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他的目的是什么?

"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他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14 更新时间:2024/1/19 6:21:22

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对他没有什么好感,认为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帝王必然是一个暴君。只是,就算当时一统天下的不是秦始皇,面对诸子百家,完全不同的治国思想,任何一个有远虑的皇帝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更何况“焚书”也不是秦始皇的首创。再加上史书由后世所写,添油加醋也是在所难免。那么,秦始皇焚书究竟是什么样的目的呢?

焚书并非始于秦始皇,早在秦之前,便有焚书。秦始皇焚书,起因并非因为儒生反对他,儒家本以投靠权势侍奉君主为本能,以歌功颂德取悦于君主为本领。但有一位儒生对这位新发迹的君主“尽忠”太急切了,要秦始皇效法古人,分封他的儿子到各地为王,像周朝那样有千年的江山。这正犯了秦始皇的大忌,是对秦始皇立国精神的挑战。

秦始皇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毁掉儒书,超过六十天仍不焚毁的,处以黥刑,罚做苦工。两个人以上谈论儒书的,一律处决,凡“是古非今”的,全部斩首。但政府图书馆收藏,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其它学派的著作、医书、卜卦、种树的书,不在焚烧之列。目的是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儒家要回到过去,秦始皇则要面向未来,这便成为必然的矛盾。

引起秦始皇焚书的原因无疑是这位儒生尽忠太急了点,或时机不当。儒家的功能本领就是维护皇权统治,终极目的就是投靠皇帝这个主子。但心太急,始皇帝刚刚统一了全国,这个大帝国在他手里正热乎劲,你就让他“分封”,他一定不高兴。如果慢慢来,儒家的那一套思想和本领,保证能让所有的专制钜头喜欢。对这些专制流氓,拍急了,拍到马蹄子上,自己便要倒霉。儒生都是些被功名利禄痰迷心窍的人,恨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始皇实在是不懂他们的心。

比如另一个专制人物刘邦,他最厌恶儒生,最瞧不起儒生,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的那些手下都是从前跟他一起混的流氓黑社会朋友,在宫中就像从前在刘邦家里一样没礼法,更谈不上君臣之礼。这让刘邦觉得很不对劲,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正,这时儒家学派的机会来了,博士孙叔通请求由他制定朝见皇帝的“朝仪”。孙叔通特意到儒家的老家曲阜请了三十多名礼仪专家,帮助自己制定“朝仪”,并加以演习。到“朝仪”正式用时,刘邦果然享受到了帝王之尊,大喜曰:“老天爷,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立刻给孙叔通加官加赏。想一想,秦时的那个儒生不是太心急了吗?

秦始皇还有一大罪名是“坑儒”。坑儒本与焚书无关,坑儒是由道家的方士引起的,矛头对的本是道家的方士。有两个方士法术不灵,害怕杀头,便悄悄逃走,逃走之前极力散布诽谤秦始皇的言论,秦始皇本来很器重他们,这一行为,让秦始皇暴怒。随后把咸阳城市中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抓起来,调查他们平时有无诽谤言论,调查结果有四百六十人犯罪,全部坑杀。

焚书不只是秦始皇才有的头脑,一般人也能想出,只是做不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为维护儒家正统,要“火其书”─把佛家和道家都全部烧掉。清代的郑板桥,也看不惯非儒家的书:“魏晋而下,迄至唐宋,著书者千百家,其中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一个专制人物或一个专制时代,即使没有“焚书”的罪名,如果思想禁锢得如天罗地网,与焚书又有什么两样?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为何能够得到唐太宗与世人的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极大的重视,而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皇后。虽然一般来说,后宫是不被允许干政的,但是却也能在政事以外的地方给人们留下谈资。今天要来说一说的,就是历史上一直受人尊敬的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除了贤惠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让人对她肃然起敬吗?唐朝长孙皇后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

  •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是真的么?文鸯也曾七进七出难度比赵云还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一生最出名的就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也是展现了赵云的武艺非常高超。不过三国里还有一人也曾上演过七进七出的猛将,就是文鸯。文鸯大家应该也听说过,是晋势力的一位武将。其实赵云的武艺是有被夸大的嫌疑的,毕竟赵云如果真这么厉害,之后为什么反而没消息了呢?对于三国里的武将来说,想做到小说里的曹操还是挺难的。

  • 为何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他分明有更好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韩信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可悲的,也可以说是隐忍又高傲。他的死是因为他的高傲,而刘邦却不能容忍这样的人,但他最开始却是隐忍的,即使遭受胯下之辱这样在当时看来极其没有气节的事情,他也能面不改色。但其实,对于当时的韩信来说,他原本有着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他却要选择走这样一条很多人都耻于走的路呢?韩信乃

  • 关羽投降了曹操之后提出过一个要求,为何能让曹操如此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来被人们视为忠义化身的关公关羽,甚至能够与被尊为文圣的孔老夫子齐名,除却他本身的优点,还有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他的推崇和罗贯中不惜笔墨的描绘。但毕竟人无完人,关羽也不可能一个缺点也没有,就比如他在投降曹操之后提出的一个要求,差点让刘备气死。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三国时期的关羽,因为其对刘备

  • 陈群投靠刘备,又为什么要改投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学习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时,都会提到一个词,就是科举制度之前的的“九品中正制”,虽然经过不断发展,但是仍旧有利有弊,最终被科举代替。而这种制度的创始人就是三国时期的陈群。陈群原本投靠了刘备,做豫州别驾,而后来曹操入主徐州时,他却又被曹操拉走。这样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

  • 从张良身上看贵族精神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张良,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经历过战国末期、秦朝、汉初三个年代,而且都是动乱频繁的时代。他出身贵族,却又不像是很多所谓的贵族子弟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被称为一代“谋圣”,眼光与智慧不言而喻。他有骄傲的资本,却从不张扬,功成身退,不恋栈权势,终于保得这一生善终。今天

  • 关羽性格真的不讨人喜欢么?关羽被杀和自身性格也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一直都是勇猛、忠义的代言人,但是没有人的品格是完美的,哪怕是像关羽这样的人也难免会结下仇家,而且关羽高傲的性格也不讨人喜欢,不理解他的人很容易就被误会。其实关羽也得罪过孙权,估计是孙权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想找个机会除掉关羽,刚好碰上关羽出兵就夹击关羽最后被杀。如果关羽能够在随和一些说不定能走更远。

  • 千古一帝是什么意思?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个皇帝,不过总体来说坏皇帝多好皇帝上,能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更少,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能被称为是千古一帝呢?首先要想成为千古一帝要求还是挺高的,因为需要皇帝在文治和武功方面皆有建树,这样子来看的话人选就非常的少了。对于很多皇帝来说太平日子也不需要自己做些什么,所以也就贪图玩乐,沉迷女色

  • 卫子夫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卫子夫”其实小编对这个人不是太了解,但是小编只听过这个人被誉为是“千古一后”,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卫皇后名为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生也坎坷不平。起初是平阳公主府上下人卫媪的小女儿,出生贫贱,15岁

  • 刘虞为什么拒绝袁绍称帝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袁绍在董卓执政后不久逃出了洛阳,召集兵马讨伐董卓,董卓见状,立刻丢下洛阳,带着汉献帝逃到了长安。当时的袁绍与韩馥一同商议,想要立当时是幽州刺史,同时也是汉室宗亲的刘虞为皇帝,却遭到了刘虞的拒绝。那么,刘虞为什么要拒绝袁绍他们?这可是一个复兴汉室的好机会啊。在东汉末年时任幽州刺史的刘虞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