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统一的那些大功臣,谁的功劳最大?

秦国统一的那些大功臣,谁的功劳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10 更新时间:2024/1/16 16:42:13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战,虽然看起来只用了十年时间,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如果没有前期历代秦国君主和秦国人的努力,没有这样足以称霸天下的底气,攻灭六国也不会这么顺利,或许历史也就会和我们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大功臣,比如商鞅白起王翦,李斯,而在这些人中,哪一个人的功劳是最大的呢?

后世在评价秦国一统江山时,喜欢给秦国将领、功臣排座次。那么,究竟谁是秦国统一大业中的首要功臣?在网友热议中,呼声最高的有商鞅、白起、王翦、李斯;另有魏冉、范雎吕不韦也被广泛提起。

1、商鞅

商鞅之于秦国,如同秦王政之于秦国,少这么一个人,就不可能实现统一大业。商鞅给秦国制定法令,移风易俗;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制定统一度量标准;调节赋税,鼓励耕种,鼓励军功,使秦国无敌于东方六国。

不可否认的:秦国大统天下成也商鞅,二世而亡同样缘于商鞅。商君之法的严酷最终使陈胜吴广揭杆而起……因此后世很多人称他为“酷吏”:渭水河边一天处决700人,河水变色,哭号声动天地。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仅看当时一刻,还要看对后世的影响。商鞅对于秦朝统一确实功不可没,但也埋下秦朝灭亡的种子。

2、白起

白起对于东方六国绝对是个噩梦!率万余人一战攻破楚国都城;吞并蜀地;打残东方六国的“旗舰”赵国,杀赵括,长平坑40万降卒,秦军兵临邯郸城下。“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

白起彻底打破秦国与东方六国的战略平衡,使秦国统一大业曙光初现。后人统计,战国期间秦军共杀六国180万兵士,死于白起之手超90万人。一将成名万骨枯,白起“杀业”太重,尤其是长平“杀降”之举更受到批评。

纵观白起的一生,如同一台绞肉机,除了攻城略地、斩杀之功外,实在别无用途。对此诸葛亮也说:“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

3、王翦

白起是秦国击出的组合拳,王翦则是击倒六国并“读秒”的最后一击。率兵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活捉赵王迁;攻破燕国都城蓟,追杀燕太子丹至易水河边;终极一战,以60万秦军主办灭楚。

东方六国中,王翦与儿子王贲领兵攻灭五个,直接成就秦王政的统一大业。更难得的是,王翦军事素养无敌于当时,还历经四代秦王,成为官场上的不倒翁,政治素养同样出类拔萃。统一大业即将告成时,选择彻底隐退,得以善终。

王翦动用60万秦军主力灭楚,历时1年,对秦国的国力消耗巨大。虽然秦国最终完成统一,但是王翦的灭楚成本之高,间接埋下秦二世而亡的祸根。

4、李斯

李斯是秦国大统的规划师,也是2000多年历史发展的奠基人。写成《谏逐客书》,使秦王政广泛纳贤良;制定皇家礼仪;反对分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但是李斯所有智商、情商在秦始皇死后全部归零。与赵高矫诏立胡亥为二世,赐死扶苏、蒙恬、蒙毅……最终身受五刑被夷灭三族,父子俩“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而不得,最终落得个“听华亭之鹤唳”而亡的下场。

李斯不懂“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道理,生性贪婪、做人毫无原则,导致自己的人生悲剧。何况还有妒杀韩非之举,实在是人生一大污点。

魏冉、范雎、吕不韦与上述四人相比,尽管各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终究无法同四人相提并论。

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绝非哪个人或哪几个人的力量,正如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一样,贤君备出,自然良将云集、功臣无数。如果六世中有一个昏君,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良臣遇贤主,不是一个良臣,也不是一个贤主,绵绵不绝,终成大业。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程昱是曹操的一员大将,在《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被写成了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我们知道,有很多地方,包括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都是虚构出来的,亦或是将其他人的事情安排在这个人的身上。就比如,曹操帐下的一员武将,在正史中,他原本是外姓将领中的领头式的人物,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却被设定成了一个谋士的形象。这样的差别不可谓不大,那么,为什么,罗贯中要做这样的安排呢

  • 汉武帝的币制改革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当一个新的国家建立之后,统治者总会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用以稳定和巩固国家的统治。就比如秦朝建立的时候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西汉建立之后,自然也需要颁行一些对同一国家有利的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币制改革。但是,西汉的币制改革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推行下去,而且效果也非常好,为什么刘邦没有推行币制改革?汉武帝推行币

  • 王翦出征前有什么要求,秦始皇不得不答应?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王翦是战国末年秦国的名将,也是在后世人眼中能够与白起齐名的存在。的确,他与白起虽然主要成就不在同一段时期,但是同为秦国将领,难免被放在一起做一些比较。王翦身为大将,但是出征之前总会向秦始皇开口提要求,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还没办好呢,怎么就先跟老板要东西?但是,王翦却正是凭借着这一个

  • 如果韩信、项羽、蒙恬碰到一起决战,谁能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蒙恬也是一员大将,只可惜秦始皇死后,蒙恬被赵高害死,没能活着挽救秦王朝的生命。秦朝末期,也出现了两位历史留名的大将,韩信和项羽。韩信后来从项羽麾下跑到了刘邦那里,如果蒙恬还活着,蒙恬、韩信、项羽三个人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一起打一仗,那么,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我们知道

  • 司马懿活了多少岁?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位长寿老人,哪怕是放到如今医疗如此发达的时代,司马懿也比很多人活得长。吹了这么多,司马懿到底是活了多少岁呢?活了72岁。要知道整个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左右,因为战乱实在太多了。不过对于权位比较高的人来说可能平均寿命就会长一些,毕竟不用上战场打仗。但也不是绝对的,因

  • 刘禅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虽然说《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了神一般的刻画,把很多并不是他做的事情都安排到了他的身上,但是即便是从历史上来看,尤其是他表明心迹,忠于汉室的《出师表》,他也依然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那么,这样一个手握大权的人,在当时的后主刘禅看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刘禅对于诸葛亮有什么样的

  • 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春秋战国事情的曹刿想必很多网友也是知道这个人的,这个最为著名的就是曹刿论战了,所以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他,但是也有人不是太知道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刿的最后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一直都不乏出名的将领,然而这些将领中,有勇有谋的只占一部分,有勇有谋最后功高盖主的又只有一部分,但是,功高盖主最后却还能寿终正寝的,估计就没有几个了。而战国时期的秦将王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秦灭六国,他们王家就灭了五个,可是秦始皇却并没有任何为难王家的意思,不得不说王翦的生存智慧也

  • 东吴四大都督中,鲁肃真的是最差的一个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东吴先后有闻名的“四大都督”,而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来源于《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原本才能出众人见人爱的周瑜,变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小心眼,而另一个鲁肃,也是成了另一番模样,与真正的历史上的鲁肃迥然不同。那么,真实的鲁肃究竟是怎样的,他的才能真的是后世描绘的那样,是四大

  • 深谙为官之道的明朝首辅,结局比张居正好太多!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明朝的首辅大臣,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张居正其人,张居正确实在明朝的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生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晚明能够延续五十多年他的所作所为功不可没,但是张居正死后立刻就被皇帝抄了家,不得不说其为官之道还是有所欠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也是明朝一位首辅,深谙为官之道,结局比张居正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