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诸葛亮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为什么诸葛亮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4/1/15 20:48:58

读三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刘备在世和去世后的诸葛亮,似乎是两种人生,前一种是作为刘备手下料事如神的军师,指挥打仗这些事情似乎不在话下。然而刘备过世后辅佐刘禅,诸葛亮好像就没有之前那么厉害了,似乎一下子从顶级军师跌落了下来。一个人的能力是不会被轻易改变的,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诸葛亮为了逼迫司马懿出兵,竟然给他送去了女人衣服,以此来羞辱司马懿。司马懿接到衣物,不但没有雷霆大怒,而是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平日所为,当得知诸葛亮处罚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为,而吃饭又吃得很少时,他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后世人就此认为,诸葛亮这种做法,不但将自己累垮,而且还造成了蜀国人才亏乏。蜀国人才亏乏主要原因是不是在诸葛亮暂且不论,我们只讨论一下,诸葛亮究竟为什么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呢?

归于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刘备时期和刘禅时期。刘备时期的诸葛亮前后有十六年时间,这一时期的国家任务和所处的形势要繁重和艰巨的多,但诸葛亮的做事似乎却要从容得多,根本原因在于他可以专心做事。比如说出使东吴,都督江南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以及协助关羽守卫荆州等。

后来刘备调诸葛亮和张飞赵云一道入川,刘备完全占有成都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诸葛亮也只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直到刘备当了皇帝,诸葛亮当了丞相,还有一个李严给他分担了文书事务。诸葛亮可以专一地做好某项工作,而不需要面面俱到地什么事情都要他去做去抓。这一方面在于上面有刘备,而刘备的能力足够,另一方面也在于蜀汉国正处于人才相对兴旺的时候。

就个人方面来说,诸葛亮并不是愿意什么事都自己来干。比如说马良要出使东吴,想让诸葛亮写一封给孙权的介绍信,诸葛亮让他自己写,写好了拿来看看就行。即便是到了刘禅时期,诸葛亮认为有郭攸之、董允等人的存在,宫内事务也不需要他过多的过问。而在实际上,诸葛亮不是南征就是北伐,多数时候不在成都,想过问他也没有这个时间。

但问题是,到了刘禅时期,诸葛亮有了更大的权力,有了使用人方面更大的空间,为什么反而会事事亲力亲为了呢?

刘禅不是刘备,诸葛亮不得已只好又当爹又当妈。刘备时期,军事上诸葛亮只需提出建议,做好后方即可,而刘禅时期则不一样,诸葛亮不但需要做出决策,还得领兵在前。国家层面,前期的诸葛亮只需协助刘备制定出法律条文,而执行问题在有关部门,这些部门是刘备直接管,他们也对刘备负责即可。

如,刘备制定了禁酒令,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扩大化,简雍建议刘备放人;法正公报私怨,有人看不下去,也只是让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建议,抑制一下法正;黄权投降魏国,执法部门要将他的妻、子抓起来,刘备说算了吧,黄权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而在刘禅时期,这一切都变了,像一干贬官,想复出也都把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从司马昭开始,人们就说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恐怕最有体会的是诸葛亮。如果说刘备时期诸葛亮只是一个“主妇”,只要把精力用在“主内”上即可,而刘禅时期的诸葛亮则完全是既当爹又得当妈。

诸葛亮最后几年和司马懿对阵,但诸葛亮和司马懿不一样,司马懿只需要把握前线的形势,后方的事情不用他管。即便是前线,当一些将领给他太大压力的时候,魏明帝曹睿还可以派来一个老资格的辛毗给他分担,诸葛亮有谁?

马谡给他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要说到具体原因,马谡给诸葛亮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诸葛亮初次北伐,战役目标是夺取魏国的“陇右”,从而切断魏国通往西凉之路,立足脚跟后寻机夺取凉州。陇上作战,战役重点在街亭,守住街亭,才能实现整个战役目标。街亭的军事意义在于防守,这就像是现代战争的术语“围点打援”,诸葛亮在夺取一个个点,而需要马谡挡住张郃这个“援”。马谡的任务是防守,但他却放弃了城上了山,也就是弃守为攻。

冷兵器时代,据城专职防守可以以一当十,但马谡这一部署的改变让自己的劣势更加无限放大,结果张郃将山头一围,马谡变成了“以卵击石”。马谡守街亭,诸葛亮是寄予很大希望的,它不仅仅是给予马谡一个立功扬名的机会,还是把他作为接班人来加以培养,就像后来的那个姜维,因此他才千叮咛万嘱咐,可惜马谡让他大失所望。

马谡曾经提出过对南方少数民族“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良策,这样的人都如此不堪一用,诸葛亮还敢大撒手的使用谁?马谡的使用对诸葛亮的打击是巨大的,有了马谡的教训,面对魏国司马懿这样的强敌,诸葛亮又怎能不加倍地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蜀汉国到了人才的一个凋零时期。客观来说,蜀汉国到了一个尴尬时期——无才可用。武将除了一个魏延,这个人诸葛亮又需要把他带在身边攻城拔寨,其他的还有谁?赵云吗?一个斜谷都守不住;吴壹,外戚;王平,大字不识一个;廖化,到了“六十不服戎”的年龄蜀国人还不知道他是谁。李严?还是不说了,谁又敢给一个今天要官明天要待遇的人大权?武将好歹还能让普通人说出几个名字,谋士文臣能让人说出个一二三的有谁!

不是说处罚十军棍这样的任务也找不出一个人出来,只是说当各个层面上的事情累积到了一起,诸葛亮才会“积劳成疾”。如果诸葛亮能像司马懿一样专心带兵在前线打仗,像亲自过问十军棍处罚这样的事例,会不会成为深入实际治军严厉的典范?当年吴起亲自为士兵吮吸痈疽,不就是被传为和士兵同甘共苦而士兵也乐于为其死战的美谈吗?如果这样来看问题,是不是会觉得,诸葛亮实在是有点儿不得已而为之?

夷陵之战以后,蜀汉国成为三国最弱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蜀国还保持了对魏国的进攻态势,这不能不说都是诸葛亮在倾尽全力而为之。诸葛亮之后,魏国受到东线吴国的压力更大,其内部的矛盾也更加尖锐,蜀汉国反而更加无所作为,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接任者本来平庸还不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不是魏国多事,还真不知道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国能维持几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为什么看不起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韩信,虽然结局不好,因为自己对权势地位的欲望,让刘邦对他放不下心,最终被吕后所杀,但是他用兵的才能却是没有人可以反驳的。而秦国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又被人称为“杀神”,他的军事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被称为兵仙的韩信却瞧不起战神白起,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楚汉

  • 刘备能建立蜀国,但是他真的懂得用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鼎立的形式是在赤壁之战之后逐渐形成的,是刘备联合孙权一方战胜了曹操,刘备成了这一战中最大的赢家,兵力损失最少,又得到了荆襄九郡中最富的三个,加上东吴又给了一个。但是,虽然他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国,却有不少人在怀疑,他到底懂不懂得用兵?不然他为什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屡战屡败?在三国里面,刘备可以说是出

  • 刘禅是真扶不起还是权利都被诸葛亮抢走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一直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可能也是三国里存在感最低的皇帝,刘备死后就因为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估计刘禅听完后也是一脸懵逼。这话都说出来了就算诸葛亮不自取权利也都是他的啊,一个说不上话的皇帝那能怪他扶不起么?而且不光是诸葛亮,朝中很多老臣都不听刘禅的

  • 张郃追击蜀军被杀是司马懿故意的么?张郃死的冤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张郃一生战功累累没想到最后死的有点冤。要说张郃的命也是不好,跟的几位上司死的死降的降,最后曹真死后还落入了死对头司马懿的手里,那你不死谁死呢?当时蜀军撤退,司马懿执意要张郃追击,估计张郃心里也是明白自己要死于非命了,因为诸葛亮这招佯装撤退在包夹你的追兵已经用了无数次了。看得出来司马懿是一心要除掉张郃

  • 刘秀为何想要成为"执金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知道刘秀乃是汉朝光武帝,他原本虽然是汉室宗亲,可也算是一介布衣,在王莽建立的新朝末年趁着天下大乱起兵,恢复汉室,史称东汉。刘秀也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大力发展,恢复和发展了汉室的辉煌。但是,这样一位君主,早年的梦想居然只是成为一个“执金吾”。这个&ldq

  • 夏侯惇为何坚持要做魏国臣子而不做汉朝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算是曹氏集团中的一位老臣了,从最早的时候开始,便已经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但是官职却一直不高。曹操被封为魏王的时候,夏侯惇其实可以成为汉朝的臣子,那样他的官位还会更高一些,可他坚决不做,一定要向曹操请求成为魏王的臣属。夏侯惇为何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也要做魏国的臣子?明明可以拥有更好的条件,他为什么要选

  • 为什么赵云七进七出后糜夫人就跳井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赵云成名战其实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长坂坡的七进七出了,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只不必多说了,最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得出的结果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最后赵云一个人救出了阿斗,但是刘备的夫人糜夫人却跳井自杀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在正史中赵云是没有七进七出这个戏码的,所以是《三国演

  • 项羽的父母是谁?为什么鲜少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项羽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厉害的,但是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啊,最近不少的网友也说了,其实项羽故事我们看了太多太多了,那么有没有关于项羽的父母的介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分析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阅读探究!关于项羽父母是谁问题《史记》等典藉中确实是记载不详,所提供的信息为:&ldqu

  • 三国时期著名的"草包"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起三国时期的“草包”人物,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会是刘禅,一个不管怎么扶都扶不起来的帝王,乐不思蜀也是从他的经历来的。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草包”那可不只是刘禅,还有另外两位得主,一个是袁绍,另一个是曹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人是如何坐稳

  • 汉献帝禅让皇位为什么日子过的比以前还舒服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汉献帝的一生也是很悲催,从当上皇帝那一刻起就被各种人换着挟持。最后还被迫禅让皇位给曹丕,不过仔细看看刘协的一生,不当皇帝的他日子要比以前好过百倍,而且活的比曹操、曹丕都要长。可能刘协最大的过错就是把汉朝断送在了自己手里,不过天下局势瞬息万变,自己也是非常无奈。可能退下皇位的刘协起码能睡个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