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和无敌将徐晃交战是谁赢了?

关羽和无敌将徐晃交战是谁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88 更新时间:2024/2/19 22:56:25

徐晃号称“无敌将”,在曹操帐下立下战功无数,曹丕登基后更是拜将封侯,击败刘备的军队,而且对曹氏集团可谓忠心不二,认为自己有幸遇到了明君,如果不为他效力,自己的人生就没了意义。这样的忠臣真的是难寻,而他虽然和蜀汉的关羽是同乡,可毕竟阵营不同,两个人见面免不了要打起来。历史上他们二人曾经有过两次交手的经历,那么这两次胜负情况如何呢?

关羽和徐晃总共交过两次手,分别在建安十四年和建安二十四年。

一:徐晃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周瑜於江陵。先说明一件事:徐晃在战前就在江陵。所以不存在他打通北道来江陵支援的说法。【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三国志吴主传

此战相对而言很明了,应该发生于南郡会战期间,关羽绝北道之前,即建安十三年底,公元208年,或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从汉津的位置来看,显然不在北道上,因此确定这场战役不会发生在绝北道时期,而此战之后徐晃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很显然,这个依旧是南郡会战时期,因此确定徐晃与关羽的交战发生在绝北道之前,关羽这个时候在打游击战。

有观点认为此战发生在刘备败走当阳时期,这似乎说不过去,刘备败走经过了汉津,没有遇到任何曹军,说关羽在这个时候和徐晃交战,可能性很小。

至于此战的结果,徐晃传没有记载,别说破关羽,连个走关羽的记录都没有。请注意,徐晃传备详,所谓备详,就是完备详细,如此周备详尽的传记竟然没有记载结果。可以看后面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以及魏书中曹仁讨关羽,屯樊城,于禁助曹仁击关羽,结果均是未完成任务,所以以三国志对魏的夸胜讳败,这些地方显然是不敢记载结果,就是说明徐晃与满宠的情况不乐观。可以确定此战徐晃和满宠的目的是把正在打游击战的关羽打败,但是结果则是他们讨伐关羽未成功(暂且不论是否反被关羽打跑)。

在此给出江陵战役前期的大致战役过程。曹操赤壁战败后,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周瑜和刘备在江对岸会合准备进攻。此时关羽已经在江北打游击,周瑜则派出甘宁带几百人攻击夷陵城。然后,曹仁派出徐晃带领数千人讨伐关羽,满宠从当阳出兵配合,双方在汉津交战,胜负不明,但徐晃肯定没占便宜。同时曹仁还派出五六千人围攻夷陵,被周瑜一下歼灭了一半,剩下的赶紧退回江陵城。接下来周瑜渡江进攻。这时徐晃应该还没回来(不然为什么让牛金出战),然后发生了“曹天人”出风头的事,此时曹仁剩下的数千人要守城,机动部队很少,相比东吴的数千机动部队自然是“贼众盛,不可当也。”曹仁出完风头后徐晃差不多回来了,这时候才是徐晃“击周瑜”。

下面分析关羽和徐晃的第二战。下面是本人自己编撰关羽传的叙述(来源也是三国志,不过进行了顺序条张郃内容整合)

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羽偏军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羽所置偏将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羽之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羽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与晃对陈。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大惊,谓晃曰:“公明,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羽与晃战,不利,退走。晃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战斗第一阶段,是徐晃击退关羽偏军,采用的是欺骗战术,使关羽军队不战而退,徐晃的表现可谓相当好。而关羽则对于失利没有直接责任,因为战斗是偏将指挥的,最多背个领导责任。

第二阶段:徐晃要解围,关羽要围城打援,先看双方兵力:关羽北伐军初始兵力不大于四万。之前破曹仁,和于禁对峙的拉锯战,会战损数千人。新获于禁三万,至少需要两千人押回江陵。给北上起义军支援,大约两千人,水军人数,不少于一万,照此计算,徐晃发动对关羽总攻时,关羽手里能用的兵力大约25000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可能多了。看看徐晃传记载:“羽恐四冢有失,自将步骑五千出战”,堂堂主将亲自增援,竟然只能集结五千步骑出战,说明关羽的兵力就是捉襟见肘。

再看徐晃:初次到前线,于禁大致没到,徐晃的兵力少了是送死,所以其所属兵力应该近万。当然期间有不少新兵就是了。“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两个将军,带的人不会太少,考虑前线吃紧,总共带领近万人支援是靠谱的。最后“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一营的兵力,按东汉军制大约一千余人,十二营,不少于一万二千人。合计徐晃总兵力最终在三万人左右,略多于关羽的军队。

兵力小结:关羽手里能用的陆军机动部队约为15 000人,徐晃总兵力约为30000人,考虑到前线具体情况的不同,双方直接交战兵力相差约在数千人,徐晃军略多。(本结论仍有争议,欢迎大伙踊跃发言讨论兵力问题)

徐晃开头就是一招声东击西,关羽的军队果然中计,四冢接近失败。关羽也不是省油的灯,亲自带领5000步骑增援。结果不知是发挥失常还是兵力差距太大或者徐晃本次发挥超好,擅长野战的关羽同志被一举拍飞。

第三阶段:解围。接下来徐晃率领军队冲进关羽陆军对樊城的包围圈,并且正式击败了关羽的陆军,这一仗形容关羽被打的“落花流水”可能有些过,但是也大体可以这么说,因为关羽的军队竟然有人“自投沔水死”而关羽是有水军的,可见关羽这一战损失小不了。保守估计,关羽损失了4000人以上(不保守估计近万,过万都有可能,但两万就多了),攻城器械至少损失一半。

第四阶段整顿。关羽的陆军,说轻点是被击退了,说重点是被击溃了,不得不“引军退还”,不过水军未受什么损失,还“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说明关羽是有能力的,正所谓“善败者不乱”,如果孙权同志不背后捅刀子,那说不定双方会隔沔水/汉水对峙,接下来或许关羽占领襄阳,战役到此为止(曹总也有自己的事要忙),要不然曹总继续让张八百增援,彻底让徐晃曹仁把关同志赶回家中红薯或者抓回班房都有可能,但这即时发生也都是后话。关羽能在最后阶段稳住阵脚,已经是不易了,何况面对的是一代名将徐晃。这一战,徐晃打得很好,关羽有一定相对表现疲软,但也不丢人。这一仗,成为关羽落败,徐晃大胜比较合理,称为徐晃完胜,关羽惨败则有些过头。

(本阶段的兵力分析基本上是通过逻辑推理,存疑。)

总评:关羽和徐晃的两仗,第一仗大致平手,第二仗徐晃获胜,对于能力比较判断,可以发现二人之间各有优缺点,前期徐晃可能略微疲软,但后期经过多年征战,徐晃的指挥水平与关羽不相上下,甚至可能略微占优,不过没有明显差距。二人可以大致算是棋逢对手吧。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禅真的是个扶不起的帝王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时常会认为,蜀后主在刘备过世后继位,然而在位期间却是庸碌无为,而且还需要诸葛亮替他操办国家大事,既主外又主内,必须事事亲为,以至于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大小事都要操心的时候断言,他必定活不长久,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是,在诸葛亮也死了之后,蜀国却并没有立刻灭亡,这就说明,刘禅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那么,

  • 为什么诸葛亮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读三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刘备在世和去世后的诸葛亮,似乎是两种人生,前一种是作为刘备手下料事如神的军师,指挥打仗这些事情似乎不在话下。然而刘备过世后辅佐刘禅,诸葛亮好像就没有之前那么厉害了,似乎一下子从顶级军师跌落了下来。一个人的能力是不会被轻易改变的,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诸葛亮

  • 韩信为什么看不起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韩信,虽然结局不好,因为自己对权势地位的欲望,让刘邦对他放不下心,最终被吕后所杀,但是他用兵的才能却是没有人可以反驳的。而秦国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又被人称为“杀神”,他的军事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被称为兵仙的韩信却瞧不起战神白起,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楚汉

  • 刘备能建立蜀国,但是他真的懂得用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鼎立的形式是在赤壁之战之后逐渐形成的,是刘备联合孙权一方战胜了曹操,刘备成了这一战中最大的赢家,兵力损失最少,又得到了荆襄九郡中最富的三个,加上东吴又给了一个。但是,虽然他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国,却有不少人在怀疑,他到底懂不懂得用兵?不然他为什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屡战屡败?在三国里面,刘备可以说是出

  • 刘禅是真扶不起还是权利都被诸葛亮抢走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一直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可能也是三国里存在感最低的皇帝,刘备死后就因为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估计刘禅听完后也是一脸懵逼。这话都说出来了就算诸葛亮不自取权利也都是他的啊,一个说不上话的皇帝那能怪他扶不起么?而且不光是诸葛亮,朝中很多老臣都不听刘禅的

  • 张郃追击蜀军被杀是司马懿故意的么?张郃死的冤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张郃一生战功累累没想到最后死的有点冤。要说张郃的命也是不好,跟的几位上司死的死降的降,最后曹真死后还落入了死对头司马懿的手里,那你不死谁死呢?当时蜀军撤退,司马懿执意要张郃追击,估计张郃心里也是明白自己要死于非命了,因为诸葛亮这招佯装撤退在包夹你的追兵已经用了无数次了。看得出来司马懿是一心要除掉张郃

  • 刘秀为何想要成为"执金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知道刘秀乃是汉朝光武帝,他原本虽然是汉室宗亲,可也算是一介布衣,在王莽建立的新朝末年趁着天下大乱起兵,恢复汉室,史称东汉。刘秀也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大力发展,恢复和发展了汉室的辉煌。但是,这样一位君主,早年的梦想居然只是成为一个“执金吾”。这个&ldq

  • 夏侯惇为何坚持要做魏国臣子而不做汉朝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算是曹氏集团中的一位老臣了,从最早的时候开始,便已经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但是官职却一直不高。曹操被封为魏王的时候,夏侯惇其实可以成为汉朝的臣子,那样他的官位还会更高一些,可他坚决不做,一定要向曹操请求成为魏王的臣属。夏侯惇为何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也要做魏国的臣子?明明可以拥有更好的条件,他为什么要选

  • 为什么赵云七进七出后糜夫人就跳井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赵云成名战其实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长坂坡的七进七出了,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只不必多说了,最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得出的结果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最后赵云一个人救出了阿斗,但是刘备的夫人糜夫人却跳井自杀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在正史中赵云是没有七进七出这个戏码的,所以是《三国演

  • 项羽的父母是谁?为什么鲜少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项羽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厉害的,但是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啊,最近不少的网友也说了,其实项羽故事我们看了太多太多了,那么有没有关于项羽的父母的介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分析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阅读探究!关于项羽父母是谁问题《史记》等典藉中确实是记载不详,所提供的信息为:&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