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神戚继光是如何用情报战碾压倭寇的?

战神戚继光是如何用情报战碾压倭寇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03 更新时间:2024/1/20 20:54:48

说到戚继光想必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人真的是大英雄,其实英雄分为很多种,有的人是世界英雄有的家庭英雄,但是有一种叫民族英雄的也是让人觉得十分的让人敬佩的,今天就要给大家说说战神戚继光他是怎么利用情报来碾压倭寇的吧,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戚继光是中国明代的著名将领,在山东、东南沿海抗倭时改进武器,操练海军,创立鸳鸯阵,打得倭寇抱头鼠窜,与俞大猷一同被时人称作“俞龙戚虎”;后来镇守蓟门,与镇守辽东的李成梁互为犄角抵御鞑靼,敌人十余年不敢来犯。戚继光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战绩,与他卓越的治军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他还是名副其实的情报达人,辉煌战果的背后是他对情报收集的高度重视和精妙运用。

戚继光本人是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在《练兵实纪·登坛口授》中他就鲜明地提出了“算定战”思想:“夫大战之道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战。何谓算定战?得算多得算少是也。何谓舍命战?但云我破着一腔热血报朝廷,敌来只是向前罢了,却将行伍等项,平日通不知整饬是也。何谓糊涂战?不知彼不知几是也。”

可以看出,戚继光非常反对那种只凭一腔热血就跟人硬拼的舍命战,就算获胜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对战事一无所知的糊涂战就更不能打了,要打就得刺探收集充足的情报,提前谋划周密分析,打一场漂亮的算定战。“须是未战之前,件件算个全胜”,不打无把握之仗,不给敌人留下任何翻盘的机会。

而按照戚继光的设想,要做好“算定”,很简单,总共分三步。第一步,运用各种手段了解敌人,要保证信息的精准和充分;第二步,就是将敌我之情进行综合比对,对作战形势做出合理判断;第三步,统筹谋划,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争取能将敌人“大创尽歼”,己方损失则降到最小。

为了更好地获取情报,戚继光有针对性地创立了三套制度,分别是情报报告、海上侦察和赏罚制度。刺探情报是极其危险的工作,非智勇兼备者不能胜任。因此戚继光首先便是专门挑选“惯习虏情,能夷言而熟识夷人者”的“尖哨”作为情报人员,他们不仅通晓敌情,还会说外语,认识熟人,作地下工作者当然更加得心应手。

为了保证情报的有效性,戚继光要求“尖哨们”一旦发现敌方动向和有用的情报,迅速将消息传递回来,不得迟滞,否则以军法治罪。倭寇侵略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入侵比较少,多数情况下是不定时的小股劫掠,有高度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很多时候明军才刚集结起来,敌人已经席卷战利品大摇大摆回老家了,因此戚继光才如此重视情报传递的速度。

倭寇多是从海上来,飘忽不定,狡诈多谋,因此在清剿倭寇的过程中,为了准确分析敌情,戚继光还根据战场经验在《纪效新书·治水兵》中提出“相敌二十法”,以供各级指挥官和判断敌情所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有“相敌三十二法”,戚继光也是在孙子的迪下根据具体的战争情况提出新的见解,如“预进而复退者,探我也。既退而卒进,袭我也。鼓噪而矢石不下者,兵器少也。却而顾者,预复来者”等等,都是在海上作战中的实践总结。

此外,戚继光还在海岸大量建设望台,近海则布置海军巡逻,海上有任何倭寇的消息都能第一时间获得,这也是为什么在几次大战中,戚家军总能迅速集结并趁倭寇立足维稳将其歼灭。

为了调动“尖哨”们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戚继光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赏罚制度,赏罚分明,保证了情报的质量。可惜当时的明廷对此没有充足的认识,舍生忘死从敌人那里得到情报的将士得不到奖励,捕风捉影谎报军情,劳师费力,这种人也没有惩罚,因此遇到敌人往往就先败了一半。倭寇人少却总能频频得手,明军虽多却不敢与之一战,除了军备的松弛,与军队上下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说了这么多,都是比想法,大家不信,咱拿实例讲话。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推荐下升任都指挥佥事一职,负责山东沿海一带的防御。山东沿海防线从山东半岛北部一直延伸到苏北,而卫所兵士加起来只有五千多人,有限的兵力如何防守这几千公里的海岸线成为戚继光的第一个难题。虽然麻烦,但是人家有办法。

倭寇要从海上偷袭,一定要借助风势和沿海地形,选择海风强劲的季节和水域,在地形开阔又适合停泊战船的地点登陆。因此戚继光遍访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亲自考察地形,将适合倭寇偷袭的地点、时间都一一摸清,在这戏地区和时间段内集结兵力重点设防。山东沿海一带的倭寇多是散户,因此在戚继光的严防死守之下,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不过这还只是小试牛刀,真正的考验在东南沿海。

嘉靖时期,倭寇横行,福建沿海更是倭患严重,“北自福宁,南及漳泉,沿海千里,尽为贼窟。”四面环海的横屿岛就是其中之一,横屿是福建宁德东部的一个小岛,地形极为险要,与陆地只有一片浅滩相连,但是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遍地淤泥,易守难攻,岛上的倭寇还面对浅滩设置暗门,内藏火炮,攻击明军,并且仗着险要地势四处掳掠,明军几次围剿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为了对岛上的敌人有更多的了解,戚继光派出了几名“尖哨”上岛打探,其中二人还成功打入敌人内部,但是伺机返回传递情报时被倭寇发觉打成重伤,为了不拖累队友,坚持留在岛上,同行的战友只得将他们二人留在岛上,生死由天。戚继光知道这件事情后,也只得慨然叹息:“戚家军当如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戚继光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密码体系,创制了一套反切码作为情报传递的媒介。简而言之,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这其实是中国古代的汉语拼音方法,如果要加发音,还有八个音调,只需要把相应的数字加在后面就行。破译的关键在于掌握不同的编码背后的具体发音,而这一秘密就藏在戚继光特意编写的两首诗里,第一首诗表现15个声母,第二首诗表现36个韵母,并且编写了《八音字义便览》一书供情报工作者使用。

根据“尖哨”传回的消息,戚继光得知,横屿岛上的倭寇并没有传闻中两千多人那么多,而是一千多倭寇裹胁了一千余百姓。但是盘踞日久,工事坚固,装备齐全,战斗时会在头盔上挂金角和五色长丝,装神弄鬼;以30人为一小队,彼此虽然相隔甚远,队伍庞大,但是以海螺为号,可以互相支援,真是活脱脱的日本武士作风。

对此,戚继光制定了相应了作战方案。倭寇阵势庞大,难以围歼,不能白天进攻,而应该夜袭。他带领戚家军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7月从温州起行,8月到达福建。开战之前他还派出“尖哨”再次上岛查探,发现倭寇因为一向轻视明军,并没有什么行动,也没设置哨探。

于是戚继光当机立断,趁晚上退潮时,命令士兵携带草卷铺在滩涂上,趁夜摸上了岛。倭寇在惊讶之余也立刻迎战,但都死在鸳鸯阵的凌厉攻势下。战斗进行了3个时辰,岛上倭寇被基本肃清,还救出八百多百姓。戚继光利用充分的情报和对敌人的准确判断,以极小的牺牲打了一场漂亮的“算定战”。

戚继光能够平定倭寇和蒙古人的入侵,靠的不仅是精心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关键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情报收集策略。刺探情报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工作,情报工作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优秀的兵家如孙武李靖以及戚继光等人,都十分强调情报和间谍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熊剑平、储道立,《中国古代情报史》,北京:金城出版社,2016

高慧开,《国际谍报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鲍志娇,《战争不是那回事儿·谍战篇》,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甘宁和关羽谁更厉害?甘宁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甘宁也是孙吴的一员大将,而且实力非常强悍。但是甘宁天性喜好杀戮,所以敢和甘宁做朋友的人一般也都留个心眼。甘宁曾是孙权手下第一猛将,因为击退关羽成名,只是到了220年似乎是很多人的命中劫,曹操、关羽和甘宁等人都在这一年里相继死去。其实说到甘宁如果和关羽一对一的话说不定还不会落得下风,但是谋略上可能就要

  • 曹操为什么选典韦当保镖?典韦和许诸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早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让很多忠于汉室的人眼红,想尽快除掉曹操,而曹操又是小心谨慎的人,所以保镖是绝不能少的。曹操最出名的两位保镖就是典韦和徐庶了。那典韦和许褚到底谁更加厉害一些呢?要是比武力的话可能典韦要强一些,但是细心程度是许褚更胜一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典韦的经典战役,一起来看看吧。现在流

  • 三国刘表的真实实力怎么样?刘表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刘表可能很多人对他的误解很多,其实刘表也算是汉末群雄之一,而且根据记载刘表是当时少有的大帅哥,而且身长八尺余,放到现在就是标准的美男。刘表占据了当时最重要的荆州,而且刘表的战斗力也很强,击败过孙坚和曹操。只是后来局势瞬息万变,等刘表去世后真正的灾难就来临了。不过也不可否认刘表在当时也算是大英雄了

  • 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好么?揭秘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看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了蜀国的实际掌权人,刘禅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手上并没有多少实权。如果是这样的话,刘禅会不会记仇诸葛亮呢?刘备的遗言其实已经把刘禅的地位给贬低了,因为刘备给了诸葛亮随时都能取代刘禅的权利,这一点刘禅也是明白的。好在诸葛亮不是觊觎皇位的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时两人的关系也就是一般的

  • 刘邦在逃跑时,为什么多次把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史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刘邦的六十万军队惨败给项羽的三万人,刘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逃跑,途中遇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便带着他们一同逃跑,然而因为楚军追的太急,刘邦不得已把两个孩子推下车,推了好几次,都被夏侯婴拉了回来。那么,刘邦为什么会想到把自己的孩子推下去?公元前204年,在彭城之战中,刘邦率

  • 刘邦真正的家乡到底是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提到刘邦的时候,如果有人说起他的家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沛县,因为他做过泗水亭长,那就是在沛县,再加上后来他又被人成为沛公,那么几乎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事实上,刘邦真正的家乡并非是在沛县,准确地说,并不是在现在的沛县。那么,他到底是哪里的人呢?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

  • 田豫在三国时期有多强?为什么田豫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田豫这个人可能是三国里最被小看的将领之一了,或许有很多人都还不太了解他。田豫曾多次击败吴军,还直接把孙权打跑过一次,当时的东吴也是非常强悍的,可见田豫的实力不可小看。田豫最早跟着刘备干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要照顾母亲所以回了乡下,之后就在公孙瓒手下做事,等到公孙瓒死了才投靠曹操。曹操也是非常欣赏田

  • 刘邦其实并没有杀几个功臣,为什么一直有人说他杀功臣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总会看到各种言论说杭州刘邦斩杀功臣,说他不近人情甚至是忘恩负义,可是真的要细数下来,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多了去了,他杀的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可见他真正杀的人并不多,那么,为什么还一直都有人这样说,甚至因此给刘邦打上标签呢?中国历代开国帝王之中,汉高祖刘邦的名声不好,遭骂不少;历史演义中常把

  • 鲁肃和周瑜谁更厉害?鲁肃却一直被小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鲁肃和周瑜可以说都是三国鼎立的奠基人,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两人坚持对抗曹魏,可能孙权就要像曹操投降了,刘备他们也不用玩了。鲁肃和周瑜一直都是好友,两人很早之前就合作过,而鲁肃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鲁肃不仅饱读诗书,而且胆识过人,面对拿着大刀的关羽也不怕。如果要拿鲁肃和周瑜做个比较,来人应该是平分秋色,

  • 刘邦原本是个流氓,为什么会被选中当亭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自然不缺乏对他歌功颂德的言论,但是在他还在家乡的时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混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痞无赖,却被选中成为一个亭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刘邦到底是哪一点被看重,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呢?一听到“流氓”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到那种整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