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为什么又被称为常败将军?

姜维为什么又被称为常败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16 更新时间:2024/1/16 8:56:56

我们经常听说,某个历史人物一生很少败绩,走到哪都是胜利的欢呼,这样的人物被称为“常胜将军”,我们也都非常欣赏常胜将军,这样的人才,到哪都很受欢迎。然而,三国时期蜀汉却有一个“常败将军”,怎么打怎么失败,可以说是失败乃兵家之常,这个人就是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姜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败绩?他身为诸葛亮的弟子,这么多的败仗,难道是因为自己领兵不好吗?

姜维有才那是肯定的,姜维的品行很高洁,因为不置产业,和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清廉的官员,这一点是难得可贵的,《三国演义》连续剧中描写到最后为了蜀汉诈降失败终自杀,看到此幕,让人流下热泪,姜伯约一身是胆也。

而《三国志》中记载的姜维的军事才能也是很突出,在做将军的时候,打过好几次大胜仗,包括平汶山平康夷,包括击败过魏后期名将郭淮等,延熙十七年,这是唯一主政之后打的大胜仗,斩杀徐质,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是蜀汉最后十年扛鼎人物。

但是罗列了姜维战绩特别是主政之后的战绩是败多胜小,称之为常败将军不为过。下面列举败绩,因为姜维是进攻,所以无功而返其实就是败了。

一败:延熙十二年秋,姜维出兵攻打雍州,不克而还

二败:延熙十三年,姜维出兵西平,不克而还

三败:延熙十六年四月,姜维攻打南安,不克而还

四败:延熙十八年夏天,姜维出狄道和王经作战,相持,后来陈泰过来解了兵围。

五大败:延熙十九年秋八月,魏大将军邓艾在上邽击败了姜维。这一次死了很多人,可以说是惨败啊,最后姜维不得不学诸葛亮一样上表自降职位为后将军,但权力还在手里。

六败:延熙二十年,姜维率数万人出骆谷,到了沈岭的地方和司马望相拒,结果毛也没有占到,就退回来了

七大败:这一次是诈降,结果所有人都知道,姜维死于成都之乱。蜀汉彻底结束。

陈寿对他的评价就是: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这句话是很重的批评,说他粗有文武,为了功名反复折腾,根本不懂得治国之道,最后导致蜀汉直接灭亡。还有守汉中不采用节节抵抗,采用游击的方式守,再加上自己被黄皓干涉,没有办法完全统帅蜀汉的全部力量,所以策略失误,直接导致汉中失守,成都门户大开。

郤正对他的评价是:清廉,宅舍弊薄,资财无馀,而且没有侧室,也没有什么吃喝玩乐的东西,是一个很自我约束的人,郤正称姜维是乐学不倦,清素节约,一时之仪表也。这个评价很高很高。但是姜维的气量不大,有一个叫杨戏的人头很大,蒋琬和他说话,常常不理会蒋琬,蒋琬依旧重用他,在《三国评述(三)蜀国四大贤相之一蒋琬》详细记录,后来这家伙嘲笑姜维,姜维就把他直接废为庶人。所以从为帅的胸怀来说姜维真心不适合当统帅。

唉,如果姜维当一个将军,会是一个独挡一面的大将,但统揽全局的话,那能力缺的不是一点点,再加上阿斗后期不是一般的昏,姜维只所以成为常败将军,主要还是跟他没有统掌蜀汉大权有很大关系。

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能够挑起蜀国大梁的只剩下了这样的一个人。他曾经与赵云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归附蜀军以前还曾用奇谋袭击诸葛亮的大营,他就是蜀国大将姜维。可是他为蜀国的贡献却早已淹没在后人对诸葛亮的赞美之声中,甚至还被刘禅拖了后腿,由于九次对曹魏用兵都惨败而归,被后人起了一个“常败将军”的名号,那么姜维真的有这样不堪吗?为什么一个“常败将军”会引起后人这么大的争议呢?

姜维出道的第一战,就因失败而成名,从此一举成为诸葛亮的座上宾,青云直上,后来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表面上看,姜维继承诸葛亮之志,九伐中原,魏国日胜,而蜀国日衰,姜维屡败屡战,似乎简直就是在自伐己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姜维不顾国力衰弱却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以卵击石呢?

实际上,姜维主持蜀国时已经是诸葛亮病逝十九年以后了,从三十三岁到五十二岁,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难和锻炼,姜维依旧是一个勇敢而纯粹的军人,而不是一名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虽然在和郭淮、邓艾等魏国主将的较量中,他几乎始终处于下风,不过那也和当时蜀国兵少将寡、后主昏庸的现实是分不开的。

然而我们必须无奈地承认,他的才能和诸葛亮还是无法比较的,尤其是在政治上他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北伐中原上,在政治斗争中出现了令人难以至信的错误,竟然会为了躲避黄皓那样的小人物而对蜀国朝政不管不问。由此可见,姜维的失败并不是输在了军事才能上,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像诸葛亮那样把蜀国搞得政通人和。

可是恰恰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姜维才是三国时代最备受争议的人物,因为他的生命充满了波折与无奈,但却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渴望。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与事业,还是为了报答诸葛丞相的知遇之恩,他依旧利用手中不足万人的部队多次与魏军较量,以弱小的蜀国对抗强大的魏国,而且基本上都是主动出击,从未怯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克复中原的梦想。这样的“常败将军”,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从一而终,矢志不渝的坚持自己一生的信念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的谋士荀攸病时,为什么曹丕会跪在床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荀攸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最主要的谋士,为人低调而且大智若愚,给曹操出过很多计策,助他良多,曹操也经常夸赞他。可以说,荀攸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只不过,荀攸所出很多都是密谋,既然是密谋,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而且,不仅是曹操,曹丕对荀攸的尊敬,很一部分也是来源于曹操的教导。当荀攸生病知识,曹丕来探望他

  • 张衡除了地动仪还发明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从小就在课本里学过张衡还有他发明的地动仪。不过张衡的一生也不仅仅只有只发明了地动仪这一个成就,而是还有很多发明,只不过这其中地动仪是最出名的。毕竟古代自然灾害很多,也没有现代的科学方法可以做到精准预测,所以就只能造出一个比较简易的地动仪。当然地动仪的实用性也有部分人持怀疑态度,等地震都出现了才预

  • 刘邦入咸阳后吃喝玩乐,张良是怎么劝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虽然最终成为了一位开国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名垂千古,再加上他是平民出身,他的经历更是成为无数追求成功的人的模范。然而,这样一个模范,毕竟出身很低,没有太多的教育背景,面对事情的时候不能看得更加长远,就好像他攻入咸阳,之后在皇宫里吃喝玩乐,放任士兵在外面作乱。还好,他的手下总有看的明白的人,想办法讲

  • 刘备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早年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能有后来这么一份基业,除了自身的努力和诸葛亮的辅佐,还有一个身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便是中山靖王之后。有了皇室宗亲这一身份,刘备刘皇叔便取得了大义的名分,古人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因此这个身份对刘备的帮助是很大的,那

  • 情商极高的秦国名将王翦,巧妙避免秦始皇的猜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为秦国的高级将领,在平定六国的相关战役中,战功赫赫,为秦国后来一统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其中王翦作为名将,不止军事能力极强,他的情商也是很高的,常年领兵在外,手握重兵可是君王眼中的大忌,因此聪明的王翦就想到了一招,巧妙的避免了秦始皇的猜忌。战国之时,名将辈出

  • 三国时仁义的刘备,为什么要用不仁义的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若说刘备仁义,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点头同意,的确,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的形象就是一个仁义的典范楷模。尽管有不少人质疑,认为那是假仁义,但就算是假的,至少他也能做得出来。然而,刘备手下却有一个人,也是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人物,可是却是与刘备相反的,不仁不义的形象,马超。为什么刘备会要重用这样一个

  • 蔡伦除了造纸,他还有什么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蔡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蔡伦造纸”,只不过这个“造”字让很多人误解,其实造纸并不是蔡伦发明的,他只是改进了这项技术,让纸来得更加容易。但是,如果再问其他的,很多恩可能就都不知道了,有关于蔡伦,可能就只有这么一件事情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 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不纳妃嫔,不料却间接害了爱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皇帝,我们都会想到万人之上的权柄和三宫六院的妃嫔,然而历史上总会出现与众不同之人。明朝就有一位皇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别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他却不纳妃嫔,独宠皇后一人,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专宠却为后来皇后的凄凉晚景埋下了伏笔,这是为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

  • 荀攸为什么会成为曹操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并不少,但是为人所熟知的并没有很多,像是郭嘉、贾诩自然不用多说,他们为曹操出的的计谋也都帮助曹操颇多。但是在曹操身边还有一位主要的谋士,那就是荀彧的侄子,荀攸。荀攸其人,非常低调,但是他的才智却不是寻常人能比的。有人说荀攸之所以能成为曹操的谋士,靠的是荀彧的举荐,但事实当真如此吗

  • 怎么评价汉武帝的舅舅田蚡这个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有的网友看过汉武帝相关的电视剧的网友会发现其实有这么一号人物非常的让人讨厌,那就是汉武帝的舅舅田蚡这个人了,那么这个人是怎么的讨厌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的呢?我们又是怎么去评价这个人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分析看看吧!田蚡是汉武帝的母舅,当过丞相武安侯,太后王娡的弟弟,王姓太后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