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六大谋士:司马懿第三,诸葛亮第二,第一让曹操念念不忘!

三国六大谋士:司马懿第三,诸葛亮第二,第一让曹操念念不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02 更新时间:2024/1/25 7:09:03

在历史的这段长河里,三国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篇章之一,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各种名将谋士层出不穷,为了各自的理想而奋斗,给了我们无穷的遐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武将我们暂且不说,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当时几位极为出众的谋士,为此小编艰难的做出取舍,列出了小编心目中的六大谋士,看看是否符合广大读者朋友们心中的谋士排行榜。

六、东吴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陆逊的祖父、父亲都在江东为官,叔父陆绩还是大儒,只不过跛脚,32岁就去世了。鲁肃过世后,东吴的大都督交给了吕蒙,但在夺回荆州后没多久,吕蒙就病逝了。

当时的刘备为报兄弟之仇,尽起蜀国之兵伐吴。短时间,连克东吴数座城池,在此危亡之际,陆逊临危受命统领吴军抗击蜀军。在他的指挥下,吴军一场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可以说,如果不是陆逊,东吴可能就被刘备灭了!所以,把他排在第六位,应该是实至名归的!

五、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谋士在三国里就是军师,帮主公出谋划策,让自己的主公无往而不利。论谋略,庞统可算一级的,论忠,他更胜一筹。谋士都是要献计策的,可是有一计他是拿自己为计。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当初刘备在川蜀帮着刘璋打仗,打完了要走。刘备本想取川蜀,但没有合适的理由,深知刘备心思的庞统,用自己做饵,为刘备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

公元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36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四、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三国早期著名政治家、战略家,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用古人的话说,他是“萧何曹参”的再生之人。

在谋略方面,荀彧的智慧谋略也是一流的。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克敌制胜,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使用的还是荀彧的战略部署。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说服毒自尽,年五十。

三、司马懿

说到司马懿,我们都不陌生。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同时也可以说是西晋开始的始作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作为一个谋士,司马懿头脑发达,是旷世的奇才,其中最主要得功绩就是他率军对抗北伐和平定辽东。在三国后期,他是唯一能够制衡诸葛亮的一个人。在笔者的心中,司马懿和曹操都是属于一类的人,乱世之奸雄。但司马懿熬死了曹魏三代君王,最终成为了三国最大的赢家。

二、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三国谋士的代表,诸葛亮的地位几乎无人可以撼动,无论是“草船借箭”还是“空城计”,都是他的杰出之作。前者免费骗取了曹操十万支箭,后者直接吓跑了司马懿,可见其谋划水平之高。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人们敬佩和学习的。

一、鬼才郭嘉

郭嘉,人送外号“鬼才”,又称为三国第一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人。在投奔曹操后,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中就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他智慧超群,算无遗策,曹魏平黄巾,定河北,天下九州十三郡,其中北方的统一,皆出自郭嘉之计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在曹操麾下效力的时候大放光彩,在曹操和袁绍争霸时,他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剖析了天下时局,最终坚定了曹操的信心,一统北方,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可惜他英年早逝,年仅38就病逝了,虽然他病逝了,但曹操对他却是念念不忘。在他逝世后没多久,曹操南下讨伐孙权和刘备,却被周瑜一把大火大败。失败后,曹操曾仰天长叹:若奉孝在,孤也不会遭此大败。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柳下惠为什么被尊称为"百世之师"和"和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柳下惠这个人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吧,什么坐怀不乱就是指的他了,还有什么“和圣”也是指的他了,其实他的成就也并非如此了,下面我们就着他被称为是"百世之师"和"和圣"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了,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子禽,春

  • 项羽的姓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现在没有姓项的人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是西楚霸王,只是最后和刘邦之争败下阵来,选择在乌江自刎。不过项羽的姓氏却成了谜,历史上好像也没几个人是姓项的,而且到了现代几乎已经看不到项这个姓氏了,难道是因为项氏在某个时段灭绝了么?项羽这个姓到底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毕竟项羽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为大英雄,英雄的陨灭就太令人

  • 唐穆宗李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唐穆宗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唐穆宗那是唐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的父亲是唐宪宗,唐宪宗是唐朝很厉害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唐宪宗也有这小玄宗的叫法,说明后人对唐宪宗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唐穆宗上位后,还沉浸在自己父亲打下的江山的安逸环境中无法自拔,不上朝政,以至于后面唐朝经济得到了重创。我们今天就

  • 唐穆宗李恒是一个怎样的人?唐穆宗李恒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时期的皇帝唐穆宗,说到唐穆宗那可是一位短命的皇帝,当时的唐穆宗在位吱只有四年的时间,做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后来,唐穆宗的利益被一些宦官们用完了。所以被谋杀了,唐穆宗小时候非常喜欢玩游戏,知道的游戏也是非常多,当然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唐朝唐穆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唐穆宗的

  • 诸葛亮降服孟获之后,为什么孟获没有帮助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当中有非常多精彩的故事,让人难忘,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关蜀汉的,有关刘备、诸葛亮、张飞等人。在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中,就有一个让人对他的智谋和胸怀感到敬佩的故事,那就是非常有名的“七擒孟获”。然而这个孟获,这么多次被诸葛亮抓到而放回去,始终没有对他下狠手。但是,为什么

  • 慈禧年轻时到底有多美?后宫中她要数第一没人第二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慈禧其实更多的人都一种非常厌恶的感觉,这个人要不得啊,各种坏,但是别人毕竟是太后,而且也是有权有势的,但是大家应该有一种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慈禧好像年轻的时候非常的美啊,那么美到什么地步呢?话说好像美到后宫第一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一提到慈禧,相信很多人心里立马产

  • 孙策和孙权谁对东吴更重要?孙策在的话能统一三国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东吴的综合实力是要比蜀汉强不少的,而且东吴能有这么好的基础也全是靠孙策早期打下来的。只是无奈孙策英年早逝,如果孙策能多活几年说不定东吴又是另一片景象了。很多人都会讨论到底是孙策对东吴更重要还是孙权对东吴更重要,其实孙策单兵打仗还有出谋划策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孙权也有自己的优点,可能大家会把孙策幻

  • 他是著名奸臣,睡了皇后却更受皇帝宠信!被杀后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出过很多贤臣武将,不过在历史这个舞台,有贤臣自然少不了奸臣,其中如秦桧、魏忠贤、和珅等等我们都耳熟能详,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大家可能还没听说过,不过这位奸臣干出的事可一点不比上面那几位差,听说他和皇后有染却没受到皇帝的惩罚,反而更加宠信他,皇帝死后靠着和皇后的关系,更是权倾朝野。这可真是闻所

  • 赵高可以影响秦朝,为什么魏忠贤没能灭亡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和魏忠贤的名字,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是秦朝时期的,另一个则是明朝时期的。赵高实际上并不是多数情况下人们理解的“宦官”。这个词在赵高时期,有可能存在,但是也肯有可能表示的是另一个意思,一种官职。这两个人,一个可以篡改遗诏,独揽大权,另一个虽然也曾经权倾朝野,但是却很快就被打

  • 为什么说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唐朝最后一个盛世?唐宪宗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说到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父子推翻了隋朝的通知,成立了唐朝。最开始的唐朝经济非常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安居乐业。到了后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不过,唐朝的中期又有一次比较辉煌的时刻。那就是唐宪宗在位时期,当时唐宪宗在位唐朝的经济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贪腐腐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