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刘邦非常擅长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刘邦非常擅长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26 更新时间:2024/3/9 22:24:51

汉高祖刘邦,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从一个非常普通的平民,一路走来,不断壮大不断升级,最终击败一代霸王项羽,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之君,这样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长久以来,人们也经常会把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讨论刘邦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善于听取意见。那么,在听取他人意见方面,刘邦又做到了什么地步呢?

迁延四年的楚汉战争,将刘、项二人各自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刘邦很清楚,他和项羽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所以,草根出身的他能在楚汉之争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他的一切行为都以置项羽于死地为根本。而贵族出身的项羽却表现得过于天真,把残酷的斗争当成了简单的游戏。

由于持久的拉锯战,双方均已人困马乏。汉四年(公元前203年),两军对峙于广武鸿沟(今河南荥阳)。隔着一条鸿沟,刘、项开始了展示不同性格特征的精彩对话。项羽将被俘的刘太公(刘邦之父)绑在高台上,旁边是煮沸的大锅,隔岸向刘邦喊道:“刘邦小子,你若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了吃掉!”项羽天真地想用亲情胁迫刘邦就范,那知刘邦却回答:“我们曾在楚怀王帐下结拜为兄弟,我父即你父,你若煮了你父亲,请分给我一杯羹。”刘邦用近似无赖的回答,让项羽暴跳如雷。项羽太幼稚了,在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亲情是不可能打动理性的刘邦。经项伯的劝说,项羽终于没有水煮太公。

项羽再对刘邦喊话:“天下战乱纷纷,都是因为你我二人的原故,我愿意向你挑战,和你单打独斗,一决雄雌,结束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刘邦哈哈大笑:“我愿意和你斗智,不和你斗力。”刘邦嘲笑了项羽的无知,又历数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提出由双方的首脑决斗,来赌输赢,再次显示了项羽没落贵族的特性和政治上的不成熟,把残酷复杂的战争当成了个人之间的游戏。

在几面受敌,粮尽兵疲的情况下,项羽感到了恐惧。趁刘邦遣使请还太公的机会,项羽向刘邦提出了讲和条件: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属汉,以东属楚。汉四年(公元前203年)九月,双方签约讲和,历史上的“楚河汉界”便由此产生。项羽按约释放了刘太公和吕后,并引兵东归。而刘邦则采纳了张良陈平“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建议,毁约追赶东归的楚军。

几经拉锯,幼稚的项羽终于没有斗赢老辣的刘邦。十二月,楚军被围垓下(今安徽灵壁境内)。夜幕中,项羽听到四面皆楚歌,大惊曰:“汉皆得楚乎?”由是,沮丧的项羽便与美人虞姬在军帐中一同饮酒悲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一夜,项羽完全忘记了他作为楚军统帅的战斗使命,而是上演了一出令人无限唏嘘“霸王别姬”。第二天,当他带领二十八骑残兵冲入重围后,他还对部下说:“我要带领你们三次冲击包围我们的汉军,斩将、夺旗、突围,三胜之。就是要让你们明白,是天要亡我,而不是我不会打仗。”

果然,项羽带领二十八骑三进三出,冲击由数千汉军组成的包围圈,斩将夺旗,最后溃围而出,逃至乌江边。当乌江亭长要送项羽渡过乌江,争取将来东山再起时,项羽却说:“我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天却无一人生还,我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遂拒绝渡江,自刎而亡。项羽至死也没有弄明白,曾经战无不胜的他,怎么就会败在一个屡战屡败的家伙手里?因而他把失败归于天意,以求解脱。实际上,正是他的性格中缺乏像刘邦那样能伸能屈,屡败屡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特质,所以,他失败了,充当了历史的悲剧英雄,让后人无限感慨地吟唱:“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然,刘邦之所以能从草根布衣而君临天下,除了他的能伸能屈,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外,他还有一些令常人难以企及的特质。

刘邦能够“忍”,忍到能一百八十度地转变自己最初的态度。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军势如破竹地攻下赵、齐之地后,自矜功高,便派人请示刘邦,自己能不能做齐国的假王(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一看到请示信件,大怒,跳脚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日盼夜盼你来帮我解围,你小子却要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一左一右偷偷地踩住刘邦的脚,附耳窃语道:“我们现今形势不利,无法禁止韩信自立为王,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立他为王,让他守好齐国。不然,会发生变故。”刘邦一听,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又重新对韩使骂道:“大丈夫为诸侯,当就当真王,做什么假王!”能如此忍气吞声,瞬间将暴怒化为无形,这种忍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随即,刘邦派张良带着印绶到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齐兵击楚。

刘邦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怕是无名小卒的意见。刘邦击败项羽后,曾一度定都洛阳,这很符合关东出身的宿将功臣们的家乡情结。当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卒娄敬,因戍守陇西,路过洛阳,向长官提出要直接进见皇帝时,身为九五之尊的刘邦竟然答应了。娄敬穿着脏兮兮的老羊皮袄,在大殿上向刘邦陈述了关中形胜,秦人可用,应在长安定都的方略。

刘邦问群臣,如何?群臣皆反对。只有张良赞成娄敬的建议,并列举了定都长安或洛阳的利弊。刘邦当机立断,接受了小卒娄敬的建议,即日车驾西行,定都长安。并封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有关定都这样一个重大的决策,居然能够接受一个无名小卒的建议,并立即付之实施,古今中外,除了汉高祖刘邦,恐怕再无第二例。

当然,刘邦除了有不同于常人的性格特征外,也有和常人一样的恩怨观念。刘邦年轻时不务家业,还经常呼朋唤友,轮流到几个哥哥家里蹭饭吃。有一次,在吃饭的点上,大嫂远远看见刘邦又带着一帮朋友来了,便使了一个心眼,故意把饭锅刷得嚓嚓响。刘邦何等聪明,知道大嫂不想接待他,搞得他在朋友的面前很没面子,这事始终让刘邦耿耿于怀。做了皇帝以后,他就是迟迟不封大哥家,实在拗不过太公的说情,才勉强封了大哥的儿子一个羹颉侯。他就是用“饭菜刷锅侯”这个难听的名称,一吐当年的怨气。

而对当年有恩于自己的人则加倍报答。刘邦为亭长时曾入秦服徭役,沛县役吏出钱饯行,众人皆出三百钱,唯萧何出了五百钱,刘邦暗自在心里记下了这笔帐。当了皇帝的刘邦在封赏功臣时,特别多封了萧何二千户,并明言这是报答当年萧何多出二百钱之恩。

刘邦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他发明的“狗论”和后世出现的“猫论”就很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下初定,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故封赏极厚。众功臣不服,都认为自己披坚持锐,攻城略地,大小战斗百余起,身中枪伤百十孔;而萧何没有上过战场,只在后方持文议论,未曾立汗马功劳,怎么反而居我们之上?

刘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知不知道打猎,知不知道猎狗?在得到众人的肯定回答后,他才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辨认野兽踪迹,指出其藏身之处的是人。诸位在战争中就像打猎时追杀野兽的猎狗,是功狗;而萧何则是发现野兽踪迹,指示追杀方向的人,是功人。再有,诸位都是孤身一人跟随我玩命,多的也不过二三亲属;而萧何却是举族几十口都在跟随我玩命。这样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啊!”刘邦的“狗论”话糙理不糙,大家不敢再说什么了。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庆功。庆功宴上,刘邦让众臣畅所欲言,说说他为何得天下,而项羽为何失天下?一时众说纷纭。刘邦则颇为得意地说:“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我主要是胜在用人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取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他,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一番妙语,说得群臣口服心服。善于总结,也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刘邦出身布衣草根,底层生活的磨砺,让他熟练地掌握了很多驭人的技巧。他之所以能成就大业,除了他能伸能屈,百折不挠的性格外,能成功地用人,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左手铁砂掌,右手棉花糖;赏罚有度,恩威并施,刘邦把“天下”这个陀螺转得轻松自如。就这样,历史最终选择了这个布衣草根出身,却能高唱《大风歌》的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是谁?出生仅一百天就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在古代可算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人,正常情况下,国家大权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当然了,权力这么大,皇帝也不是好做的,历史上也出了很多原本不适合做皇帝,偏偏生在帝王之家,让后世或嘲笑或指责的人物。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年纪最小的皇帝,小到什么程度呢,死的时候连一岁都不到。没人知道这个小孩子如果能长大,会

  • 为什么关羽出场总是顶着一顶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名臣武将辈出,经常受到人们的讨论,因此也是最受编剧喜欢的一个历史时代了,经常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说起三国,我们不得不提的一名武将便是关羽,“武圣”关二爷已经作为忠义的化身流传至今,而关羽也从一个历史人物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但是不知道大家又没同意注意到,许多影视形象中关羽都

  • 盘点五位三国鲜为人知的猛将,个个战绩傲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三国的武将,我们一般最为熟悉的就是吕布、关羽、张飞、赵云之流,确实这几位武将都是当世名将,个个英勇无双,青史留名。但是其实三国之中还有几位鲜为人知的武将,其战绩傲人,勇武不在关张之下,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大名并不像吕布、赵云他们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下面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三国中五位鲜为人知的猛将。

  • 霍光一生忠君爱国,为何死后被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霍光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西汉的大将军霍去病大家肯定不会陌生,霍光便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此二人都是忠君爱国之人,一生为了大汉鞠躬尽瘁,为大汉的强盛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霍去病死的很早,但是霍光却是经历过三朝的老臣。一生忠君爱国的霍光死后,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霍家被满门抄斩。这是

  • 南蛮王孟获之妻,貌美如花,其勇武不在赵云魏延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当时蜀军平定南蛮的时候,还有一位女将不得不提,他不仅长得貌美如花,而且其勇武不在赵云、魏延之下,他便是南蛮王孟获之妻祝融夫人。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可是让很多读者印象深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当时的巾帼武将祝融的传

  • 刘备时期唯一有谥号的人是谁?连诸葛亮都自觉比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谥号,是古代时期用于给一个逝去之人的一生做一个高度概括用到的称号,一般来说就是帝、妃、诸侯、大臣等人物才会拥有。三国蜀汉时期,很多人的谥号都是刘禅登基之后追封的,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死后,刘备亲自给他追封了谥号,就连死在刘备前面的结义兄弟关张二人都没有这样的待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只有他能够有

  • 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战国末到秦朝时期,秦国的一位大臣,从最初的小角色,一点点成为丞相,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很出名的书法家,后世的印章一直采用的都是李斯创作出来的小篆字体。这其实并不少见,很多古代官员同时也在其他行业非常有名,那么,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大秦帝国的丞相,是一个怎样的人吧。李斯是一

  • 王羲之的老师是谁?史上少有的女书法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书法,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一定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被后世尊称为“书圣”,在书法上的造诣绝非是一般人能够达得到的。但是,王羲之却也不是自学成才,他小的时候有过一位启蒙老师,而这位启蒙老师,就是历史上非常难得一见的女书法家。那么,这位女书法家又是谁呢?她的书法到了什么地步,能

  • 盘点三国中三位敢骑白马的英雄豪杰,赵云屈居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为精彩,我相信三国肯定是其中之一,在三国这个谋士如云,名将如雨的乱世,各路英雄豪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使得这个时代格外的璀璨多姿。除了曹操、刘备、孙权和他们各自的部下之外,三国还有很多英雄豪杰让我们目不暇接,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中三位敢骑白马的英雄豪杰,一起来看看吧。要知道历史

  • 杨密是谁?东汉杨密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杨密这个人其实很多网友要说了这不是那个大明星吗?怎么就和三国的人物有牵连了呀,其实并不是的此杨密非彼杨幂了,这位叫杨密的人其实是三国早期的人物,也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了,史书虽然对她的记录聊聊无几,他其实在历史上也是有被提及到的,所以可见史学家对他还是持有肯定态度的,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