划策的人物。荀攸也的确为曹操出过非常多的精彩的谋划,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于这些原本是他所做的事情,都以为背后主要谋划人另有其人。那么,荀攸在历史上,又有怎样的历史功绩呢?

如果说起“斩颜良,诛文丑,古城又斩老蔡阳的头”这句话,人们一般会认为是关羽所为,其实不尽然,文丑非关羽所杀,蔡阳为刘备所杀。如果改成“斩颜良,诛文丑,乌巢又斩淳于琼的头”,联系一人,便非曹操军师荀攸莫属。是荀攸设谋,先后除此三人,使得袁绍军队兵败如山倒,直接导致大将张郃的倒戈,袁绍输掉了官渡之战。

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为荀彧侄子,但比荀彧大六岁。荀攸初投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三国志·魏书·荀攸传》)遂以荀攸为军师,深为倚重。其随曹操驰骋天下二十余年,尤其在官渡之战中,立下了卓越功勋。曹操上表汉献帝:“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于是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后似荀攸为尚书令。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两大军事集团在官渡展开决战。荀彧从政治上、军事上、理论上和思想上解决了能不能战胜袁绍的问题,而在具体战争的层面上,荀攸解决了如何战胜袁绍的问题。战争初期,袁绍先发制人,派大将军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准备前往救应。荀攸劝说曹操:“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听从荀攸建议。

袁绍听说曹军渡河,于是分派军队向西救应。曹操率军加快速度进军白马,未到十余里。颜良大惊失色,仓促应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前部,关羽一矛刺中颜良,遂解白马之围。荀攸先后设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之计,曹军直捣袁军弱点,调开袁绍主力,减轻白马之围。曹军兵贵神速,又回兵白马。这样,白马的袁军由强转弱,曹军由弱转强。颜良没有提防,怎能相敌,所以“大惊”被杀。曹军掌握战争主动,先声夺人,折其锐气,开辟了决战的良好开端。

斩颜良后,曹军再次沿河而西,引得袁军大队人马的追击。到了延津南,敌骑越来越多,步兵不可胜数。曹操命令解鞍放马,辎重塞于路上。诸将认为应该退还保营。此时荀攸独抒己见:“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曹操目视荀攸而笑。此时,袁绍骑将文丑率五六千骑前后蜂拥而来,竞相争抢“战利品”,阵形大乱。于是,曹操派徐晃率五百多骑,立即出击,大败袁绍,斩杀了文丑,动摇和震撼了袁绍军心,再次摧毁了袁军的有生力量。

不久,袁绍运谷车数千乘到官渡。荀攸再次献计,让徐晃、史涣进击,大败袁军,尽烧其车上粮谷。曹操与袁绍相拒数月,虽然多次斩将获胜,但众少粮尽,士卒疲劳。袁绍又派大将淳于琼等率五万人护送运粮,驻扎袁绍营寨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此时袁绍谋士许攸因贪财家人被收审,既怒又怕,来投奔曹操,献策进攻淳于琼。在场的人都持怀疑态度,唯独荀攸与贾诩力劝。

于是,曹操率步骑五千,乘夜进发,大破袁军。名将乐进斩杀了淳于琼,火烧屯粮之所乌巢。同时,进攻曹营的袁绍大将张郃听说淳于琼被杀,便投降曹军。当时,守营的曹操大将曹洪怀疑不敢接受。荀攸说:“张郃计谋不被采纳,气愤而来,你为什么还要疑惑呢?”于是,曹洪接受了张郃的投降。至此,袁绍四员大将全被摆平。袁军的战斗力从根本上被摧毁了,溃不成军。袁绍及其长子袁谭等只得逃过黄河。

后来,曹操准备南下荆州,征讨刘表,荀攸又以敏锐的眼光指出:刘表“无四方志可知也”,所以须暂时放弃荆州,应乘袁谭、袁尚弟兄反目之际,扫平北方。“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于是,曹操答应袁谭和亲要求,打败了袁尚。不久又斩杀了反叛的袁谭,从此平定了冀州,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荀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首先,经常以寥寥数语,奉献计策,表现出其足智多谋。在与袁军作战中如此,其他战争亦然。早在汉献帝建安四年,曹操讨伐徐州吕布。吕布失败后坚持防守。曹操无奈,准备率领疲惫将士撤军。荀攸分析形势:吕布有勇无谋,三战都败,已经没有锐气。三军以将为主,主将锐气衰竭,军无斗志。陈宫有智而来得迟,今吕布没有恢复士气,陈宫没有定谋,如果急攻,便可战胜吕布。

于是,曹军决沂、泗河水灌城,终于擒杀吕布。其次,自幼丧父,聪慧内涵。荀攸七八岁时,其叔父荀衢曾经酒醉,误伤荀攸耳朵,后荀攸出入,游戏玩耍,常回避荀衢,不让其看见。荀衢后来知道此事,对其早慧感到惊奇。荀攸祖父广陵太守荀昙去世,故吏张权请求守荀昙墓地。当时,荀攸13岁,对荀衢说:“此人脸色不正常,可能是干了坏事!”荀衢醒悟,于是推问。果然,此人是杀人逃犯。再次,遇事若无其事。何进执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多人。荀攸为黄门侍郎,时年33岁,后与议郎何颠等谋杀董卓,事泄入狱。

何顾忧惧自杀,而荀攸言语、饮食自若,后来,因董卓被诛而出狱。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讨伐张绣。荀攸认为:张绣与刘表相互依仗,张绣以机动的军队,依赖刘表的粮草。刘表若不能供应,张绣必然离开。不如暂缓进军,便可达到目的;如果急攻,刘表必然相救。曹操没采纳此计。不久,刘表果然出兵救应张绣。曹军失利,果如荀攸所言。后来,曹操改变战略,获得成功。

荀攸的个性特征与谋士贾诩、程昱和郭嘉明显不同。曹操屡次询问贾诩并采纳其计。贾诩遇到曹操方案不妥时,勇于劝谏。程昱个性刚戾,胆子更大,在遇到与曹操意见相异时,敢于据理力争,常被曹操所采纳。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每次献计均合曹操想法,语言细致入微,口若悬河,其聪明才智溢于言表。而荀攸则是大智若愚,与世无争。在历次战争中,这一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

荀攸德行与智谋,深为时人赞赏。曹操评价为“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陈寿评价荀攸“算无遗策,经达权变”。裴松之说荀攸与贾诩相比,“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夜光”是以美玉为材质的夜光杯(传说夜间发光)。裴松之说荀攸与贾诩如同夜光杯和蜡烛,虽光芒相似,但本质却截然不同,美玉与蜡有着天壤之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的谋士荀攸,为何会被后世歪曲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不少能人异士,这其中自然包括诸如郭嘉、贾诩这样的谋士,而这些谋士当中,最厉害的却是一个很多人不怎么了解的人物,荀攸。荀攸为人低调,在当时的情况下,或许也不怎么为人所知,到了后世就更不用说了,尤其《三国演义》,张冠李戴是常事。那么,为什么荀攸的历史功绩总会被后人扭曲歪解呢?荀攸默默

  • 为什么刘邦身边的老乡都是人才?就连吕雉也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一共有两位底层出身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跟随他们一起打天下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的老乡。这些人,后来也都成为国家栋梁。但是有一个问题,难道真的是他们老家那个地方人杰地灵,总是会出这么多的人才吗?为什么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多人,偏偏他们的家乡

  • 荀攸是谁?身为曹操的谋主却十分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曹操身边的能人可谓是众多,文臣武将数不胜数,而说到谋士,很多人会想到郭嘉、荀彧、贾诩等人,却很容易忽略掉最厉害的一个人,那就是荀攸。他不仅十分厉害,许多著名的策略都是他为曹操出的,而且为人十分低调,不仅在当时,而且还低调到我们现在很多人知道郭嘉却不知道他,就算知道荀彧也不一定知道荀攸。那么,

  • 从奴隶到皇帝,石勒的奋斗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皇帝我们知道也还是超多的,有的皇帝是世袭的,有的皇帝是篡位的,有的皇帝是从农民再一直干到皇帝的,但是在中国的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叫石勒,他就是从一位奴隶竟然慢慢的做到的皇帝,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了,那么他到底有什么传奇人生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晋书·石

  • 田豫为什么没进五子良将?田豫是怎么转投曹操麾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道大家看完三国对田豫的印象深不深,其实田豫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大猛将,实力和赵云不相上下,而且还击败过孙权立下大功。不过这样的田豫为什么都没能进入到五子良将呢?本来田豫是刘备的手下,但是因为要照顾自己的母亲所以回乡转投公孙瓒,最后被曹操看中。可以说田豫是一位被低估了的武将,也是非常令人可惜了。在古代

  • 曹丕有哪些著名的诗词?曹丕文学为什么比不上曹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和曹植虽然是兄弟,但他们之间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谁让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呢。不过看曹操的后代的确是比刘备还有孙权的后代厉害太多了,这也是三国中曹魏最大的优势。其实曹丕的文学天赋放在当时已经可以算做名士了,只是无奈自己的弟弟曹植在这方面更加的突出,而且非常令曹操感到欣赏。像曹植的七步诗使我们最熟知的

  • 魏国姜维投降蜀国,为什么会为蜀国这么拼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姜维的朋友都知道,他原本是魏国的一员将领,只是诸葛亮看中他的能力,不惜利用离间计,让他受到魏国的猜忌,不得已之下投降蜀国,并且诸葛亮将他带在自己身边,作为接班弟子培养。但是不管怎么说,姜维还是魏国人,可他后来却为蜀国拼上了性命,死在魏军手里,这到底是为什么?姜维为何会为蜀国做到如此地步?因为姜维

  • 嘉庆生前到底做了什么,最后让雷劈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嘉庆皇帝,可谓是比较悲催的,他老爹乾隆虽然让位给他,但是一直没有让权,当时实际的掌权者还是乾隆,直到乾隆寿正终寝,嘉庆才算是真正的当上了皇帝。清朝经过“康乾盛世”达到了封建统治的巅峰,正是从嘉庆这里由盛转衰的,嘉庆在位期间平平无奇,没什么大作为。但是据说嘉庆是被雷劈死的

  • 三国大将姜维的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是三国后期一位名将,是诸葛亮想办法,用离间计从魏国招降过来的,投降后,诸葛亮一直把他作为亲传弟子尽心培养,诸葛亮身死,姜维一直在继续完成北伐大业,只不过和诸葛亮一样,最终也没能完成光复汉室的目标。姜维的父亲,他的知名度虽然没有姜维要高,但也是一位将领,他是谁?姜维死前又有没有后代留下来呢?姜维的

  • 曹操和刘备真的只是敌人关系么?曹操刘备或许做到了相互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戏份最多的首领,不过曹操看上去会更加强势一些。虽然三国演义的矛头更加偏向蜀国刘备这一边,但是曹操的才华和雄才大略也不容忽视。其实曹操和刘备的关系除了敌人以外,还有一层相互成就的关系。如果没有刘备和孙权这样的对手存在,曹操的价值也不会这么高。或许一个时代的伟大,只有一方杰出还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